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

大国小史


朱棣


《明史》和《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棣是马皇后的儿子。对这个事情,我不太相信。因为朱棣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取皇位的,所以他上台后对相关史料进行了修改,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朱棣可能将自己记载为马皇后的嫡子。

朱元璋1352年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时年24岁。参军3个月后,元帅郭子兴将养女马秀英嫁给朱元璋。我发现三个疑点:

第一个疑点:朱元璋和马秀英感情相当好。结婚时朱元璋才24岁,火力正猛,但朱元璋直到1355年10月才有了太子朱标。按理最迟应该1354年初就应该生出第一个孩子,为何耽搁了近两年?

第二个疑点:《明史》记载朱元璋前5个儿子全部是皇后马秀英生的,老大朱标1355年10月出生,老五朱橚1361年出生。同一条生产线,6年时间连续生了5个儿子,这种事有吗?理论上有,但是现实中十分罕见。所以,我感觉这事不靠谱。

第三个疑点:朱棣和父亲朱元璋长得一点都不像,儿子不像父亲很常见,因为有的人像母亲像舅舅;而且朱棣和自己的兄弟们也不是一个风格。朱元璋的儿子们有的留下了画像,比如长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五子周王朱橚、十六子庆王朱栴等,可以做个对比。

上面是朱元璋和马秀英的画像,朱棣和他俩长得一点都不像。

上面是来看看懿文太子朱标的画像

上面是秦王朱樉的画像

上面是周王朱橚的画像

这是庆王朱栴的画像


从朱棣这些兄弟的画像上看,朱棣这几位兄弟风格都差不多,长得也像兄弟,和朱元璋也有点像。只有黑脸大胡子的朱棣既不像朱元璋也不像马皇后,和亲兄弟也不是一路风格,所以朱棣的生母应该另有其人,朱棣应该是长得更像生母。这种长相,朱棣的生母确实有可能是少数民族女子。朱棣的子孙后来不断和汉人通婚,才不断变会汉人的模样。

据《南京太常寺志》记载:“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据说这个碽妃来自朝鲜。

来看看朱棣的后代长什么样子:

1.明仁宗朱高炽

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又开始像朱元璋的风格了


2.明宣宗朱瞻基

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优势个黑脸大胡子


3.明英宗朱祁镇

朱瞻基的长子朱祁镇又变回了常态


4.明宪宗朱见深

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是正常的长相


5.明孝宗朱祐樘

朱见深的儿子朱祐樘完全就恢复了正常。朱祐樘的母亲是广西瑶族人。



坐看东南了


朱棣出生在1360年5月的南京,历史一般认为其是当时28岁的马皇后所生,是朱元璋第4个儿子。

但是,明末大理寺左丞李清在阅读官方档案《南太常寺志》时,发现“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皆李氏所生,成祖则碽gōng妃生”。而在后来的明史当中根本没有 碽妃的记载,这个女人是什么人就成为了一个谜。

有人说这是一个高丽贡女,但是高丽第一次向朱元璋送贡女是在1365年,那时朱棣已经出生5年了,而且在高丽历史上也没有这个女人的记载,而其他贡女都是有家世记载的。

高丽女人韩妃,其实是辽王之母,地摊文学说碽妃生完朱棣就被以铁裙之刑处死了,那朱棣还有1个同父同母的亲弟弟朱橚怎么解释?因此也有说法这个女人是一个达鲁花赤的女儿。达鲁花赤是元朝在各个地方的蒙古官员,元至正十四年(1354),27岁的朱元璋智取定远的“驴牌寨”,“得其精兵三千。六月,取横涧山,得军二万,又袭元将营,既遁,得其民兵男女七万。又逐元兵,驻师滁州。”

因此有人认为,就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得到了一位长相还不错的达鲁花赤的女儿,而朱元璋在攻克南京的时候也俘虏了大量蒙古军民。朱棣本人和后代都是毛发胡须非常浓密,而且一直到宣宗,明朝皇宫里都有浓郁的蒙古风气。特别是永乐一边征讨鞑靼,一边又对蒙古色目非常好,对待新降之人“倾盖如故”、“后来者居上”的程度世界少见。

朱棣当皇帝的时候,军队中从下级军官到位极人臣的公侯都督,再到天子家奴——厂卫缨弁、锦衣卫指挥使,都可以看到蒙古、色目人的身影,好像又回到了汗八里的时代。


深度军事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英明一世的朱无障,死也不会想到在他死后,自己的儿孙上演一场争做老板的殊死搏击,精明能干的儿子,把自已的侄子炒了鱿鱼,当上了董事长,成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棣是明朝最有故事,最据争议的皇帝,他自己有争议也就罢了,连他的生母是谁都道不明,给后人留下了遐想空间,让后人自去凭借自已的想象去自已评判吧。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

一,在古代,想继承皇位,必须据备三个条件,1,皇帝的长子。2,皇帝的嫡子,也就是皇帝的正宫皇后的亲儿子。3,贤子,就是没立太子的情况下,在皇子们中间选出聪明贤惠的儿子继承皇位。

根据多方面考量,朱棣的生母是朱元障的原配结发之妻马皇后的亲生儿子。

二,皇宫本来就是个大染缸,什么烯奇古怪的事都能出,何况是经过几百年前的事,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我们现在只能在清朝正史,评书,演义中看到些珠丝马迹,至于说,朱棣是野地碽妃生的孩子,对于这个说法,只有个每个人自已去想象自已的答案。


张峰149764346


根据《明史》,马皇后共有五子二女: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两个女儿宁国公主、安庆公主。(马皇后像)

后世考证,马皇后从未怀孕,但是朱元璋感念马皇后的一起建立大明的不容易,连续过继给马皇后5子2女,朱元璋只有一位皇后,这五子二女都是嫡出。

在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像朱元璋一样,在明朝的正史记载里面,尽力抹杀马皇后无后代的事实,这五子二女的亲生母亲有关的记载都删除了,不能在官方的记载里面留有记录。据传说,马皇后的面相不好,八字更是不好,是贱命。这是在马皇后和朱元璋未取得政权前,找了很多算命先生算的,但是朱元璋不信邪,不能生把其他妃子生的孩子强行过继,一开始就不和亲生母亲在一起,也不能承认是自己的孩子。

朱棣抹杀自己的亲生母亲,主要考虑自己是嫡出,确保皇位的正统性。

据考证,明成祖朱棣的亲生母亲是碽(gōng)妃

碽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这个姓氏非常特别,只记载在《南京太常寺志》里面。这本书后来也遗失了,但是在《国史异考》、《三垣笔记》中提及《南京太常寺志》的记载:”成祖为碽妃所生,明孝陵陵神位的摆布为左一位李淑妃,生太子朱标、秦王、晋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朱棣。”到底这个转载的记录对不对呐?

《三垣笔记》的作者李清是崇祯年间的进士,他为了确认此事询问了当时的明末大儒钱谦益,当时做礼部侍郎,正好负责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他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明孝陵正好在其管理范围内,在南京祭祀期间,打开了明孝陵寖殿,一检查果然如《三垣笔记》的记叙是一样的。间接证明了明成祖朱棣的亲生母亲是碽妃。

国学大师傅斯年《明成祖生母记疑》中:”成祖生于碽氏,养于高后,碽氏为贱妾,故不彰也。”(下为吴晗像)

明史专家吴晗《明成祖生母考》一文中,支持傅斯年的观点。他认为:“高皇后无子,成祖周王为碽妃出。成祖为高后所养,故冒称嫡子。碽妃则行历不详,只好阙疑。”

他们都确认了明成祖亲生母亲的事实。但是这个人的其他记载已经绝迹,未见于史料中。

明成祖朱棣真把自己的亲生母亲抹杀了吗?

从明孝陵碽妃牌位摆放的位置来看,朱元璋只有一位马皇后,左为上,排在左侧第一位的是太子朱标的亲生母亲李妃,右侧第一位是明成祖母亲碽妃。从地位上讲,朱棣把自己的母亲位置应该是相当高的。应该是不能史册留名,在明朝皇室家族神牌地位上换是按照应有的礼仪放置的。

关于碽妃的传说

1.清朝传说朱棣生母因得罪朱元璋受“铁裙之刑”而死,这个参考其他史料,不可考。明史无有资料,只是其他转载得知朱棣的亲生母亲为碽妃,其他根本无记载,到了大清又出,估计是流言。

2.碽妃原来是元顺帝妃子,被朱元璋霸占,而且朱棣是不足月生的。这个更不靠谱,元顺帝在北京逃往漠北的时候,朱棣已经9岁了,时间根本对不上号,而且蒙古的史料也无

碽妃记载。又是流言。

3.碽妃是高丽人说。这个更不靠谱,如果朱棣的亲生母亲是高丽,朝鲜史书应该是大吹特吹了,朝鲜史书根本没有记载,又是流言。

不能确认的历史事实,往往成为流言传说的基础。


穿越再现彼岸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拥有重兵,镇守北平。建文元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经过三年多的兵戎相争,建文四年,朱棣终于攻占了南京,即皇帝位,改元为永乐。

他又于永乐九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朱棣统治期间继续执行明太祖的削藩政策,巩固中央集权,为以后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朱棣是历史上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他是夺权上台,所以被正统思想家们斥为“燕贼篡位”。有关他的各种传说不胫而走,甚至连他的生母是谁,也成为争议的内容。其说不一,难以断定。有说法认为朱棣的生母为马皇后。从官方材料看,可以肯定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为马皇后所生。但是后世学者认为这其中有窜改之词,不能信以为真,一生致力于明史研究的学者吴晗就这样认为。
另外有一些史籍说马皇后并非生了五个儿子,只承认四子朱棣与五子周王为马皇后所生,而懿文、秦王、晋王则为妃子所生。也有人说朱棣的生母是达妃。还有说生母为碽妃。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朱棣的生母是元妃。那些野史、杂记都说得煞有其事,但是它们毕竟只是野史杂记,说得再神乎其神也难以令人相信。近年更有人说,明成祖朱棣生母确实是马皇后。“碽”是吉喇氏略语的不同译音,硕妃或吉喇氏生明成祖的传闻,实属于无稽之谈。这其实是一则蒙古人编造出来的离奇的事,为的是以此证明元代国运不衰,后继有人。

说来说去,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之谜,到今天仍然没有确切的说法。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你的关注和点赞评论,期待你的参与。

天天开心历史


要想搞清楚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咱们不妨用排除的办法来讨论一下。

  • 第一、朱棣的生母不是马皇后

朱棣的母亲是马皇后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于明朝的国史,还有就是朱棣本人的多次提及,这种说法,学界普遍认为不可信。因为,按照《明实录》的说法来推测,马皇后几个儿子之间的生育时间过于接近,朱元璋有那么多女人,根本不符合正常的生育规律。所以,朱棣的生母应该不是马皇后,不过,他有可能被马皇后养育了一段时间。

  • 第二、朱棣的生母不是元顺帝的蒙古妃子

有一种说法,说是朱棣的生母是元顺帝的妃子,是朱元璋攻占大都之后,看上了后宫的一名宫女弘吉剌氏,遂占为己有,两个月后,弘吉剌氏生下了朱棣。按照这种说法,朱棣甚至不是朱元璋的种,是元顺帝留给朱元璋的礼物,有些人说朱棣的长相不同于朱元璋其他皇子,这居然成了朱棣是蒙古人的证据。其实,这种说法压根站不住脚,因为经不住推敲,朱棣是1360年出生于应天,也就是南京,而朱元璋是1368年才攻占大都的,这里面时间出入太大,总不能老朱事先就去了大都风流一番吧,不符合逻辑。

  • 第三、朱棣的生母应该不是高丽人

为什么这么说?这得从高丽人的性格说起,一直到现在,高丽人都喜欢自吹自擂,没有的事儿都能吹出花来,如果朱棣的母亲真的出自高丽,高丽的史料肯定会大书特书,写出很多故事出来,甚至,如今的韩国都会出电视剧来说道说道这里面的情节了。令人失望的是,高丽史书对这些居然没有任何记载,可见,朱棣的生母应该不是出自于高丽。

有些朋友肯定说,高丽确实向明朝进贡了女人啊,这就没可能性?高丽确实为明朝提供了不少女人,可是,他们第一次上贡的时间是1365年,此时的朱棣都已经5岁了,咋可能是她们生的呢?

  • 第四、朱棣的生母是一个叫做碽氏的姑娘

很多历史学者都对这个事情进行了考证,虽然没有足够的史料作为证明,但这种说法受到的接受程度在逐步增大。

碽氏究竟出自于哪里,已经不可考证,因为史料太有限,一般情况下,普遍认为她是一位蒙古族女子,但并不是出自于元顺帝身边。应该是元朝末年,蒙古族地方官慌乱之中留下来的少女,被明军俘虏后献给了朱元璋,这种可能性大。

后来,碽氏的命运比较悲惨,为朱元璋生下两个孩子之后,非正常人间蒸发,应该是被处死了。之后,朱棣被马皇后收养在身边,所以,朱棣说自己是马皇后的儿子,反对他的人并不多,甚至朱允炆在讨伐朱棣的时候,在檄文中也没提及朱棣是庶子的说法,这就说明,朱棣确实是马皇后养大。

大报恩寺里面的秘密:朱棣夺得皇位之后,在南京修建了一座大报恩寺,这座寺庙里面有一个主殿,平日里是不开门的,香客根本不允许进入,谁也不知道里面到底供奉着谁。后来,明朝灭亡,清军入关之后,打开了大报恩寺里面的秘密,原来这座大殿供奉的是碽氏,所谓的“大报恩寺”指的是报碽氏的生育之恩。

所以,我个人觉得,朱棣母亲应该是蒙古族女子碽氏。

以上为个人愚见,如有不妥,还请方家多多指正,如有不同意见或补充意见,欢迎留言讨论,但谢绝语言攻击。


猫叔说历史


朱棣的生母按照《明史》里的记载就是孝慈高皇后,也就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那个露出马脚的大脚马皇后,但野史中一直有朱棣是朱元璋的朝鲜人或者蒙古人妃子所生的说法。

根据《明史》的记载朱元璋唯一的皇后马皇后共生有五子二女,而燕王朱棣后来的明成祖正是马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所以朱棣也是正儿八经的朱元璋嫡子,这样朱棣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就大大提高了。


当然也有野史认为朱棣恰恰是为了提高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因此本是朱元璋地位低下妃子所生的他冒充是德高望重的马皇后所生,有种说法认为朱棣是朱元璋的蒙古人妃子原元顺帝的妃子翁氏所生,但是更有板有眼的则称其为朱元璋的朝鲜人碽妃所生。

他们认为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朱允文的皇位后,为了减少众人的非议就宣称自己是德高望重的马皇后所生,自己作为嫡子继承皇位是和合情合法的,但是这样的说法其实只见于少部分的野史怪谈中。



个人认为如何朱棣真的不是马皇后所生的话当时必然会有大量的人知道,这些人不可能不拿这些来做文章,朱棣想要冒充马皇后之子是不大可能的,而且当时朱棣已经大权在握没必要因为怕一点非议就冒充她人儿子,所以朱棣应该就是马皇后所生,要知道古人生四五个儿子那不是很正常吗?何况马皇后跟了朱元璋几十年夫妻情深就更加正常了。

其实像秦始皇的生父之谜和朱棣的生母之谜很有可能是政敌为了污蔑他们编造的,如果当时大家都在传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那么他还能继位吗?可见秦始皇是吕不韦儿子的说法应该是后来才有的,要不就是秦庄襄王子楚真的太傻了不识哪个是自己儿子,至于朱棣如果不是真的马皇后儿子恐怕也难以堵住悠悠众口了。


执斧谈史说事


朱棣的生母在明朝的官方史书里记载,朱棣是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所生,是第四个儿子。其实朱棣的生母不是马皇后,朱棣谋反称帝后,为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故意撒谎说自己是马皇后的儿子,蒙骗世人。

朱棣的生母是碽妃,是朱元璋的一个妃子。碽妃因为犯错惹恼了朱元璋,朱元璋就残忍的把碽妃给杀了,因此史书中关于碽妃的记载很少。当然朱棣靖难成功后,为了在道义上站住脚,不可能说曾经因为犯了错被杀的碽妃是自己的生母啊,那就太掉价了。于是朱棣就撒谎说自己是马皇后的儿子,是嫡子,继承皇位就有了合法的依据嘛,至少能冲淡大家对他篡位的不好形象嘛!朱棣把自己身世资料全部删除,但是还是有一个人记载了真实情况,写在了《南太常寺志》里面。这个说就明确写到朱棣就是碽妃所生,而且碽妃的牌位就在朱元璋孝陵的寝宫里面放着。后来南明的时候,钱谦益等人看了南太常寺,就决定去孝陵印证,打开寝宫,发现里面的确有碽妃的牌位,上面明确的写到朱棣就是碽妃所生,因此真相大白于天下。

碽妃到底是什么身份的人,因为资料不全,所以有很多猜测。一种说法碽妃是蒙古人,不过这种说法,不是很靠谱。查看朱元璋的经历,朱元璋一直在南方打仗,后来就和元朝对抗,胜利后建立了明朝,蒙古人的元朝不可能送一个蒙古女人给自己的敌人朱元璋吧!朱元璋好像也没对蒙古人的女人有兴趣啊,朱元璋的审美观念还是正常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说碽妃是朝鲜高丽人,这种说法也不靠谱。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高丽才向朱元璋进贡高丽女人的,后来朱棣也是很喜欢高丽的女人。就是说朱棣出生时,朱元璋还没有建立明朝的,也就没有碽妃是高丽人的理由呢!碽妃应该是江南人,而且还是有一定地位的人,不是富家女子就是官宦人家的女子,毕竟能当朱元璋妃子的应该不是普通人了。

朱棣行为撒了谎,内心觉得惭愧,对不起自己的母亲,同时为了感激碽妃的生育之恩,朱棣修建大报恩寺去纪念自己的母亲。大报恩寺修的真是豪华富丽啊,其中九层的琉璃宝塔更是珍贵,可见朱棣对自己的母亲感情还是挺深的!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朱棣生母并非马皇后,而是被封为“碽妃”的外族妃子,她可能是朝鲜人,也有可能是蒙古人。



《明史》中记载,朱棣的母亲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是嫡出:

【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

但是,就在这部《明史》中,居然隐藏着漏洞。

《明史·黄子澄传》:

【子澄曰:周王,燕王之母弟,削周, 是剪燕羽翼也。 】

这就是说,燕王和周王是同一个母亲。

《明史·太祖成穆孙贵妃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位众妃上,洪武七年九月薨,年三十有二。帝以妃无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东宫诸王皆期,敕儒臣作孝慈录。庶子为生母服三年,众子为庶母期,自纪始。 】

这就证明周王也是庶子,朱元璋才让他认别的庶母(孙贵妃)为慈母而服孝三年,朱元璋再蠢,再不懂礼仪,也决不会让嫡子去认干娘。

而周王与朱棣同母,《永乐实录》也是承认的,那么很显然,朱棣也是庶出了。

那么,朱棣的生母是谁呢?关于碽妃的记载比比皆是。

《南京太常寺志》(书已散轶,散见于诸书)记载:

“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蜀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左三位皇贵妃,生湘献王、肃王、韩王、沈王;左四位皇贵人,生辽王;左五位皇人,生宁王、安王;右一位妃(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那有谁看过这本书呢?不少人看过。

明末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沈元华条:

【按长陵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然奉先庙制,高后南向,诸妃尽东列,西序惟碽妃一人,具载《南京太常寺志》,盖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后生也。世疑此事不实,诵沈大理《南都奉先殿纪事》诗云,

“……

高皇配在天,御幄神所栖,

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

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

一见异千闻,《实录》安可稽?

作诗述典故,不贻后人述。”斯明征矣。】

书中提到了沈大理所写的《南都奉先殿纪事》这首诗,沈大理即沈玄华,曾官至大理寺卿,故称为沈大理,他是嘉靖四十一年的进士。任职大理寺卿时,曾经拜谒过南都奉先殿,对其所见所闻作诗描述。他看到其他妃子的牌位都排列在东面,只有碽妃的牌位放置在西面。



万历年间的史学家何乔远的《闽书·名山藏·典谟记》中说:

“臣于南京见《太常寺志》,云帝(明成祖)为碽妃所生,而玉牒则高后第四子,玉牒是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臣谨备载之,以俟后人博考。”

明末李清的《三垣笔记》:

【予阅《南京太常寺志》载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则碽妃生,讶之。时钱宗伯谦益有博物称,亦不能决。后以弘光元旦谒孝陵,予语谦益曰:此事与《实录》、《玉牒》左,何征?但本志所载东侧列妃嫔二十余,而西侧止碽妃,然否?曷不启寝殿验之。及入视,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惟周王不载所出。观太祖命服养母孙妃斩衰三年,疑即孙出。】

这就是讲,李清读了《南京太常寺志》,志中说朱棣是碽妃所生,李清感到很惊讶,这怎么与《实录》中所记载的不一样呢?于是,他就和钱谦益趁着拜谒孝陵的机会,进入寝殿验看,果然,“东侧列妃嫔二十余,而西侧止碽妃”。

这就充分证实了《南京太常寺志》所言不虚。

明朝有个史学家,名叫谈迁,写过《国榷》一书,他有个杂文集《枣林杂俎》,其中这样记载: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俱东列。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独西列。见《南京太常寺志》。孝陵阉人俱云,孝慈高皇后无子,具如志中。】

明人张岱,书以亲身见闻,在《陶庵梦忆》一书中也有相关记载:

【暖阁出殿三尺,黄龙慢慢之列两交椅,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龙,甚华重,席地以事甚秘。再下东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御讳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碽妃。《玉牒》云,碛妃穆位第一,可据也。】

其它例证也比比皆是,如《国史考异》、《广阳杂记》等。

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这些人都是去现场考察过的,证明事实是成祖朱棣并非嫡出。

其实,关于成祖生母这件事,在明朝就争议相当的大,《明史稿例议》 《玉蝶》诸书并同。当明时,诸家颇有异议,但为《实录》、《玉蝶》所压,通人多不敢置信。

即使朱棣登基后,对国内史书相关记载千方地进行抹煞,但从外国的史书上,依然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有条史料恰恰出自邻国朝鲜 ,其真实性是可以信赖的。

洪武二十二年, 使臣权近一行曾在北平拜谒燕王,权氏著有 《奉使录》记其事,其中有诗题云:   

【到燕台驿,进见燕府。先诣典仪所。所官入启,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礼。命奉嗣叶鸿伴 接到馆。七月十五日也。】 

此处“先太后”当是从汉制之称诸侯王母,显然指的就燕王自己的生母。诗题中说,太后忌日在七月十五日,而高皇后马氏的忌日在八月初十,显然不合。洪武二十二年,还不存在嫡庶之差别问题,燕王祭奠亡母,对外国人也并不遮掩其真实生母身份。所以,毫无疑问,朱棣绝非马皇后所生。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碽妃是蒙古人,也就是说朱棣身上有蒙古血统。

而据明末蒙古无名氏著《黄金史纲》记载:

【当彼之帝位被夺之际,(元顺帝)的弘吉剌哈屯已怀孕三月,那哈屯以匿于瓮中而落下了。汉人呼瓮为“缸”,蒙古则名之为“博通”。彼哈屯为汉人朱洪武皇帝所收纳,哈屯心想:“如分娩于七月之后,当视作己子而免于难,愿天父怜悯,再添三个月,凑足十个月吧!”如此祈祷度日,上苍垂恩,于十三个月上,生下一子。

洪武皇帝的汉后也诞育了一个儿子。此时,洪武皇帝曾梦见二龙搏斗而西龙乃为东龙所胜,敕令筮者卜其吉凶。筮者说:“此非二龙,而为君之二子。居西者,属汉后之子;其东者,则蒙古哈屯之子,将继君之宝座而享天命。”对筮者的话,洪武皇帝不加辨别,以为“虽系后嗣,但母为敌人之后妃,此人生下的孩子,如即我位,显然不好”。于是驱逐出宫,在长城外面替他修造了库克和坦】

此文中说,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而明太祖因其怀胎十三月降生,以为己子,他的母亲则是蒙古弘吉剌氏。

这个记录比较扯淡。元顺帝北逃,朱棣已经长好大了。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南京吴王宫中,那时候元朝的大都尚存。

朱元璋梦到二龙相斗的故事在野史《随志》中就有记载:

【高皇梦二龙绕于庭,—奋而张.—倪而顿;既觉,实懿文、燕邸同游,而文皇厌飞龙焉。】

清初刘献廷《广阳杂记》,也认为朱棣是元顺帝之妃所生:

【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瓮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大监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闻燕之故老为此说,今始信焉。】

清末王謇《瓠庐杂辍》记载自己年幼从学时,

【师告余曰:冯景亭宫詹桂芬,曾告以克金陵时,官军得明成祖御制碣于报恩塔座下。其文略谓:成祖生母为翁吉剌氏。翁故为元顺帝宫人,生成祖,距入明宫仅六阅月许耳。明制:宫人入宫,七阅月内生子者,须受极刑。马后仁慈,遂诏翁以成祖为马后所生。】

这篇记载说的是,朱棣生母是元顺帝的妃子弘吉喇氏,入宫六月生下朱棣,按制度,应该受极刑,但马皇后心慈仁厚,把他认为已子,保住了小命。



陈作霖的《养和轩随笔》却认为,朱棣的生母碽妃是朝鲜人:

【予幼时游城南大报恩寺,见正门内,大殿封闭不开。问诸父老,云:“此成祖生母碽妃殿也。妃本高丽人,生燕王,高后养为己子。遂赐(碽妃)死,有铁裙之刑(用烧红的铁片贴身),故永乐间建寺塔以报母恩。”与史志所载皆不合,疑为谰言。后阅朱竹坨(朱彝尊)跋《南京太常寺志》,云:“长陵系碽妃所生”。复见谈迁《枣林杂俎》,述:“孝慈高皇后无子,即懿文太子及秦、晋二王,亦李淑妃产也。乃仅齐东之语,不尽无稽也。”】

持同样观点的是清末民初有个叫王謇的文人,在《瓠庐杂缀》中这样记载说:

冯桂芬【曾告以克金陵时,官军得明成祖御碣于报恩塔座下,其文略谓成祖生母为翁吉剌氏,翁故为元顺帝宫人,生成祖,距入明宫仅六阅月许耳。明制,宫人入宫,七阅月内生子者,须受极刑。马后仁慈,遂诏翁以成祖为马后所生,实则成祖生日,距懿文太子之生,仅十阅月稍强也,翁自是遂挹郁而殁。】

所以有人认为,朱棣喜欢吃朝鲜菜,而在成祖一朝,恢复了元代高丽贡女的制度,爱幸妃子多是朝鲜进贡来的女子,和此有关。

当时确实有过发现宝塔的事情。

清光绪《江宁府志》记载:

【咸丰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发匪踞塔,俯瞰城中施炮,炮蛋有落中正街者。】――光绪《江宁府志》

【三年三月,湘军克通济门外垒,复克七桥瓮,断钟山报恩寺往来路。】――光绪《江宁府志》

【咸丰四年,发匪见其塔顶为黄金所铸,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当时童谣曰:“宝塔折,自相杀。”】


那么我们现在整理一下整个过程:

朱元璋当年参加义军起事,独霸一方,得到了朝鲜方面的贡女(或者俘获了元朝的宫妃),封其为碽妃。但她入宫仅六月就产下了朱棣,按照规制,应当受到极刑。但当时的马皇后心地善良,宅心仁厚,怜悯无辜的孩子,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但碽妃最终被朱元璋以铁裙之刑处死。

靖难之变,朱棣夺位,焚书销史,在明朝官方史料的记载中,这位碽妃的事迹完全消失了,因为她的事迹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朱棣抹杀了。




连自己的亲娘都不认,朱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皇位的合法性

朱棣在靖难时,为了道义上站得住脚,自称嫡子,传檄天下。夺得皇位后,如果自己只是庶子,就不能从法理上取信天下。

二,生母获罪而死

根据有的资料记载,朱棣的生母获罪,被赐以铁裙之刑,死的很惨。

子凭母贵,如果朱棣认生母是碽妃,那么天下就会质疑朱棣的出身低微。认马皇后为生母,朱棣就借以抬高自身的地位。

这个可怜的女子,留下在世间的骨血,惨遭酷刑,命赴黄泉。而他的儿子,即使在位登九五至尊的皇位后,也不敢公然祭祀自己的亲生母亲,而只能在暗中悄悄地燃一柱香,以告慰其在天之灵。



不知在为母亲燃起纸钱的那个暗夜,摇曳的火光中是否映照着朱棣那张布满泪痕的脸?


馋嘴肥猫铲史官


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建文元年,朱棣在北平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与侄儿兵戎相见。建文四年,朱棣攻占北京,改元永乐。永乐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军事上,面对北方蒙古的威胁,他迁都北京,并且数次率兵亲征蒙古,极大的削弱了北方蒙古的势力,在政治上,他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强化中央集权,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但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帝王,他的生母是谁,一直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朱棣

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认为朱棣是马皇后的儿子。因为,目前的官方史料基本上都支持这一说法。《明史•成祖本纪》中说,“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明太祖实录》中也说,“高皇后生长子,长懿文皇后标,次秦愍王,次晋王,次周定王”。

也有人说,明成祖朱棣是䂵妃李氏的儿子,这种说法主要依据《南京太常寺志》。《南京太常寺志》中记载:“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右一位䂵妃,生成祖文皇帝”。因为太常寺是国家机构,因此,包括吴晗等历史学家在内,很多人都相信这种说法。

还有人说,明成祖朱棣并不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乃是元顺帝的遗腹子。当年,朱元璋攻占北京之后,进入元顺帝的后宫,见到一位女子样貌秀丽,便收她为妃。这位妃子三个月后,就生下来一个儿子,即后来的朱棣。相传,当时朱元璋知道这个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只是见他相貌异与常人,才认下了他。不过,这种说法没有正史记载,只在民间广为流传。

马皇后

参考文献:

1. 《明太祖实录》

2. 张廷玉:《明史•成祖本纪》

3. 汪宗元:《南京太常寺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