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廣東人真實的一面

廣東人真實的一面

北京是文化古都,有無數價值連城的國寶,有數不清的文化大師,政治中心,萬人敬仰。上海有很多跨國公司總部,有很多外資銀行,金融中心,雄視天下。

廣東位於珠江三角洲,工業大都是勞動密集型組裝加工業,主要靠廉價勞工發家。廣東人文化底蘊不厚。廣東人改革前期出現了很多暴發戶,缺乏高素質人才。各種道聽途說、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嘲笑,此起彼伏。還有的人臆造假消息,在網上說廣東人進補潮流嬰兒湯,也有人在網上大談嫁人不嫁廣東人,究竟真實的情況如何呢?

廣東人真實的一面

廣東人的祖先大多數都是中原的移民,現在廣東的主要方言有白話、客家話、潮州話,講客家話的人是從陸路南移來的中原人,講潮州話的人是從海路過來的中原人,在珠江三角洲落腳的中原人就是講白話的人,從廣東人族譜的記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艱辛的移民過程。我在廣東土生土長,並經常在廣東各地工作,如果要我找出廣東的原住民的話,我根本辦不到。所謂的南蠻,絕大多數都和中原人融合了,可能還存在極少數的少數民族吧。廣東人就是中華民族中普通一員,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廣東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下,究竟誕生過哪些人呢?

廣東人真實的一面

事實上,廣東並不是文化沙漠。宋朝後,中國的文化中心開始南移。隋唐時期,廣州已經位列世界四大商港。自明代起,廣東整體的經濟、文化發展,實際上已經遠遠超越了自負的中原地區。中國的近代文化、近代工業,大部分源自嶺南和江浙。抗日戰爭前,廣東地方政府已經能夠製造德國規格的戰機和坦克了,只是還來不及量產。廣東是中國近代文化發祥最早的地區之一,自南宋末年起就開始向資本主義發展,若非遊牧民族連續不斷的入侵,若非是過早地發生抗日戰爭,廣東很可能將帶頭引領中國走向富強。

廣東人真實的一面

袁崇煥、洪秀全、鄧世昌、林則徐、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葉劍英……嶺南名人,有如恆河沙數,車載斗量。民國初年,出現了廣東人壟斷革命政府要職的情況。抗元,反清,太平天國,百日維新,抗英,甲午戰爭,辛亥革命,北伐,抗日,廣州公社,紅花崗……在民族危亡,歷史轉折的關頭,廣東人哪一次不是在浴血奮戰?在這風雨飄搖的數百載裡,嶺南人與全國人民一起挑起了古老民族的大梁。

建國後,廣州成為一致公認的“英雄城”。不錯,廣東人在二十年代的軍閥混戰中關起門來搞建設,對四十年代的國共內戰、六七十年代的政治運動表現冷漠。這難道不是廣東文化相對更為成熟、理智的表現嗎?

廣東人真實的一面

今天,廣東仍然是全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這首先是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是因為廣東人有著聰明的頭腦和勤奮的雙手,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就創造出那麼多財富。富裕的廣東人珍惜幸福生活,重視家庭,為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

眾所周知,廣東人的離婚率是全國最低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廣東男人比較顧家。結婚後,下班都會準時回家。不象內地的男人一下班就跟朋友聚餐。內地人喜歡很多老鄉歡聚一堂,喝酒吃肉拉家常,嗑瓜子,或者一群人下飯館吃一餐,豪放粗獷,滿堂喜慶,這固然是件開心的事情。但是廣東人卻覺得這樣有些烏煙瘴氣,不大喜歡這種聚會形式,更喜歡喝茶清談。廣東的男人在家裡一般都挺會做菜,而且手藝通常不錯哦!粵菜是傳統八大菜系之一啊。我身邊很多的廣東朋友身高也不矮,其實廣東也有帥哥。

廣東人真實的一面

我接觸到的家庭都是男的把收入交給夫人打理。有句廣東話是“怕老婆會發達”。這裡的“怕”只是一種調侃,事實上是指愛護和尊敬身邊的伴侶。廣東的男人都知道,現代的男女不是從屬的關係,兩人地位是平等的,一方對一方的謙讓和包容才能換取對方的付出與家庭的和諧。攘外必先安內,把家庭安頓好了才能更好的發展事業。這才是廣東男人的精明之處,盲目的大男子主義是划不來的。

廣東人真實的一面

廣東毗鄰港澳,思想開放,男女實際上較平等,不再是嫁出的女兒等於拋出的水。他們認為,女兒嫁了還要經常回來看看,家裡人要經常團聚。只要你有緣分,嫁(娶)廣東人都是受歡迎。

廣東人並不是一帆風順,但碰到問題能淡然面對。幾年前爆發的一場SARS,廣東人的飲食習慣,備受責難。廣東人過多爭辯,一方面默默地與SARS病毒奮力鬥爭,工照開,學照上,街照逛,生活如常,井然有序;另一方面,由廣東省人大迅速通過立法,要求“公民應當養成文明、衛生的飲食習慣,不濫吃野生動物,預防動物傳播疾病”。這就是廣東給全國人民的一份答卷。

廣東人真實的一面

中國飲食文化就是多種多樣嘛,現在有的人還把人工養殖的蛆蟲拿來吃。廣東人吃果子狸、野貓、野狗、田鼠、蛇、蜂等等算得了什麼?互相埋怨並不能解決問題,還不如做一點有用的實事。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質問:這條立法為什麼不是“禁吃野生動物”,而只是“不濫吃”?“不濫吃”並非嚴謹的法律術語,說了等於沒說。是不是廣東人在SARS之後,還要繼續吃野生動物?

廣東人以“不濫吃”代替“不吃”,恰恰是務實態度的體現。說從此不吃野生動物,純屬自欺欺人,海洋魚類也是野生動物,你能說從此不吃嗎?從立法的角度看,如果“不準吃”與“不濫吃”都是難以操作的話,那麼,寧願採用防禦性的“不濫吃”,好過採用進攻性的“不準吃”。這樣更符合立法的精神,也更能維護人們既有的權益和秩序。

廣東人真實的一面

SARS事件,不僅在醫學上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而且在研究社會文化時,也可以成為一個經典案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南北文化的種種差異,看到廣東人特殊的性格,看到他們的心理素質和精神狀態。

上面講了這麼多,也只能道出自己知道的廣東人的一個側面。廣東是一個好地方,誕生過偉人,並有光榮的歷史;今日的廣東人充滿自信,繼往開來,從容、務實地面對各種挑戰;廣東歡迎天下的朋友,只要有緣分,大膽地嫁(娶)廣東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