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陝西日報:灃惠渠:喚回清流潤古城

在千年古城西安,從“八水繞長安”帶來的富饒繁盛,到水生態文明城市的發展和進步,水見證了這座城市的過往,也滋潤著這座城市的土地。在這奔流不息的潤城之水中,灃惠渠數十年如一日,潤物細無聲地為古城發展貢獻著力量。

灃惠渠是“關中八惠”之一,始建於1941年,是一個有著70多年曆史的灌溉工程。從農業灌溉到城市防汛再到生態供水,灃惠渠逐漸成為西安市重要的防洪工程、現代都市水利工程,為古城西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生態風景線。

農業灌溉,哺育良田沃野

中國現代水利先驅李儀祉先生倡導修建著名的“關中八惠”,而位於西安城區西部的灃惠渠便是其中之一。

1941年7月,灃惠渠開始動工建設;1943年5月,渠首大壩竣工;1947年5月,灃惠渠灌區建成,並逐漸發展成為西安市最大的自流灌區。

灃惠渠灌區南起鄠邑區秦渡鎮,北臨渭河,西靠灃河,東到灞河,設施灌溉面積21.35萬畝。灃惠渠主要工程設施有渠首引水樞紐1座,主幹渠3條,乾渠總長48.3公里。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長期以來,灃惠渠灌區被兩岸群眾親切地譽為“西安糧倉”和“漁業發展之基”。

這樣的評價,一點都不誇張。灃惠渠的源頭是“八水”之一的灃河。作為渭河的一級支流,灃河水質好,水量充足。灃惠渠設計最大流量為11立方米每秒,源源不斷的灃河水經灃惠渠引入城區,成為西安市西北郊農業的命根子,並極大地緩解了古城水資源不足的窘境。

灌區沿線有15個鄉鎮、750個自然村、草灘農場,灃惠渠為周邊的農業、工業、漁業發展提供了充足水源。曾經為維護灌區的正常取水秩序,保護灌區工程設施,有關部門專門給執法人員配備了槍支。

近日,記者沿灃惠渠一干渠溯流而上,追尋灃惠渠的源頭。

在灃惠渠渠首,閘口的石墩上刻著“先輩治惠、四水歸一、水潤城鄉、造福後代”16個大字。雖然是嚴冬枯水期,5道水柱仍從閘口源源不斷噴湧而出,訴說著灃惠渠的生命力。

渠首北側是儀祉湖,分為東湖和西湖兩個水域。雖然已經是寒冷的深冬,一陣微風拂過,記者看到,蘆葦輕輕搖擺,鷗鷺飛翔、野鴨鳧水,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給人以溫暖而靈動的美好體驗。

記者來到離水渠不遠的長安區大吉村,一家商鋪的店主回憶起了往事:“我在這兒生活了幾十年,小時候河渠兩邊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和菜地,大家在渠邊挖野菜。這裡一到夏天真的是處處聞啼鳥,村裡的人都跑到渠邊的樹蔭下納涼,老人們唱秦腔、說古今,婦女們納鞋底、打毛衣,小孩子們打水仗、捉迷藏……現在這裡雖然成了街道、樓房、商鋪,種莊稼的人也少了,但灃惠渠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疏浚治汙,重現清波盪漾

時代發展的浪潮滾滾而來,不可阻擋,沖刷和改變著許多東西。

進入20世紀90年代,西安市的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城市建設快速發展,郊區農村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農業灌溉和工業、漁業供水需求急劇萎縮,灃惠渠漸漸失去了往日的風光,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20世紀90年代起,西安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灃河沿岸的造紙廠、麵粉廠、化工廠林立,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汙水流入灃河,灃惠渠水汙染嚴重,一度淪為“臭水溝”“排汙渠”,成為西安市城市環境中一處顯眼的傷疤。

成立於1947年的西安市灃惠渠管理局(體制改革後更名為西安市灃惠渠管理中心)負責灌區的管理、運行和發展。為了堅決打好治汙攻堅戰,灃惠渠的管理者鉚足了勁,下定決心鐵腕治水,啃下這塊硬骨頭。

“其實,隨著灌區功能的改變,農業灌溉收入嚴重萎縮,灃惠渠汙染最為嚴重的時期,灌區經濟入不敷出,工程設施缺乏管理維修經費,雜草叢生、一片衰敗的景象。單位的人員工資也難以保障,連續半年多發不出工資也是常有的事情,灃惠渠的管理運行陷入僵局。”西安市灃惠渠管理中心主任韓敏毅說。

但是,在最困難的時期,灃惠渠人沒有放棄。大家聚集在20世紀50年代所建的陋舍中辦公,咬緊了牙關,決心要把灃惠渠治理成清水渠、民生渠,重現清波盪漾、水草豐美的盛景。

1998年開始的西安市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工作,給沉痾滿身的灃惠渠帶來了生機。灃惠渠緊抓機遇積極與陝西省、西安市體制改革主管部門聯繫,反映灌區管理運行面臨的困境,被確定為陝西省、西安市兩級水管體制改革試點單位。當時的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尚無經驗可借鑑,西安市灃惠渠管理局“摸著石頭過河”,率先完成了定編、兩費核算等基礎性工作,為改革工作積累了經驗。2004年,西安市灃惠渠管理局更名為西安市灃惠渠管理中心,負責灃惠渠灌區和皂河工程管理維護任務。2005年,西安市灃惠渠管理中心落實“管養分離”政策,成立了全省首家水利工程專業養護企業——西安市惠豐工程養護有限公司,配備工程技術人員及養護工近百人。

韓敏毅告訴記者,水管體制改革使灃惠渠灌區突破了發展的瓶頸。灃惠渠單純依靠農業灌溉與西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適應的狀況得到了徹底改變,為灃惠渠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完成體制改革、“管養分離”後的灃惠渠灌區重新煥發出生機。基礎建設和管理維護逐步恢復,渠道得到了整修,環境大為好轉。加之,從2002年開始,西安市全面治理造紙行業,灃河沿線排汙企業逐漸被取締關停,灌區水質得到根本性改善。往日雜草叢生、氣味難聞、垃圾成堆的渠道被清澈的渠水、平整的渠堤所取代。

華麗轉身,滋養生態之城

進入21世紀,灃惠渠緊跟城市發展需要,逐步肩負起農業灌溉、防汛排澇、生態引水等社會重任,實現了由單一農業灌溉向綜合性現代都市水利工程的華麗轉身。

2009年,被戲稱為西安最大“衛生間”的團結水庫,蛻變為亮麗的漢城湖,成為西安的一張新名片。碧波盪漾的湖水則由灃惠渠引入,每年約1700萬立方米的灃河水注入漢城湖,為市民營造出一幅賞心悅目的生態美景。

位於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的昆明池,曾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人工湖,約有3個杭州西湖的面積,可惜後來美景不在。2017年9月28日,昆明池(一期)七夕公園盛大開園,灃惠渠一干渠是供水水源,年供水量約1500萬立方米,形成水面面積約700畝,給市民帶來穿越千年的驚豔。

韓敏毅說:“近10年來,我們緊跟城市發展需求,全力推進‘由傳統農業灌溉工程向現代都市水利工程轉變’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工程設施橫跨城鄉、連接西北郊的地理優勢和灃河豐沛的水資源優勢,增強灃惠渠防汛、排澇、生態引水等公益性功能。”

近年來,通過實施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灃惠渠灌區改造項目,西安市灃惠渠管理中心對灃惠渠全線舊渠道進行綜合改造。同時,他們還不斷加強灃惠渠生態供水管網建設。目前,累計建成灃一干渠灃東地區供水管線、灃三乾渠漢城湖引水管涵等約18公里,每年向西安市區引灃河生態水約6500萬立方米。

據瞭解,作為西安市西北郊唯一可將地表水自流引入市區的工程設施,自2009年生態引水工程啟動建設以來,灃惠渠累計向西安城區排汙體系中最大的一條排洪工程皂河工程注入2.1億立方米的清水,向昆明池、漢城湖、雲水公園城市水體供水約1.5億立方米,為城市新增生態水面2000餘畝,對西安市南郊、西郊、北郊城市防汛排澇、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伴隨城市的不斷髮展,以灌溉為主的灃惠渠,已經變身為集農業灌溉、防汛排洪、生態引水為一體的現代都市水利工程。

“2017年,西安市‘河長制’全面啟動以來,在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和當地政府的大力配合下,灃惠渠灌區‘治汙、治髒、治亂’工作成效顯著。2017年,我們配合雁塔區、長安區、灃東新城等河長、警長開展聯合執法,拆除違法建築4980平方米,封堵排汙口22處。一些影響河道管理的難題得到解決,為依法治水、科學管水掃清了障礙。”韓敏毅說。

作為“關中八惠”之一的灃惠渠,70多年來一直滋養著古城西安,同時也見證著西安的發展和變化。如今的西安,呈現出河、渠、湖、池生態水系與水景小鎮、生態旅遊等新型可持續發展業態融合發展的格局。“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韻長安”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