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上市锣不够用,拼多多也来凑热闹

上市锣不够用,拼多多也来凑热闹

今天上午,拼多多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PDD,最终发行价定为19美元,位于16美元/ADS-19美元/ADS发行区间上限。

据拼多多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拼多多GMV(网站成交金额)为1412亿元,订单总数达43亿,客单价为32.8元。2018年一季度GMV为662亿元。

该公司将在首次公开募股中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按照最高发行价计算,包括承销商执行超额配售,在扣除各项费用和佣金之前,拼多多将最多募集到18.7036亿美元。


感慨于拼多多的成长速度之余,外界对其上市情也况格外关注。

成立不到三年,拼多多GMV已达到2621亿人民币,成为国内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如此快速的成长,不得不令人佩服。

回顾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的它,是上海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电商平台之一,被大众视为阿里、京东的强有力挑战者。

拼多多的上市之路,是从15年8月份开始的,拼多多首次,便获得孙彤宇、段永平、丁磊、王卫等领投的数百万美元,作为A轮投资,拼多多在刚出道,便受到了追捧。

相继之后

2016年7月,B轮融资获得1.1亿美元,出资方为高榕资本、新天域资本、腾讯等。同年9月,拼好货和拼多多完成合并,年底红杉中国独家领投

2017年1月份,拼多多完成由红杉中国领投C轮融资

今年4月份,腾讯和红杉中国联合投资,拼多多完成了高达30亿美元的D轮融资

同样是突破如此高额的GMV,阿里用了10年,京东用了6年,而拼多多只用了3年。可以想象,拼多多从初期到上市,道路是多么通畅。

拼多多作为规模成长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如当年突然爆红的快手和头条, 拼多多顺应了数亿规模新增用户的大势。


互联网产品中,电商和社交从开始便受到人们关注,所以从2013年开始,“电商+社交”这种模式开始进行探索,各类产品层出不穷。但唯有拼多多,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获得了一亿用户。

“低价+拼团”,是消费者对拼多多的理解,也是被拼多多验证,能迅速传播、短时间内积累上亿用户的方法论。

大部分人认为“从社交到电商是水到渠成,从电商到社交是缘木求鱼”。一般交易过程比较谨慎,因而电商到社交的可行性不高。 拼多多的横空出世,说明了电商到社交的想法是可行的。如果说微信电商、小红书是社交+电商的代表,那么拼多多将是电商+社交的代表。

但为什么其他类似的社交电商没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反而是拼多多快速崛起呢?我认为在于两点。

其中第一点是基础,那就是拼多多受到了腾讯的“扶持”,获得了腾讯的腾讯社交流量扶持,进而具备了快速崛起的基因。

第二点则是拼多多打破了过往电商经济中的网红经济、纯粹买卖关系等,让每个人在拼多多的模式中都是对等、平等的。用户不只是具有购买的权利,更是能够轻松、主动地发起团购,亮出自己的消费喜好。

低廉的获客成本,拼多多获客非常廉价。依靠低价+爆款,拼多多收割大量对价格因素敏感的用户,同时在淘宝的重心向天猫倾斜之际,低价电商反而成了突破口,被拼多多抓住并放大。

获客的可持续性。从公众号起步,便享受小程序红利,再加上拼团、砍价、免费拿一系列活动,让拼多多在初期自然流量得到快速膨胀。


拼多多的未来在于流量能否继续扩张、变现提升。这三年的爆发式增长,足以让传统电商感受到用户流量的重要性,但未来发展如何,仍需要时间带给我们答案。

今日晚间,拼多多将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开盘后的市场表现将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文末福利

上市锣不够用,拼多多也来凑热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