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钢铁库存突然“不翼而飞”,抚顺特钢“素颜示人”现财务迷局

春节前的资本市场格外热闹,部分上市公司突然爆出的经营巨亏和库存“离奇失踪”状况,震惊了整个A股投资者;这其中,除了因扇贝“饿死”而名声大噪的獐子岛,就要数

钢铁“不翼而飞”的抚顺特钢了。

近日,抚顺特钢发布公告称,公司存在存货等实物资产不实问题,可能涉及以往年度财务数据重大调整,尚需进一步核实;除此之外,公告进一步表示称,预计2017年度净利润将出现连续亏损且净资产为负值,一时整个市场为之震动。

钢铁库存突然“不翼而飞”,抚顺特钢“素颜示人”现财务迷局

钢铁库存突然“不翼而飞”,抚顺特钢“素颜示人”现财务迷局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抚顺特钢及其母公司东北特钢集团刚刚宣布破产重整;直到2018年初,在“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喧嚣声中,民营钢企翘楚沙钢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沈文荣宣布正式入主,抚顺特钢及其母公司东北特钢的重整计划最终尘埃落定。

彼时,随着年逾古稀的民营钢铁大王沈文荣“出手相助”,这一事件被业内称为“国企混改”的典范;但仅仅一个月后,抚顺特钢突然“自曝式”披露库存钢铁“不翼而飞”;对此,盎司君不禁要问,这家上市公司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是公司遇到“真危机”还是事件另有“隐情”呢?

1

特钢航母换“东家”,沙钢大佬“出手搭救”

说起抚顺特钢的这起突发性“自曝”,就不得不再度提起母公司东北特钢的重整计划。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特钢企业,东北特钢在军工、航空等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因其拥有的特钢技术,曾长期被业界称为“特钢航母”

此前,受到经济持续低迷及国内外钢铁市场遇冷等冲击,让本已步履蹒跚的这家东北老国企长期受到巨额债务的拖累;数据显示,东北特钢自2016年3月28日起连续出现企业债券违约,至破产重整前已经累计有10只债券违约,涉及资金近72亿元

由于无法再通过发债或贷款引入新的资金,债务压顶下的东北特钢不得不走向破产并寻找新的“东家”。自2016年10月10日,经大连市中院裁定,东北特钢集团三家公司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伊始;截至当年11月20日,管理人收到的破产申报债权总额高达700亿

彼时,经过数家公司的讨价还价,几经选择后资产重整最终完成;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控制的“锦程沙洲”最终成为其控股股东,拥有东北特钢集团43%的股份。此外,通过收购东北特钢,“锦程沙洲”还间接拥有上市公司抚顺特钢38.22%的股权,从而完成对抚顺特钢的控股。

钢铁库存突然“不翼而飞”,抚顺特钢“素颜示人”现财务迷局

当时坊间就有传言,国内钢铁巨头如宝武集团、鞍钢集团、中信泰富、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等等均与东北特钢进行过接触,甚至鞍钢已经派出20人小组进驻了东北特钢,最终鞍钢经过两次摸底,评估东北特钢的资产状况后选择收手。

“名不见经传”的民企沙钢最终脱颖而出,并成功入主还是让业界错愕。市场分析沈文荣之所以“出手搭救”,除了特钢技术是沙钢紧缺和感兴趣的资产外;东北钢铁旗下的“优质上市公司”抚顺特钢也是极其重要的砝码;特别是,虽然母公司东北特钢破产重整,但其中并不包括上市公司抚顺特钢。

2

公司经营每况愈下,抚顺特钢未能“独善其身”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此之前,虽然东北特钢多次爆出大额债务违约,但抚顺特钢几乎每次都能“独善其身”。历年财报显示,在钢铁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几年时间里,相较其他钢企,抚顺特钢的业绩看起来并不算太差

钢铁库存突然“不翼而飞”,抚顺特钢“素颜示人”现财务迷局

通过对抚顺特钢近些年的公司经营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自2014-2017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虽然同比出现下滑;由2014年上市时的56.5亿,一路下滑至2016年的46.8亿,营收下滑近20%

但上市公司净利润却维持较好;尤其在钢铁业哀鸿遍野的2014-2016年,抚顺特钢分别录得4696万、1.97亿、1.11亿净利润;虽然2017年钢铁企业整体业绩转暖,抚顺特钢表现较差,但从前三季度来看,公司仍创造出6747万的纯利。

毋庸置疑的是,正是上市公司的不断盈利,保证了抚顺特钢作为东北特钢优质资产的存在基础,也是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选择最终“吃下”东北特钢的重要原因。

“平静的海面下似乎波涛汹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重组仅仅完成一个月后,抚顺特钢“东窗事发”发布警示风险,且公司特别指向存货资产不实;盎司君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发现作为钢铁业最为重要的几大核心指标,抚顺特钢均有所恶化

钢铁库存突然“不翼而飞”,抚顺特钢“素颜示人”现财务迷局

首先是,作为“重资产”行业的代表;自2014年起,公司的钢铁存货持续增长,由21.3亿增加到2017年三季度的25.4亿,增长率近20%;其次,公司应收账款也出现了大幅增加,由2014年的8.48亿猛增至13.2亿,增涨幅度超过五成;与此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维持高位,目前持续维持在83%-85%附近。

除此之外,如果在细分公司负债构成,在资产负债率高企的大背景下,短期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长期超过9成,这就意味着公司急需流动性资金来回填负债,而一旦流动性出现问题,公司很容易重蹈母公司东北特钢的“覆辙”。

事与愿违的是,公司营业现金流亦出现问题较大;除2014年的8.06亿经营性现金流外,公司从2015-2017年资金流入发生崩塌式回落,甚至2016年最终出现1.48亿的经营性现金流缺口,而从当前的事态来看,这种大规模资金流出的状态并未出现止步的迹象。

毫无疑问,这是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绝对不愿看到的;但种种迹象均在指向,

抚顺特钢出现的经营性问题;站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可以明白,抚顺特钢突然“自曝”的背后似乎隐含着某种目的,而这亦是公司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3

公司“真危机”or财务“洗大澡”

在盎司君看来,上市公司通过存货“爆雷”;其要达到的效果无外乎只有两点:公司“真危机”的开始,或是财务“洗大澡”的报表运作;从目前来看,“洗大澡”的可能性更大,当然也有公司遭遇经营困境的推波助澜。

其实,早在抚顺特钢选择“自曝”之前,证监会下属的辽宁证监局就在2018年1月30日下文责令其整改,给出的理由恰恰就是“抚顺特钢存在内部控制不规范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两大问题”,并特别指出公司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及财报真实性。

意见发布的当天,抚顺特钢立即披露存货“不翼而飞”

,显然这不是一种巧合;一般来说对于像钢铁这类重资产上市公司,存货作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盘点始终都起着重要作用;上市公司几乎每月、每季度、每年均会对所有库存进行全盘清点,突然的“不翼而飞”作为操作手法的痕迹更为明显

一些上市公司运用资产减值的“合理”会计规则,选择大额计提甩“历史包袱”,进行财务“洗大澡”,之后在经营中轻装上阵实现盈利,这是很多经营遇到困境的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自救办法。

钢铁库存突然“不翼而飞”,抚顺特钢“素颜示人”现财务迷局

当然,亦不能排除抚顺特钢在母公司完成资产重整后的“素颜示人”;但无论如何,随着上市公司披露“净利润将出现连续亏损且净资产为负值”,抚顺特钢或将面临即将到来的退市危机;目前上市公司已经进行停牌自查,显然未来无论对于上市公司还是沙钢“大佬”沈文荣来说,或许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对此,盎司君将密切关注公司未来动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