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因為媽媽的舉動,揚州一尖子生初三休學一年,在家打遊戲

因為媽媽的舉動,揚州一尖子生初三休學一年,在家打遊戲

繪圖 沈江江

記者昨天獲悉,為了幫助廣大家庭解決教育困惑與難題,邗江區教育局近期開展了“一個孩子的研討會”,聯合學校、社會、家庭,共同解決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其中,一些來自現實的典型家庭教育案例,引人深思。專家提醒,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是問題家庭。

尖子生迷思

初三休學一年在家打遊戲

江楓(化名)是一所初中學校的學生,進校以來,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他的父母平時很關注孩子的學習,與學校老師一樣,見孩子成績不錯,也就一直很寬心。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他人眼中的尖子生,在初二暑假時,卻做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初三不去學校上學了。

“努力學習有什麼意義?上班掙錢又有什麼意義?”當父母與老師吃驚不已,詢問原因時,他說出了自己內心的困惑。吃驚的親友,面對這樣的問題,給予的解答並不能讓江楓信服。任誰勸說,江楓打定主意,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於是,初三整整一年,江楓就一直呆在家裡打遊戲。入迷的時候,父母敲門他都沒有緩過神來。

最終,在為這個孩子召開的研討會上,專家、孩子以及孩子的父母、老師一起坐下來,平心靜氣地交流。專家發現,孩子的母親一直處於不開心的焦慮狀態。

“江楓從小到大,母親都沒有誇獎過他。”專家分析,由於孩子一直不能獲得母親的贊同,有挫敗感。最終,專家建議,孩子母親要積極轉變狀態,給予孩子更多鼓勵。減少他的焦慮與不安全感,以此扭轉家庭氛圍。

父親情緒暴躁

女兒長期處於焦慮狀態

蘇悅(化名)是市區一所高中的學生。在接觸專家前,她長期處於焦慮狀態。“父親總是打罵我,情緒暴躁。”蘇悅說。然而,在交流中,專家發現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

“孩子的父親對孩子又打又罵,並不僅僅是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心理預期那麼簡單。”專家告訴記者。在多次交流中,專家最終得知,孩子的母親常年與父親分床睡。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和母親一起睡。

“孩子的父親有很強烈的心理情緒,但是孩子的母親並不以此為問題,最終產生了矛盾。”後來,在專家的指點下,孩子的母親轉變了態度。

優秀孩子自卑

原是父親欠賭債後離異

小文是市區一所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平時在學校裡學習很用功,經常下課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做作業。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在學校裡卻很自卑,不敢大聲說話,不願與人交流。最終,專家與老師走進了孩子的家庭,與孩子的父母深入交流。

原來,孩子的父親欠下高額賭債,離異後,孩子一直隨奶奶居住。原因理清後,學校積極幫助孩子,減免孩子在校的各項費用,並申請公益基金。此外,老師還送給孩子很多名人的勵志故事。最終,在老師和學校的幫助下,孩子變得陽光了很多。

因為缺少愛

叛逆女孩不願去上學

小莉是一所小學的五年級學生。雖然還只是個小學生,但是平時穿著非常成人化。在學校,因為她上課從來不聽講,同學們都不願意與其接觸,孩子便與社會人員有交往。發展到後來,孩子想來上學就上,不想來就不來。

在“一個孩子的研討會”上,專家與孩子的奶奶深入交流後瞭解到,原來孩子的父母離異,孩子與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覺得孩子可憐,特別溺愛她。“如果不買耳環,孩子就以不吃飯要挾。”奶奶說。

最終,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和孩子深入交流,發現小莉特別喜歡小狗。遂以此為突破口,發掘這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以及她渴望被認同的心理。最終,孩子願意回到學校讀書。

記者 劉冠霖

【專家聲音】

每一個問題孩子 背後都有問題家庭

“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是問題家庭。”昨天,多次參與“一個孩子的研討會”的家庭教育專家楊彭嵛說。

維揚實驗小學北區校老師談梅華告訴記者,每次接觸到一個問題家庭時,她都很痛心,為孩子家長的無知而痛苦。孩子永遠是無辜的,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

邗江區教育局局長何雲峰表示,開展“一個孩子的研討會”,通過專家、教師和家長的現場研討,為特殊兒童診斷問題,探究根源,制訂個性化成長指導方案,確保每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不掉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