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草木有本心之信陵君

魏无忌,战国魏人,魏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7年)被封于魏国信陵地区(今河南省宁陵县),也因此被称为信陵君。信陵君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也是赵惠文王的弟弟赵平原君的小舅子。

长平之战秦赵对决,前后45万赵军被歼,从根本上削弱了关东六国中实力最为强劲的赵国,此战之后诸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至此天下局势明晰,秦东出荡平中原只是时间问题,标志着战国一代行将终结。

赵军主力覆灭,秦军继续进兵邯郸,准备一举灭掉赵国,赵国因无军可用无险可守面临巨大危机。此时白起建议秦王乘胜进攻赵国首都邯郸,一举灭掉赵国,此时赵国恐慌,所以派出苏代(苏秦族弟)携重币去游说秦相范睢。范睢怕白起功大,影响到自己在秦的地位,范睢最后向秦王说:“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秦王听从了范睢的意见,就同意了。就这样,赵国得到了喘息。

赵孝成王准备按合约割让六城时,大臣虞卿认为割地与秦,秦势更强,赵“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虞卿建议以六城贿赂齐国,联齐抗秦,同时派出以赵胜为首的外交使团,游说列国援赵。在国内则积极发展生产,加固防御工事,进行抗秦准备。

公园前259年11月初,30万大军包围邯郸,邯郸保卫战正式打响。到公园前258年10月,邯郸城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城外有秦军30万,城内已经到了吃死人肉的地步。此时列国仍未出兵援赵,平原君的小舅子信陵君看赵国已经如此危急,魏王仍不出兵援赵,对魏王的劝说也无效,所以他决定带着门客赴赵共存亡。

魏无忌的门客候嬴建议他窃兵符带军前往救赵,但晋鄙兵符在魏王卧室,魏王不同意,这兵符如何拿到?候嬴说魏王卧室只有如姬能进出自如,于是让信陵君去找如姬帮忙窃符。信陵君先前为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如姬想报答他的恩情,所以并没有告诉魏王信陵君的想法,并且真的把兵符窃出交给了信陵君。信陵君拿到兵符就要出发去和晋鄙交接,但晋鄙手中有十万大军,魏王不召集两人当面告知交接适宜,信陵君单方面去告知交接,晋鄙难免会产生疑虑,于是候嬴建议信陵君带上朱亥一起去,如果晋鄙不交军权,朱亥就杀了他。晋鄙是一名老将,见到信陵君后也确实表示了自己的疑虑,于是朱亥锤杀了晋鄙。信陵君夺取军权后,集合军队下达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回;兄弟皆在军中的,兄长可回;独生子可以回去奉养父母。队伍整编后还剩下八万精兵,在信陵君带领下前往邯郸迎击秦军,楚军也赶往邯郸,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在三国军队夹击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剩下的秦军有些逃了,有些降赵。邯郸之围遂解。

窃符救赵之后,信陵君留在了赵国,赵王想封赏信陵君,但信陵君认为自己的行为对赵国是好事,但对魏王是背叛,虽然客观上信陵君这样做对延缓了魏国的灭亡。最终信陵君也没有接受魏王的赏赐。

信陵君在赵国生活了十年,后来秦国攻打赵魏,此时赵国廉颇正逃亡之中,李牧在北方抗击匈奴,赵国无将可用之时,赵悼襄王启用了信陵君魏无忌,以上将军印授信陵君,起十万赵军抗秦,魏国方面,魏王见此形势,自然会联手赵国抗秦,于是邀请信陵君归国领兵,信陵君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魏王为信陵君准备的军队也是十万人,信陵君统魏赵而过军队二十万人后不久,燕、韩、楚三国都钦佩信陵用兵如神,都派出军队欲与信陵君联合抗秦,五国军队共四十余万人,驻扎在赵魏边境,此战秦军损失近十五万人,此后几年秦军都没有再发动对秦军的攻势。大形势促使五国联合,信陵君个人能力也是促使联合的一个重要因素。信陵君知道回到魏国不会再得到魏王信任,魏王只是此时需要信陵君,形势一旦好起来,信陵君处境堪忧,但魏国的危急和形势的需要促使信陵君回国,出谋划策打退了秦军的进攻,信陵君不失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信陵君名动天下,诸侯知有信陵君,不知有魏王,当时秦国也在进行离间魏王和信陵君的活动,加之魏王担心自己过世之后太子控制不了信陵君,所以对信陵君特别猜忌。信陵君也想到了这样的情况,为顾全大局,他交出兵权,托病不朝,终日晏饮,广求美色,最终郁郁而终。信陵君去世不久,秦国发动大军,再次开始了对赵的征伐。。。

信陵君为救赵救魏,不顾个人安危窃符救赵;魏国有难,回国相助;君王猜忌,有政变实力但为不生内乱让秦得到机会而选择顾全大局。明知会得君王猜忌,明知不会有好下场,但为国考虑,他仍然这么做了,这正合了那句话——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