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長平之戰,趙國有樂毅、田單、李牧、廉頗,為何派趙括,而趙括為何選擇主動出擊?

D-wish


首先,我們來看看長平之戰的經過:


秦昭王四十五年,白起攻打韓國野王縣。野王縣向秦國投降,而上黨與鄭都的道路被隔絕了。於是上黨郡守馮亭謀劃:道路被斷絕,想做韓國百姓是不可能了。而當前秦國強盛,韓國是抵擋不住的,現在不如把上黨送給趙國,這樣,趙國如果接納我們,秦國一定攻打趙國,趙國受攻擊一定會與韓國親近,這樣才可能抵擋秦國的進攻。

趙孝成王和平陽君、平原君商議這件事情,平陽君不同意接受上黨,但平原君認為接受是件好事,於是趙國接納上黨。

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國派王齕進攻韓國,奪取上黨。上黨百姓逃往趙國。趙軍駐紮在長平,以便安置援救上黨的百姓。之後發生的就是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最初趙國將領是廉頗,在經過幾次戰鬥後,廉頗認為趙軍發起進攻是無法戰勝秦軍的,於是採取堅壁不出的戰術與秦軍展開對峙。此時,趙孝成王知道廉頗在前方几次戰役下來並沒有打敗秦軍,反而犧牲不少趙國將士,現在又搞起對峙不出,於是多次責備廉頗。

秦軍與趙國軍隊在長平對峙時間一長必然沒有好處,於是秦相應侯派人到趙國行賄以實施反間計,說:“秦國現在並不怕廉頗,因為對付他還是比較容易的,這樣對峙下去他不久就會投降。秦國所害怕的是趙括為將,一但這樣,秦軍必然戰敗。”趙王聽說後,就讓趙括代替廉頗為將。秦國得到消息後,立即派白起到長平進行指揮。

趙括一到任,立即改變廉頗所有戰術,採取主動出擊,秦軍佯敗逃跑,同時出去兩支奇兵劫擊趙軍。一支斷其糧道,一支斷其退路。秦國在這時徵發全國十五歲以上男子到前線,截斷趙國救援。到了九月,趙軍四十多天沒有糧食,暗中相互爭鬥殘殺。趙括此時想做最後反擊,突破包圍,最終沒有成功,反而被射死。趙括死後,趙軍大亂,四十萬人投降。

下面就說一下為什麼趙括是趙軍的主將。從整個長平之戰的經過來看,趙括所以能夠代替廉頗為將,根本上就是秦國反間計結果。

下面再談談趙括個人的能力。有很多人說趙括其實並不是紙上談兵的人,他個人作戰指揮能力十分了得。但從《史記》記載來看,他確實沒有什麼大的功績。並且從趙括父親趙奢與其母親談話中能夠看出來,趙奢並不認為自己兒子是什麼將軍材料。原文是這樣講的“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說得就是,指揮作戰是十分嚴肅的事情,它帶著國家興亡,而趙括談論作戰時輕鬆自得,十分不以為意,這樣的領兵作戰的態度必然失敗。並且斷言一旦趙括出任趙國將軍出征,趙國一定會失敗。

趙括母親在他準備出征前,對趙王建議不讓他為將,而趙王在問理由時,趙括母親是這樣說的,“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也就是說,趙括不具備為主將的資質。理由就是他與下屬關係不好,這都是與趙奢對比來的。一是趙奢待下屬親和,而趙括待下屬高冷,這麼做的結果就是,當作戰順利時,或者還有可能維持與下屬的關係,上下同心,一旦作戰不利,下屬一定會對他產生報怨,導致作戰更加不利;二是趙奢接受賞賜一定會分給下屬軍官,而趙括卻拿回家去準備置辦田產房屋,這樣做下屬沒有一點好處,真正面對困難時,下屬是不會為你賣命的。包括藺相如在內,都不同意趙括取代廉頗。

我看過很多人在談到趙括時都說他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將領,也列舉出一堆證據來。那或許是你並不懂得什麼是作戰的原因。正如趙奢所說,一個人能夠這麼輕鬆談論作戰的事情,一定不可以為將,一旦這麼做必然帶來可怕後果。趙括的後果就是趙軍主力全數被殺。廉頗不是不想戰勝秦軍,試想,當時秦國國力強盛,七國中沒有一個能夠與之單獨對抗。這樣的軍事實力,在廉頗幾次作戰失利中也認識到速戰不可能的問題,因此選擇只守不攻,希望拖得秦軍撤退。但是趙王的想法卻還是這樣,他希望作戰快點結束。趙括認真貫徹了趙王的想法,但結果並不好。從這點看趙括就不適合為主將,因為主將必須要能夠根據作戰環境與對手進行合理分析以確定作戰方案,而不能以後方領導的想法為作戰依據。所以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是正確的,只要不違反根本性目標就可以。

下面是《史記》中記載的趙括相關內容原文: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七年(趙孝成王),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軍耳。”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

趙括自少年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身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

(秦昭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四月,齕因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禆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讓。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間,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禆將,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兵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