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为什么会做减法的人,更容易幸福?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曾说到:“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我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要学会每天减少,减少那些错误的知识观念,减去那些不良的习惯,减去不必要的物质和情感。

对于我们来说,每天学一点知识,收获某一个技能,甚至你手机上多了一个app都是在做加法,加法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对知识好奇渴求的心;而减法则需要我们在心灵上摒弃无谓的欲望,减掉生活多余的枝桠,渐渐抓住生活的重点。

为什么会做减法的人,更容易幸福?

那么如何做减法,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名家的想法: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知识是无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将有限的时间放在无限的知识上,就要学会舍去一些东西。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多学一些是好的。但当时间紧急,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筛选对我们最有用的知识。

东学一点,西学一点,不仅不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还容易将知识点进行混淆,一个也学不好。

为什么会做减法的人,更容易幸福?

而另一位大家王阳明说:“省察克治之功。”就是我们要每天反省检查,发现自己思想中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坏的念头和习惯,并对它们进行“减法”处理,对它们进行克服和整治,去掉那些不良倾向。

而对于我们,还要有一些给自己做“减法”的手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们要学会精挑细选,对于那些微博、app、网页收藏等等,对于我们长久不打开的,我们进行“减法”处理。

而对于那些你看了以后深感敬佩的或者对你生活很有帮助的内容,你就可以对其进行“加法”。一味的“加法”而不进行内化,这样的“加法”也是徒劳的。

为什么会做减法的人,更容易幸福?

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这个方法早在我们小学时就应该学会,各科的考试卷要进行分科、分难度处理,身边的物品要进行归类。

如今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眼花缭乱的信息让人摸不到重点。能够快速识别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按照自身需求将知识内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技能。

做事要有目的性

在大学时期认识一个同学,他和朋友合作制作了一款app,但苦于app的界面不够美观,于是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去学习审美和设计。

正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另外一所高校却已经发行了功能类似的产品,甚至他们的app还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

朋友看了那款app之后,向我抱怨:“你看这像什么嘛,丑得像坨屎一样。”我惋惜的对他说:“可是人家出来的比你快嘛。”

微信1.0刚出来时,只有发送语音文字、查找好友几个简单的功能,而风靡的米聊已经问世1个月,随后,微信小步快跑,紧追米聊,终于几次迭代和大动作后,微信超越米聊,成功甩了米聊好几条大街。

为什么会做减法的人,更容易幸福?

生活也是如此,没有重心,把最重要的时间浪费在最不能产生效益的地方,也会大大降低人生的价值。

你要首先明确你自己想真正得到什么,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