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衡中教育模式~“掐尖”本地生源機會被外地生源搶了嗎?

都是你們“外地的”把學習機會將搶佔了。要不我們的孩子上大學多輕鬆啊!最近聽到很多這樣子的說法。

難道所謂的衡水本地的孩子,就一直在本地上學,不去外地嗎?那些考上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的學生是不是也搶佔了北京,上海學生的學習機會呢?

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必須有足夠的實力。衡水市的多數學生,實際上還是能夠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衡水市的初中裡,每年都會分配相當數量的名牌高中的公費招生名額。衡水市的優秀學生,想進入衡中和衡二,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兒。

有的衡水人提出,如果你們外地優秀生源不來,我們的孩子不就有學校上了嗎?不是的,如果沒有外地的優秀生源,所謂的衡一、志臻中學、衡實都不會建立了。這些民辦中學是要靠學費過日子,如果生源差,沒有升學率,就沒有生存下去的土壤了。

有的衡水人說,誰稀罕你們外地的生源呢,你們不來,我們守著一個衡中,不也是好好的嗎?

不能這樣想,正是因為有了外地的好生源,才帶動著衡水學生的學習成績。外地的生源,也給衡水本地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學習圈層。跟著馬跑,能跑出驢的速度。

外地優秀生源的湧入,對衡水市本地的中等以上成績的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圈層環境。另一方面,由於民辦中學招生的趨利性,它們只招優秀學生,這就導致中等成績以下的學生,面臨著無高中可讀的尷尬局面。

在衡水,沒有哪個家長不向往衡中、衡二升學率的輝煌,但是,自己孩子成績略差,就被無情地排斥到高中的校門之外,這種競爭顯得很無情,也很無奈。

(三)

這真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衡水市區的孩子享受著衡中、衡二的優質教育資源,但是,對於成績中等之下的孩子,又面臨著沒有高中可讀的窘狀。去讀技校、職高,成為孩子們無奈的選擇。

要知道,對於風華正茂的孩子們而言,多麼想成為一名大學生啊,可惜,衡水的名校雖然多,但只能靠分數說話。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未來三兩年,衡水市的學生沒有高中讀,可能將會演變得愈發激烈。因為,這兩年,大批優質生源,開始湧向衡水的初中。初中畢業生越來越多,而衡水系高中的招生在吸納一批外地的優質生源後,無論哪個層次的高中,都無法容納那麼的初中畢業生。

也許過不了兩年,會有更多的衡水初中畢業生,無法進入高中就讀,甚至,所有的高中和職高,都容納不了那麼多的畢業生。

偏偏是,由於戶口和學籍不能分離,很多衡水下轄縣、外地的學生,已經把學籍轉到了衡水市區。因為招生時產生的敵對心理,外地的高中堅決不招衡水學籍的初中畢業生。這就導致,在升學競爭中成績較差的學生,連返回原籍上高中的機會都沒有。

打個比方,我家兒子讀了衡實,如果三年後成績不好,上不了衡水的高中,想回到邢臺就讀,邢臺高中是不會接受的。後果就是,孩子沒有高中可讀了。

在衡水,衡中和衡二兩所名牌高中,無形中在較勁。近兩年,這兩所高中都成立了自己的初中部,從初中階段就開始儲備優質生源。就2018年而言,兩所高中的初中部招生數量肯定會達到六七千人。

我和小雨老師擔心的是,兩三年後,當衡實、衡五、志臻等名牌初中招收的上萬名外地生源參加中考後,會對上萬名衡水市本地成績一般的學生,形成巨大的衝擊。衡水本地會有更多的學生很可能會因拼不過外地優質生源,被無情地剝奪上高中的機會。

(四)

衡水人把教育當做產業去做,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在注重產業效益的同事,有些管理和配套措施,的確沒有跟上。

譬如,個別學校,轟轟烈烈地招了幾千名外地生源,他們奪了衡水本地學生的“飯碗”,使得本地學生沒有高中可讀。同時,外地的生源如果成績不好,不僅在衡水無高中可讀,回原籍讀高中也會被拒絕,這就會對考生和家長帶來極大的心理挫傷。當民怨集中爆發的時候,不僅會成為衡水教育產業發展的笑柄,也會影響社會穩定。

靜等2020年之後,每年上萬名來自外地的初中生畢業時,會跟衡水本地的生源產生激烈的競爭,也許,幾千名本地學生會面臨著無高中可讀,衡水市政府、教育局,會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應對不穩定因素呢?

外地的小升初學生,如果到衡水市讀初中,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你必須競爭得過衡水本地的生源,否則一旦中考失利,就很可能沒有高中讀了。想返回原籍,可能具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從法律意義上講,你已經是衡水人,不是家鄉人了。

此外,大凡是招生規模龐大的學校,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學校的師資力量。個別學校,很可能在師資力量方面,跟不上招生規模的擴大。

衡水學生確實面臨著升學窘狀:上大學容易,上高中難。這些年,我寫了不少文章,說了很多衡水教育的好話,可是,我忽視了,衡水將教育產業化,也存在著始料未及的缺憾——等2020年起,衡水初中畢業生升學規模大幅度膨脹,很可能導致一大批衡水本地學生沒高中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