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陕西:安康市汉滨区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侧记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今年以来,安康市汉滨区结合区域优势,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一批立竿见影的“短、平、快”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多渠道实现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短、平、快”产业见效快

8月3日,在汉滨区早阳镇高跃村9组,贫困户唐自田正和妻子忙着向烤炉里架烟叶,这已是他们当天烘烤的第三炉烟叶了,尽管额头上挂满汗珠,但他们的心里却像吃了蜜一样甜,因为26亩烤烟将为他们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今年的烤烟总体都不错,如果后期没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每亩烤烟能收入4000多元,我们全家4口人,今年脱贫没问题。”唐自田说。

在早阳镇,像唐自田家一样,种烟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70%以上的贫困户有很多,他们正凭借勤劳的双手,向贫困宣战。

在茨沟镇景家社区的红岩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密密麻麻捆扎结实、排放整齐的菌包上长满了一朵朵表面光洁、细嫩、厚实的香菇,工人们正忙着采摘。

据该基地负责人陈国军介绍,他们在景家社区投资食用菌项目,共投资了400余万元,目前建成培训室、厂房300余平方米,建成标准化食用菌大棚120个,发展食用菌60万袋,共有80户贫困户在基地接受经营实训。预计今年基地可实现产值600万元,户均可增收2万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5个贫困村发展食用菌60万袋。

为了让老百姓在短期增收致富,汉滨区今年还按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一年内能实现增收”的“短、平、快”原则,带动群众大力发展黄花菜、魔芋、烤烟、食用菌等项目,促进贫困群众实现快速增收。

“订单农业”增收有保障

8月5日,尽管天气酷热难当,但在谭坝镇2000多亩的特色辣椒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箱,干得热火朝天。被合作社聘用的贫困户张宝元表示,今年仅辣椒一项,自己就可以净赚千余元。

为了解决群众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汉滨区积极引入“订单农业”,打消群众的顾虑。他们通过“先找市场后生产”的产销模式,帮助贫困群众对接大市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汉滨区大力发展以辣椒为主的高山露地蔬菜产业,与安康市城东、宝丰农贸综合市场,以及重庆市、贵州省等地的经销商签订了收购合同。目前,汉滨区今年种植的2万亩辣椒陆续进入采收季,覆盖17个镇(办)37个村,可带动贫困群众2733户9290人,预计总产量超过5万吨,产值1亿元,可实现户均增收万元以上。来汉滨区收购辣椒的外地客商蒋清桥高兴地说:“‘订单农业’不仅让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得到了保证,也为我们企业降低了因农业生产周期长带来的远期价格风险。”

特色产业致富有门路

在紫荆镇荆河村药材种植基地,只见田野里的白芨成垄成行,青葱的叶片密密匝匝,长势正旺。种植大户熊长成说:“我目前共种植白芨70亩,重楼2亩,可带动34户贫困户。”

据紫荆镇副镇长赵峰介绍,今年,该镇还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种植白芨、重楼、油葵、金银花等特色种植业和蜜蜂等特色养殖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免费给贫困户提供种子、技术和指导,按市场保底价收购,解决销售渠道,让贫困户增收有门路。

瀛湖镇山野老农蜂业合作社有中华蜜蜂养殖基地15个,涉及汉滨区境内15个贫困村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通过“基地+贫困户”托管代养模式,对缺乏养蜂基本条件、养殖技术不高的贫困户,采用托管代养形式让合作社统一管理,合作社按照年终利润的15%进行分红,确保贫困户每年每箱保底分红600元。

目前,瀛湖镇山野老农蜂业合作社先后在瀛湖镇郭家河、阳坡等7个村各发展中蜂养殖100箱以上,通过劳务就业、订单收购和股份合作等帮扶措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产业兴,群众富。近年来,汉滨区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主渠道,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以市场需求为着力点,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确定发展烤烟、中药材、食用菌、光伏发电以及蜜蜂养殖、水产养殖等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短、平、快”产业,以短养长,集中火力抓产业促发展。

截至目前,汉滨区已累计发展特色产业食用菌100万袋,黄花菜2230亩,烤烟5780亩,中药材1万亩,养蜂1.8万箱,有力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路,实现了贫困村产业全覆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