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未來十年將是疼痛科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訪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呂岩教授

未來十年將是疼痛科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訪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呂岩教授

未來十年將是疼痛科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訪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呂岩教授

呂岩

2018/08/20

Monday

近30 年來,我國的疼痛醫學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近十年發展速度最快。2007 年,原國家衛生部發布文件,要求醫療機構建立臨床一級診療科目——疼痛科。從此,我國疼痛學科的發展走向了專科化建設的道路。近年來疼痛病學在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領域取得了哪些進展?疼痛病學的未來研究方向是什麼?疼痛疾病有哪些治療新技術?我國疼痛學科的未來發展目標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呂岩教授。

幹細胞治療將成為疼痛治療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Q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近年來疼痛病學在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領域取得的主要進展,您認為疼痛病學未來的研究方向是什麼?

A

呂岩教授: 首先, 疼痛病學是一門新興的醫學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其涵蓋的內容較為廣泛。世界衛生組織在2018 年6 月18 日發佈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 版(ICD-11)中,首次明確了慢性疼痛性疾病的系統分類,將慢性疼痛分為慢性原發性疼痛、慢性癌症相關疼痛、慢性術後或創傷後疼痛、慢性繼發性肌肉骨骼疼痛、慢性繼發性內臟痛、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慢性繼發性頭痛或頜面痛共七大類。

由於慢性疼痛種類紛繁複雜,大部分疾病尚無理想的動物模型,導致機制研究進展緩慢。基礎領域主要集中在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發病機制研究。要將基礎研究的結果進行轉化後應用到臨床診治過程中,為臨床診療提供新的思路,還需要長期的探索。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幹細胞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神經幹細胞、胚胎幹細胞、胎盤幹細胞等移植技術均顯示了潛在的治療前景。

臨床研究大多集中在藥物治療和技術操作方面。雖然目前大多數多中心前瞻性臨床研究結果來源於國外,但是近年來我國也逐漸開始重視疼痛疾病的臨床研究。在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的領導下,我們將在疼痛疾病的診療方面不斷探索,預計未來10 年將是疼痛科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是疼痛疾病臨床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的重要時期。疼痛學科的發展重點在於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科研不僅要關注基礎研究,更要關注臨床診斷、治療技術及藥物應用等多層面研究。為此,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成立了10 大學組,各個學組分別制定了未來3 年的工作計劃,主要任務是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撰寫和修訂指南及共識。

微創治療技術在疼痛性疾病治療中應用前景廣闊

Q

記者:請您談一談目前疼痛科的主要治療技術與方法有哪些?

A

呂岩教授: 疼痛科治療慢性疼痛疾病主要採用微創技術,目前有30 多種技術方法應用於臨床治療。我們提倡針對發病機制採取適宜技術進行治療,常用技術有射頻、等離子、激光等技術,這些方法主要以消除解剖學壓迫引起的病理症狀為原則,以此達到治療疼痛的目的。如治療椎間盤突出症引起的疼痛,可採用膠原酶、射頻、等離子、激光、脊柱內鏡等技術治療。射頻技術主要以消融、熱凝治療為主,而等離子技術可將組織的分子鍵打斷,達到“切割”的目的。此外, 脊髓電刺激、經皮電刺激、腦深部電刺激、脈衝射頻等神經調控技術也越來越多地應用於頑固性疼痛的治療。

我國疼痛學科發展任重道遠但前途光明

Q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目前陝西省的疼痛學科發展情況如何?

A

呂岩教授:作為陝西省醫學會疼痛學分會的主任委員,我非常關注陝西省疼痛學科的發展。與全國的疼痛學科發展狀況相比,陝西省的疼痛學科發展情況尚不理想。我們曾對二級以上醫院,包括西安市及周邊城市主要三級甲等醫院或二級醫院疼痛學科發展情況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00 餘份。結果發現,目前設有疼痛科的醫院約佔50%,這就意味著還有一半醫院仍未成立疼痛科。然而放眼全國,疼痛科的學科發展也不均衡。就全國的疼痛學科發展而言,建有疼痛科的醫院能夠達到50% 的省份也較少,而陝西省的疼痛學科發展現狀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疼痛科的學科建設情況。由此可見,疼痛學科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但其前途卻是光明無限的,我們都應該為此而繼續努力。預計在未來的10 年內, 我國能夠實現80% 的醫院設立疼痛科,這也是我們學科建設的重要目標。

科研水平提升為疼痛學科的規範化發展注入活力

Q

記者:能否請您介紹一下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在疼痛學科規範化建設方面的相關經驗?

A

呂岩教授: 學科建設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因為疼痛科是一個新興學科, 目前的學科發展較不平衡, 有些醫院處於學科早期創建階段, 有些醫院處於學科創立規劃階段, 而有些醫院則已擁有成建制的疼痛專科。西京醫院疼痛科的發展也經歷了漫長的、不斷摸索前進的歷史進程, 自醫院1989 年創立疼痛門診以來,至今已有30 年的歷史。伴隨醫院疼痛科的不斷髮展, 微創治療是我們的特色,目前幾乎所有的微創技術都在我科得到應用。這些治療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疼痛學科診療水平的提高。西京醫院屬於部隊醫院,其發展受到部隊編制等相關因素的限制,現有床位較少;但是我們醫院疼痛科的規範化建設從不是“以量居首”,而是依靠科研水平的不斷提升,這也為疼痛學科的規範化發展注入了活力。

通過雙向轉診、遠程會診等方式促進疼痛學科發展

Q

記者:針對國家醫聯體建設和分級診療規劃的推進,陝西省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在這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A

呂岩教授: 陝西省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大概在兩年前開展了基層醫院相關診療主題巡講活動,邀請陝西省或全國學科領域的專家到縣級及以下級別醫院進行巡講, 在我省十餘個城市開展了幫扶活動。醫聯體建設也是我國疼痛學科未來發展的方向, 目前疼痛學科醫聯體的建立已在全國普及,有24 個省級醫院的醫聯體相繼成立。其中, 由中日友好醫院樊碧發教授牽頭成立的醫聯體,西京醫院也是協作單位。此外,陝西省醫院的疼痛科醫聯體也在積極籌辦中, 我們計劃於2018 年11 月召開陝西省疼痛專科醫聯體成立大會。陝西省疼痛學科的醫聯體發展目前仍處於不斷探索的階段,還需進一步確定未來的發展計劃,將來也可能採取雙向轉診、遠程會診等方式,以期促進疼痛學科的發展以及學科的規範化建設。

來源:《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8年第1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