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盜墓賊抱著瓷瓶叫賣,專家豪擲十根金條購買,鑑定為一級文物

盜墓賊抱著瓷瓶叫賣,專家豪擲十根金條購買,鑑定為一級文物

剛剛解放的時候,南京城內依然局勢複雜,許多雞鳴狗盜之輩,依然為非作歹,逍遙法外。文物市場更是當時的一個縮影,當時許多盜墓賊將不法所得,公然出售,這引起了相關部門的警覺。南京文物公司的陳新民先生就被派往市場暗訪,一來是發現線索,二來是搶救珍貴文物。

有一次,他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發現有人抱著一個藍白相間的大瓷瓶叫賣。這樣的場景,在當時並不稀奇,然而陳新民卻發現了大瓷瓶的不凡之處,順勢上去攀談。經過一番溝通,陳新民掏出十根金條,買下了這個瓷瓶。

盜墓賊抱著瓷瓶叫賣,專家豪擲十根金條購買,鑑定為一級文物

十根金條,無論是在什麼年代,都是一筆不小的鉅款。能讓賣主開出如此高價,能讓專家一擲千金,當然是因為瓷瓶本身的價值。當文物被送到相關機構之後,被鑑定出是一件元代的青花瓷。按照上面的圖案,文物專家給它取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梅瓶。

中國的瓷器舉世矚目,是最有魅力的特產之一。歷代以來,瓷器的發展經歷了滄桑變幻,留下了無數的經典之作。元青花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在唐朝就已經出現的瓷器,在元朝時達到了巔峰。元青花結合北方遊牧民族粗獷的審美觀和南方精湛的制瓷技術,是瓷器史上永恆不滅的話題。

盜墓賊抱著瓷瓶叫賣,專家豪擲十根金條購買,鑑定為一級文物

可惜的是,元代距今已經有好幾百年,而且因為各種外界原因以及瓷器本身易碎的特點,元青花並不多見。目前來說,被公認的元青花只有400來件,其中我國也只有100多件,還有200多件在國外。民間傳世的元青花已經微乎其微,只有偶爾間能在考古發現中獲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新發現一件元青花,都會引起文物界的轟動,如果出現了完整美觀的元青花,則更是文物界的盛事。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梅瓶”就是這樣一件瑰寶,它是元青花的重要產地景德鎮出品的,器型巨大,高為44.1釐米、口徑為5.5釐米、腹部直徑為28.4釐米、底部直徑為13釐米。而且,它的顏色飽滿醇厚,光度誘人,白色地章如雪,藍色圖案沁人心脾。即便是不懂文物,不懂瓷器,不懂青花瓷的人,也會被它的色澤深深迷倒。

盜墓賊抱著瓷瓶叫賣,專家豪擲十根金條購買,鑑定為一級文物

顏色如此豔麗誇張,那是因為使用了元代需要進口的“蘇麻離青”鈷料,相當名貴考究。圖案生動鮮明,是因為景德鎮的頂級工匠完美演繹。畫面中的蕭何,流露出求賢若渴的眼神,逃走的韓信,則是一副茫然的神情,彷彿還沒有打定主意,即便是作為配角的艄公,也被刻畫得平靜淡然,好像是在等待韓信做出最後的決斷。在青花瓷上,完美再現了秦末的這件影響深遠之事。

元朝雖然是蒙古人建立的,但他們對於漢人的歷史故事,非常著迷,所以戲曲能在當時風靡全國。同樣的,他們喜歡將典故刻畫在青花瓷上,作為一種紀念,這也是元青花的特點之一。像這樣精美碩大的“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大梅瓶”,迄今為止世界上也只有三件,其中兩件還流失海外。

盜墓賊抱著瓷瓶叫賣,專家豪擲十根金條購買,鑑定為一級文物

我們再回到故事的開頭,有關機關對於這件文物非常重視,順藤摸瓜,終於破獲了一件要案。在當時盜墓橫行的南京,有個叫做康永海的人非常猖獗,憑藉著幾代傳下來的手藝,幾乎將六朝古都挖了個遍。這件元青花,就是他盜挖了明朝開國名將沐英的墓中所獲。

也就是根據這條線索,康永海以及他的團伙悉數落網。這件國寶本身就是價值巨大,還因此破獲了要案,更是一段傳奇。現在它安然地收藏在南京博物院,無聲地訴說著自己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