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宇宙都138亿岁了,为什么没有死亡的恒星?

宇宙观察记录


白矮星、超新星爆发、中子星、脉冲星都是“死亡的恒星”,现在这些生命末期的恒星已经分别发现了很多了,不存在题主说的情况,宇宙中每年都有很多恒星形成和死亡。

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是质量,质量越大(远超太阳)内部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氢等聚变原材料燃烧就更快更剧烈,会更早地消耗完内部的核聚变材料,寿命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不等,当氢氧等物质最终都聚变为为铁之后,再进行聚变反应也不是不行,但是要吸收大量能量,最后都会使得恒星引力和核聚变爆发的能量不平衡,恒星迅速收缩残余物质聚变迅速变得更激烈,爆发出的能量短时间内就将恒星外层物质抛洒出去,使恒星只剩下核心致密的物质,这个过程就是超新星爆发,遗留的致密核心就形成中子星、脉冲星等天体。

而向太阳这样质量较小的恒星内部压力温度不足,不能使恒星聚变形成铁,只能形成碳氧之前的元素,然后也是类似于超大质量恒星一样,由于引力作用先收缩,然后生于物质迅速聚变,爆发的能量将外层物质抛洒出去,剩下致密的由碳氧为主构成的天体,也就是白矮星。白矮星、超新星爆发、中子星、脉冲星都是恒星演变的晚期阶段。不过白矮星由于耗尽残存的能量需要很久,最后成为黑矮星,由于所需时间很长加上难以观测,目前还没有观测到黑矮星的存在。白矮星、、超新星爆发、中子星、脉冲星都已经发现很多了。

宇宙138亿年的历史中,已经有很多恒星形成又死亡了,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的老鹰星云(创世之柱)即使大质量恒星摇篮,也是很多恒星的坟场,其中不少恒星已经表现出状态不稳的情况,也学再过一段时间观测有些恒星就不存在了。


来看世界呀


谁告诉你没有死亡的恒星的?人类现在平均每周最少一次观测到恒星的消逝,不可观测的和没有观测到的,怕是时时刻刻都有恒星在消逝,恒星这个东西就和人的生老病死一样。灭,消散的恒星会变成白矮星,中子星,超新星或者黑洞,然后这些天体会随着时间开始质量减少引力减少,这种质变会让它们的体积开始膨胀到巨大无比,最后膨胀变成宇宙中的尘埃和气体流。然后靠着这些气体尘埃恒星们接着周而复始,在宇宙中富含高浓度高气体流和尘埃的星云中,时时刻刻都在孕育着新生的恒星。

  • 下图为天鹅座中的一个恒星生成区域,中间一个新诞生被命名为S106-IR的恒星被笼罩在尘埃之中,氢气发出的光芒在周围沙漏装的气体云上显现出耀眼的蓝色。
  • 下图为NGC6603星云,这个空间类充满着巨大的气体尘埃,图片中央明亮闪耀着的便是从气体尘埃中诞生出恒星,这个星云正处在恒星爆发式诞生的阶段。


米玛塔尔的幻想杂谈


恒星的结局有下面几种:

1、被其他的恒星、黑洞、中子星等“吃”掉;

2、当它的质量小于8个太阳,那它可能最后的结局是一个白矮星,最后变成一颗黑矮星最后在星空之中熄灭;

3、当质量大于8个太阳,那它可能最后变成一颗中子星。中子星本身也不会在产生热量,而是“坐吃山空”,等到它最终消耗尽所有前期积攒的热量,这颗中子星也会在天际中熄灭;

4、当地它的质量继续变大,那它可能最终会塌缩成为一个黑洞。

我们的宇宙到现在已经137亿岁了,但它依然年轻,依然在“向外”膨胀之中。但很久远的未来的某一天,所有宇宙的热量将在一场场爆发之后,归于热寂,黑暗将是宇宙的终极归宿。

以我们的太阳为例,太阳目前还处于中年期,属于稳定的主序星,它还需要50亿年才会变为红巨星,之后成为一颗白矮星,散发出冰冷的白光。

那么,太阳从白矮星变为黑矮星需要多久呢?

至少200亿年!

所以,黑矮星目前还只是假想的一种星体,在目前的宇宙中,是不存在的。

万物皆会宿命,唯光能够永恒!


科学重口味


宇宙大爆炸理论让我们知道了宇宙曾经有过一个开端,科学家根据欧航局普朗克卫星提供的最新哈勃常数将宇宙的年龄精确到了138.2亿年


在宇宙诞生这138.2亿年的时间里,数量众多的恒星负责给黑暗孤寂的提供光和热,根据现有理论大质量恒星在寿命将近时会因为质量太大而坍缩成一个黑洞,但天文学家们却从来没有发现过除黑洞以外的“恒星遗体”,换言之就是说宇宙中的中小质量的恒星时至今日都还没有熄灭!

宇宙中的恒星本质上就是一团团质量惊人的等离子体,它们的寿命是由内部核聚变反应剧烈程度所决定的,恒星的质量越大核聚变就越厉害,相应的寿命也就越短,往往只有几百万到几千万年,这些大质量恒星死亡之后就会坍缩成为黑洞。



但天文学家们掌握的数据表明宇宙中的恒星有73%都是质量最小的红矮星,太阳这类的黄矮星占比3%,这些小质量恒星最大的特点就是命长,宇宙大爆炸至今不过138亿年,而红矮星的寿命上千亿年,黄矮星的寿命100亿年左右,寿命到尽头的黄矮星会坍缩成白矮星,而白矮星由于内部核反应的停止所以只能无休止的向外损耗光和热,但白矮星可以把这种损耗维持上百甚至上千亿年。

恒星死亡只有两条路,大质量恒星死后变成黑洞,根据黑洞质量的不同需要数万亿甚至数十万亿年才能完全蒸发,而质量不足以形成黑洞的恒星在寿命到头时都会变成白矮星或者中子星,这些高密度的天体将延续原先恒星的“遗志”继续散发光和热。



宇宙中唯一的死亡恒星遗迹就是黑洞,白矮星变成黑矮星所需要的时间则远远超过138亿年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死亡的恒星”很多很多,只不过是换了个马甲就不知道罢了。前几天刷爆的黑洞图片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它的前身就是一颗恒星!乃至于像我们太阳系都是恒星产物,这包括太阳。



其实死亡恒星在宇宙中是很多的。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就是属于恒星死亡后的三大产物。它们都是恒星死亡爆发后留下的至密内核。根据恒星质量的不同,所形成的内核星体也就不同。

  1. 白矮星,我们的太阳和八个太阳质量以内的恒星归宿,当核聚变反应不足,恒星无法获得足够能量支撑外壳,巨大的外壳就会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向中心挤压,导致中心物质以原子形式存在。经过演变,白矮星出现。白矮星的密度在几十吨到1000吨每立方厘米左右。


  2. 中子星,当超过8倍太阳而介于3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塌缩时,由于其质量太过于巨大,以至于哪怕中心物质以原子形式都不能存在,巨大的压力可以压碎原子结构,把核外电子压入原子核与质子合并中子,密度进一步加大。其密度高达8000万吨到20亿吨每立方厘米。

  3. 如果是质量特别巨大的恒星,以中子态仍然不能够抵抗万有引力造成的塌缩,那么无可避免的就是塌缩黑洞。它的密度和体积至今是谜。地球如果以黑洞最低级别的密度压缩,直径只有不到9毫米。



那么,这几种天体还好理解,前面说的整个太阳系包括太阳都是恒星产物呢?这个又作何解释。

根据大爆炸宇宙论,我们宇宙来源于138亿年前的奇点爆炸。这个奇点的爆炸使整个宇宙早期以超光速膨胀,随着时间推移,大约在宇宙膨胀的10亿年后,巨量的物质导致了大批量恒星的诞生,称为一代恒星。



在10亿年的膨胀状态下,整个宇宙并没有现在可观的面积,大量的物质尘埃造就出的恒星都无比的巨大。但基本都是贫金属恒星。这些巨无霸恒星以极快的速度聚变,以超新星爆发形式抛洒重元素和物质,以塌缩黑洞终结自己。


我们知道重元素是核聚变产物,再牛的恒星,也只能聚变到铁元素。目前根据地球金属元素来看,地球许多比铁重的元素都是在形成时就存在,而且我们的太阳也是一个富金属恒星。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太阳系的诞生很可能是原先某个大恒星死亡以爆发形式抛洒的物质和一些星云混合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造就的,也包括太阳!


壹点科谱


关于“恒星”的定义,其实天文学上和普通人想的不太一样。

我觉得题主可能认为的就是太阳这一类恒星无法变成什么样都还叫它恒星的情况下,才没有彻底消失或者死亡。

实际上,由于我们宇宙只有138亿年,有很多恒星它们因为比较小,可以一直燃烧近1000亿年的时间,才会结束主序星阶段,比如:我们的比邻星。

而像太阳,其实大概是100亿年,只有比太阳大的多的多恒星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主序星阶段,那也是上千万年。

而烧完之后(我指的是膨胀之前),就离开了它的主序阶段。像太阳还会膨胀起来,最后变成一个白矮星,然后是黑矮星,就那样慢慢烧着。整个过程会持续很久很久,远比宇宙的寿命来的久。


钟铭聊科学


宇宙都138亿岁了,为什么没有死亡的恒星?

其实宇宙中到处都是死亡的恒星,只是它们的进程不一样,有的恒星尽管早已死亡,但却仍然在宇宙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的成为“恒星僵尸”却仍将遗祸亿年,有的已经重生,但我们仍然能找到它死亡时的影子,还有的经过138.2亿年,却刚刚度过恒星的童年!

不同质量的恒星命运!

宇宙中的中流砥柱

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是什么?也许很多朋友会说是恒星,这肯定没有错,因为只有恒星才会发光发热,才有可能在其周围形成宜居带,才有可能诞生生命!但可能没有考虑到,是什么天体将这天体聚集在一起,完成恒星的诞生-演化-发展……等整个过程,只有黑洞才能担此大任!

也许很多朋友都想不到,灿烂的星系核心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黑洞!

因为恒星的质量增加是有限度的,而且过大的恒星寿命太短,根本无法担当起星系天文数量般恒星的驾驭,只有几近无限增加质量的黑洞才可以,当然各位应该非常清楚,黑洞是超大质量的恒星在超新星爆发后内核坍缩而成,或者有另一种传说中的原初黑洞,是在宇宙诞生时同步形成,当然无论是哪一种,都能成为星系的核心,但只有恒星型黑洞才是死亡的恒星尸体!

宇宙中的“僵尸”

其实这个僵尸的范围包括了星系中难以计数的中子星以及白矮星!黑洞是不容置疑的恒星尸体,我们很难将其归类为僵尸!但将中子星和白矮星称为僵尸却是名副其实,因为它们还在“发光发热”,但这些能量的释放大都是有害的,假如在其周围有一颗恒星的话,条件合适这些“僵尸”就吞噬恒星物质!

上图就是一颗白矮星以伴星的方式吞噬主星的物质,最终超过1.44倍的质量极限导致Ia型超新星爆发,而这种模式在宇宙中是比较普遍的,并且由于其爆发时能量非常一致,因此被天文学家当成“标准烛光”,用来测定其宿主星系的距离!

涅磐重生的恒星

所有超新星爆发的恒星都有这个机会,能不能把握就要看它们的造化了,因为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星云就是新恒星诞生的区域,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猎户座大星云就是银河系里最著名的恒星制造基地!

被称为火鸟的M42,在天气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火鸟是肉眼隐约可见的,当然用一个双筒来弥补下效果会更好一些!

猎户座星云中形成的原行星盘!未来又是一个“太阳系”!我们的太阳系就诞生于奥尔特云,当然奥尔特云是来自于上一代恒星的超新星爆发!

涅磐重生的恒星就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恒星,当然附带的还有一帮行星小弟!是不是家族越来越大的感觉,不过恒星也是越来越小,富不过三代也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刚度过童年的恒星

我们的宇宙中还有一个奇葩天体,它是一颗完整的恒星,但它的寿命超长!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就是一颗这样的天体,因为它的内核没有辐射层,燃烧的氦元素不会堆积在内核,恒星中所有的氢元素都可以通过对流到内核彻底燃烧,因此它们的寿命最低也能达到千亿年,甚至可达万亿年!

那么它们的行星是不是很幸福?接受数万亿年的阳光沐浴,其实不然,低质量的恒星燃烧并不稳定,时不时就会有超过太阳的超级日冕活动,会导致行星难以诞生生命或者难以发展!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我们应该真诚感激那些在猛烈爆炸中死去的前几代恒星,如果没有死亡的恒星,人类就不会存在了!诸葛小村姑也不会在这里敲键盘了。

根据现有的宇宙形成理论,在138亿年前的一个瞬秒,一个质量无穷大、体积无穷小的奇点居然鬼使神差般地爆炸了,(不要问我为什么爆炸,因为我也不知道哦)极短时间内开始形成夸克、层子、胶子、等等若干我们无法看到的基本粒子汤,这些粒子最后组成了海量的最简单的化学元素:一个质子+一个电子(氢H),因为这是最简单的元素,当然还有可能有一点点氦吧,由于爆炸不是各向同性的,物质的丰度有多有少,多的地方就开始汇聚,形成了原始恒星,这样的恒星超级巨大,可能是太阳的数十倍、数万倍,存在时间却很短,可能几十万年就被自己的巨大而猛烈的核聚变弄死了,内部产生了碳、氧、氮这样的元素,直到铁的合成,戛然而止,导致爆炸,形成的巨大冲击波,将原先包覆在恒星外围的物质推开,这个爆炸,同时也产生了包括金、银、镭、铀这样的重金属,散布到跟大范围内,并以这些种元素为核心,重新汇聚,形成新的太阳或者行星,咱们的地球就是这样子诞生的。

根据天文观测,从大爆炸以来,已经有3-5代恒星周期了,太阳属于最新一代,在距离我们8.6光年之外的天狼星,其身边就有一颗前一代恒星的残骸:白矮星。目前,世界第一大锅中国的天眼FAST,发现的数百颗脉冲星,也是上一代恒星残骸,我国科学家准确地掌握它们,为将来星际航行做导航用。

其实小村姑理解题主的问题含义:为什么现在观测不到正在死亡的恒星,也就是超新星爆炸。其实这是人类的幸运,如果周边不停地有恒星爆炸,作为人类摇篮的地球,连产生生命的机会都不会有,大量的高能伽马射线就会无情地消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系。好在宇宙释放连珠炮的时机已经过去了,人类最近记录到的是1987年春天,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发生在距地球约16万光年的大麦哲伦云星系的一颗超新星的爆发。

目前,足有可能爆炸的是猎户座α,中文名称叫做:参宿四,距离我们640光年吧,是一颗垂死的红巨星,在冬天的夜晚,北半球南天星空都可以看得到,距离天狼星不远的天空,红得很妖,实在是妖!随时可能挂掉的一颗恒星。届时,我们人类可以目睹,全世界所有的天文望远镜可以狠狠地拍照留念。前提是它挂掉的时候,致命的伽马射线冲击波没有瞄准太阳系……如果瞄准了,后果自己脑补。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超新星纪元》里面有描述,情况是相当地惨烈。


不要小看恒星的死亡哦!


谢谢阅读!


诸葛小村姑


黑洞不是死亡的恒星形成的吗?


139300925


没有恒星死亡那来的人类?组成人类的所有元素都是在恒星中制造的,随着恒星死亡发生超新星爆炸,撒播到宇宙空间,我们的地球和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恒星死亡后的灰烬变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