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同樣是自研系統,華為與三星、微軟有何不同?

移動操作系統,目前主要是iOS和安卓兩大陣營,之前也從來都不缺乏前赴後繼的追趕者,其中包括巨頭微軟和三星。華為今年正式推出自研的移動操作系統新平臺,能否成功的話題引起了業內熱議。也許,華為終端雲服務(HUAWEI Mobie Services),將是華為區別於兩家、獲得成功的關鍵。

首先,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微軟和三星的移動操作系統興衰史。

微軟Windows Phone——已逝去的一款"現象級"智能手機系統

Windows Phone最有趣的功能,無疑是引人注目的視覺設計。如今這個時代,屏幕越來越大,無用的信息也越來越多。微軟卻逆流而上,希望憑藉簡單的交互界面贏得用戶。這在整個產業內,可謂罕見,而且十分大膽。內置的觸摸式鍵盤算是有史以來最舒適的鍵盤之一,有段時間,這一鍵盤的確保持著在觸摸屏上打字最快的世界紀錄。該操作系統的較新版本還推出了與iPhone的語音助手Siri類似的Cortana。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系統也不斷增加著一些其他的小功能,用以對抗其他競爭對手。儘管微軟為這款操作系統進行了廣泛的營銷工作(尤其是在海外市場),客戶卻始終不為所動。

同樣是自研系統,華為與三星、微軟有何不同?

哪裡出問題了?

不論是問誰,你都會得到幾乎相同的答案︰"這個系統沒有應用程序可用"。

由於微軟受到Android 和iOS 系統成功的威脅,加速了WindowsPhone的開發,放棄了很多的基本特徵,放棄的功能包括但不限於:複製和粘貼、通知中心、多任務、tethering共享上網、VoIP、自定義鈴聲等等,而且還為Windows Phone增加不必要的新功能如兒童天地。

開發者本就因為Windows Phone的程序安裝量太少而心煩意亂,這不僅沒有為開發者提供更好的應用編程接口(API),增加新功能更是讓開發者們想要離開。

三星Tizen——策略與華為HarmonyOS很相似的自研系統

2014年4月,也是在微軟大勢已去的時候,三星公司(Samsung)發佈了首款基於Tizen移動操作系統的手機。三星Tizen一躍成為第四大移動系統。早先,Tizen移動操作系統也被視為基於Android的替代品、是以防無法獲得Google Play認證和應用的備份計劃。

穿戴設備和智能手機是Tizen開發的兩個主要市場。2015年以後,三星基本放棄了Tizen系統在手機的應用,而是直接掉頭將Tizen的場景直接用於相機、智能手錶、智能電視、媒體播放機、機頂盒、和智能家庭(包括空調系統、冰箱、照明控制等)等市場,並試圖在物聯網方向佔據先機。儘管缺少APP,三星的智能手錶仍被業內視為可穿戴設備上較友好的用戶界面之一。

同樣是自研系統,華為與三星、微軟有何不同?

不過對於開發者來說,Tizen要求開發者用c語言開發並不友好。簡單的數據結構都需要開發者手工構造,非科班出身的開發者要是去寫Tizen面臨的門檻很高。

另一方面,Tizen系統同樣沒有足夠的應用程序可用。是否會像之前的Bada、MeeGo,最後都不了了之,還不得而知。

華為HarmonyOS——華為終端雲服務全場景能力開放

今年九月,華為正式發佈了第一款搭載自研系統的智慧屏產品。從非手機設備方面開始將移動操作系統落地,這一點與三星的戰略很像。

但單純的手機領先並不能滿足華為終端的戰略預期,打造"1+8+N"全場景的智能生活,才是華為終端的真正大戰略所在。在硬件的規劃上,華為明顯更具系統性,這也與是三星不同的一點。

1就是手機是主入口,8就是4個大屏的入口:PC、平板、智慧大屏、車機,而非大屏入口現在發佈的有耳機、音箱、手錶,眼鏡。N則是泛IoT硬件構成的華為HiLink生態。這其中的1+8是華為自己在做,而這個N則歡迎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最終形成一個更為開放的生態。華為的戰略思路非常清晰,入口級的產品親力親為,生態級的產品開放共贏,既保證了自己的穩定性,也保證了生態的多樣性。在移動操作系統的硬件多功能性開發上,華為比三星更進一步。

在微軟和三星身上,我們不難發現,抑制發展的關鍵還是貧瘠的應用生態。能否解決這一問題,是華為能否取得海外成功的關鍵。

和微軟、三星被動應對不同,華為對此早有安排。據日媒報道,開發人員在華為應用商店所佔收入份額為85%,甚至超過Google的70%。

開發多年的華為終端雲服務(HUAWEI Mobile Services )從技術和服務上全方位支持開發者,再加上今年升級十億美金的"耀亮之星"激勵計劃,以及在包括迪拜在內的全球6個主要城市的8個DigiX創新工作室提供支持,吸進了大量海外開發者的目光。

今年在迪拜世界貿易中心舉行的GITEX技術週期間,華為在迪拜匯聚了250多個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和合作夥伴,舉辦了首個開發者日(HUAWEI Developer Day,簡稱HDD),分享了他們的新生態建設策略。

同樣是自研系統,華為與三星、微軟有何不同?

9月中旬,華為開發者大會HDD首次登錄馬來西亞,當地45家合作伙伴和120+位受邀開發者參加了活動,開發者們共同探討了如何為終端用戶提供更好的智慧新體驗。

同樣是自研系統,華為與三星、微軟有何不同?

吸引海外開發者的華為終端雲服務(Huawei Mobile Services ),是一種基於華為終端雲服務核心框架和開發者服務的生態系統,目前已經開放了14個華為終端雲服務Core能力、51項服務、885個API,為開發者提供全場景的能力開放,開發者只需要集成華為終端雲服務SDK即可使用華為的多個開放能力。

同樣是自研系統,華為與三星、微軟有何不同?

· 關於AppGallery Connect服務

華為面向全球發佈AppGallery Connect服務,提供覆蓋"創意-開發-分發-運營-分析"的全流程67項高效運營服務,當前已開通41 項,協同華為云為開發者提供完整的在線Devops工具鏈,幫助開發者提高軟件開發管理的效率;並且可以提供包括計算、存儲、網絡等在內的一系列雲資源,實現CloudNative的軟件開發和Serverless開發服務。

同樣是自研系統,華為與三星、微軟有何不同?

· 關於華為終端雲服務 Core功能

同樣是自研系統,華為與三星、微軟有何不同?

Account Kit覆蓋全球5億用戶,用戶使用華為賬號即可一鍵登錄;同時提供完善的數據加密及驗證機制。開發者無需擔心安全隱私合規問題,就能簡單高效獲取用戶。

Game Services為開發者提供一站式快速接入服務,開發者一次接入即可跨終端使用且無需擔心全球安全性合規等問題;為全球開發者提供深度的遊戲服務,幫助開發者有效降低開發成本,讓開發者專注於遊戲體驗與創新。

Drive Kit支持全終端實時更新文件、App跨終端即時讀取雲端文件、安全可靠的數據加密保護機制等功能,幫助開發者輕鬆、安全存儲用戶數據。

Analytics Kit擁有簡單高效的接入方式、豐富強大的分析能力、安全可靠的數據服務等多項數據能力,能夠基於強大數據分析能力為開發者創造價值。

Location Kit採用"GPS+WiFi+藍牙+基站"的混合定位模式,為應用開發者們提供便捷易用的定位接口,讓開發者能夠快速且精準地獲取用戶位置信息。

Map Kit提供豐富的地圖元素、互動模式和強大的渲染能力,幫助開發者實現地圖顯示和交互功能自由定製化;此外,Map Kit集成百萬量級的位置查找和全球覆蓋能力,極大提升基於位置服務(LBS)的用戶體驗。

同樣是自研系統,華為與三星、微軟有何不同?

Wallet KIt致力於使能支付更便捷、卡證管理數字化,可以接入銀行卡、eID、門鑰匙、智能門鎖卡、酒店房卡等,創新的華為智卡使智慧金融、園區、出行、生活和酒店成為現實。日常生活中,用戶和開發者會遇到形形色色的碼,如收款碼、帳號登錄碼等,需要打開不同的應用掃描。Scan Kit統一掃碼服務讓用戶通過一個終端系統級的掃碼入口,即可實現多種碼的識別,實現服務一步直達,拉起相應的應用、快應用、快服務等。

同樣是自研系統,華為與三星、微軟有何不同?

In-App Purchases Kit聚合全球主流支付方式,開發者配置一次即可實現商品本地化語言和貨幣自動化展現。此外,訂閱服務、訂單服務、沙箱測試、商戶管理、商品管理等五大支付服務向開發者全面開放,幫助開發者獲得高價值用戶和持續穩定的收入。

Push Kit建立從雲到設備的高質量消息推送通道,幫助開發者高效且精準觸達用戶,並能採用多樣化消息模式激勵用戶,提高應用日活量。

Ads kit為開發者提供隱私合規的廣告ID(OAID),該方案能夠在保護用戶隱私安全的同時,提供個性化廣告的底層支持,幫助開發者繼續使用其他廣告平臺提供的商業化能力,為開發者提供了商業成功的底層支撐。

· 關於華為DigiX創新工作室

華為DigiX創新工作室(DigiX Innovation Studios)是華為與開發者進一步加強深度合作,打造極致用戶體驗的一個平臺,目前正在逐步覆蓋全部類別的應用內容創新和測試服務。

同樣是自研系統,華為與三星、微軟有何不同?

隨著技術發展,消費者和開發者的需求在不斷更新升級,但目前仍缺乏連接多終端的成熟、統一操作系統,為用戶提供簡潔的操作體驗和幫助開發者實現一次開發多端使用、有效降低開發成本。蘋果互不相通的系統定位是不少蘋果用戶們和開發者們的痛點、開放的Android系統也存在很多毛病。這些不足,正是後來者微軟、三星和華為進入的契機。但微軟和三星並沒有真正解決關鍵的生態問題。華為與他們最本質的區別,是直接解決問題——通過各種方式和力量建設生態圈。雖然作為後來者,華為還是很有機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