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首批男護士多數已成三甲醫院護士長

首批男護士多數已成三甲醫院護士長

器械護士趙昶在工作中照片由本人提供

9月12日9時,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四科病房,彼時,醫院裡的患者已經都在病房等候,等待著每天的例行查房。護士長王繼坤帶領科室護士們準時推開病房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早九晚四的兩次查房、進行護理工作的床頭交接,瞭解每個病人的康復情況,已經成為王繼坤每天的工作日常。從事護理工作近20年,當了八年護士長,從最初的遭圍觀,到逐漸被接受直至走上管理領導崗位,王繼坤感受到男護士已經進入到護理行業的舞臺,並且與女護士一樣成為平分舞臺秋色的演員。

王繼坤的成長經歷只是我省男護士群體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我省第一批本科畢業的男護士大多走上管理和領導崗位,成為省內外三甲醫院的護士長。相較於女護士,在急診科、I CU等需要頻繁搬、抬、扶患者的科室,有體力優勢的男護士就派上了大用場,也因此,男護士在各大醫院都是搶聘的香餑餑。一個明顯的事例是,今年北京某醫院到我省招聘護士,10餘名男生全被錄用,300名女生只被招錄了20名。

“我相信,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男護士認可自己的工作,社會完全認同他們,醫院也會出現更多的男護士。到那個時候,提起護理專業,將不再有男女性別之分。”黑龍江省護理學會男護士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護士長黃求進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華麗蛻變——我省首批男護士已成中堅力量

王繼坤是黑龍江中醫藥大學1999年第一批本科護理專業畢業的男護士。當時班裡僅有的8個男生,如今除2個考了公務員外,其餘都從事了護理工作。他坦言,2003年開始在醫院腎病科工作時“總被圍觀”;為女病人做處置時,也經常被拒絕。面對不理解,王繼坤選擇了默默工作,憑藉努力在建立血管通路方面成為“技術大拿”。一次,有位30多歲的女患者服安定輕生,急需做血液灌流。由於患者血管條件不好且極不配合,當班的醫務人員都沒能完成穿刺。雖然剛下夜班,但當王繼坤接到電話後立刻趕到醫院,幫患者建立了血液循環通路,最後脫離生命危險。如今王繼坤已成長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病四科護士長,管理整個科室的護理工作,成為中堅力量。

“現在醫院的急診、重症、骨科、精神科對男護士的認可度很高,需求量很大。近幾年,男護士就業前景很好,同等條件下,男護士優先錄取。”哈爾濱市衛生學校就業辦的劉老師告訴記者,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對男護士比較青睞,每年都會來他們學校招聘。“1978年,我們學校為哈市第一專科醫院(原稱哈市精神病院)招收了11名男護士,其中有一位還曾在我省某部門擔任過重要職務。”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護理學本科在讀的小張告訴記者,他的學長在珠海一家醫院工作,剛入職月薪就8000元,全國各大城市三甲醫院都愛招男護士,他和同學們畢業後都不愁找工作。“很多男生還沒畢業就已經被大醫院相中,深圳、廈門等地的醫院都有我們學校培養的男護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輔導員呂洪霞說。據該院副院長豐光介紹,2018年護理學專業入學男生人數達40餘人,創歷史新高,全校護理學專業男生近百人,就業率連續5年100%,男護士就業市場供不應求。

工作辛苦——一臺手術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

醫院的I CU、急診室和手術室因工作強度大、突發情況多,對體力和意志力要求較高,男護士多集中於此。趙昶是哈醫大一院門診中心手術室的器械護士,一臺手術常常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十分消耗體力,最近他參與的一臺腦部腫瘤手術就長達14個小時。一般來說手術室的器械護士只有一位。“這是因為每一個人對器械的擺臺都有自己的習慣,而且一個人對所有器械的零件細節都有自己的規則,一般小型手術的器械有二三十件,大中型手術的器械近上百件。每一次手術都需要反覆清點器械、紗布、縫針、縫線等,以防遺留切口內。”

張亮是哈市第四醫院急診外科護士,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給患者清創和縫合。來的患者很多都是“鮮血淋淋”,半夜打架的、喝多的,夜班加白班一上就是24個小時。有時候趕上患者多一天需要縫合20多人,常常“縫到手抽筋。”

努力目標——護士也像醫生一樣無性別差異

近幾年,全國各地的男護士組織逐漸增多,這不僅僅是護理行業的轉型,更是護理理念的改變,也是未來醫療服務市場的發展需求,充分說明了男護士正逐步被人們認可。我省男護士工作委員會在黑龍江省護理學會的支持下於2015年正式成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護士長黃求進任首屆主任委員。三年來,開展了大量工作,先後舉辦了三屆男護士發展論壇,省內護理同道依託這個平臺互相交流、共同發展,使男護士管理工作更加規範。

黃求進說:“現在人們提起醫生不會分男醫生和女醫生了,我們也希望護理行業打破原有的固化觀念,讓社會形成無性別差異、專業、可信賴的護理理念,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