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如何化解職業焦慮:窮不可怕,窮且焦慮只會讓你越來越窮!

如何化解職業焦慮:窮不可怕,窮且焦慮只會讓你越來越窮!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今天和大家說的,是一例真實的職場案例故事。

諮詢者是兩年前找我做的諮詢,和很多人的境遇類似,她覺得自己的工作壓力大、事務瑣碎,看不到升值的空間。

有那麼一段時間,在焦慮的驅使下,她嘗試過無數個“一夜暴富”的辦法

她報過寫作班,希望能通過寫作年入百萬;

她報過理財班,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實現“躺著賺錢”的人生理想;

她報過演講訓練營,巴不得搖身一變就是公司高管,手握公司的股票期權怡然自得......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在徵得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我們把這個故事進行了必要的文學加工與處理,在此呈現出來,希望能給焦慮的你不一樣的啟發。

一、27歲,沒房、沒存款、沒車、單身......

諮詢者劉豔(化名)兩年前諮詢的時候,焦慮感一度爆棚。

“我覺得自己畢業這幾年來混混沌沌,像個無頭蒼蠅那樣,一直看不到頭。”劉豔說。

七年前的劉豔畢業於一所普通高校的會計專業,當時聽說會計好就業,就報考了這個專業。

劉豔苦笑著說,多數同學用四年時間夯實了專業基礎,以便在就業中謀得不錯的起步;唯獨她自己,用了四年的時間下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再也不要做會計。

經過一段時間的奔波,劉豔發現可以自己選擇的崗位並不多,除了會計崗位,對她而言,比較實際的職業起步主要有兩個,一是數據統計分析類工作,二是做採購等和數字有關的工作。

劉豔選擇了後者。

真做了採購才知道,工作是多麼的瑣碎和繁雜。

簡言之,公司每花出一筆錢,都巴不得你採購買來性價比最高的材料及商品,但事實上,由於公司每次並不是大宗採購,所以價格很難壓下來,你可以通過“畫大餅”讓對方提供一次兩次的讓利,但如果一直不下大單,下一次對方再也不會相信你了。

五年下來,劉豔換過兩家單位,但工作內容大同小異、工資也不高,手頭不多的積蓄,這幾年都被劉豔消耗無幾了。

二、你的焦慮在你這裡不值錢,卻能讓其他人一夜暴富

有那麼一段時間,在自媒體的不斷煽動下,劉豔開始“瘋狂報班”模式。

聽說寫作能讓人年入百萬,只要花99元的報名費,聽滿6節寫作課,就能掌握所謂的寫作套路,開啟“瘋狂賺錢”之路;

聽說理財能讓口袋裡的財富增值,有人通過理財,實現了年入千萬的夢想,如今,只要花費99元,就能獲得這個人的傾囊相授;

聽說優秀的口才能讓自己在職場中一路開掛,如今,你只要花99元,就能獲得價值百萬的演講及口才秘笈......

一夜之間,99元一下子變得超值起來,似乎買下N門價值百萬的課程,就能迅速脫貧致富,跨越階層更是指日可待。

更有的,在講師宣傳上寫出了類似“帶領多少多少人實現了總收益多少多少”的字樣,那感覺,只要聽了這個老師的課,整個國家的扶貧都不在話下......

圖樣圖森破。

1、每個人的成功無法複製:我們只能在自己能力的延展線上發展

舉個例子來說。

不知從何時開始,自媒體寫作成為引領潮流的財富導航標,好像任何人只要參加了自媒體寫作課,就能下筆如有神,迅速寫出一篇又一篇流量爆文,分分鐘收入過萬一樣。

在自媒體公眾號發展初期,最先湧入的一群人是整體素質較高的一部分人,他們有的是紙媒行業出身,具備多年的寫作及媒體經驗;有的是獲得過寫作大獎的人,對於話題的敏感性及語言組織能力超過一般人;也有的是堅持多年的專欄作者,平時分散在不同的專欄小有名氣......

這些人趕上了自媒體公眾號的迅速發展期,通過持續的輸出及打造,終於摸索出了寫作變現的道路。

這就像什麼呢?

這就好比過去某些單位組織歌手大賽,如果你在唱歌方面確實有兩把刷子,經過這樣的比賽平臺或能脫穎而出,迅速讓全國觀眾認識你,從而獲得大量的流量成為歌星,經過商業運作,實現財富自由。

但問題是,一萬多名參賽選手中,能脫穎而出的畢竟只有那麼幾個。

同樣的道理,如今的自媒體公眾號平臺漸趨成熟,而由於早期的公眾號寫作者確實獲得了不菲的收益,著實讓很多人眼紅,他們看到的是“一夜暴富”的神話,但只有這位作者心裡最清楚,自己經過了多麼漫長的積累。

這些作者心知肚明,即便所有經驗傾囊相授 ,照樣有很多人學不會。

因為知識本身,就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

但凡能說出來的都是顯性知識,但還有些是無法說出來的“隱性知識”,例如對文字的敏感度、表達慾望的高低、對話題的捕捉等等,則需要長年累月的訓練,才能駕輕就熟、舉重若輕。

正如朋友Scales總結的那樣,學寫作的人一直在學寫作,只是一直沒學會而已。

試圖越過漫長的積累妄圖直接獲取某個行業的暴利或好處,無異於“痴人說夢”。

2、被誇大的效果:逆襲背後,往往是一場厚積薄發

由於互聯網信息獲取的便利,似乎隨便一搜,到處都是一夜逆襲的神話。

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拿一些網紅來說。

她們很多都是兼職模特或混跡演藝圈的美女,一來自身條件優越,二來有團隊在背後進行創意及拍攝,三來也有人願意出錢捧。

也就意味著,即便離開如今的網絡平臺,這些人依然能在線下闖出一番天地,只不過在互聯網的平臺上,成功的速度會比傳統模式來的更快一些。

不論是強烈的鏡頭感,還是拿捏有度的情緒感染力,甚至渾身上下的表現力,你認為這些會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嗎?

很多人和諮詢者劉豔一樣,做過“網紅”的夢,但問題是,這條路對於很多條件一般、沒有資源的普通人而言,更是難比登天。

不過,這些年圍繞著網紅的商品倒是賣的火爆,什麼“V臉貼”、“防曬噴霧”等等,這些賣家賺個盆滿缽滿,而這些錢,主要源於迫切渴望通過改變外貌從而改變命運的“焦慮”的你和我。

三、與其讓焦慮變成他人賺錢的工具,不如讓焦慮為自己所用

我告訴劉豔,我接觸過很多諮詢者,這種“焦慮感”儼然成了時代通病。

一是和自我期待和慾望有關。

互聯網給人帶來信息便利的同時,很多虛假甚至帶有誘導性的信息自然泥沙俱下,如果缺乏辨識力,你很可能被他們帶進“坑”裡,到最終才發現,這條路根本不適合自己。

二是和外在壓力有關。

不論是房價還是房租,都在耗盡每個人殘存不多的鬥志和耐力,正如有人說的那樣,現在的社會,光著腳原地不動,就已經耗光了所有的氣力。

1、構建經驗週期是生涯規劃的重要課題

如果用一句話描述文中劉豔的困境,那就是——

“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只知道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

通常,類似劉豔這樣的職場人,如果回顧過往經歷,也很難發現其他線索,我們更傾向於描述為“成功經驗匱乏”

因為缺乏成功體驗,這些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形成良好的做事習慣和品質,他們之前的人生在不斷地進行推翻,卻無法做出建設性的改變。

例如在劉豔這裡,她填報志願是出於對會計系就業前途的看好,但四年的嘗試和經驗讓她發現,自己似乎不適合會計,這個經驗推翻了原有的假設。

於是,現實就使得她必須修改原有預期,做一些嘗試和改變,也就是後來劉豔開始找工作時抱持的一種觀點:“想要發現自己的興趣到底在哪裡。”

然而興趣這件事情的週期可能長達一年或者數年,這裡面還可能存在不斷地嘗試及推翻的過程。

2、真正的失敗在於,無法從過去的經歷中找到失敗的原因

很多時候,由於每個人對工作的瞭解程度及能力不同,對於同一份工作的感受前後也會存在巨大的差距。

例如,有人會在畢業初期做出考取公務員的生涯決定,並且如願考上了公務員,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個人會發現公務員的生活太單調了,覺得悔不當初。

如果這個人能總結出當時決策失敗的原因,防止下次決定時犯同樣的錯誤,則這次嘗試是有意義的,這就是“失敗中的成功”

反之,如果另外一個人一開始在公司上班,因為受不了不穩定的工作狀態,決定考公務員且考上了,這個時候的TA會非常滿意,甚至會為此慶祝,然而若干年後,工作內容單調重複,漸漸失去了新鮮感,也依然會後悔。

這就是“成功中的失敗”,也就意味著,哪怕你做出在現在看來最明智的決定,卻依然可能導致你的成長走向停滯,失去了自我發展的原動力。

因此,當一個人真正工作後,發現現實和預期不符很正常,問題在於能否接受結果並及時修正假設,這才是心理困擾的根源。

凱利對於“失常”的定義是,一個人不斷地使用其已經失效了的個人建構。

如果是這樣,則這個人需要通過生涯諮詢或者心理治療,重新構建個人經驗系統,調整過去的決策框架。

這條路,沒有傳說中立竿見影、藥到病除的神蹟,這條路走來,你需要面對真實的自己,承認自己的不足,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相應的實驗,最終探索出可落地的發展方案。

諮詢後的劉豔發現,這家公司還是具備發展潛力和空間的,只是自己的眼睛一直盯著缺點無限放大,卻忽略了自身的侷限。

兩年後的今天,劉豔被公司領導提拔為採購部主管,收入也有了明顯的體現。

“雞湯常講人要學會失去,遺憾才是完整,傷害是成長最寶貴的一課......那是因為我們別無選擇。已經發生的一切,如果不給它一個溫暖的意義,你又能怎樣?強裝歡笑的大人不必嘲諷痛哭的小孩不懂事,當我們一起對流星許願時,都只祈禱健康快樂應有盡有。我祝願你學會接受,也祝願這項技能,永遠沒有用武之地。”——八月長安

如何化解職業焦慮:窮不可怕,窮且焦慮只會讓你越來越窮!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