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遷走8年,鹽城大銅馬要回“家”了,正在拿方案!

遷走8年,鹽城大銅馬要回“家”了,正在拿方案!

△大銅馬從1986年開始,就立在了鹽城市區建軍中路和解放中路的交叉口。 萬者進 攝

遷走8年,鹽城大銅馬要回“家”了,正在拿方案!

△搬遷後的大銅馬底座變高了一些。 姜振軍 攝

說到鹽城地標,雄壯威武的大銅馬肯定是其中之一。

然而,2010年,大銅馬從兩條幹道的交叉口搬遷到了路邊,遭到一片質疑。

最近,大銅馬要“迴歸”的消息不脛而走。

記者從鹽城市城鄉建設局瞭解到,目前相關部門正在拿具體“復位”方案。

紅色地標 城市名片

一位英武的新四軍戰士,身背大刀、手握韁繩,騎在高揚前蹄的戰馬背上,昂首東望……在鹽城市中心,有座新四軍騎兵的銅像,被當地人親切地稱作“大銅馬”,這就是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

在每一位鹽城人的記憶裡,都駐守著一個大銅馬的雄偉形象。大銅馬建於1986年9月,是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的俗稱,為紀念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而建。“象徵著新四軍東進,開闢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據原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副研究館員陳宗彪介紹,塑像是根據新四軍老戰士管文蔚的具體設想,由時任全國城市雕塑規劃小組副組長、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王克慶教授創作設計。

塑像高4米,長3.8米,重3250公斤,為青銅澆鑄而成。塔上刻有原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張愛萍上將親筆題詞“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背面朝西,上刻由張愛萍上將審定的碑文,由已故書法家鮑審手書。

作為鹽城這座英雄城市的標誌、鐵軍精神的象徵,大銅馬建成後一直是鹽城的地標性建築和城市名片,放置於鹽城市區建軍中路和解放中路的十字交叉口中心交通島,由此這裡也成為鹽城市民心目中老城區的中心座標點。讓許多老鹽城人印象深刻的是,每逢重大節日,大銅馬都是花團錦簇、氣球環繞,給人眼前一亮、心頭一熱的感覺。

“一到雙休日,旁邊的噴泉就會打開,遠遠就能聽到清脆的水聲,清新宜人。”今年58歲的劉大剛是亭湖區新興鎮人,據他回憶,過去到市區都是坐1路公交車,每次經過這個路口,大夥總會扒著窗戶向外看大銅馬。

搬遷之日,老戰士專程來告別

到了2009年,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新一輪的沿海大開發中,鹽城的城市定位上升為沿海中心城市,解放路作為鹽城市區南北軸線道路,在全面綜合整治的基礎上,將開通蘇北第一條快速公交線路(BRT)。

網上資料顯示,在這樣的背景下,鹽城原街心公園和銅馬雕塑佈局已不適應新時期城市交通及環境建設的發展需要,尤其是紀念塔地處交通島中心,不利於城市交通組織,因此,鹽城市政府決定對紀念塔實施遷移異地保護。新址位於原址東南方建軍廣場(原街心公園)。

“雖然只移了幾十米,但它是鹽城的文化標誌,怎麼能隨便移到角落去呢?”當年得知大銅馬遷移的消息後,很多市民不理解。但是考慮到整個城市的發展,2010年3月份,大銅馬遷移工程按照進度推進。

遷移工作牽動了很多鹽城人的心,工程現場總是自發聚集了許多熱心的市民,他們生怕工人不小心破壞了大銅馬。“我只要有時間,晚上總過來看看,如果搬走了,感覺少了一個精神寄託。”畢業於南師大歷史系的王金海是鹽都區政協常委,他對老鹽城的歷史記憶情有獨鍾,每次過來總會拿出相機拍上幾張,他的電腦裡至今還保存著當年大銅馬遷移時的老照片。

陳宗彪還記得,大銅馬搬遷的那天,當年79歲的新四軍老戰士朱根興聞訊趕來,和大銅馬作短暫告別,“仰望著親愛的‘戰友’,這位老戰士情難自抑,舉起右手行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遷走8年,鹽城大銅馬要回“家”了,正在拿方案!

代表委員為大銅馬復位奔走

記者注意到,遷移過的大銅馬坐落在鹽城建軍中路與解放中路交叉口的東南角,南側不遠就是蘇寧商業廣場,高度比過去略高一些,塔體呈長方體狀,塔頂的原新四軍騎馬東進的雕塑沒有變化。

“每次經過這個路口,總會想起騎馬的戰士。搬到角落上,外地人根本注意不到,就跟消失了一樣。”44歲的王金海說,“感覺心裡少了什麼可牽掛的,有些空落落的。”不少鹽城人和他有著同樣的想法。

“大銅馬與新四軍重建軍部、新四軍紀念館三個紅色建築都在建軍路上,一脈相承,現在搬到了路邊,失去了作為城市地標存在的意義,沒有了城市的靈魂。”2011年,鹽城市政協委員陳中林、陳宗彪等人提出了《關於將來把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遷回原處的建議》。

邵秀華是鹽城市人大代表,2012年和2016年,他們10位人大代表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民意的基礎上,兩次聯名提出《關於強烈要求“讓銅馬雕塑迴歸原位”》的議案。“南京,孫中山先生的塑像移了好幾個地方,最後還是回到了新街口。”邵秀華說,大銅馬是家鄉的形象,濃縮了鹽城的歷史,維繫著鹽城人的情感。

“現在每次經過那裡,總感到不適應,就像是被人颳了眉毛,怪怪的,很彆扭。”邵秀華他們在議案中稱,如今路修好了,政府應尊重民意,讓大銅馬儘早迴歸,而且大銅馬回到原位,形成一個圓盤,往來之人必放緩腳步行注目禮,有利於交通秩序的改善。

迴歸已列入年度計劃

記者瞭解到,根據近期的《鹽城市政府專題會議紀要》,鹽城地標“大銅馬”或將“復位”,並已列入鹽城市區2018年度城建計劃。會議明確,同意將銅馬“復位”工程追加列入鹽城市區2018年度城建計劃,由鹽城市城建局負責,抓緊制訂完善實施方案,要莊重大方,保留原有風貌。鹽城市發改委、規劃局等部門要全力配合,鹽城市城建局負責做好各項前期手續材料完善及報審工作。

“目前,我們正在拿具體方案。”鹽城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銅馬“復位”是一個系統的工作,要考慮到BRT站臺、交通擁堵情況等一系列問題。消息一出,鹽城人沸騰了,一片叫好聲。在鹽城123網舉行的投票中,94%的網友贊成大銅馬迴歸原位。

得知消息後,當年提過相關議案的邵秀華、陳中林、陳宗彪等人歡呼雀躍。“特別激動、特別欣慰。”已經退休的陳中林和陳宗彪非常感慨。“我希望清洗掉雕塑上現在的顏色,恢復銅的本色;張愛萍上將的親筆題詞、碑文也要恢復……”67歲的陳宗彪提出了自己的“復位”建議。

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原館長孫國棟的心中,大銅馬更像一個時空座標,和與其東西相望的新四軍紀念館與泰山廟新四軍指揮部舊址一起,串成了這座城市抗戰中浴火重生的歷史軌跡。“大銅馬是老鹽城的記憶,固定的精神寄託,屬於根與生命一類的文化符合。”王金海希望,在原處保持原貌基礎上,進行符合時代特色與人民群眾共性需求的創新。

“我個人的觀點是復位比現在的地址要好,這是正確的決策。”鹽城師範學院教授呂學典認為,作為一張城市名片,它要在一個顯著、顯眼的位置上、要成為一個城市的亮點。“新四軍作為鹽城的紅色革命象徵,應該好好去樹立形象,歸位大銅馬、優化銅馬廣場、建立銅馬文化很有必要。”呂學典說,紅色名片打得響,對鹽城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