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陆奇下下选,YC上上签

离开百度的陆奇,是YC进入中国市场的不二之选

57岁的陆奇终于公布了他的下一步。

这一步,他要出任YC中国创始人、CEO,并兼任YC全球研究院院长。

虽然没有对外言明,但陆奇基本成为了YC的二号人物。再往上,他的汇报对象是33岁的Sam Altman——这个1985年出生的年轻人于2014年正式掌舵YC,一直以来以野心勃勃和富有进攻性著称。

陆奇自己说,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衡量之后,YC几乎是他唯一剩下的选择。

大家都认为YC捡了个大便宜,做好中国业务,陆奇是最好人选之一,抽中上上签;但陆奇则在为数不多的选择里,选择YC,做出了下下选。

陆奇下下选,YC上上签

陆奇下下选

陆奇以天时(Timing-When)、地利(Location-Where)和人和(People-Who)来总结自己的选择,他说这是他迈出今日一步的三大原因。

天时方面,他谈到了个人家庭、历史进程和中美格局。

陆奇说自己已经57岁了,持续负重前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作已然不再适合,他核心要考虑的是,在未来5-10年的职业生涯中,做成怎样的事情。

所以YC的工作显然压力要小得多,这是一个投资孵化为一体的组织,已经打响了知名度,在中国还是全新的业务,没有亚历山大的增长KPI给到他。

另一个天时的原因是历史进程。陆奇说当前正处于一个AI为代表的新技术驱动变革的时代,新技术必然要求新机制、新环境,他乐于在变革早期参与到创新生态的培育、设计和推动中。

第三个天时是中美格局。陆奇认为中国正在处在一个大爆发的路口,过去十几年里,中国技术已经在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上做出了成绩,对技术创新的诉求愈加强烈,而且这也是他离职微软后坚定寻求中国机会的原因。

而且中国在AI浪潮里的崛起显然势头汹涌,作为技术出身又关注创新的他,肯定不希望缺席。

最后是人和,陆奇谈到了与YC前后两任CEO的缘分。他跟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是雅虎同事,并在2005年就认识了现任CEO Sam,当时Sam刚接手YC不久。

陆奇一直很认可YC的方法,后来也是他依照YC模式创立必应基金的原因。

而就在新选择开启后,他跟Sam Altman有过长聊,发现大家有着更进一步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观。

不过,陆奇显然只透露了选择YC的原因,而没有说拒绝其他机会的原因。

量子位听说的是,在陆奇离任百度之后,并不缺符合上述条件的机会,他和华为有过绯闻,腾讯也希望他能加入,还有诸如比特大陆一样的新兴势力也盛情邀请,但他最后都拒绝了。

YC对于陆奇来说,并不是一个上佳的选择,因为YC显而易见的下滑口碑,以及在中国会遭遇的竞争态势,都非常直接。

YC上上签

YC创办于2005年,总部位于Google总部所在地硅谷山景城,核心打法是投资+孵化器,为初创公司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快速推动初创公司创新。

截至目前为止,YC累计加速的公司超过1900家,总估值规模达到了1千亿美元,总融资规模超过180亿美元,Airbnb、Dropbox和Reddit等公司都入选过YC。

陆奇下下选,YC上上签

但YC的打法也颇具特色,对于入选项目,YC会选择性提供12万美元的投资,占股7%。

即便在硅谷,这样的“条件”已算苛刻,并且随着AI带来的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不再把YC当做“镀金地”,造成YC近年越来越少能够产出优质项目,口碑日衰一日。

而且来到中国,12万美元占股7%的打法,近乎“压榨”,更何况国内风险投资和项目估值,也比硅谷活跃得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强势在近年屡屡成为接盘主力的BAT那里,也没有任何话语权。

所以YC中国想要复制在硅谷的传奇经历,还不希望改变打法,几乎是痴心妄想。

但幸运的是,他们找到的YC中国创始人是陆奇,可能口碑和声誉吸引下,启动初期或有助益,然而于长远计,不好说。

也找不到比陆奇更能自带流量的人了,所以于YC和YC中国而言,确实是上上签。

不过Sam Altman也一向以富有野心和进攻性著称,陆奇向他汇报,想完全独立自主享有更大话语权,显然也不会轻而易举。

但YC很可能是陆奇最后一次职业选择了,只能祝福陆奇再度带来惊喜。

热议陆奇

新动向的宣布,再次让陆奇成为全球焦点。

不仅国内媒体纷纷报道这一事件,TechCrunch、彭博等国外媒体也在关注这一事件,很多人在Twitter上发出祝贺,陆奇履新也迅速成为Hacker News的新头条。

陆奇下下选,YC上上签

Altman在19岁时就成为一家创业公司的CEO,后来拿到YC投资。2011年他成为YC的兼职合伙人,2014年只有29岁的Altman出任YC总裁。他说话语速飞快,被认为极具野心和战略思维。

上面也提过,OpenAI也是Sam Altman和伊隆·马斯克2015年联合创办的。

他最终说服陆奇,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孵化创业公司外,“投资”对于陆奇而言或许还意味着与中国投资人的合作。由于渴望建立一个“新生态”,陆奇还渴望有许多新角色加入其中。

陆奇的去向已定,还未到来的一切,可以一起期待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