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篇):韶關南華寺


南華寺,位於廣東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南4公里處的曹溪畔,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是禪宗六祖慧能弘揚“禪法南宗”的發源地,故稱“六祖祖庭”。北宋宋太宗賜名“南華禪寺”,沿用至今。2001年,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南華寺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有梵僧智藥三藏前往五臺山禮拜文殊菩薩,路過韶州曹溪,覺此處山川奇秀,可建梵剎,並預言去後170年將有無上法寶於此弘化。韶州牧將此事彙報梁武帝,得到許可,並敕額“寶林寺”。

唐代高宗時期,高僧慧能進入嶺南。韶州刺史韋璩慕名邀請慧能前來講法,此後慧能駐錫寶林寺,在此傳法長達37年之久,影響華南諸宗派,開南派禪宗。神龍元年,武則天遣內侍前來召慧能入京,慧能以年邁為由加以婉拒。

延和元年,慧能返回家鄉新州,並於新州圓寂。圓寂後,其真身不壞,被弟子運回韶州曹溪,門人裹綜塗漆,保持生前形象。其真身塑像至今還被供奉在南華寺六祖殿中。

慧能圓寂後,弟子將其經歷和言論整理成為《六祖壇經》。在身後,慧能的禪法又分為南北兩宗,北宗稱為菏澤宗,在唐代是禪法正宗,但因後繼無人,在唐末逐漸式微。南宗逐漸形成河北臨濟宗、江西曹洞宗、湖南溈仰宗、廣東雲門宗和江蘇法眼宗,“一花開五葉”,對後世禪宗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1930年代,近代著名僧人虛雲和尚駐錫南華寺,多方籌款重建殿堂,奠定了今日南華寺的規模。1981年10月19-21日,南華寺六祖殿重建一新,舉行了六祖真身安座儀式,海內外著名僧人和群眾紛紛趕來參加,成為一時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