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真实历史中的包青天——跟皇帝抬杠,吐沫星子喷皇帝一脸

整个大宋王朝重文轻武成为一种基本国策,与此相对应的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言论自由得到最大的保证。

比如前文提到的赵匡胤父亲的好友王彦超,虽然曾经奚落过当初没有任何过人之处的年轻时的赵匡胤。但是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已经成为君臣关系的两个人再次相见,赵匡胤不过对当年的尴尬,付之一笑而已;又比如赵匡胤称帝初期,有位后周老臣叫做王著,曾经因为思念柴荣,借着酒劲,就开始在赵匡胤和群臣面前耍酒疯,睹物思人,胡言乱语。不过这件事,赵匡胤最后咬咬牙忍了。在他看来,这个就算是读书人的那点小气节和小情怀,酸腐文人心情不好了骂几句街,甚至喊几句妄图颠覆大宋特色的君权主义的话,动摇不了自己执政的大局。所以,王著事件最后不了了之;再比如,大宋的四帝仁宗,有次想让自己皇后张氏的父亲张尧佐升任宣徽使(一个虚职高官),结果这个动议却过不了包拯这一关。包拯嗓门大气势盛,死活不肯让皇帝老丈人升职。悻悻离去的宋仁宗到了后宫就对张皇后抱怨,包黑子你吵架就吵架,吐沫星子乱飞,害老子被喷了一脸。(“中丞(包拯)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曲洧(wei,三声)旧闻》)


真实历史中的包青天——跟皇帝抬杠,吐沫星子喷皇帝一脸


江湖之远的文人言论,以及文人的文学创作,也空前自由繁荣。

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前文(见第二章第二节)中所讲的,写词讽刺宋徽宗嫖妓的周邦彦。周邦彦这样的人到最后,也没有被判重罪,只是赶出东京汴梁了事。而且宋徽宗狠了狠心,特别规定周邦彦这辈子永远不许回东京。这样的规定,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更加贴切。而且罚完周邦彦不久,就是靖康之变,宋徽宗被金人掳掠到了北国,他本人倒是一语成谶,一辈子再没回过东京。

重中央轻地方,重文人而轻武将,变成了大宋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让这个基因优秀的大宋帝国,偶尔会显得有点文弱,有点迂腐。

不过应该来讲,赵匡胤登基以来,他基本上延续了柴荣的军事路线和治国方略,也基本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军政府轮流执政的状态,将乱纷纷的五代十国切换到了尊崇文化的儒家治国正确轨道上来。换句话讲,即便赵匡胤的得位不正,他对不起柴氏一族,但他对得起柴荣心中那个大大的理想。更何况,赵匡胤据传曾经给后世子孙三条遗训,制作成“丹书铁券”,

一是厚待柴氏子孙,二是不杀士大夫,三是严格执行以上两条。

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单从结果来看,大宋300多年的执政,基本是按照赵匡胤的这个指示来执行的。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上下文,请关注“唐岛渔夫”头条号。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原帖——“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原贴已更新三十五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