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仅仅十几万的八旗兵怎样征服明朝?

林文泉


明清之战的战争,从1618年努尔哈赤“十大恨”起兵反明,一直到1662年吴三桂绞死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天子朱由榔,满打满算持续了44年。

这44年,说长不长,说段也不段了。但要说,仅仅依靠满清不足百万的人口,是没有办法征服整个明朝的。明清战争,是一个此长彼消的过程,也是一个满清制度由草原帝国掠夺式政权向农耕帝国统治式转变的过程。

努尔哈赤的八旗很强,但并非不可战胜,但毫无疑问的是,八旗的制度确实是当时最适合战争的制度之一。有人说,满清骑兵很厉害,但实际上,八旗主要以重步兵为主,而这些重步兵往往都是配备马匹,作为骑马步兵使用,单纯的冲击骑兵,满清其实并不多。由此,八旗重步兵的机动性极强,再加上八旗带有草原游牧部族性质的组织形式,使得发动战争的成本很低,八旗兵每每作战,都是自带干粮,自备马匹而来,这样导致了他们战斗意志极强,毕竟每一次战争,取得胜利决定了他们这一次出征是否有盈利,是否能养活家人的问题。

当然,这是入关之前的八旗军。在入关以前,特别是努尔哈赤时代,八旗军耕战结合,更像是部落的集合体,军事掠夺,财富分赃,汗庭实际上对战利品并没有完全的占有权,这也是八旗作战意志顽强,战斗力极高的主要保障。

然而,八旗如果继续努尔哈赤时代的制度,是没有办法冲出东北,走向天下的。奠定女真逐鹿天下基础的,是后来的皇太极。皇太极将游牧部落集合体的后金汗国,逐步改造成中央集权式的帝国,将八旗的自主权和财政一步步收归到自己手中,在辽东把汉人拉入到新生的帝国之中,吸纳汉族人才,建立了与努尔哈赤时代迥然不同的官僚制度,使得后金汗国逐步转变为大清王朝,行政化管理治理下的土地,而八旗逐渐由拥有完全独立自主权的军事地主转变为以大汗为尊的军事贵族。这无异于是清王朝走向天下重要的改革。

当然,尽管征服了朝鲜,降服了半个蒙古,以清军的势力,依然是无法打穿整个明朝的。毕竟满人的人口与汉人的人口相差太大,双方之间的民族隔阂,并非只是改一个国号,吸纳汉人就完全消弭得了的,何况,满清贵族要保持自身民族的特性,以此享受特权,就更加加剧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对立。

单纯就军事力量而言,八旗确实强于明军,但八旗是经不起消耗的,而以八旗的兵力规模,它对明廷的蚕食,几十年来都只能局限于关外,征服比自己大了许多倍的关内,这是不显示的。

而给清廷创造征服关内机会的,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还有明廷体制的崩溃,天灾的影响。这里就不得不从发生于天启二年(1622)年,后金与明廷的广宁之战说起。

为什么要提及这一战呢?

因为这一战,对明清双方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首先,广宁是辽东重镇,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明属辽东、后金、以及蒙古之间的通道。明廷掌握广宁,那么就始终把后金和蒙古隔开,双方之间没有往来的可能,只要明廷政策得当,这样就使得明朝的两个敌人没有联手的机会。

然而,广宁之战的失败,打通了蒙古与辽东的通道,后金的势力得以延伸到蒙古诸部,同时,也极大压缩了明廷的防线,使得最后小半个辽东完全落入后金手中,由此后金就不在局限于一个女真部落政权,而是向着多民族转变。

从广宁之战开始,不断有蒙古部落投靠后金,之后后金又不断征服更远的蒙古部落,同时,也从辽东半岛挺近朝鲜半岛,使得朝鲜成为了其经济人口的重要支撑点。可以说是一朝暴富。

这还只是其中一点,得到了蒙古臣服之后,后金的战线就不再局限于辽西,而是可以绕道蒙古,直逼明廷统治腹心。此后皇太极绕道蒙古,6次入寇,掠夺明廷北直隶,河南,山东的人口和财富,导致整个华北地区,生产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生产的毁灭性破坏,极大降低了北方地区的税收,由此明廷为了对抗清军,不得不特征辽饷,在辽饷的摊派,以及罕见的天灾影响下,西北的流民首先起来造反,朝廷又不得不摊派剿饷,整个北方在明廷最后的十几年时间里,经济被反复蹂躏不说,大量的流亡人口加入倒明阵营,使得帝国最终从内部瓦解。

同时,北方长期的战乱,也使得北方人民失去了对清廷入关之后的抵抗。这也是为什么清军在山海关一战打败李自成之后,北方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全归顺了清廷,而没有遭受到什么大抵抗的原因。

华北地区早已被清军的入寇,明廷税收的压迫,后来李自成的追赃助响,搞得十室九空, 民不聊生了。

对于国力不强,人口基础处于绝对劣势的清军而言,攻略华北,他的敌人只有一个,也就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而大顺政权又因为它本身统治制度的严重缺失,使得整个政权始终只是流寇游击队形式,而非拥有有效统治区域的封建政权,所以一旦战事出现失利,大顺的统治瞬间土崩瓦解,李自成一败再败,没有撑过一年,大顺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消灭了李自成,北方再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清军为敌,毕竟这一区域早已经一穷二白,养不起地方实力派了。由此,攻略明朝,就只剩下长江以南地区。

然而,长江以南,从嘉靖时东南倭乱,早就长达80年的时间里没有打过仗了,卫所军成了军官的佃农,拿锄头比拿兵器还要顺手,虽然所以南方千户所加起来兵力达到百万之众,但这百万之军,别说打清军,就是打北方投降的明军,也不是对手啊。

大清征服北方的战争,主要以明廷分散的降军为前驱,始终将他们拆分为几路由满洲军事贵族牢牢掌控,而以八旗作为震慑,驱使这些降军组成的“绿营”为其征战。而在政治上,清廷延续了明廷的士绅政策,继续给地主们极大的优待,不纳粮依然不纳粮,地方依然由他们半自治管理,利益没有受到侵害的士绅阶层自然倒向了清王朝,成为清廷不断发动征服战争的经济来源,当然也有不服,杀人屠城即可。

这便是明清战争形势逆转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明廷的统治,崩坏在了所依赖的士绅阶层手中。


江畔初见月


纠正一下啊,满清始终没有征服明朝,把大明灭的是农民军李自成。

剿灭南明的,主要是那些汉奸败类投降的明军。

满清所谓的江山,都是由汉八旗绿营和投降的明军,当先锋当炮灰打下的,满八至多都是背后当监军。

如果每次打仗都冲锋陷阵,就满八那个,几万人早他妈死光了。

满清八旗进关以后,基本上都废物了,不管是所谓的打江山平叛,镇压农民军起义还是镇压,各种反清复明的势力,都主要是依靠汉人的军队,汉奸二狗子卖国贼!

前期主要是靠着汉八,绿营。后期汉八绿营也都成了酒囊饭袋了,镇压农民军起义,主要就靠曾剃头这些汉奸败类组成的民团二狗子。

满清的满八基本上都是当监军作用,冲锋陷阵,打头阵,替死鬼当炮灰的,主要都是汉奸的部队,绿营,民团,二狗子。2019-10-7:12:38


用户96816661689


清朝统一中原,其实是带有很大偶然性的。

明朝亡于李自成之手,耳后成华夏大乱之局。关外的满族政权因吴三桂的因素意外的一统江山,而改写了中国古代史!

所以说,明清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缺乏政治,军事甚至文化上的衔接。


15053348832


历史总是沉重的!特别是满清入关这一节!大明朝的覆灭痛的刻骨铭心!

有人说是满清灭了明王朝!在八旗入关之前陕西的闯王已经把北京攻克啦!还有张献忠之类的作乱,可以说在八旗之前我们的大明王朝已经蜷缩在南京只剩下“南明”小王朝了!

吴梅村的感慨冲冠一怒为红颜,冻哭三军俱搞素!成名了吴三桂和陈圆圆,却成就了八旗子弟!


陸韵峰


题主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虽然是最后满清得了天下,但是征服大明的并不是满清。

明朝是亡于李自成手里的,吴三桂出卖华夏,才让八旗兵顺利进关,毫发无损接管了北京。初入北京的几万八旗兵,最初的感觉是害怕,面对着多于自己百倍的人口,只想带着财宝回老家。但是一群铁杆汉奸帮他们稳固了统治,打着为大明皇帝报仇的旗号,剃了金钱鼠尾辫,拼命攻打其他地方。汉奸队打下领土,满洲大兵在后面接收,完美的配合。可惜几十年后,满清觉得这些汉奸们用不上了,于是又用另一帮人把他们收拾了。

所以,八旗并没有直接打下大明,他们只是运气好到屌爆的捡漏者,真正彻底灭亡大明的,还是汉奸。


鲁赤水


命运的选择。

天时,天灾不断。

地利,先有闯王后有吴三桂。

人和,八旗人才辈出,知人善用。孤儿寡母都能团结一致!



用户5341751831


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清朝收编了明朝的部队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灭掉了李自成。


江千户


答: 大清入关到完全征服中原花费的百年时间,而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这里要解释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大明是被起义军李自成所灭。

第二,最终消灭了南明残余势力统一天下的是大清。

那么到底清军有多少兵力呢?根据八旗编制的话确实总兵力控制在12万左右。这是事实。因为历代八旗兵总数也没有突破这个概数。但是入关的八旗真的只有12万吗?那也并不如此。这就要从八旗兵制来说。一个八旗兵大约可以携带奴隶6-7人一同协同参加作战。所以从明面上来看八旗部队只有12万,实际上大约是80万左右。这才是大清的真正动员力。

那么这些奴仆都是干什么的呢?一个八旗兵可以协同马匹大约6匹。这是为了换乘提高进攻速度所配置的,那么协同的部下也要跟着前行。这就形成了独特的一人带6马,其余人作为步兵向前推进的壮观景色。

那么大清是如何实现灭明统一天下的呢?我们就此大体的做一张时间表。

一、入关定都北京

1644年,顺治元年。李自成灭大明。四月吴三桂降清。清军入关和李自成决战。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退出北京。五月初二,清军入京城。九月十九日顺治帝入京。

十月初一,继位皇帝国号大清。多尔衮命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兵3万余,经山西入陕;命豫亲王定国大将军多铎率兵2万余,由河南趋陕,两路合攻西安。

顺治二年正月,多铎由西安转兵东南,进攻弘光政权。四月扬州史可法兵败被杀。五月弘光政权投降。同月李自成兵败身亡。

十一月,江南已定,多尔衮命驻西安的内大臣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并派固山额真巴颜等率部相助,由陕西往攻张献忠大西政权。

顺治三年正月,清廷命肃亲王豪格击败汉中于十一月入川,大西政权灭亡。

二、消灭南明诸政权

南明除弘光政权外,还有许多个小朝廷。这里就将各朝廷的诞生到灭亡时间表做一个表述。

1.南明鲁王从1645-1652年坚持7年时间。

2.南明隆武政权,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至四年(1647年)十月

3.永历政权。1646年,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这是最长时间的坚持。到了到1662年被吴三桂所灭。南明朝结束。

三、平定郑氏台湾

郑成功于清顺治十八年收复台湾,开始了台湾明郑统治时期。一直到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才算完成了对台统一作战。

四、平定三藩之乱

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的三藩作乱发生在康熙12年。一直到康熙20年才真正平定三藩。中原地区再也没有反清的力量了。

五、平西藏、青海、新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击败占扰西藏的准噶尔部,开始进军西藏。驱准噶尔安定西藏战争结束。从此,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统治,派兵驻藏,组成四噶布伦联合掌政的西藏地方政府。

2.雍正元年至二年,年羹尧率部平定青海。

3.康熙29年至乾隆22年,平定大小和卓。前后70年时间。

最终使得大清版图达到了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所以并不是十几万八旗兵可以做到的事情,而是前后花了将近11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壮举。



南阁水哥


李自成进京崇祯帝自尽,明朝就已经亡了。

吴三桂放开山海关,洪承畴负责南方战事,以极小的代价就平定了江南。

八旗精锐虽然勇猛,但是没有贰臣传里那些人,只怕也是不会有那么顺利的。


逸乐书香


我想满清战胜明朝靠的是八旗制度和战争文化,这和现代的企业差不多,企业的做强做大,靠的是企业文化。历史上的秦朝和成吉思汗也一样。秦统一天下靠的是耕战文化,成吉思汗征服世界靠的是游牧战争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