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高考钉子户”众生相:世界正在惩罚不努力考大学的孩子!

高考制度的恢复,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曙光普照中国大地。数以亿计的青年学生通过高考走进了另一种人生。

高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人才的“挖掘机”,也是人才步入社会前的一个“试金石”。有的人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执着,而有的人却因年少无知,轻易放弃了这条道路。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有其不为人知的原因。今天,英才君就来和大家一起透过现象看本质,深挖“高考钉子户”背后值得思考的问题。

1

“高考钉子户”众生相

屡战屡败型

“高考钉子户”众生相:世界正在惩罚不努力考大学的孩子!

近年来,“高考钉子户”一词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所谓“高考钉子户”是指那些屡战高考的人。

现年51岁的梁实被称为“高考最牛钉子户”,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前前后后一共参加了22次全国高考,迎来的却是屡战屡败。

据英才君了解,梁实在1983年首次参加高考,16岁的他落榜后连上三年补习班,依然没有考上大学,一直备战到1991年因高考年龄限制而停止。

梁实是一位成功精明的商人,善于抓住商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年就赚了上百万元! 生意场上的成功,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

2001年,获悉教育部取消了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及婚姻状况的限制,梁实又开启了他的高考之路。他曾经的目标是四川大学数学系,却因为多次“滑铁卢”,调整成了“二本一类学校都可以接受”。

梁实把人生的幸福分成两类:一类是物质的,一类是精神的。他说,上大学是我这辈子必须攻克的目标,如果说老是考不上大学,即使每天吃好的、穿好的,我也觉得缺失一大块,还是高兴不起来。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英才君认为,对于像梁实这样的人而言,参加高考不仅仅是为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而是源于一种精神、一种梦想、一种信念。虽然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

屡战屡胜型

“高考钉子户”众生相:世界正在惩罚不努力考大学的孩子!

与像梁实一样屡战屡败的老龄考生不同,四川人张非则是屡战屡胜。这位“高考钉子户”还有另外一个称号“考霸”。

张非一共参加了四次高考,第一次高考时,他考了600多分,被复旦大学录取。但复旦大学并不是他理想的学校,他的目标是去北京大学读书。于是,他放弃了去复旦大学的机会,回到高中复读,准备来年再战。

2003年,复读了一年的张非再次参加高考,这次他依旧考了600多分,并且达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大学。不过,上了大学后的张非学习劲头大不如前,还因迷恋上了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竟有7门课程不及格,最终被北大劝退。

退学后的张非回到了家乡,不甘心的他又去高中复读。

2005年是张非参加的第三次高考,并考出了703分的好成绩,成为当地的理科状元。这一次,张非选择了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学术氛围极好,但在清华读书期间,张非再次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没修满学分的他,又一次被学校劝退。

2007年,张非决定再次回学校复读参加高考,并且将名字改为张空谷。经过三个月的复读,他以全市理科第二名的好成绩再次进入了清华大学。不过,这一次他换了另外一个专业。已经两次被退学的张非,下定决心大学期间要远离网络,连电脑都不买。

他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印象是,虽然成绩很好,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自理能力也比较差。

英才君认为,他两次被退学的根本原因源于对大学生活的极度不适应,患上了“空心病”。

空心病是指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症状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得了空心病的孩子,会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伴随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

不少大学辅导员指出,很多以考大学为目标的同学,一进学校就特别懵,不知道自己的长期目标在哪里。对未来没有任何希望,存在感缺失,身心被掏空。或许这才是张非沉迷网络的真正原因。

不战而退型

“高考钉子户”众生相:世界正在惩罚不努力考大学的孩子!

安徽的徐孟南曾经也是一个好学生,即使排不到最前面,“考个二本是没问题的”。家里世代务农,就希望把他培养出来。但上了高中的徐孟南开始叛逆,甚至觉得教育体制有问题。

进入高二,徐孟南不再学习。他上课看课外书,还琢磨出一套“三人行教育体制”。简单地说,他希望各年级的学生都能因爱好而学习,初中培养爱好,高中根据爱好分科,再选拔进大学。

他给韩寒、蒋多多、教育部长写信,表达自己对高考制度的不满,结果都石沉大海。失落的他开始沉迷网络,成绩一路下滑。

2008年参加高考时,他故意在每张试卷的答题卡后面写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写上了自己的理想,明确希望高考能得到0分,引起社会关注,以表达他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

他的愿望最终实现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甚至让他觉得很激动,认为自己“考零分很牛”。当身边的同学都拖着行李上大学时,他却开始了打工生涯,在流水线上工作,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如今他后悔万分,在10年之后又重新准备高考。对于当年的做法,他说“太幼稚了”。2018年3月25日,徐孟南在安徽省蒙城参加了高等职业学院分类考试,现已如愿考上一所大专院校,专业是新闻学。

他说,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够,想学写作。除了韩寒全集,完整的书他就看过《平凡的世界》。他也看到韩寒在年初发表的文章《我所理解的教育》。这位当年讽刺教育制度的作家,转而开始肯定现行教育制度的合理性。

“高考钉子户”众生相:世界正在惩罚不努力考大学的孩子!

徐孟南说,他认可这个观点,他会让儿女接受现行教育。

是什么驱使“高考0分考生徐孟南”十年之后重新参加高考呢?英才君认为,已经为人父的他再次参加高考,说是为了体验大学生活,重拾当年的青春,不如说是在遭遇社会不公之后,对之前无知做法的醒悟与悔改。

2

吃得了学习的辛苦有多重要?

从大概率上来讲,吃得了学习的辛苦,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那部分孩子,生活的苦头会少很多。

之前,在朋友圈里看过这样一张照片:

“高考钉子户”众生相:世界正在惩罚不努力考大学的孩子!

图片附加文字:“北京海淀某顶级小学奥数课的教室后面,跟着旁听的家长,笔记、摄像一个不落,以便回家复习巩固和提问孩子。”

当大家鼓吹“读书无用”时,中国教育资源最丰富、最强大、最顶尖的海淀区的父母们却拼着十几万一平的学区房,给孩子报着几百甚至上千块钱一节的奥数课,并在后方这样尽心尽力地跟着。

是这些父母傻吗?

当然不是,而是他们太明白让孩子进入一所好初中,一所好高中,一所好大学的重要性了。仅仅在中小学阶段,好学校的学生们享受的资源就已经令人羡慕不已:

人大附小五年级所有的实验,所有的科技课程,直接辅导老师都是中科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班的小孩随便用。

肯努力、分数高、成绩好、适应性强,配以良好的教育资源,即便预测不了一个人发展的上限,也足以决定一个人发展的下限。

3

比你起点高的人,比你还努力

韩寒说:“我现在所接触到的富二代已经越来越强,普通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经济条件更优越的家庭难道不会这么想吗?”

的确,从《爸爸去哪儿》中的那些明星家里懂事乖巧的萌娃,到最近通过《最强大脑》被热议的澳门赌王之子何猷君……我们发现“比你起点高的人,比你还努力”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高考钉子户”众生相:世界正在惩罚不努力考大学的孩子!

层次越高的家长,好像越不会满足于“衣食无忧”。因为这些家长清楚地知道,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比拼的不仅是孩子本身,也是家长的教育水平、眼界阅历、物质条件、软性资源、教育参与度、以及对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等等的比拼。

如果让普通家庭的孩子跟这些占尽天时、地利的孩子们,在高考时还要拼素质、拼特长、拼某种专项技能,远远不如拼应试来得公平!

尽管目前的高考制度还有很多的不公,但依旧有许许多多的人通过高考以及高考之后的继续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步一步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便最后没有达到期望,你也可以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眼界得到改变,并受用一生。

总之,高考不一定会让你过上理想的生活,但一定会改变你的生活。高考未必会让你无忧,但真的能让你无悔,而任性,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

龙应台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高考钉子户”众生相:世界正在惩罚不努力考大学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