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古今中外專家名流評孔子

古今中外專家名流評孔子

太初有道,感恩有你

在《論語》中,孔子對自己如此評價:“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據《史記》及《禮記》記載,孔子臨終之際對弟子囑咐說自己是殷商後裔:“予始殷人也”、“丘也,殷人也。”

孟子在《孟子》中說孔子是“聖之時者”(聖人中識時務者),他還稱讚“孔子集古聖先賢謂集大成。”

明成化皇帝拜謁孔廟時立碑文寫道:“孔子之道,即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載於六經者是已。孔子則從而明之,以昭後世耳。”

清康熙皇帝在孔廟立碑文,對孔子的評價是:“萬世師表”、“朕惟道源於天,弘之者聖……故曰仲尼之道,一天道也”。

明末來華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宣稱,孔子編纂的《五經》以及後來的《論語》等《四書》中的“天”或“上帝”即相當於西方天主教敬拜的天主上帝,他認為中國古人有一神觀念,古代儒學經典中包含有一神論思想。

古今中外專家名流評孔子

太初有道,感恩有你

胡適在“五四”運動中是打到孔家店的積極倡導者。他1921在文章中寫道:“正因為二千年吃人的禮教法制都掛著孔丘的招牌,故這塊孔丘的招牌——無論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來,捶碎,燒去!”但後來他的觀念有所變化,他在1930年代寫作《中國中古思想長編》中認為:“儒家的特別色彩就是想得君行道,想治理國家……”1952年他又撰文說:“打倒孔家店並不是打倒孔子……是要去掉孔子一尊,使諸子百家平等……使得思想解放、思想自由。”

魯迅先生也是那個時期打倒孔家店的積極倡導者,他在《熱風·隨感錄》中寫道:“聞所未聞的外國人到了,‘子曰詩云’似乎無用,於是乎要維新。維新以後中國富強了,再來守舊……換句話說,便是學了外國本領,保守中國舊習。本領要新,思想要舊……其實世界上決沒有這樣如意的事。”

林語堂先生是與魯迅同時代的文化學者和著名作家,他曾評價說:“儒家思想,若看作是恢復封建社會的一種政治制度,在現代政治經濟的發展面前,被人目為陳舊無用,自是。儒家思想,在中國人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還會影響我們民族的立身處世之道。”

現代經學史家周予同認為:“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因為漢朝實行尊孔,以“六經”為儒家所專有……應特別強調《論語》的重要性,研究真的孔子,第一步須先研究真的《論語》。從孔子唯一可靠的書是《論語》來觀察,孔子哲學的本體論實在沒有什麼可談。孔子之所以為孔子,幾乎完全是在價值論方面,尤其是道德哲學或倫理哲學,可說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又是核心的核心。而孔子對於當時和後世的影響,更以教育方面為最有意義而最成功。孔子是中國第一位教書先生,是中國特有的士大夫階級的開創者。

中國哲學家、哲學史家馮友蘭晚年在《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寫道:“孔丘特別著重人的社會生活所受天命的支配。天命就是上帝的命令。在春秋時期,這種傳統的宗教思想日趨沒落,但這種宗教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中仍保留有一定地位。在《論語》中記載孔丘講天的地方很多。孔丘說的天,基本上仍然是當時的傳統的宗教所說的天、帝或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者。”

當代思想史家、國際儒聯顧問、原復旦大學副校長蔡尚思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依據《論語》,總的說來是對正在崩潰的周朝舊制度的輓歌,屬於落後的保守的行列。孔子思想體系的中心是禮,當孔子把禮“仁”合一時,禮為目的,“仁”為手段,他希望通過“仁”來恢復周禮。另外,蔡尚思在《孔子思想體系》中寫道:“孔子的天命思想,基本上是因襲周代的宗教觀念,把天看作有意志的人格化的上帝,看作人類和自然界的最高主宰,然而有時又賦予‘天’以自然主義的色彩”。

古今中外專家名流評孔子

太初有道,感恩有你

復旦大學教授李申在《簡明儒學史》中說,儒學是“為道之學”。孔子在《論語》中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貫之”、“志於道”,這裡所講的“道”都是“主張”、“主義”,不是外在於人的規律。在西方,規律最初就是由上帝規定的東西。儒道是儒家的主張,儒者之道的核心內容是如何治國平天下。後來李申教授又為朱儁藝《孔子天命鬼神思想研究》一書作序寫道:“孔子的天命鬼神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石衡譚博士在《東風破——《論語》之另類解讀》的《自序》中寫道:“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孔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我們要從世界看孔子,也要把孔子給世界……儒學與儒家在與基督教的碰撞與溝通中受益良多,不說明末的天主教三柱石徐光啟、楊廷筠、李之藻了,就是正統的儒家譚嗣同也吸取基督教以及西方思想的養料,寫出了儒學名著《仁學》,《仁學》的核心思想是‘仁——通——平等’……儒學本身具有普世價值,而在其拓展過程中又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刺激與影響。”

哈佛研究學者楊鵬博士的《“上帝在中國”源流考》一書說:“孔子繼承了周朝信仰‘天’的政治宗教傳統……孔子是有宗教信仰的,他的信仰就是‘天’。孔子信‘天’,認為‘天’創造和控制宇宙萬物運行……孔子崇拜‘天’,而不崇拜‘鬼神’……離開‘天’的儒家,離開‘上帝’的儒家,已不再是孔子的儒家。”

德國十九世紀哲學家黑格爾說:“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

德國古典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說:“中國的聖人孔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許多由人思考出來的道德原理和訓誡中,這個樸素的、通俗的原理是最好的……因為這個原理訴諸人心,因為它使自己對於幸福的追求服從於良心的指示。”

印度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1924年訪問中國時,曾經好奇地說:“孔子和儒家學說實在不能算是一種宗教,不知為何和各大宗教一樣給人類社會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

俄羅斯偉大作家托爾斯泰對老子和孔子很感興趣,他在書中寫道:“很久以來,我就相當熟悉中國的宗教學說和哲學,更不用說孔子、老子和他們著作的註疏了。”托爾斯泰曾經撰文評論老子和孔子,他非常讚賞老子的“道”及孔子的“仁者愛人”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