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滴滴新功能于10月18日上线,新功能会帮滴滴来一个漂亮的反转吗?

王明硕


滴滴全新上线的黑名单功能其实算是加强了对司机与乘客监管的力度,不过相比起官方出手,这项功能其实还更依赖于用过用户或者司机的举报来运行的。也就是说此功能虽然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让乘客或者司机都更加自律些,从而减少特别严重事件发生的情况。

依我来看,反转还是未至于。毕竟该功能不能实时或者说是直接地起到保护作用,往往都是通过完成了一单交易后,这项功能才有可用武之地。所以说对于此前严重的事件来说,这项功能其实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

我觉得如果要杜绝严重事件、情况出现的概率。还是得从滴滴公司在司机审核以及安全保障方案上面作出调整和加强,单凭黑名单功能并不能改变什么。所以说黑名单功能嘛,只能作为乘客和司机互相监督的一项功能,这并不能在保障乘客安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科客


滴滴在10月18日上线了“黑名单”功能,通过该功能乘客和司机双方都可以将对方拉黑,并且在一年之内不会再匹配到对方。

滴滴出行在今年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多次被曝光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而且滴滴官方对于乘客的求助反应冷淡。由于接二连三出现问题,而且迟迟没有看到滴滴方面做出有效的补救措施,问题不断发酵,出行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焦点。最终由于三个月内连出两大命案,滴滴不得不关停顺风车业务进行大规模整顿工作。为了能恢复顺风车业务,滴滴方面想了不少办法,其中就包括高调出场的“黑名单”功能。但是相比于一键报警和分享行程给紧急联系人等功能,这个被赋予厚望的新功能多少有些鸡肋,对于滴滴改善品牌形象,提高用户安全系数和使用体验帮助都不大。因此,不管滴滴是否可以打翻身仗,但是“黑名单”功能都不会是关键。换句话说,“黑名单”不会也不能帮助滴滴实现漂亮的转身。

作为国内出行领域的龙头老大,滴滴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多少有些令人失望。在失去强力的竞争对手施加的压力之后,滴滴多少表现得有些不思上进。不管是司机还是乘客对滴滴的满意程度都在急剧下降,与此同时,滴滴在无人出行等领域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成就。可以说滴滴除了依靠在前期砸钱抢下市场份额之外,就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举动了。

事实上,滴滴之所以触发众怒,并不单单因为滴滴出行发生了一些令人遗憾的案件。事实上,滴滴作为出行平台,并不可能完全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真正让滴滴名声扫地的是滴滴在发生安全事件之后的冷漠态度和毫无诚意的弥补措施。滴滴用行动传递了一个很不好的信号:我有免责声明,而且法律没有规定这是我的错,所以我并不关心这个事情。另外,滴滴的工作人员在面对用户求助时的冷漠态度和低下的效率也令人愤怒。而滴滴在平时也没有用心经营,用户满意度本来就不高。所以面对滴滴这种傲慢而冷血的态度,所有人都怒了,声讨滴滴的声音一波接一波。当我们理清头绪之后就会明白,区区一个“黑名单”功能太没有诚意了,用户和市场是不可能接受的。

滴滴想要漂亮的转身,必须要从根本下手。乘客并不仅仅因为司机的问题迁怒于滴滴平台,而是平台本身就没有用心为乘客服务。仅仅让用户可以“拉黑”自己讨厌的司机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更别说这个举措对于提高安全性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而很多用户对于滴滴的安全性都持有非常严重的怀疑态度。因此,加强对司机团队的审核和管理,完善一键报警等实用功能才是滴滴华丽转身有意义的努力方向,“黑名单”功能不过是鸡肋,聊胜于无。


镁客网


滴滴“黑名单”功能将于今日上线。所谓的“黑名单”就是只要乘客或者是司机有不满意或者是其中一方有不好的行为,都可以将对方添加到黑名单当中,一旦被添加到黑名单,双方在再十二个月内都不会匹配到同一个订单当中。

对于新功能,大部分司机和乘客还是较为赞同的,认为这是司机和乘客相互选择的过程。不过也有少数网友表示,乘客和司机第二次相遇本就是个小概率事件,滴滴的“黑名单”功能实际上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对此,早餐君是这样看的。滴滴的黑名单功能确实能给司机和乘客朋友带来一定的便利。毕竟不管是司机还是乘客都会有态度不是很好的情况出现,同时又不可以取消订单,很多的司机或者乘客对此都会为了避免麻烦只能选择吞声忍气,黑名单上线之后,只要把对方拉进黑名单就好,也省了很多事。

但还谈不上反转。毕竟这项新功能最多也就是乘客和司机两者相互监督,并没有起到直接保护作用,可以说是指标不治本。

今年,对于滴滴来说,可谓是流年不利。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想滴滴平台自己也清楚。要是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么所有的整改都是白费。



早餐幺幺


10月18号应该是滴滴的互黑功能吧?互相拉黑,一年中再无交集,这大概是黑名单所发挥的作用,但是我不明白这个核心目的是什么,究竟能起什么作用?


其实跑过滴滴的都知道,乘客和司机能够在一年中遇到两次的概率很低很低。所以说拉黑这个功能很鸡肋,没什么卵用!如果要说有,那只能是滴滴的数据留存。乘客倒是没啥,黑名单进的次数再多,相信还是能够打上车,再者说了,司机也轻易不会这样去做,毕竟还靠这个吃饭呢!但是司机却恐怕不同,这样的黑名单没准那天就会被平台拿出来说事儿。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被封禁都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说,这个黑名单应该是意在司机,而非用户。

所以说对于这个问题,谈不上什么反转,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最终的结果就是司机的大量退出,用户打车会变得更难。归根结底,滴滴所有的规则制定都是为了所谓的安全。但其实矛盾的核心在于,乘客觉得贵,司机还不挣钱,这才是最敏感的部分,也是摩擦的核心起源,不提这个,提其它的作用真心不大。

个人观点表达,实话实说,无关立场!


呼市老贺


即将于10月18日更新的滴滴乘客端和司机端APP将试行“

黑名单”功能,届时乘客和司机可在取消订单、投诉、评价页面选择将对方加入黑名单,“屏蔽”后的12个月内平台不再为双方匹配订单。

“黑名单”功能,让恶意投诉的乘客以及不专业不称职的司机,无车可叫,无单可接。

滴滴在近期以苏州作为试点城市,面向苏州全部优享司机,将“服务分”全面优化升级为“贡献分”。这个贡献分的算法是这样的:贡献分=50%×服务分+50%×出行分+附加分。这也就是说,滴滴车主终于可以挺起腰杆子了,只要“多拉快跑”服务好,就不怕有恶意差评的车主,同时,还能极大地提高自己跑滴滴的收入了。

这次的滴滴新规后,滴滴车主也不用太在意几个差评的车主,因为服务分的权重已经下滑一半,只要滴滴司机能多接单,就能将总体分值提高,也就是说,将跑滴滴当成主业的朋友,真是有福了。

新功能在于对于司乘双方都有所保护,不偏袒谁,让司机不再委曲求全,让司机更像司机,乘客更像乘客。

可以帮助你了解最新网约车政策,介绍最适合你的车型,滴滴快车、滴滴专车司机端注册、 手机号码+驾驶人+车辆信息变更 滴滴专车矿泉水物料领取 网约车司机职业咨询培训指导服务。

以上。


西安凯科网约车


不可能的!现在不是滴滴自己能救自己。而是乘客能否再次信任滴滴的安全以及滴滴司机能否理智的接待那种“无赖”乘客。没出新规之前,滴滴司机每天(一天12小时的工作时间)至少500-800的流水,但是现在只有极少数司机能达到500的流水。工作时间减少(现在最10小时在线),接单间隔得休息,更多的是乘客已经下载其他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