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這家包子店的擀皮師傅十張皮一起擀,絕了


這世上有很多“精”食,讓人嘖嘖驚豔,讓人目瞪口呆,但打動我們的,往往是那些平凡的“暖”的食物。它們好似帶著時光、帶著記憶、帶著故事而來,像親人的手藝,像故人的味道,像那些欲升還沉、縈繞心田的往昔。

1958年開張的四條包子鋪同八條飯店、回民飯店統稱合作飯店,是山海關飲食服務公司的下屬單位。

包子只一種豬肉餡,卻做出了大名堂。口味醇厚、肥而不膩、熱食抱汁的四條包子,贏得了對飲食頗為講究的老山海關人的認可。

誰家來了貴客,買上幾盤香噴噴、油旺旺的四條包子,既實惠又體面。上世紀90年代初,不大的鋪子每天竟能賣出200多斤包子,而且這個斤數還是按不算餡只算麵粉的老方法計量的。

1998年,山海關飲食服務公司進行企業改制,十幾歲就來到這家店的職工沈佩華同原合作飯店經理陳濤每人出資15萬元,共同買斷四條包子鋪產權,保留了原班人馬。2001年,四條包子獲秦皇島市“十佳風味名吃”稱號,其後又獲“秦皇島首屆旅遊名吃”“河北名吃金質獎”“河北名吃金鼎獎”等眾多榮譽。

今日的四條包子仍然只有一種餡。最愛餡食的美食家歐陽應霽有言:“外表討喜固然重要,但內餡內涵最真實,最得人心。”四條包子內餡用的一概是經過檢疫的全豬正身肉,沒有亂七八糟的邊角肉,肉要絞成肉丁、肉塊,而不是肉泥。投料標準幾十年如一日沿用舊法,不為潮流及物價所動。

“要說有什麼訣竅,可能還得算‘半發麵’吧。”沈佩華說,“我們從來不用發酵粉,就用麵肥和鮮面發麵,發酵不等全發了,這樣面能把湯汁兜住,全發麵的湯都浸到面裡了,餡就不香了。”

四條包子的師傅有一手絕活,包子皮十幾張一次擀出,這手藝可不是誰都會的,每天這麼大量的包子,一張張的擀皮根本不夠用,孰能生巧就練出了這一絕活。

在整潔敞亮的後廚,白衣白帽藍口罩的女工們正圍坐在寬長的木桌周圍包包子,她們的手法那樣靈巧快捷,看得人眼花繚亂。

熱氣騰騰的包子出蒸箱了,圓圓胖胖的煞是喜人。“包子一定要趁熱吃!”

正如遇到對的人要在對的時候、看電影不要等到被劇透一樣,當包子頂著香氣而來,你抓住最好的時機,咬開、掰開、挑開、敲開、切開的一剎那,輕啜被包裹著的湯汁,才可以體會到真味呢。更多民間美食即將為您推薦,如果您有美食推薦請與我們聯繫,關注我們私信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