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篇):應縣木塔


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該塔的確切建造時間並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後根據塔上發現匾額,確定木塔的建造時間不會晚於金代明昌年間。結合塔整體的建築風格,應縣木塔最終被確認為一座遼塔。故而被認定為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被譽為“天下第一塔”。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金代和元代時,應縣木塔位於一座名為寶宮禪寺的寺廟當中。元順帝時期,應縣附近曾連續7天有強烈地震,但並未對木塔造成嚴重損壞。明朝時,寶宮禪寺在地方誌中的名稱變成了佛宮寺,但具體改名時間不明,應縣木塔也因此得名為佛宮寺釋迦塔。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曾登臨應縣木塔,並題寫了“峻極神工”的匾額。正德年間時,明武宗朱厚照登臨應縣木塔後題寫了“天下奇觀”的匾額,當年塔與寺廟均曾被修繕。

應縣木塔是一座樓閣式木塔,全塔通高67.31米。該塔由下至上依次可分為臺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修建在一個高約4米左右的石砌臺基上,共分為上下兩層,其中下層為邊長40米左右的方形基座,四個方向均建有月臺;上層臺基呈八角形,直徑35.47米,在正東、正西和正南三個方向建有月臺。上層臺基的各角和月臺各角均有一塊突出的角石,角石上均有遼代的獅頭浮雕。


臺基上為木構塔身,塔身平面呈八角形,直徑30.27米,外觀看共有五層,由下至上略有收分,第一層至第四層的每層內部均建有一層作為上一層基座的暗層。塔身由下至上共使用了54種斗拱,這些斗拱為木塔提供了良好的抗震能力。圖為木塔內部構造圖。

塔內第一層內槽正中有一尊高約10米的釋迦造像。第二層以上各層平面基本與第一層相同。第二層至第四層的內槽可分為三間,第五層南面分為三間,其餘各面僅分為兩間。每層內槽均安放有塑像,其中第二層的壇座為方形,上方有一佛二菩薩和兩尊脅侍菩薩的造像;第三層的壇座為八角形,上方塑有四方如來佛造像;第四層為釋迦摩尼像和阿難、迦葉、文殊、普賢等造像;第五層為毗盧舍那如來佛和八大菩薩造像。

應縣木塔的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製塔剎。塔剎高12米,整體由剎座、剎身和剎頂三部分組成。剎座由磚砌基座和鐵質仰蓮組成,上方承接剎身;剎身則由鐵製覆缽和五重相輪組成,上方承接剎頂;剎頂由鐵鑄圓光、仰月、寶蓋和寶珠等部分組成。以上所有部分的中心由鐵鑄剎杆串聯起來。在鐵製仰月下有8條鐵鏈分別和塔頂各簷角垂脊末端固定。


應縣木塔內共有54塊明、清、民國時期的楹聯和牌匾。其中在木塔第一層南門外掛有康熙六十一年所立的“萬古觀瞻”牌匾。第三層南側簷下掛有一塊木塔匾額中最古老的“釋迦塔”木牌,上面記載了應縣木塔的多個重修年代;東南面簷下掛有宣統三年應州知事任緒瀛所寫的“峻極於天”牌匾。第四層南側外簷掛有明武宗朱厚照所寫的“天下奇觀”四字牌匾。第五層南側外簷掛有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年間所寫的“峻極神工”四字牌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