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D-wish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平之战的经过:


秦昭王四十五年,白起攻打韩国野王县。野王县向秦国投降,而上党与郑都的道路被隔绝了。于是上党郡守冯亭谋划:道路被断绝,想做韩国百姓是不可能了。而当前秦国强盛,韩国是抵挡不住的,现在不如把上党送给赵国,这样,赵国如果接纳我们,秦国一定攻打赵国,赵国受攻击一定会与韩国亲近,这样才可能抵挡秦国的进攻。

赵孝成王和平阳君、平原君商议这件事情,平阳君不同意接受上党,但平原君认为接受是件好事,于是赵国接纳上党。

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国派王龁进攻韩国,夺取上党。上党百姓逃往赵国。赵军驻扎在长平,以便安置援救上党的百姓。之后发生的就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最初赵国将领是廉颇,在经过几次战斗后,廉颇认为赵军发起进攻是无法战胜秦军的,于是采取坚壁不出的战术与秦军展开对峙。此时,赵孝成王知道廉颇在前方几次战役下来并没有打败秦军,反而牺牲不少赵国将士,现在又搞起对峙不出,于是多次责备廉颇。

秦军与赵国军队在长平对峙时间一长必然没有好处,于是秦相应侯派人到赵国行贿以实施反间计,说:“秦国现在并不怕廉颇,因为对付他还是比较容易的,这样对峙下去他不久就会投降。秦国所害怕的是赵括为将,一但这样,秦军必然战败。”赵王听说后,就让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秦国得到消息后,立即派白起到长平进行指挥。

赵括一到任,立即改变廉颇所有战术,采取主动出击,秦军佯败逃跑,同时出去两支奇兵劫击赵军。一支断其粮道,一支断其退路。秦国在这时征发全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到前线,截断赵国救援。到了九月,赵军四十多天没有粮食,暗中相互争斗残杀。赵括此时想做最后反击,突破包围,最终没有成功,反而被射死。赵括死后,赵军大乱,四十万人投降。

下面就说一下为什么赵括是赵军的主将。从整个长平之战的经过来看,赵括所以能够代替廉颇为将,根本上就是秦国反间计结果。

下面再谈谈赵括个人的能力。有很多人说赵括其实并不是纸上谈兵的人,他个人作战指挥能力十分了得。但从《史记》记载来看,他确实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并且从赵括父亲赵奢与其母亲谈话中能够看出来,赵奢并不认为自己儿子是什么将军材料。原文是这样讲的“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说得就是,指挥作战是十分严肃的事情,它带着国家兴亡,而赵括谈论作战时轻松自得,十分不以为意,这样的领兵作战的态度必然失败。并且断言一旦赵括出任赵国将军出征,赵国一定会失败。

赵括母亲在他准备出征前,对赵王建议不让他为将,而赵王在问理由时,赵括母亲是这样说的,“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也就是说,赵括不具备为主将的资质。理由就是他与下属关系不好,这都是与赵奢对比来的。一是赵奢待下属亲和,而赵括待下属高冷,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当作战顺利时,或者还有可能维持与下属的关系,上下同心,一旦作战不利,下属一定会对他产生报怨,导致作战更加不利;二是赵奢接受赏赐一定会分给下属军官,而赵括却拿回家去准备置办田产房屋,这样做下属没有一点好处,真正面对困难时,下属是不会为你卖命的。包括蔺相如在内,都不同意赵括取代廉颇。

我看过很多人在谈到赵括时都说他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将领,也列举出一堆证据来。那或许是你并不懂得什么是作战的原因。正如赵奢所说,一个人能够这么轻松谈论作战的事情,一定不可以为将,一旦这么做必然带来可怕后果。赵括的后果就是赵军主力全数被杀。廉颇不是不想战胜秦军,试想,当时秦国国力强盛,七国中没有一个能够与之单独对抗。这样的军事实力,在廉颇几次作战失利中也认识到速战不可能的问题,因此选择只守不攻,希望拖得秦军撤退。但是赵王的想法却还是这样,他希望作战快点结束。赵括认真贯彻了赵王的想法,但结果并不好。从这点看赵括就不适合为主将,因为主将必须要能够根据作战环境与对手进行合理分析以确定作战方案,而不能以后方领导的想法为作战依据。所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是正确的,只要不违反根本性目标就可以。

下面是《史记》中记载的赵括相关内容原文: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七年(赵孝成王),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军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年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身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秦昭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禆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禆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兵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