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民營企業處境引發智庫激辯:國企收購民企股權應注意什麼?

民營企業處境引發智庫激辯:國企收購民企股權應注意什麼?

“紀念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四十年暨50人論壇成立二十週年學術研討會”現場

9月16日,兩場重磅論壇在釣魚臺國賓館內召開,分別是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和由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主辦的“紀念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四十年暨50人論壇成立二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與會多位經濟學家對近日引發熱議的民營企業問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探討。

在50人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馬建堂就直言,最近金融人士吳小平關於“民營企業退場”的文章引發熱議,固然和這篇文章觀點糊塗、錯亂有關,但也和當下大家對民營企業有所擔心有關。

馬建堂認為,這種擔心可能是對公平競爭和公正執法,法制不健全的擔心,對於產權真正保護的擔心,有一些意見可能也體現在減負、融資難,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怎麼看待民營經濟”。

馬建堂稱,大家都在呼籲、期盼新一輪的改革開放,新一輪改革開放應該有一項標誌性的、試金石性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真正讓大家吃定心丸的改革。“如果有的話,應該是對民營經濟地位、作用、認識的再深化。”他說。

馬建堂列出了形容民營經濟經常會提及的“五六七八”。如今,民營企業、民營經濟、非公經濟提供了 50%以上的稅收,創造了 60%多的 GDP,提供了 70%左 右的出口,創造了 80%左右的就業崗位。

“過去我們對民營經濟的認識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全過程,伴隨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過程。最早我們認為它是利己的力量,後來我們認為它是有益的補充,再到後來,我們認為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那麼,對民營經濟的理解還有沒有進一步深化的可能?”馬建堂問道。

馬建堂認為,對民營經濟更深一層的思考應是“它和我們國家、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有什麼關係?是不是執政基礎的一個部分、一個主要的內容?”他說,“這方面的認識還需要深化,這方面的探討還有空間,如果在這些認識、探討上有進步,我想民營經濟的信心就會增強,擔心就會削弱,與它相關的很多改革就會倒逼順勢而成。”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楊偉民也分別在兩場論壇的發言中強調,要保護民營企業的法人財產權和個人財產。完善民營企業產權制度,廢除對民營企業的歧視性法律、政策和監管。

楊偉民還提出,“長期應該逐步淡化並取消國企、民企、 外企的所有制分類,按照十九大要求,凡是在中國境內註冊的企業,在法律上要一視同仁,政策上要平等對待”的建議。

不少經濟學家將目光聚焦在了新一輪“國進民退”現象是否正在出現上。

中國(深圳)發展研究院院長樊綱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近年民營經濟創造的GDP比重降低現象引發了各方面關注。他認為下一階段的改革開放要思考怎麼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

在提到最近出現的國有企業收購民營企業股權問題時,樊綱將這一現象稱為國企對民企的“並表”。

“民營經濟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風險負責,花自己的錢來承擔自己的風險。這點和國有經濟有很大的區別。“樊綱稱,”在國有資本相對強勢的情況下,一個令人擔心的現象是國企收購民企股權後將原有的管理方式引入民企,不利於民營經濟的活力。”

樊綱建議,可以發展“優先股”制度,或叫“A、B股”制度。即國有資本可以投資,可以盈利,但是不要把國有企業的管理機制帶到民營企業當中去。這樣可以使民營企業保持活力,承擔自己的風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50人論壇發言時指出,“國進民退”現象近期較為突出。據他不久前在廣東、浙江兩省所作調查,這兩個傳統概念中民營企業最發達省份中,“現在,國資在凱歌行進。”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李揚分析認為:第一,整體經濟形勢“穩中有變”,首先受衝擊的是民企;第二,近年“三去一降一補”使產業鏈相對優勢地位發生變化,在上游的企業更賺錢;第三,影子銀行受到了抑制,阻斷了民企以前的融資途徑;第四,歧視民企現象仍存在。

不同於往次”國進民退“,李揚認為當前這次的性質民企主動併入國企需尋求庇護。“我將之稱為民企面對經濟下行劇烈壓力下的一個自救措施。不這樣做就得不到資金。這樣做企業就活了,利潤就有了,就業就保持了,似乎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但李揚提出了和樊綱同樣的擔心,這樣做的弊端他認為是國企開始將原有管理方式應用於民企,“特別是我們看到有一些國企開始往民企派領導,很有可能就窒息了它原來的生命力。”

樂觀的方面,李揚認為,這也正是推進國企改革的一個好契機。“國企來收購民企的時候,注入資本,不要派幹部,不要換人。可以借這個機會搞一搞混合所有制改革。”他說。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表達了同上述兩位經濟學家同樣的憂慮,他舉例稱,在前一階段緊縮政策作用下,部分民企出現資金困難,地方政府欠企業款幾百億還不上,有的企業甚至被迫停牌或者被國企收購。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姚洋再次就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問題發出提醒稱,“要注意國企混改是誰混誰”。

姚洋稱,如果國企混改的目的是讓國企“吃掉”民企,特別是在民企最苦難的時候,這並不是稿國企混改的初衷,而是“趁虛而入”。

姚洋強調,國企混改應該是讓民企加入國企改善國企的經營機制。“如果是趁著這輪民企比較困難的時候,我們國企來搞逆向的混改,我覺得對我們民企打擊會非常非常大。”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