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南宋皇帝為何都喜歡禪讓?

Anne_心語


宋朝皇帝的禪讓,也真是一個奇觀,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父、子、孫、曾孫連續四代,無一例外地把自己的皇位禪讓給了兒子,齊了心似的,著實讓人有些奇怪。

天底下幾乎沒有人不想做皇帝的,沒有人不想做一輩子皇帝,沒有人不想至死還是皇帝。有些人為了當上皇帝,甚至父子反目、兄弟相煎,可見這九五至尊之位對於人們的誘惑,然而,這四位皇帝卻都在自己年紀不大、身體還行的時候,交出了手中的大權,躲一邊休息去了,這裡邊肯定有著諱莫如深的故事。

確實,每一次禪讓,都有著背後的故事。1125年,金軍兵分兩路,南侵宋朝,他們西路軍進攻太原,東路軍進攻燕京,不久,東路軍攻破燕京。由於宋朝軍隊的特點是重內輕外、內緊外鬆,在京城附近的軍隊最強,在周邊地區的軍隊較弱,所以,金兵攻下燕京後,直接南下,如入無人之境,隨即進逼開封,從此,宋朝皇帝就開始禪讓,一個接著一個。

宋徽宗趙佶禪讓,原因是不敢擔當。金兵南侵,開封被圍之時,年紀才43歲的趙佶,看到情況緊急,束手無策,最後竟然把皇位主動讓給自己的兒子趙桓,把兒子推到幕前,讓他去頂,自己藉口敬香還願,向南逃跑了。

宋高宗趙構的禪讓,有著自己的無奈。趙構禪讓時才56歲,也是做事正當年的年紀,而且他當太上皇后,還活了25年,令人費解。趙構這個皇帝當得窩囊,其父宋徽宗、兄宋欽宗被金兵抓走後,他雖然在應天府自立為皇帝,但自當上皇帝的第一天開始,金兵就一路緊追,後來與金人達成“紹興和議”,臨時安頓在臨安。

但是,臨安只是行都,並不是京城,南宋一直沒定過首都,他們心目中的首都一直是汴京,所以,南宋自建立開始,就有一個打回汴京的政治目標,然而,趙構當了多年的皇帝,恢復中原始終只是一個夢,無法付諸實施,故朝野間批評之聲不斷。在這種理想與現實矛盾的交織下,趙構於1162年,以“倦勤”為由,將位禪讓給養子趙昚了。

宋孝宗趙昚禪讓也是一種無奈。趙昚當皇帝后,也曾想振作,他為岳飛平反,重用張浚發動了“隆興北伐”,然而,最後兵敗符離,不得不再次與金人簽訂賣國和約。加上,他當皇帝期間,父親趙構一直高居太上皇,指指點點,動輒得咎,後來他也厭倦了,便將皇位傳給兒子趙惇。

宋光宗趙惇是被迫讓位的。宋光宗精神方面有疾病,加上皇后又是個潑婦,宋孝宗死後,連喪禮都不主持,後來,一幫大臣和太皇太后吳氏聯合起來,將他廢了,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趙擴,是為宋寧宗。

如果要總結宋朝這四位皇帝禪讓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外族的入侵,讓他們對當皇帝視為難事,都不想挑這副重擔,無奈之下,採取禪讓的辦法,來尋求自己的解脫。


帝國的臉譜




南宋前三位皇帝都以“禪讓”的名義傳承帝位,但並不是他們都喜歡禪讓,而是他們都有各自不得已的苦衷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宋高宗趙構以“倦勤”的理由禪位於孝宗趙昚。

趙構在皇帝的崗位上工作不見得“勤”,但他幹了整整三十五年,的確是幹夠了

趙構不單幹夠了,他還嫌有些事在崗不方便幹,比如跑路



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大舉南侵,宋軍王權部潰散,趙構得到消息後嚇得想要解散朝廷,大夥各自跑路

(十月)丁巳得報,王權果敗歸,中外大震。上召太傅和義郡王楊存中同宰執對於內殿,上諭以欲散百官,浮海避敵。

要不是宰相陳康伯和親信將領楊存中將他摁住,[左僕射陳康伯曰:“不可”。存中言:“敵空國遠來……願率將士北首死敵。”]趙構當時就會成為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93


宰執們退下後,趙構仔細想了想還是覺得跑路更穩妥,於是又給陳康伯下了一道“關於大夥一拍兩散分頭跑路的若干問題”手詔

一日,忽降手詔:“如敵未退,散百官。”

陳康伯接到手詔大吃一驚,立馬燒掉手詔跑到宮裡再次勸告趙構,[康伯焚之而後奏曰:“百官散,主勢孤矣!”]在陳康伯連哄帶嚇苦口婆心的勸告下,趙構終於暫時打消了解散朝廷輕裝跑路的打算

~《宋史》卷384.陳康伯傳



趙構禪讓剛一年,孝宗的隆興北伐就遭到符離之敗。這一次,太上皇趙構終於可以理直氣壯、聲勢浩大、毫無羈絆地擺出一幅隨時上路奔跑的架勢

宿州之戰,高宗已遜位。日僱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備擔索。~《朱子語類》本朝一

自由奔跑是趙構禪讓獲得的紅利之一




除了沒有人再在跑路時拖後腿外,太上皇趙構還可以縱情地享受生活。例如:

德壽宮有橋,乃中秋賞月之所。橋用吳囗所進階砌之,瑩徹如玉,以金釘校。橋下皆千葉白蓮花,御幾御榻,至於瓶爐酒器,皆用水精為之。水南岸皆宮女童奏清樂,水北岸皆教坊樂工,吹笛者至二百人。~《癸辛雜識》別集下.德壽賞月

太上皇趙構賞月時有兩支頂級樂團分列兩岸助興,僅吹笛子的就達兩百人


為了能健康長壽地霍霍南宋,趙構禪位後特別注重進補養生

光堯晚歲尤康強,孝宗嘗謂周益公曰:“太上極善將攝……多服疏利藥,服牽牛圓至四五十粒。其異稟如此,他人如何及?聖壽登八十一。”~《鶴林玉露》卷之六.丙編

孝宗對周必大說,太上皇除了每天服用疏筋利尿之類藥物外,還要吃四、五十丸類似於大力金槍丸之類的“牽牛丸”,其他人要是象他一樣瘋狂補腎的話,早就脹爆腰子七竅流血而死了,但咱們的太上皇天賦異稟,越補越能幹,越活越精神




估計趙構心裡還暗自後悔,為啥不早一點禪位,搞得天下怨聲載道。

宣佈禪位後在接受宰執們道賀時趙構說:“俺在位這些年幹過很多缺德事,今後還得麻煩大夥幫俺打打馬虎眼啊”

上曰:“朕在位久,失德甚多,更賴卿等掩覆。”~《鶴林玉露》卷之六.丙編.光堯福德



我們可以看到,趙構禪讓的過程是愉快的,禪讓後的生活是性福的







趙構死後一年零四個月,孝宗也以“倦勤”和替趙構守喪的名義禪位於光宗趙惇

孝宗禪讓的問題我們曾經談過,他有禪位的打算,但六十二歲的他並沒有在淳熙十六年二月就匆忙禪位的打算,迫使他急於禪位的原因在於:

根據宋金乾道之盟,南宋皇帝在國書中稱金國皇帝為“叔大金皇帝”。這年正月金世宗完顏雍死後,即位的是完顏雍的孫子完顏璟,而完顏璟當時僅僅二十一歲

金國新皇帝上崗,南宋必須派人帶國書致賀,孝宗如果不禪位面臨的尷尬處境是,以六十二高齡的前叔叔身份稱二十一歲的小屁孩前侄兒為叔叔。

於是,接到完顏雍的死訊十一天後,孝宗匆匆忙忙地完成了禪讓儀式






光宗趙惇以怕老婆聞名,他的皇后是李道的女兒李鳳娘。

紹興末趙構尋訪神仙認識了號稱“有道術”的真人皇甫坦,皇甫真人保媒,把李鳳娘嫁給了恭王趙惇

李鳳娘“性妒悍”,懟趙構、懟趙昚,嚇瘋趙惇,設計離間三宮。孝宗病重時,阻止光宗侍疾;孝宗死後,阻止光宗執喪。

趙構的老婆吳皇太后實在看不過去了,聽從宰執留正、趙汝愚等人建議,垂簾孝宗柩前,命殿帥郭杲控制皇宮,命嘉王趙擴立即篡了他爹的皇位,並不顧趙擴苦苦哀求,命人強行替他穿上了皇袍。[王知憲聖聖意堅且怒,遂衣黃袍,亟拜不知數,口中猶微道“做不得”。]


寧宗即位第二天去看望被他媽李鳳娘嚇瘋臥床的老爸光宗趙惇,想順便問問御璽的下落。趙惇神志雖然不是很清醒,但當他搞清楚自己已經“禪位”後,氣得馬上翻身面向牆壁拿屁股對著寧宗,死死抱住被他視為命根的御璽。[光宗瞪目視之,曰“吾兒耶?”……光宗遂轉聖躬面內。時惟傳國璽猶在上側,堅不可取。]

趙擴是李鳳孃的親兒子,李鳳娘知道“受禪”的是趙擴後,[慈懿曰:“既是我兒子做了,我自取付之。”即光宗臥內拿璽。]誰都不給面子的光宗在老婆面前一點脾氣都沒有,李鳳娘直接就從光宗手上拿走御璽交給了兒子,完成了這次“禪讓”

~《四朝聞見錄》甲集.憲聖擁立

參考書目:《宋史》后妃下 《齊東野語》卷三.紹熙內禪





綜上

趙構禪讓是為了更好地保養身體,更方便奔跑在路上,更優雅從容地享受生活,同時也是因為這把椅子已經被他坐得不太安穩

趙昚禪讓是為了避免鬧出前叔叔稱前侄兒為叔叔的歷史笑話

趙惇禪位是因為他兩口子已經搞得天怒人怨,順應吳後、宰執、軍隊的一致要求,避免“暴斃”而讓賢於兒子。從本質上來看,光宗禪讓就是一場宮廷政變

要說“喜歡禪讓”,也就只有趙構了




為國釣魚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還有算有所作為的也統一很多國家,結束很多分裂割據壯態。在文化科學和其它方面都有建樹特別是磁器達到非常新高度。歷史說禪讓,是把皇帝政權從這個家轉讓給另一姓的下家和平轉移。如東漢的劉家政權禪讓給曹家的魏。魏家的曹姓又禪讓司馬家的晉。晉朝的司馬的禪讓宋朝劉家。劉家又讓齊朝的肖家。肖家的又讓給梁朝肖家。梁朝的肖家又讓給陳朝陳家。陳家沒有機會禪讓。機會給隨文帝給滅了國。唐朝以後朱溫建的後梁的朱家,轉到李家的後唐李家,李家又轉後晉石家,石家轉到後漢的劉家。劉家轉讓北周的柴家,柴家才到禪讓宋朝趙家。趙家並沒有轉讓那家。只是有兄弟血脈之間互相交換,都是趙家血脈一致,根本沒有碑讓理由行為。蒙古人忽必烈給滅了國。不是禪讓。禪讓是和平的轉移政權。宋朝北南皇帝沒有做過。說禪讓,是一點不懂歷史亂說。宋朝是趙家接手北周小孩皇帝的大權,是承讓不是禪讓。繼續管理國家。並執行文官管理國家。使國家長久平安很長。如果不是徽宗錯誤地支持遼的叛亂集團勢力,長成金國。並連金滅遼。那會有金國延生,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結果友好國家被滅。狼豹犲卻不請自來。黃河以全部土地丟掉,還加上趙家全族作奴隸。只有小趙繞幸跑到江南在建了新政權。禪讓是自已無力管理讓自家的有能力的人去管理。如果中國都是如此,人民要少多少流離失所,多少家破戰亂之苦。可封建地主皇帝就是要一條道走到黑淵。只有被人家推翻才是正途。禪讓就是不行。使中國從制度上阻礙社會發展。會管理的無權管理。不會管理小孩蠢蛋,卻掌握皇權,胡作非為,一次次農民革命把他們打翻在地消滅之後再重新開始。社會財富耗費無窮,民不了生。真得皇帝蠢死了。


ww3721王建文


宋朝皇帝在位時禪讓的有四位,分別是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宋光宗趙惇,前後四位皇帝禪讓,從數量上看,確實不少。但也不能說宋朝皇帝“喜歡”禪讓,其中還是各有緣由的。

四位禪讓者,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名副其實的“禪讓”,禪位者並無他人強迫,純粹出於個人自願,代表人物是宋高宗趙構和宋孝宗趙昚,兩人的禪位應該都有怠於政務、嚮往清閒歲月的思想因素。

紹興三十一年(1161),高宗趙構已經做了34年皇帝。那一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讓好不容易過上安逸生活的趙構再次提心吊膽,甚至一度想逃離臨安。好在有虞允文等大臣挺身而出,加上金國內亂,完顏亮的南侵計劃沒有得逞。趙構自靖康之亂難逃以來,經歷了逃亡生活、軍事政變,擋住了金國人後又猜忌岳飛等武將,後期又提防著權臣秦檜,可以說一路費盡心機。在完顏亮南侵風波過後,56歲的趙構徹底倦怠了這種頻繁應對變故、處理龐雜政務的生活。第二年,趙構就禪位於皇太子趙昚,趙昚就是宋孝宗。

宋孝宗趙昚的禪位多少有學習宋高宗的因素。趙昚在即位初是很有雄心壯志的,大力革新政治,重用主戰派,渴望擊敗金國,恢復北方故土。隆興元年(1163年),趙昚啟動北伐,但是因準備不足而失敗。隆興北伐失敗後,趙昚繼續積蓄實力,渴望重頭再來,但是無奈國內人才凋零,尤其缺乏優秀的戰將。後來,重臣虞允文也去世了,趙昚的雄心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流逝。趙昚其實早有禪位兒子的想法,只是當時太上皇趙構還健在,他覺得還不便禪位。淳熙十四年(1187),趙構崩逝,兩年後,趙昚就禪位於三子趙惇,自己做了太上皇。

第二類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禪讓”,代表人物是徽宗趙佶和光宗趙惇。

徽宗禪位的背景是宣和七年(1125年)金國大舉入侵,直逼開封。徽宗膽小怕事,急忙把皇位禪讓給了年僅十六歲的長子趙桓(宋欽宗),自己急著跑路了。所以說,他的禪讓應該算形勢所逼加上懦弱無能。如果還能花天酒地享受,徽宗是絕對不肯把皇位這麼早讓出來的。

最不情願讓位的應該算是光宗,徽宗好歹是個人意願,而光宗的禪位純粹是別人替他操辦的。光宗趙惇是南宋第三個皇帝,孝宗的第三子。光宗和父親孝宗因為立儲等事情上有分歧,關係並不和睦。光宗的皇后李鳳娘生性嫉妒,喜歡挑撥離間,導致孝宗光宗父子間的關係更差。同時,光宗自己患有精神性疾病,情緒時好時壞,很無主見,被人稱為“瘋皇”。紹熙五年(1194),孝宗崩逝,光宗作為兒子卻不主持喪禮,這在孝道至上的古代社會,是絕難容忍的行為。在趙汝愚、韓侂冑等人的策劃下,他的兒子趙擴被擁立為皇帝,光宗被迫變成了太上皇,史稱“紹熙內禪”。如此看來,趙惇的禪讓當然談不上“喜歡”二字。



野狐狸


南宋一朝享國152年,共有9位皇帝,其中有3位皇帝進行禪位,分別是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除去“南宋末三帝”外,實際掌權治國有6位,有一半的皇帝選擇禪位,確實讓人倍感意外。

宋高宗趙構



趙構在當了36年皇帝后,以“倦勤”,想休養為理由,宣佈將皇位傳給趙昚(宋孝宗)。趙構雖退位,聲稱不再過問朝政,但其中還是把持著一些權力,干預過一些政事。趙構退位時年僅54歲,身體很健康,退位後還生活了25年,所以排除他並不是出於身體原因進行禪位的。而“倦勤”只是他退位的名義而已,更不可信。

真正讓趙構決心退位的應該是1161年完顏亮打破合約進行南侵的事件,趙構為了這次談和順利進行付出巨大犧牲,坑殺愛國將領和割讓土地最終卻被完顏亮的南侵打破。趙構出於形勢所逼,和金國打仗一直是主和派,逼得只能退位,如果不退位主戰派可能反了他。在1162年宣佈禪位,可能在趙構看來即使他退位後,依然能享受先前的生活水平,假使金國打進來,作為太上皇想進行跑路也沒有皇帝的約束大。

宋孝宗趙昚



趙昚是南宋皇帝裡很有作為的一位君主。他為岳飛平反,一改高宗時期貪汙腐朽的局面。在與金國戰爭中雖然大敗,但又迅速專心理政,百姓富裕太平。1187年趙構死後,趙昚表示要服喪三年,便讓太子趙惇(宋光宗)開始參與政事。兩年後禪位給趙惇,自稱太上皇,在1194年病逝。

北伐計劃失敗和趙構病死,這種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年近花甲的趙昚開始心灰意冷,才決定退位。

宋光宗趙惇



與其說趙惇禪位倒不如說他被逼退位。首先趙惇和趙昚父子兩人嫌隙非常深,其次趙惇他本人精神恍惚,有時目光呆滯,甚至是神志不清。趙惇立儲問題在李皇后和大臣們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大臣們無法容忍這位皇帝,聯合太皇太后吳氏擁立趙擴登基。

趙惇對權力交接還被矇在鼓裡,一直不接受趙擴和大臣們朝見,最終這位“禪位”的皇帝病情加重,在1200年病逝。

南宋皇帝之所以喜歡禪位,是由於自身身體原因和當時政治環境所限制的,出於形勢所迫而不得不進行禪位。


老糖講史


皇帝這個職業由於其特殊性,所以通常都是終身制的,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時期,在生前選擇禪位的皇帝實在是少之又少,有些歷時幾百年的朝代,都不曾出過一位禪讓的皇帝,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卻偏偏出現了這樣一個朝代,這個朝代歷史三百年,卻接連出現了四位皇帝禪讓皇位,這個朝代就是宋朝,宋朝第一位行禪讓之舉的皇帝是宋徽宗禪讓宋欽宗,之後便是宋高宗禪讓宋孝宗,之後宋孝宗又禪讓宋光宗,光宗又將皇位禪讓給宋寧宗,究竟宋朝的皇帝為何鍾情於“禪讓”呢?其實,著每一次禪讓的背後,都有著一個情非得已的故事:

金兵南下,徽宗讓位:

宋朝第一次行禪位之舉的是北宋末年的宋徽宗讓位宋欽宗,宋徽宗讓位實際上是因為自己膽小怕事,也是為了逃避責任,當時北宋的局勢非常危急,剛剛興起對的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在滅亡了強大的遼國之後,企圖挾餘威南下一舉滅宋,1125年,金軍兵分兩路,南侵宋朝,金兵攻下燕京後,直接南下,如入無人之境,隨即進逼開封,昏庸無能的宋徽宗趙佶面對金人的咄咄相逼,絲毫沒有任何對策,反而嚇破了膽,最後竟然把皇位主動讓給自己的兒子趙桓,把兒子趙桓推到前臺來收拾這個爛攤子,而宋徽宗則自稱太上皇,並藉口敬香還願,向南逃跑了。這便是宋朝的第一次禪位,從此之後,宋朝連續四代皇帝相繼禪位。

獨子夭折,高宗讓位:

相對於其父宋徽宗趙佶的禪位,宋高宗趙構的禪位則顯得又那麼些許無奈了,高宗趙構禪位時是56歲,在禪位之後,又做了25年的太上皇才去世,趙構因此也是中國歷史上居太上皇位最久的太上皇帝。趙構這個皇帝當的很是意外,如果沒有靖康之變的發生,恐怕皇位永遠也不會輪到趙構去做,然而歷史卻和他開了個大玩笑,他不但做了皇帝,還重建了大宋王朝,但是趙構這個皇帝做的也十分窩囊,因為自從他繼位便沒過久的安穩日子,反而遭受了金兵的一路追擊,南宋王朝不要說是恢復中原,就連立足江南都變得非常艱難。這一切殘酷的現實也讓趙構十分沮喪,苗劉兵變後,趙構因為驚嚇過度喪失了生育能力,自己的獨子趙雋夭折,使得高宗趙構最終於1162年,以“倦勤”為由,將位禪讓給養子趙昚了。

萬念俱灰,孝宗讓位:

宋孝宗趙昚禪讓也是一種無奈。趙昚當皇帝后,也曾想振作,他為岳飛平反,重用張浚發動了“隆興北伐”,然而,最後兵敗符離,不得不再次與金人簽訂賣國和約。宋孝宗至此心灰意冷。並且宋孝宗在位時始終有一種非常尷尬的局面,那就是退位了的太上皇高宗史中對朝政事務橫加干涉,並且這一干涉就是25年,孝宗在位共計27年,這其中有25年的皇帝生涯中火災了高宗的影子下,這養的皇帝做的實在讓人抓狂。面對宋高宗趙構常態化的指指點點,動輒得咎,宋孝宗最終也厭倦了,便將皇位傳給兒子趙惇。

紹熙內禪,光宗讓位:

如果說前三位皇帝的讓位多少有一部分自願的情分在裡面的話,宋光宗的讓位則是典型的被逼無奈。他實際上是被迫讓位的。宋光宗因為長期患有精神方面有疾病,加上其皇后李鳳娘跋扈善妒,加上光宗對孝宗非常不孝,甚至在宋孝宗死後,連喪禮都不主持,朝中大臣對此憤怒不已,最終在奏請了高宗遺孀,也就是太皇太后吳氏後,將光宗逼退,並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趙擴,是為宋寧宗。

兩宋皆亡與外族入侵,宋朝這四位皇帝禪讓的根本原因,其實都是由於外地的頻繁入侵產生的巨大壓力,使得他們無從應對,又無力改變這一現狀,所以實行的被迫之舉。這其實就是宋朝皇帝接連禪讓的真實原因。


歷史課課代表


處理朝政心累,想過一個安逸悠閒的生活。



鄉秀樹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他擔心他的臣子們也像他那樣攛掇他趙家的皇權,於是採用杯酒釋兵權,奪走了武將們的權力。而且採取重文輕武的用人模式,使得宋朝始終是經濟文化強盛,軍事很弱。軍事弱,一但遇到外部侵略,皇帝就鬧心。意志力強的皇帝還好,意志力弱的皇帝就沒咒唸了。不想當俘虜的皇帝,首先就想起了禪讓。讓別人當替罪羊。如果沒有外因,他們才不禪讓呢!


有得觀史


南宋禪讓的皇帝分別是: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父、子、孫、曾孫連續四代,無一例外地把自己的皇位禪讓給了兒子

 其實每一次禪讓,都有著背後的故事。1125年,金軍兵分兩路,南侵宋朝,他們西路軍進攻太原,東路軍進攻燕京,不久,東路軍攻破燕京。由於宋朝軍隊的特點是重內輕外、內緊外鬆,在京城附近的軍隊最強,在周邊地區的軍隊較弱,所以,金兵攻下燕京後,直接南下,如入無人之境,隨即進逼開封,從此,宋朝皇帝就開始禪讓,一個接著一個。

  宋徽宗趙佶禪讓,原因是不敢擔當。金兵南侵,開封被圍之時,年紀才43歲的趙佶,看到情況緊急,束手無策,最後竟然把皇位主動讓給自己的兒子趙桓,把兒子推到幕前,讓他去頂,自己藉口敬香還願,向南逃跑了。

  

  宋高宗趙構的禪讓,有著自己的無奈。趙構禪讓時才56歲,也是做事正當年的年紀,而且他當太上皇后,還活了25年,令人費解。趙構這個皇帝當得窩囊,其父宋徽宗、兄宋欽宗被金兵抓走後,他雖然在應天府自立為皇帝,但自當上皇帝的第一天開始,金兵就一路緊追,後來與金人達成“紹興和議”,臨時安頓在臨安。

  但是,臨安只是行都,並不是京城,南宋一直沒定過首都,他們心目中的首都一直是汴京,所以,南宋自建立開始,就有一個打回汴京的政治目標,然而,趙構當了多年的皇帝,恢復中原始終只是一個夢,無法付諸實施,故朝野間批評之聲不斷。在這種理想與現實矛盾的交織下,趙構於1162年,以“倦勤”為由,將位禪讓給養子趙昚了。

  宋孝宗趙昚禪讓也是一種無奈。趙昚當皇帝后,也曾想振作,他為岳飛平反,重用張浚發動了“隆興北伐”,然而,最後兵敗符離,不得不再次與金人簽訂賣國和約。加上,他當皇帝期間,父親趙構一直高居太上皇,指指點點,動輒得咎,後來他也厭倦了,便將皇位傳給兒子趙惇。

  

  宋光宗趙惇是被迫讓位的。宋光宗精神方面有疾病,加上皇后又是個潑婦,宋孝宗死後,連喪禮都不主持,後來,一幫大臣和太皇太后吳氏聯合起來,將他廢了,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趙擴,是為宋寧宗。

  總結來說就是這四位皇帝禪讓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外族的入侵,讓他們對當皇帝視為難事,都不想挑這副重擔,無奈之下,採取禪讓的辦法,來尋求自己的解脫。


路之意


當皇帝壓力大呀,做皇帝每天過得是提心吊膽的日子,太上皇只管吃喝玩樂,這個多好啊,不用管國家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