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太平天國為何失敗?東王不救西王,翼王不救勤王,忠王不救英王

對於歷經14載,縱橫全國十餘省,攻略500餘座城市,一度將大清王朝推向滅亡邊緣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之緣由,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中,比較常見的說法是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其領導層目光短淺,貪圖享樂,革命尚未成功自己就先搞內鬥,自我削弱力量,以致被清廷剿滅。其實,若是仔細觀察太平天國運動14年,不難發現領導層內部權力鬥爭確實相當激烈,這也是太平天國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東王楊秀清不救西王蕭朝貴,翼王石達開不救勤王林啟榮,忠王李秀成不救英王陳玉成,內鬥玩得不亦樂乎,難怪清廷可以延續幾十年。

太平天國為何失敗?東王不救西王,翼王不救勤王,忠王不救英王

先看楊秀清不救蕭朝貴,及其所造成的嚴重後果

1852年6月,太平天國全體成員順著湘江而下,目標是直取湖南省會長沙,而後席捲三江兩湖,再南下奪取廣西、廣東、福建,將長江以南地區納入囊中,最後全力北伐,統一中原。可惜,太平軍盲目樂觀,居然沒有派陸師沿著岸邊前進探索敵情,致使大軍在蓑衣渡受到江忠源所部楚勇800人伏擊,幾千太平軍精銳老兵戰死,南王馮雲山陣亡,直取長沙計劃流產。進入湖南時,太平軍士氣相當低落,於是打算回竄兩廣打游擊,但楊秀清堅決反對,強制推行“道州決策”計劃,認為部隊應該繼續北上,而後東下金陵,席捲江南。為此,蕭朝貴便率2000精銳間道奔襲長沙,打算趁敵不備拿下城池。

太平天國為何失敗?東王不救西王,翼王不救勤王,忠王不救英王

蕭朝貴判斷是對的,當時長沙承平日久,民不知兵,城防十分空虛,只有幾百正規軍駐守。可是,長沙太大,光垛口就三千多,太平軍2000人馬遠遠不夠。此時,楊秀清主力6萬人(許多是新加入的天地會、礦工)在郴州大本營,卻沒有及時派出援兵。楊秀清用兵相當厲害,自然知道2000人馬不可能拿下長沙,蕭朝貴出發近一個月,楊秀清依然按兵不動,只能說是故意為之。至於為何楊秀清不及時出兵增援,合理的解釋是他想趁此機會削弱蕭朝貴勢力,從而奪取太平天國軍事領導權。要知道,蕭朝貴不但具有代“天兄傳言”權力,還可以不受東王節制,地位相當高,是太平天國早期三駕馬車之一。

太平天國為何失敗?東王不救西王,翼王不救勤王,忠王不救英王

楊秀清延遲發兵所帶來的後果相當嚴重,蕭朝貴看不到援兵,直接將2000人馬拉到南面攻擊城池,自己還親自上陣,以致被炮火擊斃。蕭朝貴陣亡後,楊秀清才從郴州大本營開拔,率6萬大軍攻擊長沙,但城內守軍已做好準備,且清軍各地援軍不斷雲集,奪取長沙計劃宣告失敗。沒能拿下長沙,使得曾國藩有了興辦湘軍之土壤,而湘軍最終埋葬了太平天國。蕭朝貴陣亡影響更大,此人是太平天國早期“三駕馬車”之一,還擁有代“天兄傳言”之權力,是制衡楊秀清的重要力量。若是他沒死於長沙,太平天國不會出現權力失衡,楊秀清也不敢過分囂張跋扈,經常借“天父下凡”杖責其他各路諸侯,最終釀成“天京事變”。

太平天國為何失敗?東王不救西王,翼王不救勤王,忠王不救英王

再看石達開不救林啟榮,及其造成的嚴重後果

1857年5月,石達開負氣出走天京,在無為州發佈公告,讓軍民在自己和洪秀全兩者之間選邊站,實乃分裂行為。由於石達開之前戰功赫赫,自己又沒有親自操刀參與“天京事變”,而且自己家人還慘遭屠戮,所以許多舊部紛紛表示擁戴翼王,一起共謀大業。為此,石達開在短期內便聚集10餘萬精銳,按照李秀成在《自述書》中所說:“帶走合朝文武,以及精兵強將”致使“國中無人,朝中無將”,洪秀全如同被釜底抽薪。至於石達開為何負氣出走,從他單幹之後的行為來看,既有他自己所說的“主不信任”,更多的是他雄心壯志,不堪屈居洪秀全之下。

太平天國為何失敗?東王不救西王,翼王不救勤王,忠王不救英王

經過“天京事變”和“翼王出走”兩次內訌,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湘軍不但死灰復燃還乘勢反攻,兵鋒再次抵達九江城下。九江,長江中游戰略重鎮,是武昌失守後太平天國西面第二大屏障,保衛著安慶、天京。當時,九江守將是曾幫助石達開獲得九江、湖口大捷的林啟榮,此人能攻善戰,攻防兼備,是不可多得的名將,連曾國藩都想招降他。可惜,當林啟榮血書向石達開求援時,卻遭到無情地拒絕,兩次求援均被無視。石達開不救援林啟榮,一是林是東殿成員,且不願意追隨自己單幹;二是自己已經脫離天國,不再去理會洪家王朝事務。

由於石達開見死不救,胡林翼、李續賓得以從容圍堵九江,靠斷絕外援補給,活活耗死守軍。1858年5月,九江失陷,林啟榮戰死,後被李續賓開膛破肚,不過李續賓在不久之後的三河大戰中又被陳玉成擊斃。九江失陷後,胡林翼便開始擬定“東征計劃”,決定進軍安徽,先拿下安慶,而後攻取金陵,一舉消滅太平天國。事實的確如此,湘軍拿下九江後便大舉進攻安徽,主攻方向就是安慶,當時天京在西面唯一的戰略屏障。

太平天國為何失敗?東王不救西王,翼王不救勤王,忠王不救英王

最後看李秀成不救陳玉成,及其造成嚴重後果

石達開負氣出走後,洪秀全便重新組建“五軍主將”制,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將領,試圖重振太平天國。但是,東王楊秀清死後,太平軍便失去了統一指揮,各路將領開始擁兵自重,各自為政,互不救援,只想著如何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失,毫無大局觀念。1860年5月,胡林翼、曾國荃、鮑超、多隆阿、彭玉麟等進攻安慶,西線連連告急。為此,陳玉成便邀請李秀成一起從東線回師,合力救援安慶,保住天京西面門戶。可是,李秀成不願意,以蘇州局勢尚未穩定為由拒絕發兵西征,搞得陳玉成只能請洪仁玕出面幫忙,李秀成才勉強答應。

太平天國為何失敗?東王不救西王,翼王不救勤王,忠王不救英王

不過,李秀成也只是表面答應而已,實際行動則很少,他對“西征武昌”逼湘軍從安慶撤軍之計劃不感興趣,行軍速度很慢。後來,陳玉成在安慶城下與湘軍主力展開對決時,李秀成卻在江浙一帶休養生息,幾十萬大軍按兵不動,致使陳玉成戰敗,安慶失守。更狠地是,陳玉成退守廬州時,李秀成也沒去救援,而是繼續在江浙開拓地盤,以致陳玉成在無奈之下只能選擇相信苗沛霖,最終中計被俘虜,受凌遲而死。陳玉成死後,太平天國在西線已經沒有一支精銳力量能夠阻止湘軍東征天京,李秀成就算在東線發展得再好也是無濟於事。可以這麼說,陳玉成一死,太平天國也就失去一半了。

太平天國為何失敗?東王不救西王,翼王不救勤王,忠王不救英王

綜上所述,東王不救西王,翼王不救勤王,忠王不救英王,這是太平天國內部權力鬥爭的一個縮影。太平天國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對手有多厲害,而是輸在自己不夠團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