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評價《雍正王朝》裡馬齊這個角色?

獨立寒橋


馬齊這個人怎麼說呢,有人說他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因為他在整部劇裡面的確可有可無,因為他雖然歷經康熙、雍正兩朝代,但是他本人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作為!

關於馬齊,很多人說其在雍正王朝中的地位可有可無,因為雍正王朝前期,康熙在位尤其是奪嫡之爭前期時,佟國維的光芒太過耀眼,以至於讓人忽略了上書房另外兩個人的存在,而後期張廷玉滿血爆發,而馬齊則是在上書房中是最沒有存在感的存在,也沒見馬齊在朝堂上有自己的勢力,前期甚至有攀附佟國維的跡象(本質上是導向老八)。

竊以為,在康熙的眼中,既然能行走在上書房,馬齊絕不是吃素的,以康熙的水平能行走在上書房的豈會是等閒之輩,馬齊的精明就在於暗窺朝局的湧動,前期自己在奪嫡之爭時玩命賭了一把,那時候的馬齊可是異常活躍,處處為老八搖鼓吶喊,甚至不惜居中聯絡,所謂折何也?無外乎是自己仍然在康熙賓天之後仍享有無盡的權利,馬齊的智慧在於隱藏在了佟國維之後,在佟國維與康熙的正面交鋒中巧妙的躲在了佟國維的後面,作為出頭鳥的佟國維被康熙貶的體無完膚,而馬齊只是降了職,但是仍行走在上書房,在此以後,便是張廷玉獨大的局面了。

而在這以後,康熙帝南尋。又發生了幾件關於馬齊的事情,第一是太子的不作為,馬齊火急火燎的去找太子敦促其盡職,然而太子卻挾私報復,馬齊雖然惱羞成怒,但是並沒有做出過激的行為,比如給康熙打小報告啊等等,其實我認為這裡的太子一舉一動都在康熙的眼裡,馬齊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不用上書康熙,自然也會有人把太子的所作所為稟告康熙,這是第一件事,由此可以看出馬齊在大是大非面前仍是國事為重,這也是康熙委以重任的原因,究其根本仍然是忠於皇權。緊接著在年羹堯血洗了江夏鎮以後,胤禛請自己兄弟以及馬齊去做了見證,把那些貪官的罪證都燒了,這裡馬齊作為一個唯一的官員見證了這個場面,第一,佟國維早已告老還鄉,隆科多此時還沒有上位。第二,此時的張廷玉在伴隨聖駕,而馬齊作為上書房唯一的大臣留在京中,可以說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體官員,也最有資格做此事的見證。也許從此時起,馬齊開始對胤禛別有看法,因為保不齊這裡面也會有馬齊的罪證,此事的處理,康熙雖然對老四有意見,但總體還算滿意。

    也許是從佟國維的倒臺,馬齊悟出了和張廷玉做官一樣的道理,時刻忠於皇帝、擁護皇權,皇帝才是自己權利的授予者,也只有皇帝隨時可以拿走自己的一切,於是自從在佟國維事件中吸取了教訓的馬齊,再沒有在政治上栽跟頭,一直行走在上書房。

   縱觀全劇,馬齊也是一個大智慧者,雖偶有瑕疵,但與從未出過錯、已被妖化的張廷玉相對比,馬齊其實更像是一個普通人該有的樣子,也更被一般人接受,因為張廷玉型的人每個人都喜歡,也都趨之若鶩,但是萬事古難全,豈會有盡如人意之事?馬齊更是一個超過正常人該有的心智,因為倒臺的佟國維、隆科多可以看出,上書房並不是一個好待的地方,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牢那個位置的。


安好141185672


馬齊(1652年——1739年)。呵呵,第一次接觸馬齊,還以為他是姓馬,名齊,和我自己是同姓呢。

原來,人家是正兒八經的滿族人,而且是“上三旗”的鑲黃旗,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子,孝賢純皇后的伯父,大名是富察·馬齊。 憑藉上代的餘蔭,取得了監生的資格,後被授予工部員外郎的職位,算是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之後,他一路高升,歷任郎中、內閣侍讀學士、山西巡撫、左都御史、兵部尚書、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並加太子太保銜。 乾隆四年(1739年)時去世,享年88歲,諡號文穆。

馬齊由於自己的出生高貴,而且個人能力強,所以在官場是順風順水。可惜,高處不勝寒,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他參與了自己最不該參與的皇子間儲位之爭。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時,康熙皇帝在廢除了太子胤礽後,下令召開群臣會議,暢所直言保奏新的皇太子。事前,康熙私下“特諭馬齊勿預其事”,是為了保護馬齊不要摻和其中,避免成為皇子們的眼中釘。

但是,馬齊卻沒有懂得知進退,而是在國舅佟國維的暗中串聯下,和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鄂倫岱等人積極配合,共同保舉皇八子胤禩為太子,成為了“八爺黨”的一份子,使得康熙皇帝十分震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時,康熙下旨:

“馬齊本應立斬,以為眾戒。因任用年久,不忍加誅。”

馬齊因奪嫡之事被革去了大學士之職,他的三弟馬武等族人都受到了牽連,被紛紛問罪。這是馬齊的宦海生涯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遭到重大的挫折。

一年之後,認錯和反省態度良好的馬齊,獲得了康熙的原諒,以“舊管俄羅斯事”為由,重新安排他復出。沒多久又下旨:

“內務府時間積滯甚多,所關最要,著馬齊置理,總管事”。

不僅如此,馬齊的兄弟們和族人,也都陸續恢復工作,開始恢復舊職,康熙還授予了馬齊武英殿大學士的職位。這回,馬齊徹底明白事理了,低調做人,專心做事,再不參與任何宮廷的鬥爭。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時,雍正即位之初,就對馬齊進行評價:

“馬齊任大學士二十餘年,甚屬敬謹寬厚,皇考出巡,每常隨從,殊為出力。”

雍正之所以一登基就對馬齊進行評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安撫他曾經參與推舉老八立太子的事件,因為富察家的勢力,還是雍正希望能夠拉攏的。在雍正時期,馬齊被授予正一品官職,加太子少保銜,一直都乾隆時期,馬齊都榮寵不斷。

像政壇不倒翁一樣,馬齊獲得三朝寵信,帶著極大的榮耀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在他過世後,乾隆下旨:“歷相三朝,年逾大耋,舉朝大臣未有及者。”

之後,馬齊所在的富察家族,好運還在延續。馬齊的侄子傅恆、侄孫福康安等人,都先後成為乾隆的肱股之臣。

回答完畢!

《清史稿》

《北京社會科學》,2003.03





文史不假


在雍正王朝中確實有一個不怎麼有存在感的人物,他就是上書房三位大臣之一的馬齊。

一、

上書房大臣馬齊跟佟國維一樣,都是旗人大臣,而張廷玉是漢人大臣,也就從這一點上講,他們三個就不可能尿到一個壺裡。

在《雍正王朝》中一開篇就是這三位大臣鼎立協助康熙帝治理國家,號稱康熙朝三駕馬車。

這個配置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雖然跟三角形最穩定的幾何學不同,但也多少說明一些問題。比如對待問題的看法上,如果三個人都表決同意,那麼這件事就能成。如果有兩個人反對,那麼這件事多半辦不成,而皇權又在其上制約,整體架構是穩定的。

在整部劇的前期,佟國維的出場最多,畢竟他是首輔,統領百官。到後期佟國維告老還鄉以後,是張廷玉出場最多,此時馬齊作為輔助存在。

其實這裡就讓大家有些疑惑了,佟國維是旗人,馬齊也是旗人,佟國維退了以後,應該是馬齊當首輔,為什麼最後反而讓張廷玉做了首輔呢?

這就涉及到馬齊的為人了,也正是他的這種性格和做法,才保佑自己順順利利的歷經三朝做到了退休,他活的歲數也相當大,整整87歲,這個歲數不僅僅在古代是長壽,放到現在也是壽星一個!

那麼,馬齊的處世之道到底是什麼呢?

二、

馬齊是一個勤勤懇懇做事的人,沒有什麼毛病,也沒有什麼把柄,甚至沒有什麼門生故吏。

在後期張廷玉隨駕南巡時,京城就只有馬齊一個上書房大臣料理政事。面對太子胤礽的胡作非為他也勇敢的站出來指責,後來老四胤禛處理“百官行述”時,也是他到現場作證處理,所以辦事這方面還是相當守規矩的。

整部劇都沒有發現馬齊有什麼同黨,也沒發現有什麼門生故吏來找他,他可以說是一個另類的存在。相對於佟國維和張廷玉來講,這一點上就清高的多,佟國維不用說,門生故吏一大堆,還是老八胤禩一夥的支持者。張廷玉也有一些清流同僚,比如最大的清流頭子孫嘉誠就是他的門生。

而馬齊,整部劇都沒有發現他跟某某走的近,也沒有發現他有什麼結黨營私的表現。

有人說,不對,他不是跟佟國維結夥舉薦老八胤禩當太子了嗎?

我們就單獨講一下這段劇情,通過這段劇情的分析得出馬齊的性格:

雖然說三位上書房大臣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也可以為民請願,甚至可以站在人民的角度向朝廷爭取更多的利益。但是歸根結底,他們代表的只能是皇帝的利益,也就是說,做事需要以皇帝為標準,即使有時候他們也會爭論。

比如康熙帝要放老十三胤祥,佟國維也會問一下為什麼要放他?總得給個理由吧?比如張廷玉也會在雍正帝對年羹堯左右為難的時候,給出個主意決定了年羹堯的死。

所以在那次舉薦太子的事情上,佟國維正是聽了康熙帝對江湖術士關於“八大王”的評價,才決定舉薦老八胤禩的。

三、

在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44期也提到過,當康熙帝說出:

“江湖術士的話,也不能一概視為妖言,因為他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嘛。”

佟國維的表情是恍然大悟,張廷玉的表情是若有所思,老八胤禩的表情是驚訝中透著一絲驚喜,只有馬齊沒有自己的表情,而是看向佟國維。

這一個動作說明什麼?

就說明了馬齊的定位,他給自己的定位就是輔助,輔助的輔助。

或許他不夠聰明,猜不出康熙帝到底怎麼想的,所以他辦事就是按照規矩來,不想押寶,也不想冒險。他跟隨佟國維一樣舉薦老八胤禩也是說明他的這套理論,對他來說,舉薦老八胤禩是最保險的做法,跟佟國維的押寶是不同的。他僅僅是為了盡作為上書房大臣的職責,所以後來面對康熙帝指責時,他仍然說出:

“確實只有八阿哥宜乎立為太子!”

這句話是不參雜水分的,這確實是他按照舉薦的標準一一核定以後得出的結論,光明正大的提出,反而顯得內心無愧。

四、

跟其他兩個大臣不同,馬齊才是最堅守底線的人,甚至明知道康熙帝的意思,而堅持自己的選擇:

在舉薦太子的朝會之前,佟國維跟馬齊才在聯名的摺子上簽名,然後摺子到張廷玉手上時,張廷玉告訴他們自己打算上密摺。

此時的馬齊表情是異常驚訝,退後半步,睜大眼睛:

“什麼?你單獨有一個密摺,我怎麼不知道?”

此時他的內心是凌亂的,張廷玉的這句話等於是告訴他,張廷玉不會選老八胤禩的!當然馬齊還沒有聰明到張廷玉其實自己也不知道選誰,說不定他的左袖子裡裝的密摺是舉薦老八,右袖子裡裝的密摺是舉薦太子,胸前還有一封是舉薦老四胤禛……

但對馬齊來說,張廷玉此話一出,對他是震驚的,你張廷玉最應該依規辦事,為什麼不選老八呢?難道你事先跟康熙帝進行了溝通?

再聯想到頭一天康熙帝到上書房問馬齊誰的得票最多,馬齊小心翼翼的說是八阿哥胤禩,然後康熙帝瞪了他好幾秒,隨後就不說話了,直接找張廷玉聊其他的事了。

此時的馬齊已經明白康熙帝的心意了,甚至開始懷疑張廷玉後面會跟康熙帝上演雙簧,當然後來也確實這樣發生了。在當時馬齊是可以改變主意的,本來他的簽名也是在朝會馬上就要開的時候才籤的。

再到後來朝堂之上康熙帝的“壓八”舉動,馬齊也不是傻子,當然知道事情有變。但是他跟佟國維的據理力爭不同,他選拔老八胤禩並不完全是看佟國維,更多的是堅守了自己的做事原則。結果朝堂之上跟康熙帝來了一場大辯論,當然最後還是馬齊敗了,

後來的馬齊就低調多了,甚至在“八王議政”逼宮時,也沒有主動站出來。不過還是配合了張廷玉坐實了老八胤禩等人的陰謀,也算是再次堅守了自己的原則吧!

就像康熙帝對他的評價一樣:

“你的罪在於見事昏聵,隨聲附和。”

豈不知,這正是他的為人之道啊,雖然平庸,但是能平穩!

馬齊,說到底就是一個勤勤懇懇辦事的人,只不過有時候容易被人利用罷了。前面被佟國維利用,後面又被張廷玉利用,最後能善終的原因也在於,他的忠心沒有問題!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只要上了熒幕的,沒有一個人多餘,沒有一個人不是人精。馬齊也一樣。

上書房原來的配置是三駕馬車——

皇親國戚佟國維最大,掌管一切,旗人馬齊第二,漢大臣張廷玉第三。

他們三個是工作上互相扶助,權力上互相制約的。在正常情況下,權力最大,康熙最倚仗,信任的人是佟國維,但是如果一旦他有二心,馬齊,張廷玉是隨時可以聯合起來制約他和取代他的。

馬齊這個角色在《雍正王朝》裡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天到晚打哈哈,隨聲附和。好像可有可無,導演為什麼要發錢給這個演員,設置這樣一個看似多餘的角色呢?

佟國維原來排老大,然後是馬齊,最後是張廷玉。為什麼?

因為佟國維和馬齊都是旗人,都是康熙的奴才,張廷玉是漢人,是臣,是外人,只不過這個外人特別忠誠,本來上書房內他們三個是互相制衡的三足鼎立的結構,在這個結構裡,佟是明處站在大臣那邊,暗中按照康熙的意思來,張廷玉是明處是康熙的跟班,暗中代表大臣們的清流,馬齊的任務呢?就是備份,馬齊倒向誰,誰力量就大,那麼他能不能早早的和誰結盟呢?不能,他和誰結盟,要看康熙的意思,否則馬上就會因為上朝扣鼻屎,左腳進門等問題被幹掉。

佟國維強大的時候,張廷玉是沒有辦法制衡他的,兩個人不是一個量級的,所以,需要一個馬齊制約佟國維,萬一佟國維有反心,康熙隨時可以用馬齊把他換掉,但是不可能用張廷玉把他換掉,因為張廷玉是漢人。如果佟國維老了,退了,那麼馬齊可以接他的班,和張廷玉繼續制衡,這樣始終是平衡的。

由於九子奪嫡期間,佟國維和康熙暗中一派這種關係,大家都看不明白,而且作為一個備份,肯定不知道所有的細節,所以馬齊一直就是盲打,盲打的人,能做的只有和稀泥,打哈哈,那麼打哈哈也是要技術的。首先,在當時的情況下,他不能和漢大臣張廷玉結為一派,這是原則問題,其次,既然大家都跟著佟大爺一股腦推八爺,康熙也沒有明面上反對,那麼他能做的也就是埋著頭跟著走。

直到12集,上書房議舉新太子,康熙進入房間前一分鐘,馬齊才發現事情不對。

馬齊找張廷玉聯名簽字,張廷玉說自己不籤,單獨上秘折,那麼意思很明顯就是我不選八爺。來看看馬齊的表現——

《雍正王朝》裡面每一個演員的表演都是完美的,馬齊先是退後半步,然後瞪大了眼睛,然後眉頭一皺。

他這三個表情不是生張廷玉的氣,而是抗拒(後退),驚恐(瞪眼),焦慮(皺眉)。為什麼後退抗拒,是因為這時候他才發現張廷玉和自己居然不是一派,不是一派走那麼近幹什麼?為什麼瞪眼(驚恐)你不是一派,那你是哪一派?為什麼皺眉焦慮?需要趕快想對策,我該怎麼辦。

從馬齊視角看來,可能當時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既然佟國維是跟著康熙走的,選八爺,是康熙認可的,那麼張廷玉這個小子是公然要跳出來唱反調!反了簡直是!第二種——如果張廷玉這種千年老三都這麼胸有成竹的唱反調,是不是康熙老爺子背後支持了他?那麼自己和佟豈不就錯了?

所以馬齊到這個時候凌亂了。

然後康熙就進來了,在經歷過整個後來的雙簧戲以後,馬齊馬上明白了一件事,佟國維一下臺,三角結構就此解散,那麼自己和張廷玉就成了矛盾對立了。既然康熙挺的是張廷玉,那麼自己和佟肯定就是康熙不支持的了,所以馬齊先說——

意思就已經是認錯,站隊,重新選隊了。但是呢,還要加一句,還是支持八爺。

他認錯就完了,為什麼還要支持八阿哥?

因為做人是要有原則的啊,五分鐘以前你還在跟著你大哥佟國維支持八爺,現在說翻臉就翻臉,你臉還要麼?這種沒氣節的人康熙以後會信任和重用麼?

康熙於是指出,你的問題,在於見事昏聵,隨身附和。

這個不是批評啊,這個就是馬齊的政治哲學和處事原則啊,作為一個備份,不能夠猴精啊,只能夠見事昏聵,隨身附和啊。所以康熙的意思就是,你的作用不就是見事昏聵,隨身附和嘛,現在你不曉得該附和哪個了,來來來,我來告訴你......

馬齊這個時候跳出來,意思就是告訴康熙,我本來是制約佟國維的,上書房排老二,現在佟倒臺了,張廷玉又是你的人,我難道要去和張廷玉對立麼?我是個沒有腦子的人,我是個不需要有腦子的備份,既然現在張廷玉是忠於你的,那麼我肯定就是跟在他屁股後面聽他的,萬一哪天他想要反,我再按照皇上您的意思拿磚去拍他了。但是現在他如日中天,我總不可能而他,和皇上你唱反調吧。

所以馬齊不願意頂佟國維的位置,這是守拙的大智慧,於是康熙給了他重新安排——

這個安排是令人滿意的,備份本來就不是出來做決策的,本來就是默默跟在主角後面察言觀色的。所以馬齊巨Happy,馬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迅速來了個——

馬齊要的就是降級,然後跟在張廷玉後面繼續做備份。

對於一個做備份的職業打醬油,能夠在各位大佬的傾軋之間一直活下去,還是非常需要智慧的。


HannibalLecter


聊到《雍正王朝》上書房幾位重臣,不起眼的馬齊絕對是個“神奇的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呢?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沒有靠山,也不找靠山,性格有點兒直來直去,又有些書生氣的馬齊,如何可以在風雲變幻、人際關係複雜的康熙、雍正兩朝的“管理層”坐穩高管位置?說到底,馬齊做事的風格才是關鍵。

馬齊的做事風格是什麼?其實跟老四有些像…凡事都佔著理,凡事都按照朝廷的章程和律例辦事,而且工作態度勤勤懇懇、認認真真。 有了理,即便有些官員討厭馬齊的呆板,卻也無法彈劾他;有了理,再加上勤奮,康熙和雍正兩朝皇帝對他更挑不出毛病,反而會覺得馬齊是個難得的無心機,又肯做實事的好臣子。

馬齊唯一一次“出事”,是推舉八阿哥當儲君。但他的推舉與佟國維的推舉也要“區別對待”。佟國維舉薦八阿哥帶著私心,馬齊的心裡沒有陰謀,他確實是為國舉薦,只是呆頭呆腦有些看不清形勢罷了。後來的事實證明,馬齊並不是八爺黨一員,在“八王議政”時照樣遭到了八阿哥的彈劾。

不過,相比佟國維的圓滑老練和張廷玉的高情商,一根筋的馬齊能夠在《雍正王朝》善終也算很厲害了。


南瓜報告


歷史上馬齊是影響清朝近100年的人物,他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是軍機大臣,也是滿人,對皇上忠心耿耿,為官還算清正,敢於直諫。他是這幾任皇上都比較倚重的大臣,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把張廷玉重墨描寫,而把馬齊當綠葉陪襯,主要是想突出張廷玉。歷史上這幾任皇帝都比較看重滿臣,所以他得善終,而張廷玉最後結局不太好!


大牛露


能進內閣的,沒有一個是白給的。馬齊在《雍正王朝》裡,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沉默、無感,但是關鍵時刻總會有立場。

相比較佟國維和張廷玉這樣的人精,馬齊顯得有點“蠢”!


馬齊在“公議太子人選”上表現很積極。主動聯絡百官,聯名保奏推舉胤禩。在”一團和氣”的內閣,他積極、忙碌,那勢頭一點不比佟國維怠慢。在舉薦八阿哥胤禩這件事情上,馬齊是真心的。即便後來佟國維獲罪開缺了。馬齊在同樣被罰的情況下,仍然再次聲明“皇子之中,只有胤禩宜乎立為太子,清皇上不要以臣等之過,而棄用賢哲之王。”


康熙的反應非常奇怪。他並沒有像佟國維追問為什麼不能立胤禩的時候,那樣暴怒。康熙只是以手撫前額,“哎”了一聲,說“剛才隆科多說佟國維糊塗,朕看你才是真糊塗。”然後給的馬齊的評價是“見事昏聵,隨聲附和。”降了兩級,仍在南書房行走。


很顯然,馬齊絕對不是“見事昏聵,隨聲附和。”之人,不然就不會走哪壺不開提哪壺,明知道死路,還是繼續堅持發表言論的行為了。而康熙對馬齊的懲罰則也說明了這個結果。降兩級並不重要,重要的事仍然留在南書房行走。並沒有叫他像佟國維一樣回家。只不過馬齊降了兩級,是給張廷玉排到前面挪位置而已。

馬齊是鐵桿八王黨嗎?其實並非如此,馬齊只是精忠職守而已。

國有諍臣,不亡其國。在公議太子人選的時候,馬齊推舉胤禩是從社稷大局考慮問題而已,胤禩聲望最高,自然首選。畢竟胤禩有賢名,在知識分子的眼裡,是個賢王。


馬齊一開始的態度是選胤禩,後來在局面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佟國維都折了的情況下,他仍然選胤禩。這說明他不是為自己私利出發的人。或許他沒有考慮到選胤禩的後果,但是他並沒有打算聰選胤禩這件事情上,獲取任何好處。

其實他和王掞一樣,只是堅持心目中認為對的事情,並無私心。

但是他們堅持的東西對不對,並不是他們說了算的。而是康熙說了算的。所以康熙是非常清楚的,他不會因為他們堅持錯了,就去真正地懲罰他們。

而佟國維則不一樣,他是有私心的,而且是有非常大的私心的。康熙之所以責罰佟國維,並非因為他選了胤禩,而是佟國維通過公議太子人選這件事情,去實現自己個人目的。

所以馬齊事實上代表大多數認死理,幹具體實事的循吏。


大清其實是靠這樣的人撐起來的,才能夠讓康熙、佟國維、張廷玉這樣的人精們有發揮的舞臺。康熙對此非常清楚,所以無論馬齊也好,王掞也罷,康熙雖然無論如何不高興,都都沒有去“傷害”他們。

所以回過頭來看,馬齊是真蠢、真糊塗嗎?顯然不是!這個結論還在另一場戲裡面得到證實,八王逼宮的時候,張廷玉仗義執言,馬齊說了一句話:“張中堂所言句句是實!”別看就這樣一句話,這也擺明了馬齊的立場和擔當。他堅持的是實事求是。

馬齊其實就是過於耿直、忠厚。在人精如雲的康熙朝,馬齊的品質堪稱可貴。所以相對無論比起佟國維還是張廷玉,他都顯得木訥,不善言辭。

因而後來的他學會了沉默,就像《西遊記》西里的沙僧,見證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但是大局不亂,不吭聲。


康熙巡幸江南,張廷玉隨駕。胤礽留守京城監國,然而胤礽不作為,馬齊火急火燎的去找胤礽,敦促其盡職,然而胤礽卻萬般羞辱打擊於他。馬齊雖然出離憤怒,本以為會有一場大戲上演,結果讓大家非常失望,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這事就拉倒了。他甚至連份奏摺也沒給康熙寫。


終於等到燒《百官行述》那場戲了,在坐各位阿哥都在,唯一的朝臣便是馬齊。沒辦法,她留守麼,不找他找誰?胤禛的用意非常明確,那就是你來對這個事情,做個見證,好通過你的口告訴康熙。但結果仍然讓人非常失望,他跟個木頭一樣,仍然一言不發。後來康熙抱怨此事竟然無一人向他稟報。這說明馬齊仍然沒有向康熙彙報此事。


炒米視角


首先,馬齊對皇帝和朝廷非常忠心,處理具體事務的能力較強,可以獨當一面。

其次,性格直率,不會變通,膽識魄力與張廷玉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一不留神被人利用還渾然不知。立太子被佟國維利用,八王議政不敢挺身而出都說明了上述觀點,雍正說他是真糊塗一點不錯。

之所以沒有被雍正打倒,說明雍正對馬齊還是看的比較清楚,忠心可嘉,辦事還可以。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喜歡的全被註冊了


馬齊這個角色在《雍正王朝》裡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天到晚打哈哈,隨聲附和。好像可有可無,導演為什麼要發錢給這個演員,設置這樣一個看似多餘的角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