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陕西日报:水润三秦看“河长”

四级河长制全面推行。

引汉济渭加快建设。

国家湿地工程公园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八水绕长安”初见成效。

……

2017年,陕西治水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

2018年,陕西将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的同时,继续推进关中水系构建和黄河西岸生态整治,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秦岭、黄河、桥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深入实施关中园林化、陕北大绿化、陕南森林化战略,搞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十线百站”和城市增绿等重大生态工程。

让“河长”守护每一条河

红河地处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境内,是灞河的一级支流。多年来,当地群众习惯于把生活垃圾抛洒堆放在河岸,将生活污水直排进河道。日复一日,曾经清澈见底的红河慢慢变成了垃圾漂浮、浑浊不堪的“垃圾河”。

这一切,从2016年12月22日开始改变。因为自那一天起,红河有了自己的“河长”。

“身为河长,就一定要治理好、守护好这一方水土。”魏红迟是西安市蓝田县副县长,也是华胥镇境内的县级河长。他说:“我们依法拆除了红河流域的30家砖厂,对河流全段进行清淤疏浚、排污口整治,清理河道积存了十余年的垃圾约9800立方米,清运污泥约4500立方米。为彻底解决沿河群众的垃圾倾倒问题,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我们设立生活垃圾收集站,配备垃圾清运车,按时收集清运生活垃圾。”

如今的红河,河水清澈,河岸美观。两岸不仅采用浆砌石护坡,还种植了樱花、红枫等树木。

红河的改变只是陕西全面推行四级河长制管河、治水的一个缩影。

2017年,陕西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每条河流要有河长”的新要求,扎实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积极实施“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区域方略和《陕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目前,省市县乡四级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部出台,河长制工作和责任体系已经建立,配套制度均已经制定,河湖库区保护的相关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三头水愿”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有安全干净的水进屋里头;保障生产发展有可持续的水先行在前头;主要江河水系日夜流有望得见的水蓄在户外头。2017年,在国家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方针的指引下,陕西提出“三头水愿”,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利枢纽施工现场正在加紧施工;总投资154亿元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程1号进场道路右岸段11.3公里已建成通车,980米坝址勘探试验洞已贯通;延安黄河引水工程已经试通水成功;引红济石调水工程的输水隧洞已实现全线贯通。

延河、无定河、汉江、丹江……一项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在三秦大地绘就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诗意画卷,不仅使沿河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更提升了城市品位,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水是生命之源,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确保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持久发挥效益,陕西强力落实县级专管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维修养护基金“三个一”制度。省水利厅、省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水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力确保了全省城乡居民生活有安全干净的水进屋里头。

同时,陕西着力打造关中水系,加快水生态修复保护。作为修复水生态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陕西省计划修复整治涝池6000座,把“防洪排涝、人文景观、生态湿地、蓄水灌溉、水系连通”五大功能作为涝池的“标配”。2017年,陕西共完成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整治1521座。

“绿水青山”环绕三秦大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陕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落实河长制,年内全面建立湖长制。按照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的要求,继续推进关中水系修复和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启动泾河综合整治工程。强化黄河西岸生态整治和汉丹江上游水源地保护。积极推动国家节水行动,加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

2018年,陕西将持续做好防治水灾害、大干水工程、完善水设施、管控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深化水改革、创新水科技、强化水管理“八项水务”工作,计划完成水利投资300亿元。将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0万亩,新增县城供水能力10万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0平方公里;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综合治理中小河流60条、小流域200条;新建加固淤地坝1000座,完成水产品产量16.3万吨,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

陕西将以列入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陕南引汉济渭、关中东庄水库、陕北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作为重点,系统构建水安全体系;加快渭河生态区建设,持续开展汉丹江、延河、无定河综合治理和千河、嘉陵江等中小河流治理,启动实施泾河综合整治。

同时,陕西将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三年滚动计划”;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在深度贫困地区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分区域有重点地创新养殖模式,发展特色生态渔业,促进渔民增收致富;逐步修复陕北淤地坝、关中涝池水田、陕南塘堰,建设星罗棋布的小型水设施、水景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