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火爆家長圈的“量子波動速讀”?量子:這個鍋我不背

火爆家長圈的“量子波動速讀”?量子:這個鍋我不背

出品 | 科普中國

製作 | 墨子沙龍

作者 | 林梅

審稿 | 小賽

5分鐘讀10萬字?“量子波”不背鍋

朋友圈是個神奇的地方,坐在家中可觀天下。這兩天,小墨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一個神奇的培訓課程

按主辦者的描述,這個培訓可以培養孩子們一目十頁的閱讀技術,甚至不需要人眼觀看,就可以在1-5分鐘內讀完一本10萬字的書籍,並能完整複述內容。這就是最近引發了網絡熱議的“量子波動速讀”

。我們知道,學習是以大量閱讀為基礎的,如果這門技術真的如培訓機構所描述,那可謂是解決了很多孩子的閱讀難題。

可是跟你們一樣,當小墨打開宣傳視頻,卻被眼前的景象完全震驚了。培訓班的孩子們不但可以極其快速地翻完一本書,甚至,蒙著眼睛,都能感應到知識的流動,不禁讓人感嘆物質波的神奇。

火爆家長圈的“量子波動速讀”?量子:這個鍋我不背

量子波動速讀

這種神奇的閱讀方法據說是由日本的飛谷由美子(Yumiko Tobitani)女士發明,由於效果驚人,後來流傳到各個國家。

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理呢?培訓機構負責人表示,這跟量子糾纏有關,還跟光的波粒二象性有關。培訓者們給量子波動速讀法起了一個英文名——Quantum Speed Reading,簡稱QSR。通過“嘩啦啦”地快速翻書,讓書中的內容以“電影”的方式呈現在孩子的大腦裡。此時,大腦的深層次意識就會甦醒,可以以超過目前閱讀速度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方式來吸收或者感知信息。總之,別問,問就是量子力學!

火爆家長圈的“量子波動速讀”?量子:這個鍋我不背

那麼,量子波動速讀法究竟跟量子有什麼關係呢?培訓者解釋說,量子物理學揭示了物質的波粒二象性。書中文字,也可以波的形式運動和傳播。當書中文字的波動傳遞到孩子的大腦中時,被訓練過的大腦可以接收這種波動,然後將其轉變成圖片、聲音等信息呈現在大腦中,讓讀者在腦海中能夠真正看到鮮明的圖像,甚至像看電影那樣,可以對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甚至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及寫書的意圖。

火爆家長圈的“量子波動速讀”?量子:這個鍋我不背

我們知道,我們人類在學習的時候,人眼對於信息的獲取、大腦對於信息的處理都是有生理極限的,如此匪夷所思的量子波動速讀,顯然違背了基本常識

那是不是有人要問,小墨呀,你不是總說量子力學就是往往違背經典世界的規律,量子糾纏、既死又活的貓,不都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嗎?連玻爾都說,沒有人能理解量子力學呀。

量子世界的“波”

玻爾這話沒錯,但是量子世界的神奇規律是有一定研究範圍的。並不是把“量子”“波動”這些詞疊加在一起,就能為所欲為

首先,量子研究的是微觀世界的規律,比如原子,原子裡的電子,還有光子,都是量子力學研究的對象。我們耳熟能詳的量子糾纏、量子疊加

等等神奇的規律,是科學家們以這些微觀粒子為對象,經過無數實驗總結出的規律。

火爆家長圈的“量子波動速讀”?量子:這個鍋我不背

其次,量子力學中的“波”也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水波、聲波、地震波有很大區別,在薛定諤的方程裡,波指的是概率波。這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用原子中的電子來舉個例子。

公元前5世紀,留基伯(Leucippus)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就認為物質由基本粒子構成,他們把這些基本粒子稱為原子。但當時,原子還只是一種哲學概念,直到17-19世紀,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證實了原子的存在。後來,物理學家約瑟夫·湯姆生(J.J.Thomsom)發現了原子裡的電子,提出了他的葡萄乾蛋糕模型(棗核模型)。再後來,物理學家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在這個模型裡,原子的絕大部分都是真空,幾乎所有質量都集中在小小的原子核中,而電子則像行星圍繞太陽運轉一樣圍繞著原子核運轉。小墨記得兒時中央電視臺的臺標就是以這種模型為藍本。

火爆家長圈的“量子波動速讀”?量子:這個鍋我不背

這種模型雖然非常好用,解決了很多過去無法解釋的現象。可是,它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在經典力學的框架之下呈加速度運動的電子會產生電磁波,而產生電磁波就要消耗能量;最終,耗盡能量的電子將會一頭撞上原子核(就像能量耗盡的人造衛星最終會進入地球大氣層)。

又經過了很多科學家的探索,直到薛定諤時代,他受到德布羅意物質波的啟發,搗鼓出一套波動方程。在薛定諤1926年的四篇論文裡,波動力學體系正式建立。薛定諤的這套波動方程與經典的機械波最大的不同是,薛定諤方程的波函數的模平方代表的是粒子在某地出現的概率。根據這套理解,電子並不是像衛星一樣繞著原子核在某個軌道上轉啊轉,而是可以同時處於不同的位置,根據每個地方出現的概率不同,人們用電子雲形象得描述電子的概率密度在空間的分佈——小黑點密度大的地方,表明電子在這裡單位體積內出現的機會多;反之,則表明電子出現的機會少。

火爆家長圈的“量子波動速讀”?量子:這個鍋我不背

這種電子可以同時處於不同位置的性質,就叫做量子疊加。如果你回想一下薛定諤貓,就會發現,電子其實就是一隻狡猾的薛定諤貓,除非你去測量,否則,它就可以處在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可以處在既死又活的疊加態,電子位於不同位置的狀態也可以同時存在,你甚至無法同時準確地測量出電子此時的位置和動量,這就是很多人都有所耳聞的“測不準原理”。

並非唯一

薛定諤的波動力學給予量子力學新的生命,但是,波動性並不是我們理解物質世界的唯一方式。漸漸地,科學家們知道了,不止是電子,任何微觀粒子都總是與一個波動過程聯繫在一起,粒子圖景和波動圖景都有揭示真理的價值,他們相互關聯,無法捨棄任何一個。就像進入黑體輻射的光波,也不得不分立成為離散的形式進行輻射,而一個個走進雙縫干涉實驗的電子,最終都形成了衍射條紋

但是你知道嗎?儘管由於那隻大名鼎鼎的貓,薛定諤的名字家喻戶曉,但實際上,在對氫原子電子能級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波動力學並不是唯一的思路海森堡的矩陣力學也出色得解決了這一問題,它甚至比薛定諤的方程出現得更早,只不過薛定諤的波動方程更形象、易於理解,所以更被人歡迎和接受。

事實上,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是可以統一和等價的,就像通往羅馬的不同道路一樣。

火爆家長圈的“量子波動速讀”?量子:這個鍋我不背

量子力學一經誕生,它的生命力吸引了無數科學家為之著迷,經過一百年的探索,人們對於“粒子”和“波”的理解也漸入佳境,與量子力學誕生時候相比,“粒子”和“波”的概念更加豐滿。

但是無論波的概念如何拓展,書本上的油墨並不具備輻射和傳播的功能,書本所承載的智慧和知識,更不會自動呈現到你腦子裡。想要提高閱讀能力,將死的文字變為自己腦中的知識,只有多讀這一條路可走。多讀、多看、用心理解,才是正道。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專家楊學軍說過一句話:“難治的疾病,一定會成為偽科學的盛宴。”何止是“難治的疾病”,生活中所有難過的關都會成為偽科學鑽空子的縫。而對於父母來說,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引導孩子學習優秀的人類文明,恰恰就是一個漫長、複雜,甚至不乏艱辛的工作,於是,家長的焦慮就難免被騙子利用。

可是,學習沒有捷徑,人生亦如是

火爆家長圈的“量子波動速讀”?量子:這個鍋我不背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這裡是墨子沙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於2016年起開始舉辦的公益科普論壇,致力於專業、權威、有深度沙龍科普活動,每月一次,邀請國內外知名科學家為大家講述科學那些事。關注墨子沙龍,我們在這裡等你來。

關於“墨子沙龍”

墨子沙龍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主辦、上海市浦東新區科學技術協會及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協辦的公益性大型科普論壇。沙龍的科普對象為對科學有濃厚興趣、熱愛科普的普通民眾,力圖打造具有中學生學力便可以瞭解當下全球最尖端科學資訊的科普講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