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潭口一老奶奶卖艾米果,月入过万!

摘艾草、煮艾草、和米浆……在潭口镇江坝村一处农家小院,6个人正按工序手脚麻利地制作艾米果。

潭口一老奶奶卖艾米果,月入过万!

“没想到我做的艾米果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还销往了全国各地。”说起这些,今年已经67岁的刘福全颇感意外,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潭口一老奶奶卖艾米果,月入过万!

潭口一老奶奶卖艾米果,月入过万!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初春时节,赣南人家家户户都有做艾米果、吃艾米果的传统习俗。自七十年代开始,勤快的刘福荃每到这个时节,便会田野里采摘艾草,制作两蒸笼艾米果给家人品尝。

40多年来,刘奶奶做艾米果的习惯一直没落下,并且通过自身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配方和做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刘奶奶每年会多做一些艾米果,分享给乡里邻居,得到了四乡八邻的群众喜爱。

潭口一老奶奶卖艾米果,月入过万!

2014年初春,来村里观光的5名外地游客路过刘奶奶家,瞧见了她正在家门口制作艾米果,都好奇地过来围观。热情的刘奶奶拿出刚蒸熟的艾米果给游客尝鲜。“本来我只打算做到来自己一家人吃的,但他们每个人吃了后,都问我能不能卖点给他们,我就想,反正我明天也还可以做给家人吃,就同意了。”

5名游客一次性每人买了50个艾米果,没过几天,这5名游客又托人买走了250个艾米果。没想到,卖两次艾米果就赚了300多元。没多久,这事在村里传开了,刘奶奶自己也萌生了靠做艾米果补贴家用的想法。

潭口一老奶奶卖艾米果,月入过万!

周边饭店、附近邻居纷纷找上门来购买艾米果,打开了刘奶奶艾米果的销路。后来,女儿无意间把刘奶奶制作艾米果的视频发到了微信朋友圈,立刻吸引了朋友圈里好友订购。

对智能手机、微信一窍不通的刘奶奶,发现靠儿女们微信朋友圈卖艾米果,远比饭店、朋友需求更大。刘奶奶自己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利用闲暇时,向年轻人学习如何使用,还用笔纸记下每个步骤。渐渐地,六旬刘奶奶学会了把艾米果制作视频、与艾米果的自拍发微信朋友圈,这还一度成了村里的一件新鲜事。

“妈,你就不要搞这个了,起早贪黑,这么辛苦,你就在家好好享清福。”大女儿邱艳玲看到母亲挑大米、打米浆、摘艾草各种工序忙个不停,担心母亲身体吃不消,多次劝母亲。刘奶奶笑着回答她的子女们,说她现在做艾米果,就如同她的微信昵称一样,是“乐在其中”。

潭口一老奶奶卖艾米果,月入过万!

做艾米果,俨然成了刘奶奶的最大乐趣。可毕竟制作的是食物,因此在制作的每道工序上,刘奶奶都一丝不苟,同时,为了让客人品尝到新鲜的美食,刘奶奶也总是第一时间送货上门。

一天傍晚,镇里一家酒店下了个大单,刘奶奶不顾夜色骑车出门了,下班回来后女儿邱艳玲在家门口来回焦急等待,直到晚上9点多,才见到微弱的灯光缓缓驶来,“妈,你这是干嘛去了这么晚才回,我们担心死了…..”刘奶奶却满脸微笑春风得意说道,“今天赚大了!但我想着如果订单一旦增多,艾草肯定供不应求,还是要自己种才能满足量大的订单。”说干就干!聪明的刘奶奶通过移栽艾草,撒艾草种子,在家门口腾出了一百多平米的菜地,打造成了一片艾草园, 一眼望去,一片碧绿。

潭口一老奶奶卖艾米果,月入过万!

销路好了,刘奶奶还是没停止“闹腾”。为了让艾米果做的更加美观、美味。自己设计请当地木工制作了艾米果的压模工具,坚持天然食材、传统工艺,并在腌菜馅口味上,创新地增加了萝卜干腊肉、豆沙馅口味。由于艾草季节性比较强,从春分到清明时节生长出的艾草口感最佳,刘奶奶为此增购了冰箱,将艾草保鲜存储,同时便于其他季节制作艾米果。细心周到的服务以及艾米果口感给刘奶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回头客越来越多。

潭口一老奶奶卖艾米果,月入过万!

一次,远在云南的赣南籍食客,通过朋友圈看到刘奶奶家的艾米果,一下子定了200个艾米果。刘奶奶既高兴又发愁:如何才能保鲜确保艾米果的口感呢。

刘奶奶通过网上自学买来设备,把艾米果做成了真空包装,如今已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订单量最多时一天达2000多个,每年光2、3月便能赚得5万余元。

订单多了,刘奶奶一个人忙活不过来,她手把手地将手艺教给儿女及周边邻居,并请了六七个村民,每月付工钱,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看着自己的艾米果销往全国,还带动了村民们增收,67的刘奶奶还藏着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还是想把自己的艾米果做成品牌,让更多赣南游子尝到家乡的味道,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