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现代战争中有没有什么防弹衣可以抵御12.7毫米的机枪弹?

用户87570116395


没有,即使做出来,能防护12.7mm的防弹衣(装甲板)重量和可活动性也是不可控的。就是说人是没法扛着这么重的防弹衣行军作战。

实际上防弹衣是细分成6个等级的。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6个等级:

  • NIJ I:可抵挡至初速329m/s左右及弹头重2.6克者(.22 LR Lead全铅弹),或者初速320m/s左右及弹头重6.2克者(.38 ACP FMJ铜制全被覆弹)。
  • NIJ IIA:可抵挡至初速373m/s左右及弹头重8克者(9×19mm鲁格弹 FMJ铜制全被覆弹),或者初速352m/s左右弹头重11.7克者(.40 S&W FMJ铜制全被覆弹),亦或是初速275m/s左右弹头重14.9克者(.45 ACP FMJ铜制全被覆弹)。
  • NIJ II:可抵挡至初速398m/s左右及弹头重8克者(9×19mm FMJ 铜制全被覆弹),或者初速436m/s左右及弹头重10.2克者(.357麦格农 JSP软尖弹)。
  • NIJ IIIA:可抵挡至初速448m/s左右及弹头重8.1克(.357 SIG FMJ铜制全被覆弹),或者初速436m/s左右及弹头重15.6克者(.44 麦格农 SJHP 半空尖弹)。
  • NIJ III:可抵挡至初速847m/s左右及弹头重9.6克者(7.62×51mm NATO M80普通弹种)。此为防弹插板的等级。
  • NIJ IV:可抵挡至初速887m/s左右及弹头重10.8克者(.30-06斯普林菲尔德 M2钢芯穿甲弹种)。此为防弹插板的等级。

也就是说,按目前美军的防弹衣防护等级划分,最高等级的NIJ IV也只能抵御.30全威力钢芯穿甲弹(4250J)。其他的仅能抵御7.62mm全威力普通弹及以下的弹种。那我们看看IV级防弹衣多重呢?

以美军制式装备拦截者为例,装备IV级插板的情况下,保护前胸后背的拦截者重达8公斤。如果是增加防护全身爆炸伤害的附件,则要增加到15公斤。

拦截者防弹衣

全身防护的拦截者防弹衣

再来看一下这个SAPI防弹插板,能抵挡7.62mm全威力弹厚度已经达到了26mm。如果继续增加对人的活动势必造成很大影响。

好了,能抵挡一枚7.62mm穿甲弹的防弹衣,已经是这个重量这个厚度了。那么12.7mm子弹的威力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看一下12.7mmX99mm的NATO弹种类。

弹头重量/种类 枪口初速 能量

647 gr(42 g) Speer3,044 ft/s(928 m/s) 13,144 ft·lbf(17,821 J)

655 gr(42 g) ADI3,029 ft/s(923 m/s) 13,350 ft·lbf(18,100 J)

700 gr(45 g) Barnes2,978 ft/s(908 m/s) 13,971 ft·lbf(18,942 J)

750 gr(49 g) Lapua2,618 ft/s(798 m/s) 11,419 ft·lbf(15,482 J)

800 gr(52 g) Barnes2,895 ft/s(882 m/s) 14,895 ft·lbf(20,195 J)

这里面随便一款弹药的动能都在15000J以上。就是说,12.7mm弹药的动能已经超过了IV级防弹衣能防御弹药出口动能的4-5倍。之前提到IV级防弹衣插板已经达到了26mm厚度,如果用同样材料制作防弹插板来防御,那得多厚呢?如果也增加到原来的4倍厚度,那就是超过10厘米厚,32公斤的重量——穿上了还怎么行动啊...

画面想想就很刺激

在实际测试中,12.7mmX99m NATO弹穿甲弹种,用M2HB机枪在发射,能在91米的距离外完全击穿22.2毫米的装甲,在500米的距离外完全击穿19毫米的装甲。这里的装甲指的是钢装甲。如果是钢装甲的话,倒是可以减小厚度了,问题是重量又不可控。如果你想完全抵御12.7mm子弹,是必须用大于22mm的钢板的,因为机枪打穿22mm装甲仍然有剩余速度会对人体造成致命的杀伤。那大多少呢?按垂直半无限靶的理论,如果要想后部完全不变形,就需要有限靶穿深的 一倍,也就是44mm。。。即便折中一下,也得33mm左右吧,这个厚度已经赶上步战车的水平了。你琢磨人能扛得住这个重量的钢板作战么。。


宣仔


俄军的3级防弹服就可以抵御7.62子弹,而目前最高的是5级防弹服。美军这种给悍马机枪手配备的防弹服,因为不考虑移动,加装多层硬质装甲板。

12.7mm弹药的动能是普通步枪的10倍左右,千米穿深大约2厘米钢板(一半穿过)。要想完全不穿透,估计要5厘米钢板吧,当然用陶瓷板能轻薄些,但是重量也不是单兵携带的。载具应该可以。

有很多人用能量计算,被12.7mm打中相当于被汽车撞之类的,都是扯淡。对于硬质装甲板,子弹的大部分能量消耗在穿甲上,不会转换为人体动能。比较靠谱的计算应该用动量。用中学物理推算一下,步枪5g弹头1000米/秒,打中50kg的人体,假如没有击穿,人体的最终速度是0.1米/秒。换成12.7,50g弹头1000米/秒,人体最终速度是1米/秒,也就是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电影里一枪把人打飞起只是特效而已。

所以12.7mm打中硬甲防护的躯干部分没有击穿,有贴身软甲缓冲,人体未必受重伤。因此估计,如果需要,防12.7口径的防弹衣是可以在载具上实现的。至于单兵使用的,只能等机械外骨骼技术成熟了。

补充:难免有些中学学渣要说什么内脏受伤之类的。所以先计算一下堵堵嘴。假设12.7子弹50克,速度1000米/秒(高估了,一般不到900);前胸防弹衣50千克(5cm厚的铁板,往少算重量了),人体通过1cm海绵隔离(其实没必要,为了区分碰撞过程)。弹头先与防弹衣碰撞,没有击穿,根据动量守恒,防弹衣获得1米每秒速度,撞在人体上——相当于一个苗条女子步行撞在你胸口——你的内脏能碎了?心蹦碎了有可能。

fps russia应该都知道吧。印象中有一集用巴雷特打防弹板(不是防弹衣用的,可能是悍马车机枪手自费购买那种)。能找到的可以看看。

下边设置不可回复的懦夫,你被截图了。在帖子里单独回复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有区别,但共享同一个物理定律。





味冷


暂时是没有的,在有效射程内,12.7毫米机枪弹的威力是非常大的。以大名鼎鼎的M2勃朗宁重机枪为例,它就是发射12.7×99毫米(.50BMG)大口径弹药,它发射的12.7毫米机枪弹仅仅是弹头就重达45.8克,枪口初速度达930米/秒,在25米距离上的射击动能仍高达17030焦耳。

相比较之下,在突击步枪中威力比较大的AK-47突击步枪发射的7.62毫米子弹初速约为710米/秒,最大射击动能为2000焦耳,和12.7毫米机枪弹差距明显。

资料显示,M2勃朗宁重机枪发射的12.7毫米机枪弹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厚达13~20毫米的钢板,也就是说它足以击穿很多装甲车的侧面甚至是正面的防护装甲,威力非常惊人。特别是后续改进的M2勃朗宁重机枪还可以使用不少特种子弹,例如APM8穿甲弹、APIM8穿甲燃烧弹、APEI169穿甲爆炸燃烧弹等,更是使得它的射击威力更上一层楼,其他国家的12.7毫米机枪弹威力同样巨大。所以,要求防弹衣去有效防御连装甲车防护装甲都抵御不住的12.7毫米机枪弹,这无疑是“强衣所难”。

以美军大量装备的“拦截者”防弹衣为例,这款防弹衣主要由防弹背心(OTV)和防护插片(SAPI)两部分组成。其中防弹背心由KM2凯夫拉纤维制成,可以防御枪榴弹/手榴弹的破片/弹片和较近距离内射出的9毫米口径手枪/冲锋枪子弹。防护插片则是由碳化硼陶瓷材料制成,每片插片重量大约为1.8千克,具备在较近距离上抵御7.62毫米口径子弹的射击的能力。增加这两片碳化硼陶瓷插板以及护裆、护颈之后,“拦截者”防弹衣的总重量达到8千克左右,总体防护等级达到最高水平的Ⅳ级,能够抵御7.62毫米、5.56毫米等常见突击步枪子弹的数次直接命中。

尽管最高等级的“拦截者”防弹衣防护能力已经颇为出色,但是当它面前着12.7毫米机枪弹时,却仍然是微不足道的,12.7毫米机枪弹能够轻轻松松将它击穿打碎。

实际上,要求防弹衣去防御12.7毫米机枪弹是非常不合理的,完全就是天方夜谭,就如同不能要求装甲车拥有和重型主战坦克同一水平的装甲防护能力一样。未来防弹衣应该是向更轻、更结实、更耐磨、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以及更方便穿戴拆装等方向发展,而不是去考虑如此抵御12.7毫米机枪弹。


科罗廖夫


没有任何防弹衣可以抵御0.5英寸口径重机枪的射击。看电视时我们总能看到的人挨了一发步枪弹依然能进行作战,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光是疼痛就能让你丧失活动能力,更何况伤口在流血,如果不堵住伤口你就会面临失血过多造成休克甚至死亡。


至于12.7毫米的重机枪的威力就更不用说,这种大口径机枪有个外号“拆墙机”,打在墙直接洞穿,扫射的话能将墙打烂。试问谁的身体会比墙硬?所以12.7毫米重机枪打在身体上能直接将身体撕碎,也就是拦腰打断。
爆头,12.7毫米打到头部,直接粉碎

因为在平常这个口径枪支被称为反器材武器,甚至可以反装甲,所以依靠防弹衣来保命是不可能的。看过第一滴血4的应该知道12.7毫米机枪的威力

注意图中,右边第二个,直接拦腰打断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没有任何悬念,肯定的回答你:没有!

12.7毫米枪弹又称点50枪弹,多为重机枪和狙击步枪枪弹,最大初速可以达到900米/秒,有效射程可达1800米左右。而现有的防弹衣多为凯夫拉材质的,也就是多层尼龙材料叠加,再进行压制而成。对于手枪的射击,可有效抵御(会有挫伤),要是想抵御步枪射击,则必须在夹层中放置铸钢或陶瓷板,即便如此,冲击力依然会压断你的骨头,造成皮下伤害。

电影《第一滴血4》中,兰博使用的M2重机枪射出的就是12.7毫米枪弹,虽然效果有些夸张了,但被点50枪弹射出,毫无悬念的说,必死无疑。即便没有射到要害部位,也会因为伤口过大,死于失血过多。那么穿上防弹衣是不是能保住命呢?回答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它强大的威力会一边试着穿透你,一边行程炸点将你的器官撕碎。所以,一般使用12.7枪弹的兵种,多为机械化部队或特殊兵种,比如坦克兵或狙击手。


栋哥游新疆



12.7毫米的重机枪子弹冲击力惊人,就连一些装甲比较薄的战车都能击穿,可以想像这种尺寸的子弹的威力有多强。

实际上就算能挡住12.7毫米子弹不被其射穿,光靠人身来抵挡即使穿上了超强防护能力的防弹衣也根本受不了其巨大动能冲击,抗一发之后基本上人员就失去了战斗力,被直接震坏内脏也是正常的。这样的话就算没被子弹击穿,人员一样遭重创甚至死亡。所以想方法不被重机枪子弹打中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说到防弹衣,能防12.7毫米重机枪子弹的防弹衣重量肯定轻不了。一般能防7.62毫米子弹的防弹衣重量约在15斤左右,能防12.7毫米子弹的重量恐怕要涨到30斤。这个重量长时间背在身上一般人根本受不了。在战场上长时间佩戴基本不太现实,很快会让士兵的体能消耗光。所以说能防12.7毫米子弹的防弹衣做出来肯定不是问题,但是实不实用就很难说了,因为要牺牲士兵的机动能力。同时防弹衣也无法完全吸收掉大口径子弹的巨大冲击力,一样会重创人员。


陶德中士


首先说一下12.7mm机枪的定位,这种武器属于大口径重机枪,拿美国M2式勃朗宁重机枪为例,它的战术作用是攻击轻型装甲目标,集结有生目标和低空防空。说白了,这种武器设计出来就是为了打轻型装甲车和武装直升机的,不管什么样的防弹衣在它面前都跟纸糊的一样。

再说一下12.7mm机枪的杀伤力,枪口动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弹的杀伤力。力学公式大家都知道:E=mc2,决定枪口动能的因素就两个——弹头质量、初速度。还是以M2式勃朗宁重机枪为例,普通弹头的重量是45.8g,枪口初速度是930米/秒;再来看一下M4,采用5.56mm子弹,弹头重量是4g,枪口初速度884 m/秒。



M2勃朗宁重机枪的枪口动能是M4卡宾枪的整整12倍。穿上防弹衣被普通步枪打一下就像是被拳击手重重地锤了一拳,会造成淤青和肋骨骨折,如果是被重机打中,感觉应该会像是被大铁锤砸中一样吧,内脏很可能被直接震碎。


这还只是假设子弹不会穿透防弹衣的情况,如果穿透了呢?12.7mm子弹产生的瞬时空腔会把肌肉组织直接撑爆,电影《第一滴血》里面兰博曾用M2向敌军射击,有些人的身体都是直接碎裂,估计要不是制作成本太高,导演会让所有人都四分五裂。


李三万的三万里


正听着许巍的歌,看到了这个问题,那熟悉的旋律一直在我耳边回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地向往”,诚然防弹衣现在的防护能力已经非常强大了,但对于12.7毫米子弹来说,仍然不够看,甚至都不能让子弹有一点停留的唱着歌呼啸而过,“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我们最熟悉的巴雷特大狙就是发射12.7毫米口径子弹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反器材武器使用的,对于能否击穿防弹衣,说实话应该问能穿几个葫芦,看下下图几种尺寸子弹对比就知道12.7毫米子弹是一种什么存在了。
最左边的就是
12.7毫米了,吃鸡游戏中最常见的7.62子弹是第四个,5.56子弹是第五个,是不是很恐怖。看看这个国外网友用来测试的铁轨,一发入魂,就像那歌里唱的“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



所以看到最后,还是欢迎大家在游戏里探讨了,现实中这个实在太残酷,


面朝阳光3369


对于防弹衣,一些人望文生义,产生了错误理解。认为既称“防弹衣”,就能防一切“弹”。

实际上,所有的“防”都有上限。防空洞只能防有限的空中袭击。坦克大多还是被它应该“防”的炮弹打坏的。

防弹衣是人穿的,人穿了它还应该能作战,它就不能无限地加厚加固。12.7弹是打器材的,打穿防弹衣那就是小菜一碟。

穿了防弹衣,可以减少很多伤害,不能招架刻意的和超限的攻击。


ZBLiu


防弹衣别搞笑了,就算你穿着一层钢板也能给你穿透了,如果是防弹衣的话估计这件衣服至少得一百多斤重!目前除了装甲车和坦克之外,还没有能有效防御12.7毫米口径子弹攻击的防护,其威力甚至可以击穿不少型号的装甲车。

如果软目标想要防御12.7毫米的子弹那就得试验一下穿多少件防弹背心了。可以保证的是即使穿了三件还是会被打成两截,而且大多数防弹衣甚至抵挡不了7.62毫米子弹的攻击。

某型防弹背心实验被AK近距离穿透。



俄BTR-80装甲车正面可以抗12.7毫米攻击,但是侧面装甲只能抗7.62毫米口径武器攻击,在车臣战中吃尽了大亏。



看过《第一滴血4》的都知道兰博用12.7毫米机枪打在人身上直接两半或成肉泥,这一点也不夸张。二战美军装备的12.7毫米机枪是二战中口径最大的机枪,除了给敌人较大杀伤之外,对敌人的士气和心里也有很强的打击。

美军二战105自行榴弹炮上装备的M2型12.7毫米机枪。



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首次亮相“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更是让各国眼睛一亮,纷纷效仿研制。反器材狙击可轻易击毁1-2公里之外的直升机、轻装甲目标、雷达机场设施、导弹发射阵地等等,而其多种型号的弹药更能用来有效杀伤不同的目标。

反器材狙击范指12.7-20MM口径狙击步枪。

我是军武奇兵,谢谢你的关注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