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摄影时怎么做可以“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

柳侍墨


这个问题,我的理解,题主要问的是,摄影作品如何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

实现画面凸显主体,观众的目光一下或者很快被主体所吸引,这是通过摄影画面构思、构图、引导线、视角等方式所达到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导向被摄主体,或被摄主体一把就抓住观众的眼睛,就是摄影构图意义所在。主要的方式方法可以小结为以下几点:



一、凸显被摄主体。人潮涌动、或嘈杂的背景,通过精准对焦,锁定主体,虚化背景的方式实现;充满意境的照片,通过画面留白的方式,只展现主体,并将主体放置在井字构图的交叉点上。



二、通过构图方式,人像作品中,将模特的灵魂位置“眼睛”,放置在井字构图或中心线上,并将镜头的对焦点放在模特的眼睛上;通过画中框、框中画的几何构图方式,引导观众的视线迅速锁定主体。

三、通过斜线、曲线、透视线等构图形成的各种引导线,让观众明确画面的主体是哪个。比如,人像摄影里,模特在画面中经常展现的模特的脚伸到画面左或右下角,这是典型的借助模特身形形成的引导线,观众的视线,一般会从模特的脚部向上一直看到容颜。




四、夸张的拍摄视角,会产生强烈的视角冲击力,可以更明显的展示主体及主体的特点,比如仰拍或者俯拍。或者搭配使用广角镜头,让被摄主体靠近镜头,制造夸张有趣的视角效果和主体体现。


以上只是技法和创意上,去凸显主体的存在。而主体想真正实现观众注意力的汇聚,人文片要有故事,人像片要有情绪,有颜值,风景片要有意境,总是要有一个点能深深打动观众才是可以的。所以,如何让被摄主体自带光芒,这才是摄影师该去思考和实现的问题。

配图:是林凛呀


陌上小麋鹿


摄影时怎么做可以“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

【4句摄影口诀,让你的照片更具“引力”】


让摄影作品引导观者的视线,是摄影基础中,很重要的一点。那怎么才能把观者的注意力,引向被摄体,或者做到引导观者的视线呢?

摄影自学班,总结了4句口诀,帮大家拍出有“引力”的照片:

拍树仰拍更带感。前景装饰主体显。

明暗对比引视线。桥路光线引观看。

结合有“引力”的照片,为朋友们解说下,这4条口诀的使用技巧:

1、拍树仰拍更带感。

树,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景物。怎么能把这一个普通植物,拍出不一般的感觉呢?记住这个技巧:


把设备,贴近树的树干放置,镜头朝上,顺着树,从下向上拍。

这样拍出来的树,更有感觉,观者的视线,被树干指引,看向天空。

2、前景装饰主体显。

照片中有前景,观者会更注意前景后面的主体,前景就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那生活中,怎么能拍到漂亮的前景呢?有两种情况:


(1)如果镜头,具体前景较远:那就找好角度,让照片中先出现前景,然后观看到主体建筑。

(2)如果前景的景物,可近距离接触:那就把相机镜头,贴近前景,让前景围绕在镜头四周。常用的前景,有树叶、花朵、围栏等等,只有有空隙,能容得下一个镜头,就可以。

3、明暗对比引视线。

还有一种,引导观者视线的方法,经常被朋友们忽略:


(1)利用明暗对比,让照片主体,处于明亮处,选择暗色背景,这样观者的视线,就被引导到主体上了。怎么拍出暗色背景?

(2)在密闭没光的室内,用窗口光,或者自己打光,来突出主体。在室外,找到植物间隙下的花、草,光穿过间隙,就能够照亮主体。这两种情况,背景都是暗黑的。


4、桥路光线引观看。

拍照中,最常用的引导线,是路、桥、水流,还有一些建筑、物体。

观者视线,顺着镜头中的线条,自然就观看到主体了。

动态模糊效果,怎么拍摄:

带三角,感光度设置为最低,调小光圈,降低快门速度,对焦在不动的物体上。当车经过,就会形成光线动态的模糊了。


以上四种方法,都能很好地,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希望帮助到大家!

喜欢的朋友,请帮我点赞和转发哦!感谢大家来关注我!等你呦!


摄影自学班


摄影师怎么做可以“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把看照片的观众视觉(注意力)引导到拍摄主体上。常用构图、光影、色彩等方法引导视觉:

1.用构图做视觉引导

构图是将拍摄的物体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中,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构图能将人的视觉很好的引导到拍摄主体上。构图的目的是使被拍摄物的空间关系符合人们审美的视觉规律。在摄影中,与构图有关的因素有主体、陪体、前景、背景和留白。

1.1主体。主体就是主要的拍摄体,是画面主题的具体体现。画面上一切因数的设置,都是围绕着主体进行的。主体的位置应该是人们看见照片时,产生第一个视觉的位置。摄影设置主体的位置有很多方法。

1.2陪体。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陪衬关系,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陪体其陪衬作用,在化面上占得面积要小,陪体色调的安排、线条的走向要与主体紧密配合。陪体的另一个作用是将视觉引导到主体上。

1.3前景。是指出题拍摄主体靠近相机方向的物体。一般是色调深、处于画面四周。陪体也可以做前景。前景用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与后边的主体形成对比,调动人们的视觉,去感受换面的空间感。

1.4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物体,以强调主体的环境,有突出主体形象、引导视觉、丰富主体的作用。背景选择的原则:暗主体衬亮背景;亮主体衬在暗背景;主体亮,背景亮,中间要有暗的轮廓线隔离;主体暗,背景暗,中间要有亮的轮廓线隔离。

1.5留白。是指拍摄画面有一些空白部分或单一色调的背景。留白可以使主体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恰当的留白,使人的视觉有回旋余地,是画面空灵俊秀,能引起人丰富的联想。

2.光影做视觉引导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利用光影构图,能将视觉引导到拍摄主体上。

2.1将陪体或背景至于阴影中,用点光源和线光源提亮主体,能引导视觉到拍摄主体上。

2.2在相同环境下,白色的主体呈现的光影更亮,容易引导视觉。

2.3光线的投影。通过留白或留黑,用产生的光线投影(阴影)引导视觉。

2.4光线的方向引导视觉。

顺光:拍摄主体的阴影被自身遮挡住,光影比较柔和。

顶光:会在拍摄主体下方产生很强烈的光影,能引导视觉。

逆光:能提亮拍摄主体的轮廓,用光亮的轮廓引导视觉。

侧光和侧逆光:能更好的表现出拍摄主体的立体感,是使用最多的光影构图。产生的光影具有强烈视觉引导作用,

3.用色彩做视觉引导

3.1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的色调(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要素。人的色彩视觉是由这三个颜色决定的。其中色相是色彩的基本特征。

3.2采用对比色做视觉引导。对比色是指色环上相距120度到180度之间的两种颜色。如:红-青、蓝-黄、绿-紫。对比色的搭配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般将主体与陪体做对比色。

3.3冷暖色调对比做视觉引导。暖色调(橙、黄、红)能使人感觉到温暖和热烈。冷色调(绿、青、蓝)能使人感觉到寒冷。一般将主体与陪体、前景、背景做对比色。

3.4浓色调与单色调对比做视觉引导。浓彩色调一般指照片色彩绚丽,比如大红大紫的照片;淡彩色调是指画面整体色彩淡雅,照片中色彩更显的柔和,比如粉色、浅黄类颜色为主的照片。一般将主体与背景做色调浓淡的对比。

3.5用黑色和白色对比做视觉引导。黑色就是没有任何光线时物体呈现的色彩。常用来表现神秘、简单、冷酷、刚毅的视觉。白色常被认为是“无色”,是明度最高、没有色相的颜色。常用来表现纯洁、端正、正直。这两种色彩的对比效果比其他颜色对比效果要强烈的多。

3.6纯色的视觉效果。

可以利用各种纯色的视觉效果,表达拍摄者的主题,产生视觉引导作用。

蓝色:蓝色通常象征着宁静、忧郁和永恒。以蓝色做背景,给人的以开阔的视觉。

黄色: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色,给人轻快、透明、辉煌的视觉印象。是最醒目的颜色之一。数码相机自动测光时不能准确还原黄色,所以要增加曝光补偿。

红色:视觉上是热烈、喜庆、奋进、激情。

绿色:给人以升级、平静、希望的感觉。

青色:给人以坚强、庄重、冷清的感觉。

紫色:视觉上是深沉、稳重、寒冷。

4.利用拍摄技术和后期技术做视觉引导

4.1拍摄技术做视觉引导。利用长焦、大光圈、近前景等拍摄技术,前背景前、背景是典型的视觉引导技术。还有爆炸变焦、旋转拍摄、升降拍摄等拍摄技术也能强化视觉引导作用。

4.后期修图技术引导视觉。利用后期技术的光晕、暗角、灯光、模糊、锐化等工具,都能起到引导视觉的作用。

常常将上述方法组合使用,会产生更强烈视觉引导作用,能够更好的突出主体。










郭盛利kdgsl


摄影视觉表现中,被摄体是画面的主体,是画面的核心元素,也是拍摄主题内容的表现载体,如果我们拍摄的画面视觉冲击力不够,不能把观者的注意力,第一时间引向被摄主体,作品的表现是失败的。

摄影时“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有哪些拍摄方法呢?

第一:选择与主题相关的,且有视觉冲击力的被摄体

如果我们在选择被摄体的时候,与拍摄的主题内容无关,且没有视觉冲击力的被摄体,随便怎么构图,怎么配色,也是难以将观者的注意力引向被摄体的。

第二:画面元素简洁,背景单纯

在摄影创作是,尽量做到画面简洁,减少背景干扰,做到简洁而不简单,让被摄体“说话”,让被摄体本身去吸引观者。

第三:让被摄体占据视觉有利位置

要让被摄体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必须得要被摄体在画面上占据有利的位置,比如在视觉中心,视觉中心是观者第一眼看到的地方,而且在画面占的视觉大小比例,也要合适才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第四:运用有引导观者视线的构图

在拍摄时,可以运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构图方式,达到将观者注意力引向被摄体的效果,比如引线构图、大透视构图等。

第五:利用后期处理

由于前期拍摄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来达到吸引观者注意力的效果,比如将被摄体处与背景提高对比度,明暗对比、色彩的鲜灰对比、虚实对比、大小对比等。

总之,摄影时,将观者注意力引向被摄体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这一点没拍摄到位,整个画面的表现力会大打折扣,影响作品的完美度。


“脑摄狼图事界”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与大家共同学习摄影,敬请关注,欢迎留言讨论。


脑摄狼图事界


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摄影构图中加入引导线,人眼对线条有着天生的敏感,尤其是具有明显方向性的线条。利用一组或多组线条,可以有效吸引、引导观众的视线,称为视觉引导线。

汇聚线是引导线中最典型,最常见,效果也最显著的一种。汇聚线的获取方式也很简单:找条平直延伸的道路、隧道或其他长条形物体,平位远拍,透视效果就会为你造出汇聚线。

引导线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吸引注意力,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强化这种效果。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使用广角镜头。广角镜可以放大前后景的距离感,位于下边缘的汇聚线起点会分得更开,使汇聚线更具气势。

视觉引导线的作用是吸引观众视线,但其本身往往并不具有太多的观赏性,需要在画面中添加趣味点。如果引导线尽头本身就存在有趣景物,画面会形成带人入景的效果,再好不过。引导线尽头没有有趣景物,可以通过抓拍或合理安排,添加有趣景物。在引导线外安排兴趣点也是可以考虑的处理方式,但要注意的是,线外景物不能对引导线主体形成太大干扰,否则画面会乱。


小麦体验


在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文章一开篇,就告诉我们:一张好的摄影作品"为什么"那么美,我们在拍摄过程中"求什么"?并告诉我们追求什么的三条基本原则。即:一张好的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一张好的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一张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

那么,如何在拍摄中把注意力吸引到被摄主体上呢?关于这方面的摄影书籍很多,摄影大家也有许多名言。而这些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运用摄影家的眼力,去观察周围世界,注意捕捉拍摄冲击力强的照片。这就是摄影大师们所说的摄影构图。构图就是把你想拍摄的所有元素合理安排在画框中。构图的目的是引导观赏者关注重要主题。好的构图就是让观赏者从画面中看到那吸引人注意力的主体。

摄影中,如何把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向主体呢?实际上就是四个字,那就是"突出主体"。

一是通过聚焦突出主体。主体往往也是兴趣中心和焦点。可以用多种技巧突出主体,把观赏者的眼球吸引到被摄主体上。就是把焦点聚焦于兴趣中心,重点拍摄主体,突出主体。

二是通过布局突出主体。一般说来,照片的好坏取决于摄影师如何布局画面中的元素,这也是摄影构图的精髓。一条关于摆放主体百试百灵的摄影定律,也叫黄金分割定律,又叫三分法。正确运用三分法,摆放好你的摄影主体,实现你的最佳构图。

三是通过调整大小突出主体。突出主体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主体比周围的物体看起来更大,主导整个画面。有名摄影名言说的好,你拍的不够好,是你走的不够近。也就是你的主体不够突出。

四是通过画框突出主体。当主体不能通过放大得到突出时,我们可以利用画面的其它元素为我们的摄影主体围成一个画框来突出主体。这个画框可以是门廊、拱门、栅栏、树枝等。

五是通过光线、反差突出主体。就是通过对比,用光线最亮区域给予主体,通过明暗反差、通过色彩反差等突出主体。

六是通过引导线突出主体。引导线就是引导观赏者视线到兴趣中心(主体)的线条。它可以是一条马路、一排栅栏来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到被摄主体上。

在拍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重复、动态等来突出主体。实际上突出主体的方法很多,只有多拍多想,才能在摄影的实践中,发现我们的兴趣中心,并把它突出出来,成为我们的拍摄主体,以实现我们的摄影主题,完成我们的摄影作品。











张卫国手机摄影


摄影时怎么做可以“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

在拍摄时我们总是希望将好看的东西全部都装进镜头里,可是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内容太多,拍摄出的照片主题不明,观看者不知道我们想表达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应该懂得怎样将观看者的注意力引向被摄体。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主体必须鲜明

是表现一个人,还是一件事物,必须使观看者一看就能够明白这副照片是想表达什么。不能有模糊主题,分散观赏者的因素存在。

2,拍摄的必须画面简洁

只留有那些有利于将视线引向被摄主体,表现拍摄主题思想的元素存在。排除那些容易分散观看者注意力的内容。



3,拍摄技巧

除了上面的一些拍摄思维方式,还有一些拍摄技巧,来将注意力引向被摄体。

比如利用光圈的虚化,将背景虚化,留下清晰的主体。


比如通过引导线构图,将被摄体放在引导线的交汇点。

比如利用光影对比,将拍摄主体放在画面的明亮处。


总结:通过上面的一些内容,我们应该知道将观看者的注意力引向被摄体,不仅需要拥有一定的拍摄技巧,还应该有一定的拍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够在拍出好看的的作品的同时,更有内涵。

如果你也喜欢手机摄影,欢迎关注我,大家一起交流。


手机摄影联盟


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换句话来说,就是使观赏者在欣赏一张照片时,其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那么在摄影时怎么来做到呢?

一、画面简洁干净

在摄影取景中,只拍摄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也就是说,画面不能杂乱无章,分不出主次。主体要突出,背景要干净。

二、运用线条引导

画面中的线条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营造空间,如下图中的泥路就是一条常见的曲线,使得我们视线就延着这个线条从近向远方的深山,这样也能使图片产生了空间感,突出了被摄主体。

三、安排注意中心

在一张照片中,一般把被摄体的位置安排在九宫格的交点上,这样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被摄体一般都是色彩鲜明、形状漂亮的物体,可以吸引观者的注意。

想了解更多的手机摄影知识和技巧,可以关注我的《今日头条》个人主页《董宏伟手机摄影》,感谢您的点赞、转发和关注。


董宏伟手机摄影


一、文章总论述

摄影的被摄体,一般都是一幅摄影画面的主题。在摄影创作中,要想突出画面的主题,就要安排好画面的被摄体。这是摄影构图所担负的重任。充分利用摄影构图的元素。点、线、面、色彩、影调、形体、节奏和韵律,通过摄影的构图的各种技法,摄影家巧妙的安排好被摄体,使之突出摄影作品的主体思想。

二、摄影时怎么做可以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

1、安排好“趣味中心”,也就是“视觉中心”,也是“兴趣中心”。既然是摄影作品的趣味中心,那么,自然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被摄体。

2、运用摄影构图的框架技法,可以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被摄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框架摄影给人以神秘之感,往往人们的好奇心,通过框架把人们引向被摄体。

3、通过摄影的构图的黄金分割线的分割点,安排摄影的画面,把摄影的被摄体有意和无意的安排在黄金法则的分割点上。有利于突出主题,在画面视觉上给人以导向,均衡舒服的感觉。

4、在摄影中,运用引导线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所谓引导线就是把线条的方向指向的中心的位置,通过摄影线条的辐射,引向辐射的中心点,突出表现主题。

5、通过主客体的关系,安排陪体突出主体,利用色彩的对比“绿叶扶红花”,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

摄影朋友如有疑问可以私信给我,但说无妨,以影会友,共同进步。








摄影家赵许生



摄影时怎么做可以“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


摄影时要想“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我觉得,通过合理的构图就可以完成。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第一条:加大主体与陪体的颜色反差

想要“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不妨拉开主体和陪体、背景的颜色反差。

艳的配素的,单一的搭个花花的,红的配绿的,黑的配白的……

总有一款适合你的。

“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第二条:加大主体与陪体的明暗反差

摄影,拍的就是光影。

光线,让所有的颜色都有了明度。

那就来呗!

暗的配亮的&亮的搭暗的……

最常见的就是用主光强调主体——保证主体亮丽为原则。

“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第三条:虚实结合强调主体

“大光圈虚化背景”是每个摄影爱好者都听过的摄影基础课。为什么要用大光圈虚化背景啊?那是因为背景虚化了就能突出主体啊!

当然,用大光圈虚化的时候不单是要虚化掉背景,有时候也得连并前景一起虚化掉。

不过无论是虚化前景还是虚化背景,目的都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被摄影主体——毕竟整个画面里,就只有主体是最清楚的啦!




我是柳侍墨,一个喜欢摄影的段子手,喜欢诙谐幽默地讲摄影故事。

希望您也可以喜欢我!

——喜欢就来关注我吧!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点赞、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