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我的名字叫知青!感动了无数人~

忘不了的黄河禹门口

我的名字叫知青!感动了无数人~

现居住地:江苏

年龄:65岁

文学社群镇江分会会长

读书感悟: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一天,侄子传来几张照片,问我这个地方认识吗?我仔细辨认,这不是陕西韩城市的禹门口嘛(现在叫峪门口)!那里可是我熟悉的地方。看到熟悉的龙门山,熟悉的滔滔黄河水,熟悉的公路吊桥和铁路桥,还有那熟悉的古老铁索桥,魂牵梦绕了多少年的地方一点儿没变,看着历尽沧桑的黄河渡口,思绪也回到40多年前。

1971年9月,我和40名下乡知青被招到西安铁路局韩城水泥厂当工人,因此来到了被称为华夏母亲的黄河边。生产队派了一头毛驴车把我送到县里,我和同伴们乘坐大卡车,颠簸了4个多小时才到韩城下峪口龙门镇。很远就看到光秃秃的山上用石灰写着“工业学大庆”几个很大的字,心里有点激动。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工人了,工厂是什么样子的?一路颠簸一路想象。汽车停下来一看傻眼了:一座灰头土脸的立窑,几个大圆仓,还有几排平房。整个工厂看起来破烂不堪,我的心都凉了。

我的名字叫知青!感动了无数人~

此厂是当年工业学习大庆的产物,西安铁路局为了学大庆的自给自足,办起了这座水泥厂,我们是厂里的第二批工人。我到厂后被分到自备电厂当配电工,可是发电厂的厂房还没建起来,只好跟大家一样每天干着繁重的体力活,比如筛熟料黄粉,上山搬石头碎石头,和水泥盖房子,拉砖拉土,什么累活杂活都要干。我们厂是依山而建的,厂区的道路都是斜坡形的。有一次,我拉着一铁板车的碎石从坡上下来,走到半路时刹不住车,两条腿被车拽得停不下来,越走越快,最后不受控制地跑了起来。工友们一看不好,赶紧追过来帮忙。可是我已经冲出厂门,冲过马路,巧的是马路边是一米多深的坎,说时迟那时快,我本能地跳了下去。只见铁板车嗖地从我头顶飞过,咣当一声翻在地上,等工友们赶到时,我正眼泪汪汪地坐在地上,好险啊!总算捡回一条小命。

我的名字叫知青!感动了无数人~

水泥厂在龙门山下,石料就从山上开采。从山脚到黄河边大约五六里路,从上往下看,黄河犹如一条黄色的绸带蜿蜒南下,河对面就是山西。距离我们十里开外有一个黄河渡口叫禹门口,据说那里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每年春季过后,运货的船只去上游,因渡口河床狭窄,水流湍急很难行船。到那时就能看到纤夫们赤身弯腰,喊着黄河号子吃力地拉船,纤夫们的背影及粗犷豪放的黄河号子就是这个渡口的一大风景。一到冬天,风沙特别大,渡口就成了风口,狂风和着黄沙一阵一阵袭来,吹得人走路都费劲。

三个月后厂里通知我们去山西的洪洞县发电厂学习,让我遭遇了一场惊险刺激的过黄河经历。

我的名字叫知青!感动了无数人~

12月的黄土高坡寒风刺骨,那天大卡车把我们送到禹门口,刚下车就领教了风口的厉害。风特别大,汹涌的黄河水犹如利剑将龙门山生生劈开,两岸是悬崖峭壁,河床就在这里一下变窄,水流特别湍急。不知这里究竟是大禹治水的神功,还是惊涛骇浪的力量,使得奔腾的黄河水能冲破龙门山滚滚向前。河上连着一座铁索桥,到对岸大约有100多米。铁索桥很窄,上面铺着三道木板,中间走人,两边两道是给拖板车轮子走的。桥在风中飘来荡去,非常惊险。那时的黄河上还没有建公路桥和铁路桥,这座铁索桥就是去山西的唯一通道。我们一行十几个人背着各自的被褥行李,战战兢兢地走上吊桥,手抓着铁链,脚踩着木板,大气都不敢出。耳边北风呼呼作响,抬头望天色灰暗,低头看黄河滚滚。人感觉像在秋千上荡来荡去,又像在腾云驾雾,当时真是心惊胆战,手发抖腿发软,没办法,只好咬着牙一步步慢慢挪,当踏上山西的土地回头望去,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

我的名字叫知青!感动了无数人~

4个月后我们学习归来已是阳春四月。禹门口的风也温柔了许多,我们有了上次的经历,走在桥上也顺利多了。后来,这段河上架起了公路桥和铁路桥,那个让人心惊胆战的铁索桥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

1988年春天,我和爱人带着一双儿女从黄土高原的黄河边来到丝竹江南的长江边,两条母亲河都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江南生活了二十多年,已经看惯了江南的青山绿水,习惯了江南的细腻柔情,深深地爱上了这块土地。但是,心里始终忘却不掉在黄河母亲身边战天斗地的青春岁月,忘不掉曾经一同洒下青春汗水的工友们,忘不掉对黄河母亲的眷恋之情,忘不了对滔滔黄河的思念之情。

我的名字叫知青!感动了无数人~

我的名字叫知青!感动了无数人~

我们渴望交流却总找不到志趣相投的老友

从现在开始,咱也是有组织的人啦

关注今日头条百旅会

欢迎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和老友们一起度假养生,乐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