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些农村孩子都读不到高中,你怎么看?

用户69574609283


现在的农村教育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虽然说农村的各个方面都在快速的发展,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也是越来越快了,相比以前是好了很多了。

但是目前来说不管是受教育程度,还是教学质量农村和城市差距还是非常大的。现在的农村大部分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即使每年的大学录取率年年上涨,但是可以看到农村的孩子很多都是读完初中高中就不读书了。90后的就不说了,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成年了,00后的还是如此和90后的没有多大的区别。比如我们家邻居的一个孩子,初中没有读完,去年上初二就不读书了,就在我们镇上的摩托车修理厂去当学徒了。虽然国家有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农村也没有人管,而且的农村的父母大人,很多还是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不是那么重视。

这个主要的还是挂念的影响,其实和大学的扩招也是有影响的,现在可以到处看到读书无用论,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出来之后,刚开始的普遍工资都不是很高而且工作难找,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鼓吹读书无用论,本来农村的人就没有什么见识和受过什么教育,自己也看到确实大学生现在工资低,工作难找,而且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混个毕业证的,所以很多大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也是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了,也就让自己的孩子放之任之了。

现在农村的父母大人基本上都是在外面打工的,很少在家里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没有过多的管教,都是爷爷奶奶管教的,但是爷爷奶奶本来就是七老八十了,很多也是过于的宠爱。

其实不管是任何时代,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农村人来说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通过读书来改变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路。所以说农村人必须要重视读书。现在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了,没有一点文化别说打工了,恐怕以后当农民都难了。


三农帝国


我坐标陕西渭南某县,我们县也属于人口大县了,从最近几年的观察以及自己身边的朋友亲戚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这个词有点严重,但从教育普及程度来看也确实不是小数。

拿我侄子来说,初中都没上完。刚上初中的时候,说喜欢体育,不然就不念了。于是想尽办法给他转到市青少年体育学院,学习打篮球。方式学校承诺,只要成绩不是特别差,就保送杜桥中学。



结果这孩子练了有大半年篮球,回来告诉我们说,不喜欢篮球,私自给自己转到了摔跤队!好吧,木已成舟,摔跤就摔跤吧,也没指望他能咋样!可是,摔跤队待了不到半年,自己打包回来了,说不想念了!然后被他爸收拾了一顿,在家晃荡了一个月,托人、找关系,送去当汽车修理工学徒了。

家里也没办法,按理说初中没毕业就辍学,这是违法的,可是你拿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有什么办法?



这和父母的教育也有关系,缺乏沟通,暴力管制等等。再说,现在农村和城里看似不同,实际上文化和经济差异不大。这些孩子在学校里也是各种攀比,但农村和城里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是不一样的。说句不好听的,农村的家长没几个会惯着孩子的臭毛病!那孩子怎么做呢?叛逆!当这种叛逆思想和家乡的不妥协遇到一起,问题就出现了!

反正,据我所知,我侄子的同学没几个能坚持把初中读完的,而且这几个孩子平时就抱团。所以,圈子很重要,也难怪城里的家长都拼了命也要把孩子往好学校送,这肯定是有道理的。但问题是,教育本身就具有延续性,很多问题是从小就有的,不是单纯的转学或者换个环境就能改变的。



其实多数孩子都是好的,可能我们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就会一直关注这个群体,于是误以为大家都会这样。目前我们县还在陆续增加新的高中校,说明高中生人数还是在持续增加的,对于大的形势,我持乐观态度。


骑仕单车


当时的农村基本都这样,做父母的大部分是没有望子女成龙成凤的意识,孩子能读到哪就算哪😂,没要求一定要读到高中、大学。


而且基本在前一天就告诉你明天要去菜地、鱼塘干些啥了,根本就没有想到孩子要写作业复习什么的,农忙时还要请假回家干活,唐诗宋词、小人书等课外书本你就不要想了,那支铅笔写到握不住才会买新的。

我当年读的小学是小学初中同在一间学校,老师也是同一批人马,1至4年级不合格的要留级,我那届五年级有6个班大概有三百多人毕业试考完就会有三成左右小伙伴离校去工作的,绝少复读五年级的。



我还好考进了前二十名拿到了去镇上寄宿读初中的名额(当时镇上只有两间中学会根据在读人数各定名额去镇上读书),当年有八个女生十二个男生,其他的留在原校读初中(以当时的学习环境基本很少能升上高中的),校长说这二十个名额是经过乡政府、学校努力争取回来的,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不要辜负乡亲们与学校的期望,早日考上高中为学校争光😄乖乖的真是异常的残酷刺激😂。



到了初中到了农忙时节还要请假回家干活基本与读小学的情况一样,我从初一寒暑假起到高三寒暑假都会跟着村建筑队在工地干小工赚学费、生活费(其他小伙伴也一样),不过我们这些过江龙成绩在班上还是可以的,每个人每天都在玩命似的学习,因为星期天放假在星期六下午五点半放学后可以回家但又要干农活,我们在校门口同村的会集中在一起步行十公里左右回家,真的是异常艰苦!

后来我考进了县里的高中,同乡的小伙伴又不见了一部分,然后在读大学时听到同乡同学在读大学的也没几个了,唉!(图片摘自头条)


英雄木棉树


农村孩子读不到高中的现象是比较多,我作为一个农村中学老师对这种现象是亲身见证了。

先来说说我现在教的这个班,今年比较幸运碰到一个特别负责任的班主任,本来今年是轮到教初二的,但初三的英语老师请产假了,班主任就邀请我来教初三,因为大家一起共事十多年,我知道班主任非常负责,所以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碰到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是任课老师的幸运也是孩子们的幸运。这个班一直是这个班主任带上来的,班风特别好,我上课从来都不要操心纪律,上课特别轻松,按理来说这样的班孩子们的成绩不会差到哪里去吧!可是当我把第一次听写改出来时,让我大失所望,班上总共35个孩子,10个100分,还有两个过80分,20个30分以下,15个0分,这班上的成绩明显两极分化。平时考试也是12个基本75分以上,其他全部40分以下,那23个孩子上英语课基本听天书,还好乡下的孩子淳朴,上课不会捣蛋,有时我也会跟他们聊聊天,问问他们怎么会成绩这么差?他们也会跟我讲真话,那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考不取高中。这还是负责任的班主任带的班,那如果碰到不负责任的班主任带的班,班上孩子成绩还会更差。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我来分析分析:

一、农村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我也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问了我现在教的这个班有多少留守儿童,90%都是留守儿童,现在我班上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是80后,受不了农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苦劳动,都跑到大城市里去打工了。他们不是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是为生活所迫,没办法,大部分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隔代教育可想而知,所以家庭教育这一块是真的跟不上形式,这是导致孩子成绩差的重要因素。

二、智能手机害苦了一代孩子

农村的孩子还在乡村中学就读,那基本都是穷二代,可那些父母在外面拼命打工就是抱着这样一种思想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给孩子穿好的,给孩子配电脑,给孩子配个智能手机,孩子要什么就尽量满足什么,总觉得这就是对他们亏欠的补偿。手机,电脑没有父母的监督那就是完完全全害了孩子,很多农村孩子成绩差就是被智能手机害惨了。

三、没有留级制度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定到了规定年龄必须上学,而且在这九年当中你必须一年一个年级的跟班上,不管你这九年当中遇到任何不顺,遇到任何思想问题,遇到任何家庭变故,你都得勇往直前,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而大多数留守儿童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又没有谁来为他们解决,影响了成绩也只能一年一年拖着上去,最后很多学生都变成了所谓的差生。如果能有留级制度让他们变差了之后再来一遍也许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四、乡村中学师资薄弱

乡村学校待遇差,60后,70后那个时候是国家包分配,所以40岁以上的老师都是科班出身,80后,90后有几个原意来乡村中学,即使有几个考过来了,呆个年吧就停薪留职走人了,而学校为了运转,又不舍得花太多钱,就花很少的钱招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专科生,或者中专师范生,众所周知现在的专科生是什么水平,高中毕业200分就能考取专科,也不知道这些领导是怎么想的,招这样的老师不是误人子弟吗?现在很多乡村学校都招这样的代课老师。

五、教育大环境跟城市无法比这也是一个原因

城里学校的孩子除了学校有补课之外,课外薄弱的科目还会花钱找老师一对一去补,而乡村学校的孩子不会有任何的多余课时,回家之后别说补课了,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城里学校的孩子每周最少比乡村学校的孩子多上20个课时。但是乡村学校的孩子跟城里学校的孩子考的是同一张试卷,录取的分数也是一样的,没法比。所以很多农村的孩子就挤不进高中的课堂。

这是我对农村孩子上不了高中的几点非常实际的分析,大家还有不同观点吗?欢迎交流。





乡教杂谈


我们家就是读书无用论,我读书的时候成绩班上数一数二,老师都夸我以后一定可以考个重点大学,但是家里从来都说读那么多书干嘛。还不如打工,特别是女孩子,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读大学,初中没毕业就自己离开学校了。现在很后悔,后悔也没用,就算我想读,家里最多供倒初中毕业。现在我几个侄女侄子,大侄女17岁结婚,18岁生孩子。家里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二侄女读初三,估计毕业也就撤学了,小侄子六年级,估计也是混到初中毕业。我哥哥一个还没到四十岁的男人也是老一辈思想观念,读书没用,姑娘要早些嫁人,哎!我的家庭,真的一定也不想回去,负能量太多。


巴中张幺妹


我本人是一名教师,是地地道道从农村走出来的,当年我们初中升高中,初一入学的时候是300人,最终上高中的十个人左右。我经历了那一刻之后就在想他们不上高中很大的原因,总结归纳这么几条:

学习时间太少

在城里被称为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的劳动;在农村这是彻彻底底的义务,每一个孩子放学之后都需要参加到劳动之中去。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农村的劳作伴随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而城市里的孩子则是偶然的行为。

农村面临贫穷和糟糕的交通条件,回家之路漫长,所以一般情况下没有晚自习这么一说,往往下午放学就回家了。但即便是回家也会有些必不可少的劳动,导致他们的学习时间严重不足。

父母条件的差距

1、孩子缺乏辅导。

在农村很多父母本身就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根本不能辅导孩子的学习,所以学习全凭学校的教育和孩子自身的努力。他们也没有条件将孩子送到一些花费不菲的辅导机构去,一方面可能当地没有,另外一方面即便是有也难以支付较高的费用。

2、父母根本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

这部分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采取的是放任自流。在他们眼里能念书就念,念不了去南方打工,早点出去还能帮家里减轻负担。或者在学生课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依然压缩孩子的学习时间干农活。所以农村有一种说法很流行,成材的树不用修。

3、教育理念的落后。

有一部分父母相信读书改变命运,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但是他们管理孩子的方式却很粗放,不读书就打,成绩差就骂,以一种强硬的姿态来对待学生,不会深入孩子的内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造成孩子厌学,弃学,逃学现象严重。这其实是父母教育教学方法的呆板和落后造成的。

4、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

家庭的困难造成学生退学的在农村是有的。一方面是穷付不起学费,还有一方面是想让家里少一个吃饭的多一个青壮年劳动力从而多一份收入。

社会环境糟糕

1、农村是各种城市文化垃圾的畅销地。

农村孩子没见过太多的世面,缺乏正反面教材的样本,容易有样学样。前段时间很火的快手,流行社会人,这将对农村孩子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他们也会装腔作势,当下最流行的东西对他们最有吸引力。

2、外部环境的松弛缺乏有效的约束。

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宣传技校的面包车往我们学校一车一车的送宣传册子,结果我们那一年级去了好多人。这要是城市里面的孩子见到宣传册看都不看一眼,但是他在农村却有着巨大的宣传作用。他们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因而对外面的世界缺乏感知,一旦一个信息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往往不知所措之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3、师资力量和学校基础设施差(有改善)。

都知道农村是留不住教师的,因为农村不仅生活条件差而且工资待遇差,所以很难留得住人才,对此国家和社会因为种种原因目前还无法解决。资金的紧缺让农村很难去做一项几乎没有产出的教育事业,随意农村的学校破烂也很容易想到,目前国家这块做的很好,截止目前很多乡村都建起来很好的教学楼。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统计显示,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中城市孩子的比例这几年在不断攀升,而农村孩子的比例则不断下滑。农村孩子想要考取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要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要靠强大的内力去克服外在的重重阻碍。这说明教育公平的理想还远远没有实现,我们对于农村教育的欠债远远没有还清。


以上!


一只物理老师


我在农村高中教书,学校是一所有初中有高中的学校。

初中七个班,差不多两个班的学生能上重点高中,两个班学生能上普通高中,所以能上高中的学生差不多4个班人数,就是一半左右的学生能上高中。

从表面上看是高中招的人数有限,必定有学生不能上高中。

再扩大些就是大学招生总数有限,必定有人不能上大学。

从深一层次就是经济还没发达到可以人人上大学。

再从学生自身看,有的学生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已经不想读书了,即使提供条件,也有学生读不下去,不想读书的,而一般农村有更多不想读书的学生。


化学姐话教育


我是农村人,所以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在农村我们父母大部分都是外出务工,所以父母对我们的关注都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在爷爷奶奶管着长大的,爷爷奶奶对孙子又很溺爱,管的都比较松,农村的孩子就会变的特别调皮,再加上一些外出务工比我们稍大一些的孩子从外面回来,带回来一些新奇的东西和电子设备,还能有一些钱挥霍,所以,在农村我们很容易会被诱惑,然后就会放弃学业,在年龄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外出务工,所以读到高中毕业的都很少,更何况是大学,所以寒门再难处贵子。

作为农村的孩子,我们更要自立自强,要想以后有好的出路,上学是最快捷的道路了,我们要坚持学习,不受外界的影响,坚持求学道路,最后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到自己的梦想。



小生不才0708


我们都知道,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小学加初中一共九年的时间。但是几年的时间过去之后,很多人会继续上学直到高中、大学、研究生甚至到博士毕业,但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只会读完九年义务教育的这段时间。大部分读不到高中的孩子大多是农村的,为什么呢?


第一,从经济条件来分析。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中花费比较少,对于她们的家庭来说没有太多的经济压力,一般情况下都是能读完的。但是到了高中以后,他们不仅仅要支付较高的学费还要从家里带走每周的生活费,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有困难的。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很多孩子都会选择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或者在家里帮家长干农活,还有些特别贫困户,家里能把孩子供到初中已经很不错了,也是尽力了。


第二,从学习状况来分析。

农村的孩子,从一开始接受的教育就是不公平的。在农村,基础设施比较差,教师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在他们的学习中成绩就不会太好,以至于他们上了初中后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城市的孩子相比也是不够的。

高中教育具有选拔性和消费性。中考分数达不到各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是不能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所以,从小就落后的教育让农村的孩子在通往大学的道路上悄然落伍。高中在校期间的高额消费,更是让很多家长和孩子放弃继续上学的重要原因。

第三,从思想方面分析。

在农村,很多家长受教育的时间也是有限的,甚至有的家长还是文盲,以至于他们对上学学习知识没有准确的认识。思想意识比较落后的会认为上学没什么大的用处,这也是导致农村孩子不能继续上学的一大重要原因,老师相信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是少数的个别的。

还有一部分农村孩子,由于受父母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她们对女孩子上学支持率远低于男孩子。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知识改变命运”是一条重要的选择,在通过教育改变人生的路上,落后的教育资源,观念的落伍,意识的不足,不定哪一个就会砸在孩子们身上,改变他们的人生道路。老师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相信努力过的人都不会太差,不管是否继续上学,只要我们心怀梦想,总有一天就会成功。

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学与考的最优结合,为学生制定专属学习方案。更多原创学法类文章,欢迎在微信公众号“优学优考策略”中阅读。也可微信找到”youxueyoukao”的拼音全拼,和我成为好友,有问必回。


优学优考策略


真是这样,而且我觉得这话题中的“有些”或许还可改为“很多”。

曾几何时,我真为那些农家子弟干着急?尤其是某些单亲、问题家庭……

还有许多真正长年跟农村孩子打交道的人也在担忧:寒门从此再难出贵子!

我有时直接跟学生讲:你们得感谢国家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不能你可能连进中学门的资格都没有。

有的农村中学生真的连小学水平都没有——我曾经假设过,让初三毕业生考三四年级的同期考题,起码四三分之一不能过关。

同时也怀疑了好几十年,因为这一股脑、毫无限制地把所有孩子直往小学、然后初中校园里赶,不问出处与现状,真的好吗?

现实很残酷:没文化的家长,挣的钱可能比老师多得多。所以他们稍一有钱就牛13、也常放牛言。因此,读书无用论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很难在农村消除!

穷家富养,隔代娇惯,根本不爱学习……让某些已经进了大学的学子,以为还能享受着政策的好“待遇”、甚至高枕无忧。这不,刚过去的2018年,全国一下开除或劝退了那么多准大学生。

真要说,有些农村孩子都读不到高中,也不是事实!他们绝大多数可找关系花钱买高中,进分数不高的民办高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