08.14 揭祕"足不出戶,月入過萬“的網絡”刷單江湖"

揭秘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32期)

揭秘

虛假信息一直是互聯網誠信建設的一大頑疾,不僅電商平臺上存在大量刷單、炒信、刷鑽、刷好評的現象;微信、微博、短視頻、直播等社交平臺上,也都有著眾多刷出來的假流量、假點擊、假點贊、假粉絲……由於需求非常旺盛,刷單形成了一條隱秘而龐大的產業鏈,參與者眾多。更有不少做著在家動動手指就可以月收入過萬美夢的人,要麼成了網絡黑產的助紂為虐者,要麼成為了網絡詐騙的受害者。

但更為嚴重的是,“刷”這個“套路”的存在,極大地破壞了商業生態中的誠信和真實,是當下不正當競爭的突出表現之一。刷出來的表象其實是人為扭曲了的所謂“真實”,讓消費者和用戶被虛假的數據所矇蔽。“刷”到底有多大危害?為何會需求如此旺盛?如何才能既不被誤導,也不掉入陷阱呢?

揭秘

卡商與打碼平臺:刷單源頭的兩大黑手

無論是刷單炒信,還是點贊刷粉絲,都需要註冊大量的賬戶。現在各大互聯網平臺為了防止惡意註冊“殭屍賬戶”,一般採用兩種方式規避:一是要求綁定手機號碼註冊,手機號碼一般需要實名驗證,而且個人用戶能夠開通的手機號碼有數量限制;二是註冊時需要輸入複雜圖片驗證碼或者短信驗證碼,這樣可以規避機器大量自動註冊。

於是,為了滿足這兩個條件,就產生了處在“刷單江湖”源頭的兩大角色:卡商和打碼平臺。

所謂“卡商”,就是指擁有大量手機“黑卡”的人,這種卡的市場價格一般在10元左右一張,其中很多是經過實名認證的,且有很多屬於0月租、0餘額的特殊卡。

卡商將大量經由“合法”或者非法途徑獲得的SIM卡,插進一個名為“貓池”的設備中,就可以自動地同時向多個手機發送短信或語音呼叫。(編者注:“貓池”是一種擴充電話通信帶寬和目標對象裝備的別稱,可以同步撥打大批量的用戶號碼,不僅能夠實現集群發佈,而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已經成為電信詐騙者十分常用的詐騙用具。)

可以說,手機“黑卡”就是互聯網黑產的“原油”,成為不法業務的“生產資料”。比如,最傳統的發送垃圾短信,撥打推銷電話以及進行“轉賬匯款、恭喜中獎、冒充好友借錢”等電信詐騙……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業務”就是通過“貓池”和打碼平臺提供的軟件,進行賬戶註冊和其他操作,比如刷單、刷鑽、刷會員、刷流量、刷粉絲、薅羊毛……

這時,打碼平臺就出場了。很多互聯網業務操作都需要輸入複雜圖片驗證碼或者短信驗證碼。前者用來識別正在操作的是真正的人類用戶還是機器程序,常見方式有在晃動或者雜亂背景中識別並選擇正確的數字和字母,或者按順序選擇多個漢字中的幾個等。後者則用來過濾掉低價值用戶(編者注:大多數普通互聯網用戶並不頻繁更換手機號,所以可以基於手機號對應的行為來建立基於手機的徵信庫,從而基於手機號的信譽實現篩選出高價值客戶功能)及提供二次校驗功能。

為了搞定這些驗證碼,打碼平臺會與網賺平臺(提供各種互聯網招聘賺錢信息的網站)合作,通過各種招聘和兼職信息網站發佈招聘信息,招聘一些人專門人工輸入驗證碼。“在家兼職、日賺1000元”“輕鬆賺錢、快樂賺錢”等是這類招聘信息常見的廣告語。

比如,12306的網站驗證碼就非常複雜,雖然經常被吐槽“反人類”,比如都是像“請點擊下圖中所有的發電機”“請點擊下圖中所有的非EXO成員”等驗證題目,但它確實做到了程序較難識別的目的。因此,據一些打碼平臺的報價,打碼12306是要比普通驗證碼貴很多的。

有了大量的手機號碼和用其註冊的賬戶,一家公司就可以控制上萬甚至幾十萬“人”,他們的行為有時都足以影響一個互聯網公司的健康發展甚至生死存亡。

新《反不正當競爭法》打擊虛假宣傳,罰款20萬至200萬元不等

在各大電商平臺上,都有成交記錄和評價體系。以淘寶為例,店鋪成交量和好評率越高,就會受到越多用戶的關注,當然也就更容易產生購買。而一件商品也是如此,同樣一把雨傘可能多個商家都在賣,除了價格優勢,很多消費者往往會選擇到成交量和用戶評價數量較多的商家購買。

這樣的規則導致一些商家想“走捷徑”,即通過刷單迅速提升店鋪的評級和商品的關注度。據瞭解,阿里巴巴安全部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對抗刷單、炒信、惡意差評、敲詐勒索。

該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虛假交易嚴重汙染到平臺的大數據,以致干擾平臺做出正確的商業判斷。面對數以億計的商品,大數據是平臺管控商品、制定規則以及保證商業活力的基礎。

但是由於目前針對刷單行為仍然是以行政處罰為主,難以震懾刷單組織者。因此,大型刷單平臺依然存在,淨化完一次數據,就又被汙染一次。更糟糕的是,目前連大學生、家庭主婦都參與到炒信、刷單產業當中,通過阿里巴巴的大數據分析發現,上百萬全網平臺刷手中,70%的人年齡在20歲至24歲,且大部分是大學生。

從2016年4月開始,阿里巴巴配合執法部門查處包括“傻推網”在內的9個全網炒信團伙,以及平臺上的279家涉嫌刷單商家,總涉案金額近4億元。但按照當前法規,刷單平臺即使被查處,其最多受到20萬元的行政罰款,與其獲利以及造成的損失相比太低。

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呼籲,刷單網站的大量虛構交易行為其實也屬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其單位非法經營數額及獲利數額遠超刑法“非法經營罪”的15萬元及5萬元起點,應予以量刑。

實際上,2018年1月1日,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網絡刷單進行了明確規定。其中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八條規定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或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識破“下單者”和“刷單者”

騰訊電腦管家高級安全專家李鐵軍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除了刷單,刷流量、刷粉絲、刷評論、薅羊毛(編者注:針對互聯網上的各種優惠活動,比如註冊返利、優惠券等,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換取高額獎勵)等數據信息造假行為是近年來網絡黑產們的熱門發財門路。

“這類需求太旺盛了,不少公司和個人僱傭黑產者,讓他們通過‘技術’手段幫助做流量、做粉絲、發點贊、發評論、薅羊毛……由於市場需求很大,所以這條路非常賺錢。”李鐵軍說。

就這樣,“下單者”成為了“刷單江湖”裡的重要角色。他們希望通過數據造假或者信息“粉飾”達到誤導用戶或者投資人的目的。比如,先把一個不知名的主播“刷”上排行榜,自然就有真實用戶關注和點擊;再比如,一些短視頻、直播平臺默許有人做數據甚至主動打造假數據,這樣就可以在投資人那裡獲得更高的估值,用假數據換來真金白銀。

有需求有市場,就有黑產者將其作為生財之道。兩三百元就可以購買10萬“殭屍粉”,四五十元購買100個點贊,一二百元就可以購買100條“仿真”評論……在互聯網上,充斥著各種“代刷”小廣告,業務會一一註明、明碼標價,甚至還能先使用,見效再付費。

當然,各大互聯網平臺也不是吃素的,為了識別出一些非正常途徑獲得了流量、點贊和評論,一些主要平臺都會採取技術手段監測、用戶投訴追蹤等方式,與代刷者展開攻防戰。畢竟,代刷產業鏈長期存在,將擾亂市場和內容競爭秩序,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據統計,微博平臺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已累計處罰違規賬號超過6.8萬個;抖音平臺則採取限制流量、封禁賬號等處罰手段打擊代刷行為,並針對粉絲異常賬號進行定期評估和回溯清理。

揭秘

除此以外,“羊毛黨”們也是互聯網公司最為頭痛的群體,上至BAT,下到不知名互聯網公司,都深受其害。一旦優惠推出,“羊毛黨”們就會結集大量的手機號碼註冊該平臺,搶奪優惠券和返利,再用低價轉賣給需要的人,完成套現。公司重金投入,希望通過優惠券、補貼拉新和刺激消費的真金白銀,可能都落入“羊毛黨”手中,這就使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還有可能讓普通用戶怨聲載道。

還有一些網賺平臺會要求交納一定數量的“會費”才能接單幹活,但結果可想而知,不僅幹活不一定能拿到錢,會費也肯定要不回來了;再比如,一些大學生替人代刷,對方承諾會返回訂單金額的10%~20%作為報酬,但往往是連墊付的貨款都要不回來,而且也收不到貨品。

“足不出戶,時間自由,月入上萬,工資日結……”在這些誘人的招聘語背後,可能引向的並不是輕鬆到手的財富,而是騙子的精心騙局。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