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乔家大院为何能够保存至今?

无笔


说起乔家大院,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它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这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因其无与伦比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也因此民间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有人就说了,这么一座豪宅,从建起来到现在也有好几百年历史了,自然的,人为的风风雨雨肯定也是经历不少了,它是怎么平安保存到现在的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原因既不玄妙,也不复杂,不信您且听有书君仔细说道说道。

一、天时

乔家大院是北方比较有代表性的砖瓦木混合建筑。其保存最怕的就是潮湿。

我们再来看乔家大院所处的山西省平遥县的自然状况。这儿水资源非常贫瘠。

平遥境内的几条河都是季节性河流,因为全年平均降水只有455毫米,水资源的人均、亩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样的天然条件对于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可能不是优势,但是对于北方以木质框架结构的建筑却是极为有利的。

正因为如此,平遥县堪称文物宝库,旅游胜地。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举目皆是。

已发现的地上地下遗址、遗迹、古建筑达300余处。不光古建筑多,而且都保存完整。

其实在山西,除了乔家大院,还有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等都保存完好。

论规模乔家大院还不及王家大院,只不过由于影视剧的宣传,乔家大院的名气较大而已。

去平遥古城旅游过的友友,可能对乔家大院的建筑特色很有印象。

它的特点之一便是单坡屋面,屋面内倾。这样单坡屋顶背后的高墙对准院外,墙体高大,具有防御功能。

山西一带气候干旱,春季常有大风、沙尘暴,外墙的高大具有封闭性,可以防风沙。

屋面内倾,雨水向内流,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的建筑风格在以前的晋商家里非常普遍。

不仅反映了晋商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也体现了当地民居建筑对天然条件很好的利用。

二、地利

除了天然条件,地理因素也对乔家大院的完好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西省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黄河,本来就有天然的屏障。因为地理的原因,这一块区域很早就自成体系,而且三千多年来都没有变化。

正因为东西有吕梁太行两座大山,南面有中条山横亘于黄河前,中间是汾河,整个地形易守难攻。

所以,山西凭地势之险,行军不方便,要打进来更不容易,自古历史上战乱就比较少。

自唐朝李渊李世民父子发兵并州,从山西起家后,并未在山西建都,而选择了位于陕西的长安。

自此以后包括在这之前,山西都远离战争和政治中心,避免了人为的毁坏。

而民国以来,阎锡山一手主政山西十几二十年,山西的铁轨比正常铁轨略窄,又缓冲了现代战争带来的破坏。

所以,日军侵华战争中使用的轰炸在山西远少于其他靠近东部的地方。

关于阎锡山为何会修建窄轨铁路,还有个有意思的故事。当时阎锡山在山西掌权几十年,修建的铁路相当窄,两根轨道之间的距离竟然仅有一米。

大家肯定会问,他为毛修这么窄啊?难道是没有钱么?还是另有原因呢?

原来,他在修建此铁路的时候,中央财政部门并没有给其拨款,都是人家自己花钱修建起来的。

而在修之前,他其实早就将窄轨的铁路修建计划,报给了中央铁道部门。

当时铁道部门在看到其轨道,不符合规定的宽度,于是就将此计划给驳回了。

人家老阎就不干了,说修标准的铁路也可以,中央必须得给自己拨款,毕竟自己也不富裕。

但是民国中央又不舍得给钱,最后不得不批准阎锡山的窄轨计划。

那么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试想一个在山西境内掌管多年的大人物,真的会因为没有钱,才最终要修建窄轨么?

其实他之所以会这样做,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曾以叔叔阎书康的名义,在法国的银行存了将近七百万。

但是当时由于他叔叔去世的早,人家法国银行,不给他提钱。

后来经过多方交涉,法国银行最终决定将一批存放已久的小火车头,来进行抵账。

阎锡山没办法,这才想着修窄轨,为了让这些小火车头,能够正常的使用。

不过,老阎此举还真是歪打正着了。在后来发生战乱时,由于轨道大小不同,运输方面受到阻碍。

山西自近代以来保持了相对的和平,同时也使得乔家大院等古建筑避免了丧于战火。

山西王阎锡山从一定程度来讲也算是为山西做了点贡献。

三、人和

乔家大院最终能够保留下,和乔致庸的仁厚有直接关系。

乔致庸在经营时把儒家的宽厚和仁义精神带进商业领域。作为商人的乔致庸手头常备有四书五经和史记等书籍。

对于社会上的灾祸,他都会挺身而出赈灾。当地至今传诵着他在赈灾时说过的话:发放给灾民的粥要用毛巾裹起来,打开时米不能散,放在碗里插上筷子不能倒。

乔家对仆人特别好,待邻里也十分厚道。每天他们在门外拴3头牛,谁家耕地需要就牵去,傍晚送还就行……

除了对同胞特别好,乔家对老外也是非常友善。

话说,当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山西总督毓贤在山西地界杀洋人。

从太原逃出 七 个意大利修女,逃到祁县,被乔致庸保护下来,藏到自家银库里,最后用运柴草的大车拉到河北得救了。

后来意大利政府给了乔家一个意大利国旗予以表彰。日本侵华到山西时候,这面旗子派上了用场。

乔家把意大利国旗挂在门口,日本人看到这是盟友的,就没有破坏乔家。而它周围的其他民居,据说是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综上所述,乔家大院能够完整保存到现在,只因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而不论是由于何种原因,使这座中国古建筑“瑰宝”得以留存至今,毫无疑问,这都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一大幸事!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始建于1756年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乔家大院始建于乔致庸的父亲乔全美,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扩大建筑范围。乔致庸是经商的奇才,此前乔家主要经营茶叶,但乔致庸敏锐的发现了票号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掌管家族产业后以票号为主,茶叶为辅,由此奠定了乔家此后几十年的江湖地位。有人估计乔家的资本有四五百万两白银,而据乔家子孙回忆,乔致庸曾经为北洋水师捐赠一艘军舰,按照当时的价格,至少几十万两白银,乔家的财力可见一斑。

光绪年间,山西治安不稳,为了防贼防盗,乔致庸再次扩大院落,此后乔映霞、乔映奎等乔家第四代又在此基础上扩建,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乔家大院。

时至今日,乔家大院已经屹立百年,尤其是经历了二十世纪的各种浩劫,能保存的如此完整简直是个奇迹,那么乔家大院究竟有何际遇,能如此幸运呢?

(1)鬼子入侵

山西在抗战期间早早为鬼子所占领,乔家大院自然不能幸免,但却幸运的躲过了一场浩劫,究其原因却是祖宗积德。八国联军时期,山西巡抚毓贤在境内疯狂残杀洋人,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毓贤在任上一度将义和团迎进巡抚衙门,以至山西的洋人四处逃窜。当时从山西太原逃出来了几个意大利修女,流浪到了祁县正巧碰上乔致庸,被他收留保护了起来。乔致庸本是个商人,却眼光独到,善心大发,通过各种渠道秘密的把这几个修女送走了,保全了性命。这一善举被当时驻华的意大利外交官得知,就给乔致庸颁发了一面意大利国旗。

而乔致庸也十分通透,觉的能被列强奖励是个荣誉,就把这面国旗高悬在家中,1937年后日本占领山西,洗劫到乔家大院看到这面国旗,考虑到意大利和日本的同盟关系,出于外家顾忌没有破坏乔家大院,乔家大院由此逃过一劫。

(2)建国以后

建国后各种运动,对历史文物破坏很大,山西作为历史资源重地,破坏尤其严重,但乔家大院同样保存下来。原因倒是十分平常:乔家大院被政府看中,成了办公重地,后来又新添了医院、仓库等部门。

此时的乔家大院和乔家已经没有任何关系,由于战乱,乔家子孙四处逃难,乔家大院算是被收归国有了。1985年,祁县人民政府利用这所古老的宅院成立了祁县民俗博物馆,并与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2014年乔家大院正式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日慕乡关


乔家大院经历了从清末到民国这一段战火纷飞的年代,至今保留完好,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乔家大院的历史,要追溯到乔家的第一代掌门人乔贵发。

乔贵发活跃于乾隆年间,本是一贫苦农民,背井离乡去谋生,存了点积蓄去开店,结果一炮而红,让“复字号”的旗号遍布包头。

乔贵发一生共育有三子,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兄弟三人长大后分了家,各自建立宅子,老大乔全德为“德星堂”;老二乔全义为“宁守堂”;老三乔全美为“在中堂”。

三堂之中,“在中堂”的发展是最好的,也是乔家大院的前身。乔全美的次子乔致庸,可谓是商业上的奇才,在他的手上,乔家的产业发展到了极致。乔致庸以其敏锐的眼光,将乔家的产业往金融方面走,并且和政府搭上了关系,生意是做的顺风顺水。

在乔致庸的活跃的年代(1818年-1907年),正式西方列强入侵的年代,不过这对于乔致庸的生意来说影响并不大。乔家大院地处山西内陆,洋人也没有打到那里,整体来说在乔致庸的年代乔家大院是比较安全的。

乔家大院真正面临着被摧毁的危险是接下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民国中前期,第二个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三个时期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那一段特殊的时间。

1、民国中前期


民国初年,全国各地军阀混战,到处都是战火纷飞。不过有一个地方确实比较例外的,那就是阎锡山所掌控的山西。

阎锡山这个人,极少参与军阀之间的混战,他也不想去占领别人的地盘,也不想别人来占领他的地盘。所以在民国的中前期,山西境内算是比较稳定,战乱较少的地方。乔家大院地处山西,自然也是受到了这点好处。

虽然阎锡山没事就要去乔家大院捞点好处,甚至连远一点冯玉祥也要去占点便宜,不过在当时乔家大院掌门人乔映霞的处理下,乔家大院还算是勉强维持着。

不过,中原大战之后,乔家大院基本上是一天不如一天,乔家大院的产业面临着奔溃的边缘。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乔家大院的维持生计也是没有问题的。


2、抗日战争期间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山西基本沦陷。这样,乔家大院就失去了阎锡山的庇护,暴露在日本人铁蹄之下。

当时的日本,在敌后根据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杀光”),大肆破坏当地的房屋。为什么乔家大院能够安然无恙?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义和团在山西地区屠杀洋人,有7个来自意大利的修女一路从太原跑到了乔家大院避难。当时乔致庸收留了这7个意大利修女,还送她们登上了返回意大利的轮船。

意大利的国王为了感谢乔致庸救了这7个意大利的修女,特意大老远的送了一面意大利国旗给乔致庸。乔致庸觉得这是荣誉,就把意大利国旗挂在了屋顶。后来日本人来到乔家大院,看到了意大利的国旗,为了给自己的盟友面子(德日意三国是轴心国集团),就放过了乔家大院。

不过,这种说法只是野史,毕竟站不住脚跟。乔致庸只是救了7个意大利修女,意大利的国王会送一面国旗给乔致庸本身可信度就不高。再说以日本人的秉性,他们会在乎乔家大院上挂着的意大利国旗吗?

当年日本人轰炸重庆的时候,挂着纳粹德国的旗帜的德国大使馆也没能幸免,更何况一个小小的意大利?

可能的原因是,日本人虽然占领了山西大部分地区,但是并不能消灭山西境内的武装力量。为了更好的统治山西,日本人不仅拉拢阎锡山,对于乔家大院这样的大户人家也是日本人笼络的对象,因此乔家大院才能免遭日本人的毒手。


3、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乔家虽然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乔家作为旧时代的资本家,成分是相当不好的,乔家大院自然也是充公了。

乔家大院这样的资源,自然是不能浪费的,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乔家大院便成为了祁县政府的办公地,后来先后做过人民医院、粮食仓库和晋中地委党校。

在那个比较特殊的年代,很多的旧时代的文物毁于一旦,包括不少古建筑。不过,乔家大院幸免于难。毕竟的当时的乔家大院,是政府办公地点。

到了1985年,祁县人民政府利用乔家大院成立了祁县民俗博物馆,因此乔家大院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

乔家的后人乔燕和更是将乔家大院和乔致庸的故事搬上了电视,让乔家大院火遍了全中国!


小镇月明


乔家大院是目前我国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清朝大型居民建筑,其由六个大院组成,六个大院内又穿套着二十个小院,总共设有三百一十三座房屋,建筑总面积达到了四千一百七十五平方米。

对于一个私人商户来说,建成这样的地堡式建筑群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

乔家大院知名度是非常高的,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当年央视还专门拍摄了一部连续剧来描绘大院的生活!

这所大院属于典型的清代北方居民建筑,其拥有者是晋商中的翘楚乔致庸。这个大院在刚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小庭院,乔家在乔致庸之前并不是特别腾达,等到了乔家主创业以后,家族的资产也慢慢积累了起来。

不过乔致庸为人并不那样奢华高调,其本身完全没有必要建造大规模宅邸,他花费巨资修建大院,其本质还是形式所迫。

当时国家的白银出现了大量的外流现象,社会也变得极其动荡,商贾的巨额资产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变成泡沫,加上乔致庸家族的人口数量增加,为了在乱世中自保,他开始着手修建一所大的庭院。

其实当时在山西地区有很多类似于乔家大院的宅邸,毕竟当时的晋商可是非常有财力的一部分人。

可是到了日军侵华以后,这个地区几乎所有的院落都被毁坏了,就连乔家大宅周围的建筑都惨遭破坏,可唯独它没有受到一丁点迫害。这所大宅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全要归功于乔老爷子的一个善行。

八国联军在国内肆虐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民众对洋人的仇恨值空前的增加,所以这种仇恨值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往往就会伤及无辜。

当时的山西总督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开始了对洋人的清洗活动,当地的七个意大利修女为了保命开始四处逃窜,到了最危机的关头,他们来到祁县和乔家“邂逅”了。

当时的乔致庸虽然也比较痛恨洋人,但是他的痛恨还是有理智的,眼前的这几个修女明显不在自己抵触的范围之内,所以他就及时的把修女们藏到了自己家中,并且乔致庸还把她们安全的送往了河北,这些修女最终也得以回到自己国家的保护之下。

意大利人为了感谢乔老爷子做的事情,专门给他送了一面本国国旗作为表彰,在当时日军猖獗的情况下,意大利国旗就相当于“保命符”!

当日军来到这里以后,虽然对周边的各个大院都进行了破坏行为,可看到挂着盟友国旗的乔家大院,他们还是给了这个面子。

所以这个大院也因此在一片废墟中完好的保存了下来,也让我们今天的人领略到了最地道的北方清代民居建筑。


白话历史君


我是山西人,我来聊聊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山西大院,有“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乔家大院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分别有三次扩建增修:

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景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

乔致庸死后,乔家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是日军入侵、国内动乱,乔家大院为什么会保护的这么好?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大半个中国,山西的祁县,在晋中盆地,也没有幸免。可是,日军为什么没有冲进乔家大院,抢钱抢女人呢?当时的乔家大都逃亡在外,只有一些本家和佣人看守。

巧的是,乔星斋是当时当家人,乔星斋找了一个天主教会,请求神父给予保护,神父让乔星斋在乔家大院悬挂意大利国旗,并且在门口贴了“安民告示”表示这里受到意大利的保护。没想到,日本人看到意大利国旗,就没有进入乔家大院进行抢劫。

意大利是日本的轴心国盟友,意大利的国旗真的这么管用吗?我看未必!也许是乔家人暗中给了日本人什么好处吧?

另一个问题是,意大利1943年就投降了盟军,为什么日本还给意大利面子,不抢劫乔家大院?难道乔家大院不仅有意大利面,还有意大利炮?

关于意大利国旗的来源,还有人说来自于乔致庸。乔致庸在义和团运动中,救了7个被义和团追杀的修女,修女想要报答救命之恩,就请求意大利外交部给了乔致庸一面国旗,和相关友好文件。

不管是意大利国旗,还是意大利面还是意大利炮,能保住乔家大院,就是功劳一件。


在后来的“破四旧”运动中,很多文物古迹被破坏,甚至康有为等人都被挖坟掘墓、挫骨扬灰,为什么乔家大院保留下来了?

原因很简单,乔家大院是公产!抗美援朝时期,乔家大院成了荣军院,接受山西籍抗美援朝伤残军人。抗美援朝结束后,又成了山西省财经干部学校,到后来直接归祁县县委管理,成了县委党校。破四旧时,乔家大院是县委党校,守门的老大爷大吼一声“这是县委党校,是党的财产!谁敢砸?”

那个英勇无畏的门卫老大爷,没有留下他的名字,我觉得他是乔家大院最大的功臣!


历史知事


坐落在山西祁县乔家堡的乔家大院,享有“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之称。古代皇家有皇宫,现在民宅看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建于1756年,院落占地面积10642平方米,共有6个大院子,内套20个小院子,共有313间房屋。

其实乔家的祖辈并不是达官显赫之辈,到了乔致庸这辈,成为大当家之后开始扩建乔家大院,买了老院西侧的一块地,盖了一座楼房,形成两楼对峙结构,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四角,为后来连成一体打下基础。

俯瞰乔家大院,整个院子呈现“喜”字布局,是一座封闭的城堡式院落,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但是抗战期间日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却为何乔家大院保存的如此完好呢?

山西被日军占领之后,当时的乔家大院正是兴盛时期,是由于乔致庸做的一件事而让日军打消了洗劫的念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当时山西总督毓贤得知此事,为了报复八国联军在境内疯狂残杀洋人,以致洋人四处逃窜。当时从山西逃出来了几个意大利修女,来到了祁县正巧碰上乔致庸,被他收留保护了起来。乔致庸最后通过各种渠道秘密的把这几个修女送走了,保全了性命。

乔致庸一时无意的善举,在几十年后发挥了巨大作用。乔致庸的这一善举被当时驻华的意大利外交官得知,就给乔致庸颁发了一面意大利国旗。没想到这面看似普通的国旗保全了乔家大院。

1937年8月,中日双方在抗战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开始了,日军向山西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最终占领了太原,同期开始洗劫山西地区的大户人家,当他们来到乔家大院的时候,看到院子门口挂着一面意大利国旗。当时日军跟意大利是结盟关系,看到国旗以为这是盟友所在地就没进去洗劫。乔家人因为害怕日军滥杀无辜,所以早早的就从乔家大院里边搬出来了。解放之后,乔家大院被政府看中,成了办公重地,后来又新添了医院、仓库等部门。

现在的乔家大院已经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5A级旅游胜地、国家二级博物馆。


口水杂谈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相信大家都听过,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现如今很多人一直围绕一个话题,就是“乔家大院为何能够保存至今?”

一般来说这要从四个时期进行分析,分别是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略、十年wenge。乔家大院能经历这三个时期,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我总结出一句话,就是乔家的“为人之道”。

01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据说当时祁县村民组织起了义和团,掀起了一股杀洋人的浪潮,有7个意大利修女受到追杀,一路上怆惶而逃,最后被乔家人救下,在乔家大院躲藏一段时间,因为当时乔家大院在当地的名声已经非常具有威望,所以乔家成功救下这7个修女。

既然救了,那就好人做到底,直接用马车将这7个修女送到了驻中国的意大利使馆,意大利政府官员看见之后,非常感谢乔家的举动,同时非常和善的赠送了一面意大利国旗,而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乔家因为当时的地位和声望,也并未遭到破坏,当时的列强也只是一味地抢夺皇宫文物。

02

转眼间,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整个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被毁坏殆尽,尤其是一些古老建筑,文物更是惨遭掳掠,而此时的乔家人想起了当年意大利的一面国旗,心想日本既然和意大利是法西斯同盟国,那就干脆将国旗悬挂在门上。

确实,当日本人经过乔家大院时,看见上面飘扬着的红旗,日本人自然是不会攻进去,很明显,乔家大院和意大利交好,自己自然是不能进行破坏,最后只能撤兵。

其实也不仅仅是这面国旗的作用,主要是当时日本明治维新所确立的政策方针,他们本就国土狭小,为的就是强占土地,对于故宫、乔家大院这样的文物古建筑,他们是非常乐意保存完好的,他们这些军国主义分子,最终目的也是能够在中国长久居住。

况且日本也推崇中国文化,比如他们就非常崇尚孔学,当时的孔家也并未受到日本的毁坏。

03

后来新中国成立,当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当时政府决定将乔家大院分给贫下中农入住,然而当地的一些贫下中农坚决不同意,他们说乔家对我们太好,我们又怎么能住他们的房子,况且又不是自己没房子住。

所以后来政府将乔家大院改为中共党校,这一下子使得乔家大院成了政府机构场所,自然是可以保存下来,如果当时是一些贫下中农住进去,很有可能就成了四合院,到处都是人,未必就能保存的像如今这般。

其实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就是后来的时年wenge,据说当时的红weibing破四jiu,对很多古建筑都进行了“改造”,比如一些名人墓葬,特色建筑,当他们走到乔家大院时,有个姓原的老人,他手拿铁棍,见到这些人就是一顿打,死活不让他们破坏乔家大院,最后这些人实在没有办法,又是一个倔强的老头子,不得已最后放弃这个乔家大院。

而这个姓原的老人之后在此关门居住了十年,原来他当年在河南逃荒至此,是乔家人救了他,让他在这里当长工,还给他娶妻,他最后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不能忘恩负义,就是拼了老命也要保护乔家大院”。

04

确实,乔家大院能够保存至今,很大一部分是他们的为人之道,他们在经商的道路上广结好友,同时诚信待人,对身边的老百姓从不吝啬,据记载,乔家大院每逢天灾人祸之年都会开仓放粮、搭棚施粥、救济百姓,这才成就了乔家大院的社会名气,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猫眼观史


乔家大院就是祁县晋商大户乔家所建的宅院,乔家第三代乔致庸当家时,为宅院起名为“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直流传到现在。期间,先后经历了两次扩建,一次增修。其中,在第二代传人乔全美,第三代传人乔致庸,第四代传人乔景仪、乔景俨,第五代传人乔晚霞等人的多次扩建增修下,乔家大院才形成现在的规模。

乔家大院之所以能保存至今,要说三件事。

第一件事,乔家的第四代传人乔景仪、乔景俨将乔家大院扩建为堡垒式宅院。

光绪中晚期,各地匪患不断,社会动荡。乔景仪和乔景俨为了保护家人,将乔家大院建成堡垒。

首先,他们购买了两处街巷的占用权,将东西两面街口堵住,修建侧院和大门。

其次,在北面扩建两个外跨院,外跨院之间有栅栏,并用拱桥相连。

这样,乔家原来的四个院子都围在了一起,形成了城堡式的建筑群:乔家四周全是三丈高的封闭式砖墙,上边还有掩身女儿墙和瞭望探口,既安全牢固。有利于乔家抵御土匪抢掠。

第二件事,就是在日本侵略时,因为挂有意大利国旗,免遭日军烧毁。

乔致庸为人比较仁厚,这样的秉性帮了乔家大忙。八国联军入侵大清的时候,山西总督毓贤在山西杀洋人。此时,从太原逃出7个意大利修女,一直逃到了祁县。乔致庸收留了这几个人,藏到自家银库里,之后,找机会把它们送到了河北。

之后,八国联军和大清议和。意大利政府为了表彰乔致庸,于是给了乔家一面意大利国旗。等到日军侵入山西祁县的时候,乔家把意大利国旗挂在门口。

日军放过乔家大院,一是,意大利是自己盟友。而是,乔家是当地大户,日军想拉拢乔家人当汉奸。乔家大院才幸免于难。不过,乔家人也怕日军迫害,于是举家迁往外地,只留少数家人看家护院。

第三件事,山西和平解放以后,乔家大院被重新开发利用。

祁县解放以后,乔家大院就成了政府的办公地。后来又在乔家大院新添了医院和粮仓等部门。1965年,乔家大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重点保护。

就算是在十年动乱时期,乔家大院也是晋中地委党校。所以,没有被破四旧拆毁。

1985年,乔家大院被设为祁县民俗博物馆;在这之后,乔家大院得到更多的精心照护。现在的乔家大院已经是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如果说故宫代表了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那么祁县的民居构造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民间风格。祁县有将近千百处民宅院地,其艺术风格囊括了自宋朝至民国的法式,可以说是集齐百家特长于一身。然而其中最出名的,还是要数乔家大院。

那么从清朝开始,一直屹立了两百多年的乔家大院为什么到今天还完完整整留存在我们眼前呢?这短时间内的历史浩劫为什么没有摧毁这座宅院呢?

我们都知道,乔家大院是山西富商乔致庸的父辈开始建造,共同经历了四代人的心血。其坚固性远远超出一般的宅院。而且当时为了防御土匪的侵扰,乔家大院筑起了十几米的高墙,把大院不停加大扩建,最终达到了建筑面积四千多平的规模,有三百多间房屋。这背后,一般人的财力真的支撑不起。但是乔致庸家族经商成功,有人估计其资产约有五百多万两白银。在洋务运动期间,乔家无偿捐赠给北洋军一艘价值五十万两的军舰。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到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基本上没有完整的房屋。山西又是当时的军事频发地带,那么鬼子为什么放过了乔家大院呢?

原来早年八国联军时期,清廷主战派大肆破坏国内的洋人建筑,特别是对洋人的教堂毫不手软。山西当时的一家修道院逃出了几个意大利国的修女,乔致庸遇见了发了善心就托人把这几个修女送回了她们自己的国家。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意国送给了乔家一幅意大利国家的旗帜作为感谢。乔致庸当时认为这是很光荣的事情,就悬挂了起来。在日侵时期,日本国和意大利正好是同盟国,鬼子们抢到乔家的时候见到了这个旗帜。因为考虑到两国的外交关系,就放过了乔家大院。而乔家也因为乔致庸当年的仁慈得以留存。


而剩下一次浩劫是在建国之后,当时的人们认为保留这些古代的建筑是毫无意义的,基本上是能拆就拆。而山西自古以来就云集了很多时期的文化,各朝的历史建筑也非常多。这段期间,山西的建筑文化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但乔家大院仍然是被保留了下来,这还要归功于当时的人民政府。战后,乔家大院首先是成为了政府眼里的好地方,最开始是作为政府的办公场所,后来又陆续增加了医院、仓库等作用机构。

除此之外,乔家大院在援朝战争的时候成立了军院,专门负责安放照顾战斗中负伤的军人。除了这个作用,乔家大院还陆续成为过山西重要的公共机构,例如财经院、学校等。所以说乔家大院在真正意义上是属于国家。

到了这个时候,乔家的雅安其实和乔家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乔家为了躲避战乱已经分散到各地了。在四十年前,祁县政府正式把乔家大院改造成了体现当地民宿的博物馆。我们这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当时那个年代的人们的生活。


篱上青说历史


首先,依赖政府,做商人的永远是干不过政府,更何况当时的军阀一个比一个牛气。就单独冯玉祥这一次,就从他这里拿走了300万担的粮食,外加200多万军饷。就算是再大的企业,也经不起这样的吃拿卡要。虽然曾经一年的流动资金就有800多万两,但是后来天下这么乱,乔家大院旗下的产业很多都受到了重创,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这一下损失几百万,已经很难支撑下去了,不得不变卖一些家产。所以在政府的保护下,乔家大院,躲过一劫。

第二,乔星斋找了一个天主教会,请求神父给予保护,神父让乔星斋在乔家大院悬挂意大利国旗,并且在门口贴了“安民告示”表示这里受到意大利的保护。没想到,日本人看到意大利国旗,就没有进入乔家大院进行抢劫。关于意大利国旗的来源,还有人说来自于乔致庸。乔致庸在义和团运动中,救了7个被义和团追杀的修女,修女想要报答救命之恩,就请求意大利外交部给了乔致庸一面国旗,和相关友好文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