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本文由肉叔电影原创:dusheyingdan)

今天的主题就一个词:珠穆朗玛

肉叔先问你,说到这个词,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圣洁?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雄伟?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总之,就是地表最高、最纯粹的冰霜覆盖之地嘛~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对,你想的都对,肉叔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直到看了这部纪录片,才发现,没那么简单——

珠峰清道夫

Death Zone: Cleaning Mount Everest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先来说下人类引以为傲的“珠峰征服史”吧,根据 The Himalayan Database 数据网站,2016年12月6日更新的最新登顶数据:

自1953年5月29日,尼泊尔夏尔巴人向导丹增·诺尔盖,和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首次登顶后的63年中,一共有4469人登顶7646次。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四千多人,上去七千多次,厉害吧?

厉害。

但厉害的同时,他们也伤害了珠峰,因为——

垃圾。

想想看,这7600次登顶,再加上规模更庞大的后勤保障队伍,再加上规模更更庞大的登顶失败队伍,再加上规模更更更庞大的“珠峰大本营一日游”队伍。

这些人在65年间的吃喝、用度、拉撒,会产生多少垃圾?

有这样一个数据,珠峰每年7-10万游客,会留下12吨人类排泄物。12吨,什么概念?

这些玩意儿加起来,可以灌满3万个可乐瓶……

# 很好,成功帮我戒掉了快乐肥宅水 #

现在的珠峰,不是我们想象的纯粹冰原,而是这样……扎满帐篷: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有人说了,这营地看着还好?

那是因为镜头拉的远,镜头一旦拉近,就变成了这样: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不光是垃圾、排泄物,还有……

尸体。

登顶珠峰是一件死亡率极高的事情,自1921年人类首次尝试开始,至2016年,共有282人在珠峰遇难(168名登山者,114名夏尔巴向导)。

高寒、缺氧、体力耗尽、深不见底的冰缝,在珠峰,有太多的因素杀人于无形。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当活下去已经很难的时候,登山者也就根本无法顾及同伴们已经长眠了的躯体。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的作者乔恩·科莱考尔说过一句话:

在海拔8500米以上,无法苛求道德的尺码。

所以现在每一个登顶珠峰的人,在目睹这颗星球最雄伟的景观之前,一定也会看到……遇难者遗骸。

图片已打码处理!

依然可能引起不适!

可快速划过!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高能结束

我们接着说

问题就出在这些垃圾和尸体上。

珠峰不仅仅是一座山峰。

她和她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号称“亚洲水塔”:

长江、黄河、恒河、湄公河、印度河、萨尔温江(即怒江)、伊洛瓦底江,从东亚到东南亚到南亚,总共7条母亲河的源头,都仰仗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水。

每年近10万游客,在珠峰留下约12吨排泄物、50吨垃圾,以及历史遗留的200多具残骸,直接威胁着13亿人的饮用水安全。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首当其冲的,就是居住在山脚下的夏尔巴人。

为此,纳姆加尔找到了20名夏尔巴登山向导同伴,以及12名夏尔巴人组成的后援团队,准备来一场——

珠峰大扫除。

他们准备尽可能地多带垃圾下山,并且,至少带下来海拔8500米处两具遗骸中的一具。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大扫除。

从一开始,纳姆加尔们就得在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海拔2860米的卢克拉机场落地。

接下来的4-6天,带着牦牛队驮着必需物资,徒步行进到24英里外、海拔3800米的营地。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稍作休整,继续徒步前往海拔5380米的珠峰大本营。

因为资金问题,他们只能休整两天,就要立即前往二号营地。

这段更艰辛的路程,牦牛就帮不上忙了,所有设备、物资,全靠夏尔巴人肩挑背扛。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这段说着不费劲,听着也不凶险,但经验老到的登山向导们都知道:在这么紧凑的时间下,这几乎是个不可能任务。

高海拔低气压、低氧环境,人体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更多红细胞和毛细血管,为肺部和肌肉提供更多氧气。

登山时,身体才能在更少供氧量环境下维持正常身体机能。

就算是天生登山好手的夏尔巴人,也必须遵循生理规律。队员隆多吉,就对纳姆加尔短时间内的登山安排忧心忡忡:

就要开始登顶了,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帐篷、食物和氧气瓶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要去那么高的地方我们必须反复进行上山下山演练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而且这个过程,要经历珠峰第一道鬼门关:昆布冰瀑。

那是一片移动冰川,每天都会发生数起冰崩,30%遇难者都是在这里送命。

想要穿过昆布冰瀑上随处可见的破碎冰舌和深不见底的冰缝,必须从悬空的梯子上小心翼翼地走过: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哎呀,好像就是过个桥嘛~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下一个镜头,换成第一人称视角,就没人会觉得“过桥”很轻松了:

队员们鞋子上都套着登山用的冰爪,尖锐细长,偏偏梯子就那么捆得颤颤巍巍。

再低头看一眼冰缝有多深,稍有疏忽,那就是万劫不复。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更严重的是,他们刚出发没多久,就遇上了雪崩,联络信号当即中断。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幸好一路有惊无险,队员们安全抵达海拔6250米的二号营地。

可惜,垃圾不仅仅停留在二号营地,他们要一路上到峰顶,从那里开始清理。

这过程不是闹着玩,雪崩再没碰到,倒是让他们又赶上一回风暴。

狂风大作,能救命的,还是只有那条安全绳,一旦有人被吹落,其他人只能干瞪眼看着同伴坠落也施不出援手。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这活吧,累,钱还不多,就纳姆加尔在尼泊尔找的几个赞助商,给的也就够才买物资了(还不太够),有这闲工夫,还不如给商业登山公司做向导赚得多。

况且还得搭上半条命。

能让他们坚持下来的啊,90%是信念:

留下来的人都要回收垃圾你们回到加德满都,就知道自己多有名了但是,为了那份荣誉你们需要回收2000公斤(垃圾)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但精神上的激励,没法抵消肉体上的痛苦。

短时间内高强度的登山(而且他们还得比正常登山运动员多背着垃圾下山),让很多队员开始生病,头疼、咳嗽。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甚至纳姆加尔本人,也产生了严重的高反——

撤回遗骸时遇到的那场风暴中,让纳姆加尔的同伴无法坚持,先行下山。

纳姆加尔独自用冰镐敲了两个小时,才刨出冰冻的遗骸,继续在暴风中带着连人带冰一共400磅的遗骸拖行,500多米后,再也坚持不住,倒在雪窝里。

幸好一名西方女登山者发现了躺在海拔7040米处、精疲力尽的他。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队员问他:你为什么不丢下遗骸,自己先撤离到安全地带?

纳姆加尔说:路上没有安全的地方保存遗体,所以我就必须带着遗体到安全地带,之后,我真的精疲力尽了……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如果不是女登山家发现了他,后果……

很可能像他拖行的俄罗斯人一样,长眠在此,再也醒不过来了。

多数队员都要这样,在大本营和峰顶间的死亡地带往返8次,每次带下50-100磅垃圾。

别忘了,这里是珠峰。

纳姆加尔们运送垃圾的路上,到处是深邃冰缝、茫茫雪原,还有每天都在变幻的天气。

看他们工作,真的能体会到那个成语,“命悬一线”。

因为在珠峰,即便是同伴也不能随便伸出援手,能救命的,只有那条安全绳。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好在辛苦没白费。

纳姆加尔们成功运下4400磅(差不多2吨)垃圾。据估计,这些垃圾差不多是珠峰南坡,从死亡地带到大本营所有垃圾的75%。

两位遇难者也被带下大本营,灵魂终于安息。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从大本营到山下的这部分,纳姆加尔组织了一次特别的马拉松:80多位参赛者,每人携带一小包垃圾到山下。

倒不是纳姆加尔自己运不走,而是他们希望,这场马拉松能唤起更多人的意识:把你的垃圾带到它该去的地方。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否则……

看看珠峰之巅,雄奇的景象一转,就是人类征服过后的废弃物。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或者站在珠峰上,再看远一点——

看看巴厘岛,变成垃圾岛。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看看罗丹岛,从潜水胜地变成垃圾胜地。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看看武功山,帐篷节变成垃圾节。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甚至连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逃不过。

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上垃圾遍地,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同样如此。

海平面之下10000米的地方,科研人员在生物体内发现了早已被禁止使用的有毒化工原料PCBs(多氯联苯)。

这很可能是随着动物尸体以及塑料垃圾,漂流沉积到海沟深处。

而很多生物在觅食时,又会吃掉这些有害物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胃里塞满塑料袋而死的鲸鱼、海鸟;被铁丝绕颈,窒息而亡的海豹;

还有鼻孔里被插入了塑料吸管,鲜血直流的海龟……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太可怕了。

人啊,一出门玩,就老觉得垃圾总会有人处理。

那就随手丢吧。

真那么好处理?

人们老觉得有我们在我们能轻而易举把垃圾运下来所以就想当然地把自己的东西扔在那只有我们才知道拿着氧气罐、绳子、其它的东西,有多难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别以为队员是在吹牛。

2013年5月16日,成功登顶珠峰10次的珠峰清理队长纳姆加尔·夏尔巴,在下山途中,永远倒在了海拔8300米处;

直升机驾驶员萨宾·巴斯尼亚特,在珠峰营救任务中,直升机不幸坠毁。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因为你随手丢弃的垃圾,别人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再来看下,夏尔巴人把珠峰上的垃圾,带到山下的垃圾处理场有多难。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不是说夏尔巴人有多伟大,而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清理自己所在的环境、清理自己的“死亡地带”。

就像他们说的,不管去哪:

除了照片,什么都别拿

除了时间,什么都别偷

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否则,地球总有被倒满的一天。

到那个时候,那些被我们扔掉的,都会加倍奉还给我们。

为捡你丢的垃圾,他们付出了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