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国为何没有产生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式的伟大科学家?

于佳俭


其实这个问题爱因斯坦就回答的很好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西方之所以出现了科学思维是因为古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后期发现了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作出这些发现是令人惊奇的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按照人类思维进化的规律,出现中国这样以经验为基础的民族才是正常的,出现科学反而是异常的。

比如中国的中医,中国的算数,天文都是基于表象经验而归纳出的表象规律,其实除了西方,世界其他民族也具有古代中国一样的经验“科学”。人们不会去思考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不会去理性思考事物更深层的规律。

而且在中国古代,我们没有理性启蒙运动,从来都没有。中国人擅长感性表述。比如阴阳八卦五行等都是模糊其词的表述,没有精确的语言概念。


一万个人会有一万个理解方式,而科学知识是最忌讳这样的表述方式的。即便到了清朝末年,中国也没有形成学习自然科学的习惯。到了19世纪,中国的教育保持了上千年都没有改变,依旧是之乎者也。而反观西方,他们都已经完成了一轮工业革命了。

科学思维要追求的是一万个人只能对自然事物有一个理解。这就需要量化,需要精确化表述。

比如中国的很多哲学道理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缺乏语言逻辑的规范。这也导致古人对自然的认识上永远停留在纸面上。

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可以思考为什么会落下来,而不是飘上天空?牛顿会思考这其中背后的世界框架,而中国古人看见苹果落地只会认为这是正常自然现象。


没有文艺复兴那样历史,全民没有培养起因果观概念。对事物没有因果观的概念,势必导致无法进入科学殿堂。

形式逻辑是对自然现象量化必不可少的思维范式,因果观是洞察事物本质的思维框架。确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和近代科学失之交臂。

很遗憾,中国古代都没有这样的概念和启蒙教育。而西方世界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了形式逻辑。在文艺复兴后,人从上帝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而培养了洞察事物的因果观。在伽利略时期到牛顿时期,科学第一次大爆发。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更多的人接受了教育,终于在20世纪初爆发了第二次科学革命。而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依旧处于20世纪就建立起的量子力学、相对论以及基因技术的基础科学内。


科学认识论


看了看评论,说了那么多,一个都没有抓住重点实质问题,直接说专治文化直接扼杀了中国人的思想创新精神,封建专治文字狱,愚民专治教育扼杀了中国人的求知求真精神,没有自由思想也没有现代学术的土壤。专治皇权环境标新立异的思想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甚至是砍头大罪,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奴化教育,残酷统治,这样的古代环境怎么能出创新人才呢?西方自然科学被认为是奇技淫巧,怎么能催生出现代文化科学文明呢?蔡元培先生北大演讲最著名的一句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道出真谛。


遗失在密林深处


不请自来回答此题吧。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

因为中国封建的皇家统制太厉害了,一切都得符合皇家思想,一切都以稳定出发。

国外虽然也经历了封建王朝,但从古希腊梭伦起,就走的是议会道路,古罗马的凯撒大帝,也得服从元老院的裁决。

所以欧洲一直就言论自由,一些发明创造者也就敢于把自己的发现公布出来,以获取民众的认可。

试问: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那一个人不是站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而成为留名清史的科学大家?

反观我国,一切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到处都张贴着“莫议朝政”几个字。”人们也就不敢多说,省的引来祸端。

受皇帝家天下的影响,在发明创造上,也就是某人发明了一项先进技术,便成为了家族的秘密,传儿媳不传闺女,生怕这项技术被外人掌握。

所以火药中国发明,传到欧洲,出现了火绳枪、䃍发枪以至后膛装填的定装弹步枪,这都是后人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的进一步完善发展而来。

而中国呢?从鸟统发展到抬枪就停步不前了,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中国武库都是除购买西械外,本土武器就只是二人操作的抬枪了。

你说,在这样的国度能出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吗?


jianchi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总理去看望钱学森先生,钱老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振聋发聩,与著名的李约瑟难题的内容本质上是一样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一个著名的问题: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这个问题与题主的问题是一样的,中国五千年文明,为何就没有出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伟大科学家?

笔者认为,直接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只有技术而没有科学,根本原因在于农耕文明。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毫无疑问是诞生于工业文明前后,也就是资本主义萌芽之后,先进的生产关系必然要求先进的生产力,而先进的生产力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这样,二者共同进步。

中国古代,也有一些科技成就,比如四大发明,比如先进的历法,但这些大多是经验性的总结,农耕文明下,工商业是末,农业才是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大计,很少有人愿意舍本逐末。明清时期那些赚了大笔银子的商人最终也是叶落归根——买地置田,而不是继续投资扩大生产。

外国人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了火炮来进攻将火炮用于制作鞭炮的中国,这真是一种讽刺。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这个问题和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一致的,最知名的就是英国的的专家李约瑟在研究了中国历代科技发展史后,提出的疑问“为什么现代科学是在西方国家产生,而在中国却没有出现?”

其实在古代,中国人在天文,数学,农业上还是有很多领先世界的成果,像我们经常提到的四大发明,但中国古代的科技知识产生了一些零星的科学萌芽,没有科学体系的出现。

而近代科学却与几乎中国无缘,国人文化擅长的是尊古崇古,钻研经典,过度迷信古人智慧,最信任的是祖传秘方。

而中国古代社会也是重文轻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都是奇技淫巧,科举仕途才是正路。这些社会和文化的原因,也使得很多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几乎停滞,而欧美在文艺复习以后,从伽利略到牛顿到爱因斯坦,建立了现代科学的黄金大厦。

很多国人还在沉迷于自大的夸耀东方文化,没事就抵制抵制西方的现代科学,这样的事情即使在现在,也不少见。


量子实验室


谁说中国没有产生比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比如张衡,东汉天文学家,发明了地动仪。在东汉年间,由于地震频发,但是地震后人们并不知道哪个位置发生了地震,张衡呢对地震有不少的经验,他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发明出了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龙头,每条龙口含一颗珠子,在八条龙的下方有个张囗的蛤蟆,只要哪个方向的龙的珠子掉在蛤蟆口中,就代表着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地动仪比西方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了1000年。

祖冲之南北朝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把圆周率推算到了七位数,即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虽然只有七位数,但大家不要忘了他在什么样的时代,而且并没有很好的推算圆周率的工具的情况下完成,比西方提前了1000年。直到15世纪由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卡西把圆周率推算到了二十七位数才结束了祖冲之的七位数的记录。大家看到这,可能认为还是比不上西方的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但是,我认为绝对比肩了的。

说实话,中国古代切实很少有像西方那样的学家。但是,并不代表没有。中国古代是中央集权,王权至上的时代,乱时群雄琢鹿,诸侯争霸;盛时詩詞歌賦,翩翩起舞。很少有像西方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自以为是天朝上国,西方尔等是蛮夷小邦,把西方先进的技术奉为奇淫技巧,以至中国近代遭受了200多年的屈辱。

但到了新中国时,“两弹一星”元勋哪个比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差的,他们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星空的贝


因为,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隋唐科举,到明清八股文,都是只注重文科的治国理政,太不注重理科的逻辑哲学科学和技术发展!

说到底,就是专门研究唯心,务虚主观的治人之术;根本没有重视研究务实,客观事物格物致知的科学,而且,还打击排挤务实的科学技术研究,斥之为奇技淫巧!

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书可不是开启民智的,文理兼具的百科全书,而是专门愚民,给统治者提供牧民术的四书五经之类的八股经典),尊儒排墨,从周进中举,范进中举,孔乙己拼了老命考秀才,,

可以看出,几千年来,读书的目的,就是一朝中举,翻身农奴把歌唱,鸡犬升天!

在一个,除了读死书,写八股文,没有别的出路的社会里,读书从仕做官是唯一正道,是人生自我实现的最大价值,包括科学经商文艺技术等,其他出路都是歪门邪道的观念,从上到下已经僵化了的,深深印在统治者和百姓的脑海里!

这样,任何偶尔萌发的星星点点的科学火花,技术和商业自然而然催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科学逻辑的哲学思想,君轻民重的民主思想,,谁有这样的思想和行动,随时随地的,就被扣上叛经离道,大逆不道的道德和法制枷锁,宣判了这样人在社会和家族,无立身之地,无地自容,无处藏身!

更是堵死了通往现代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只能在一条死胡同里走到黑!

这样的结果,就是,闭关锁国,妄自尊大,丝毫不知道,外面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人文哲学和民主文明的飞速发展!

直到鸦片战争,被坚船利炮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大门,打疼了麻木的灵魂和肉体,才有开始睁眼看世界,并且经历了洋务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改革开放,,才走上了与现代文明并轨同行的伟大复兴之路!

因此,我们必须记住历史教训,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科学和人文哲学,把科技进步当做兴国立邦的第一要务,保护知识产权,只有公务员和官员真正成为了服务者,科技和法制得到尊重,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拓创新,极大激发创造力,打造活力四射风清气正生机勃勃的不断进步的强盛国家和民族!!!





春风十八子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国没有发生过近代西方国家的科学革命。西方的科学革命正值中国的明末清初,明末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流入中国并被翻译研究,在改朝换代后,这种为了知识而探索知识的现象瞬间消失,出现了清人竟不知明人之研究的窘境。

西方的科学精神是一种自由探知、吸收与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明朝中后期也类似的出现,为什么说类似呢?因为此时的明朝人还缺少探索的精神,但他们思想更开放,他们乐于吸收和引进西方先进的天文、数学等科学成果为己所用。然后这种短时间的思想开放就被无情的战乱及战乱后的文字狱所扼杀。

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唤醒了欧洲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精神,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开辟了道路。16世纪上半期,自哥白尼向托勒密的地心说发起挑战,并创立日心说后,欧洲人的科学思想开始解放。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欧洲人在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哲学等科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后续以科学实践为基础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揭开了世界近代科技革命的光辉篇章。

这个时代无疑是伟大的,在此期间划出现的学术成果和著作都有划时代的影响,许多科学领域的的开山鼻祖们就产生于这个时期,如近代科学奠基人伽利略、近代哲学奠基人笛卡尔、压强理论奠基人帕斯卡、经典物理学奠基人牛顿、近代化学奠基人波义耳、近代数学奠基人莱布尼兹等。 那么,同时期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这样的科学家,此时中国在科学领域都有哪些成就呢?

中国在天文学方面,与伽利略同时期的是中国的科学家徐光启。徐光启是中西文化沟通的先行者,他在崇祯皇帝的支持下编修了《崇祯历书》,这本书被誉为“欧洲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内容参考了欧洲最新的科学知识及天文知识。此书用了30%的篇幅阐述了第谷的太阳系结构系统,其中运用了哥白尼和开普勒的西方近代几何学方法。

徐光启受到崇祯皇帝的极大器重,官至“东阁大学士”。而被誉为近代科学奠基人的伽利略却被罗马教廷终身监禁,可以说,此时的明朝对天文学的支持是要超过欧洲的。 徐光启的这部书,不仅代表一本科学丛书,还代表着此时的中国对西方先进科学的吸收和接纳。这种思想是超前的,这是清朝执政后所没有的。

当时的欧洲推行科学是有很大阻力的,笛卡尔迫于宗教压力,作品未能发表。伽利略被判有罪等等。而此时大虽是明朝的最后时期,但其对西方科学的开放思想却是中国人的开始,创造了中国科学发展的最好环境。 明朝的知识分子已基本接触到欧洲的科学著作及读本,已将哲学、心学、融入了科学的研究上。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并不排斥西方科学,虽然缺乏创新思想,但起码知道吸收与借鉴。

满族统治中原以后,清朝的知识分子已经完全“脱胎换骨”开始真正的不接纳西学,甚至是排斥。 在明朝灭亡时,正是西方科学革命爆发的前夜。清朝的知识分子都在积极投身反清复明,满族为了巩固统治,大兴文字狱迫害明朝士大夫阶层。很多前朝的科学著作及作品毁坏严重,清朝的文字狱对士大夫阶层的迫害更胜欧洲教会,使得知识分子阶层思想禁锢,已经与西方科学水平距离拉大,中后期更是一塌糊涂。

据记载,嘉庆四年改造过明朝的“神机炮”,改名为“得胜炮”,实际测试效果还不如明朝旧炮。而明朝的“定辽大将军”的铸造技术却在全国绝迹,现在用的还是流亡日本的版本。据明朝天启《武备志》记载,明朝水军最大的福船,吃水二丈;而清代的主力战船吃水七八尺,在明朝仅仅排到第5类。鸦片战争时,林则徐抗英的秘密武器竟然是其好友龚自珍珍藏的明朝火炮,还有明朝炮台挖出的开花弹竟让左宗棠感叹道:“利器之入中国三百年,能留到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在清朝的统治下,文字狱使得中国足足开了两百多年的倒车。西方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科学革命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我们也曾有过科学革命的前奏期,但为何又荡然无存?回顾历史,我们也有过大航海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虽注重实用主义,但它并不排斥西方科学,明朝在航海、铸造、天文、数学等领域取得过傲人的成就,奈何在明亡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文明的倒退,让人触目惊心。由此导致了很多人在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巨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思想被禁锢,科学精神被扼杀。


野史也是史


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分开来看。

在伽利略那个时代,中国和西方科学开始拉大差距。

那个时候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是中国日益强盛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这也是教科书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不过说到根上去,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产生的土壤还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比较起来,容易破产的小农需要强权来保护。所以,农业一直国家的根本,那些科学技术也就被人成为奇技淫巧。不过,在伽利略那个时代,中西方科学差距并不大。中国也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四大发明,历法。

牛顿时代,也就是西方工业文明蓬勃兴起的时代,中西双方差距十分巨大。

中国人的确有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但是又怎么样呢?火药用于制造喜气洋洋的鞭炮而不是炸药,指南针用于算命先生看看风水而不是大力发展远洋航行。这个阶段,中国科学的落后最直接的就是军事上的落后,从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进入了忍辱负重的近代。

爱因斯坦,那个时候已经落后了好多了,可以说,比都没法比了。

中国人这个已经开始承认了自己的落后,而在加强对西方的学习。这个时候中国人是学生,西方是老师,学生青出于蓝,但要胜于蓝则还需要时间。

大家耐心等吧。总有一天,我们也有自己的“爱因斯坦”。

我是文史工作坊,谢谢您的关注。


文史工作坊


看了很多回答,少有从科学自身的角度出发的,即使有,只是提到了古希腊的那一套东西。可问题是,中世纪阿拉伯人也很好了继承了科学的种子还把火种回传给了西欧。而中国自始至终好像都徘徊在科学门外,直到近现代。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单点原因就解释得通的,它其实涉及到地理、政治、文化、制度、科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环环相扣,一起导致了这样的现状。

我们先从地理上说,中国的地势特别独特,西部是大山,东边、南边是大海,北边山矮一点,只要守得住,中原和江南一片就能保得住。所以,中国不像其他的文明,比如:美索不达美亚,说团灭就被团灭,还有埃及也是。和中国类似的还有印度,他们就一个小山口能进到平原。

所以,其实两个国家看上去被这个地势造福了,实际上,从长远上看,是被坑了。因为实在太爽了!种地所能产生的能量远比游牧来得多,所以只要自己不逗,游牧民族其实拿我们没啥太大办法。所以,这也让统治者很放心,我只要让大家别太冲动,把北方那帮安排妥当就可以了,要知道统治者要的是安定。我们很难指望着匈奴朋友能大规模地带着古希腊的典籍来亚洲找我们玩,即使有,其实对于我们也没太大用处。所以某种程度上,地理对于科学的传播起到了阻隔的作用,所以我们就很难赶得上科学的浪潮,更不用说伟大的科学家了。


其次,我们来说政治和文化,我们有一部伟大的《论语》,它就好像是一部角色指导书,告诉我们每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是我们常说的伦理。其实,大家很容易发现,外国人和我们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是很不同的,比如:孝道。

这就是政治导致的文化差异,我们中国古代统治者需要这样一部角色指导书,让大家知道自己该干嘛,不要乱了纲常,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不要胡来,所以相比其他知识,这些儒家思想是第一重要的知识。当然,我们不是在说儒家思想不好,这是各有好坏的,至少儒家思想的存在,让中华文明延续了下来,换个其他的还真不好说。而且儒家文化有个特质,那就是超级排外,自己内部的学说都不一定能接受,更不用说外来的了。所以,即使科学早期进入中国也很难维持下去。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制度和科学。

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要素,科学的出现其实完全依赖于制度。我们现在总会说,科学是从古希腊那里继承下来的。可古希腊他们是如何拥有的这些东西呢?说实在的,就是:闲的!当时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没啥事大白天就跑到广场去喝别人辩论,这在当时是一种风气,他之所以能够这么潇洒,其实还有赖于当时希腊城邦的制度:奴隶制。

他有时间去想这些没有用的。(不要吐槽我这么说,因为早期的那些东西就是没用的)这和中国古代一对比就完蛋,中国古代很讲究男丁,说白了除了延续香火,还要干活呀!所以中国古代无论什么时期,百姓都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他们有干不完的农活!为了运转起整个大帝国,就需要非常高的运营成本,养活那些官员,为了教化民众,这些官员的遴选就必须是通晓儒家思想的,这就和刚才上一点对应了起来,这些为官的人早年要拼了命读儒家经典。当了官之后,又要忙于政务,指望他们搞点其他的太难,剩下的就是皇亲国戚,他们享乐就不错了。反观古希腊,是一般的公民就可以天天胡思乱想,这一对比,高下立判。这是古希腊的制度促成了古希腊的科学精神。

但是,我们知道近代科学其实缘起于文艺复兴,但更加本质的说法,其实是缘起于欧洲大学和科学院的建立,尤其是后者的建立,欧洲的科学迅猛发展,像我们熟知的牛顿、莱布尼茨、拉瓦锡等等都是从科学院崛起的。科学院和大学提供给了他们一个能够专心科研的环境,就有点像古希腊那时的样子。至于爱因斯坦、波尔那波人,其实同样是得益于大学制度的建立。

所以,现代科学是建立在大学和科学院的制度之上。反观中国,其实~~你懂得。

正是因为没有这好的沃土,科学很难在中国萌芽。


最后的最后,我想从纯粹科学的角度去讲,其实中国有木有可能独立发展出科学来呢?答案是或许有!

反观现代科学,他其实是一个叠加的过程,每一代的科学家其实都比上一代的科学家知道的多,就好比,现代的科学家再咋不继,都比牛顿他们知道的多,甚至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都要比牛顿知道的多,所以科学其实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在原有的体系之下,不断加成,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重建体系。所以,科学有自我批判的特质。


所以,想要自己搞出一套科学理论来,其实是需要我们自身的理论具备这些特质的。再看看中国那些理论和学说,你就会发现,中国的各种领域的学说和思想,就拿医学来说,我经常看到的是老祖宗如何如何。其实,这话的意思很简单,中国传统的知识的巅峰都是在古代,现代人都是废物,我们得指着老祖宗,否则都会病死。比如:书有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人有:华佗,李时珍等等。

我们的哲学也是,从最高峰开始往下跌落,基本看不到上扬。这就很尴尬了。一个不会上升,自我修复和重整的知识体系,当然是不可能创造出一个需要具备不断迭代的知识体系。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无论如何都培养不出一位像牛顿或者爱因斯坦的科学家。毕竟科学不认自己老祖宗最牛,它是不断地在否定或者深化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在很多人眼中,这件事情万万做不得,也不能做,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