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甘肅慶陽有三寶:香包、剪紙和皮影。香包被稱為“絀絀”或“耍活”,慶陽香包的技藝成分體現在香包表面的刺繡上,題材一般是花卉、游魚、人物等,色彩鮮豔,手感柔軟,造型各異,大小不一。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作為傳統民俗文化的吉祥物,與節日同步,銷售旺淡有別。成為非遺項目後,文化內涵轉化為影響力資源,近年來吸引了當地眾多婦女以此為業,無形中提高了各方面對非遺發展的預期。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連年有餘香包

劉蘭芳老師是慶陽香包繡的傳承人之一,她的與眾不同在於心態開放,只要有人願意學習,一定傾囊相授。開放的心態也促使她先於他人,參加高層次文化產業培訓班和各地文化產業博覽會,推廣地域文化產品的同時,廣交朋友,學習經驗。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劉蘭芳與外國小朋友交流

中國美院的師生幫助她設計了萌態十足的刺繡布偶,色調中性雅緻,造型討巧90人群,時尚氣息撲面而來。對此,劉老師依然強調,自己喜歡傳統的東西。她拿出一件件自己收藏的繡花肚兜,這些帶有年代感的物件,品相良好,親和力依舊。劉老師的工作室足有80平方米,青磚鋪地,木樑支撐,桌面牆面櫃子裡,琳琅滿目,劉老師的眼睛裡透著辛勞和疲勞,體現了她對香包繡的熱愛和專注。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劉蘭芳 | 慶陽香包非遺傳承人

談及目前慶陽香包的市場情況,劉老師表示,並不樂觀。非遺保護事業10多年來,各地非遺產品成為當地政府的形象禮品,相應的,各地政府逐漸成為非遺產品的最大買家。一肩挑的市場繁榮是難以持續的,“八項規定”後,非遺“市場”急劇下降,傳人們一籌莫展。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小毛驢

非遺的活態保護話題下,創新雖不情願,但進入不了現代生活,非遺終將永存博物館,畢竟光講故事不能當飯吃。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孔燈香包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頸椎枕紅色

劉蘭芳老師的香包繡產品很有代表性,創新發展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鴛鴦鎖香包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鴛鴦鎖正面

一是產品的功能。香包裡面的香有什麼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功能?哪怕是驅蚊醒腦也行,沒有實用功能的產品,光講二十四節氣的故事,現代人聽不懂,90後只給你幾秒鐘,沒時間聽你說。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二是設計要創新。傳統圖案可以提取造型要素,提練抽象感,迎合主流消費人群的審美變化。色調混搭、造型簡約、材料搭配等方面,都需要疊代出新。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如意蛇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五毒大螃蟹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陰陽蛙

三是營銷模式問題。傳統文化產品強調地域化品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代營銷提倡個人品牌,覆蓋個人信譽和產品品質 ,使傳統文化消費產品,從同質化走向差異化,純手工藝產品、準手工藝產品、機械加工產品,各按其類,多元發展,對接多元消費,滿足多元市場。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金玉滿堂香包

四是跨地區銷售問題。越是地域色彩重的產品越是侷限性大,地域差異弱的產品反而可以跨地域銷售,背後的邏輯是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問題,除非你入鄉隨俗,這樣你就理解了為什麼肯德基早餐要賣油條了。越民族的東西越是世界的,口號沒錯,實際使用起來,千萬不能想當然,還是實事求是的好,對於產品銷售來說,賣掉才是硬道理。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劉蘭芳老師開放的心態,開闊的視野,是非遺再造再生的前提,固步自封的結果一定是井底之蛙。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向類似劉蘭芳老師的非遺傳人們致敬!她(他)們擔負著保護與發展的雙重任務,在喜憂參半的過程中不斷前進!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水果套餐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大紅方枕

”非遺”憂思錄——非遺傳人劉蘭芳的故事

△小金瓜香包

如需聯繫設計師或者匠人 ,請給小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