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邊緣計算是將雲計算技術應用在邊緣基礎設施之上的創新,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隨著5G網絡建設的推進和大規模商用的展開,各類應用加速落地,邊緣計算有望長期持續受益。邊緣計算潛在市場空間巨大,到2023年全球市場容量有望達到340億美元。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邊緣計算將為上、中、下游產品或服務商帶來增量市場空間。上游軟硬件基礎設施提供商的增量機會主要來自於邊緣節點的四種實現形式:服務器、通信基站、網關設備、終端設備。中、下游產品或服務商的增量機會主要來自於各應用場景的邊緣計算服務市場。

電信運營商、雲計算公司、硬件廠商、CDN公司四類玩家在邊緣計算領域各顯神通,未來誰主沉浮有待觀察。

展望未來,邊緣計算將為軟硬件基礎設施企業帶來發展新契機,助力雲服務商由流量經營轉向價值經營,在諸多細分領域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

目錄

1.邊緣計算概述

1.1 海量數據處理和存儲需求催生邊緣計算

1.2 邊緣計算具有低延時等六大特點

1.3 邊雲協同將放大應用價值

1.4 邊緣計算參考框架:雲-邊-端

1.5 邊緣計算節點的層次化部署

1.6 邊緣計算的應用場景

2.邊緣計算產業發展現狀

2.1 邊緣計算未來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2.2 統一標準和協議尚未形成

2.3 短期內進口依存度仍將升高

3.邊緣計算將帶來增量市場空間

3.1 邊緣計算產業鏈概貌

3.2 邊緣計算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

3.3 代表性企業邊緣計算佈局攻略

4.邊緣計算未來展望

4.1 邊緣計算市場將高速增長

4.2 軟硬件基礎設施企業或迎發展新契機

4.3 雲服務商或由流量經營轉向價值經營

4.4 差異化服務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正文

作為5G發展的關鍵基礎技術之一,邊緣計算可以將高帶寬、低時延、本地化的業務下沉到網絡邊緣,解決時延過長、匯聚流量過大等問題,從而為實時性和帶寬密集型業務提供更好的支持。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隨著5G商用的推進以及技術的成熟,邊緣計算的應用場景將越來越多,邊緣計算技術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1邊緣計算概述

1.1海量數據處理和存儲需求催生邊緣計算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據海量增長,雲服務器需要接入更多設備和處理更多數據,原有的集中式數據處理模式難以為繼。需要在接近數據源的本地設立分佈式網絡設備,進行數據處理和存儲等,以提升應用服務的性能和可靠性,減輕中央服務器負擔。這種數據處理和存儲需求催生了邊緣計算。

1.2邊緣計算具有低延時等六大特點

根據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的定義,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部署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等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充分利用整個路徑上各種設備的處理能力,就地存儲處理隱私和冗餘數據,降低網絡帶寬佔用,提高系統實時性和可用性,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聯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簡而言之,邊緣計算就是將雲端的計算存儲能力下沉到網絡邊緣,採用分佈式計算與存儲、在本地直接處理或解決特定的業務需求,用以滿足不斷出現的新業態對於網絡高帶寬、低延遲的硬性要求。

從技術角度來看,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是一種分佈式數據處理和存儲的架構,其應用程序在邊緣側發起,可以產生更快的網絡服務響應。

邊緣計算具有低延時、自組織、可定義、可調度、高安全和標準開放六大特點。

1.3邊雲協同將放大應用價值

邊緣計算並不是一個新鮮詞彙,最早出現在2002年。近年來,隨著SDN/NFV(軟件定義網絡/網絡功能虛擬化,Software DefinedNetwork/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等網絡技術的日漸成熟,各大網絡標準化組織才逐漸意識到邊緣計算對於網絡功能提升作用的巨大,並於2016年4月,將邊緣計算列為5G 網絡架構的關鍵技術。

邊緣計算是雲計算技術發展的下一站。相比於傳統集中部署的雲計算,邊緣計算在靠近數據源或用戶的地方提供計算、存儲等基礎設施服務,併為邊緣應用提供雲服務和IT環境服務。這樣,邊緣計算可以將高帶寬、低時延、本地化的業務下沉到網絡邊緣,解決了時延過長、匯聚流量過大等問題,從而為實時性和帶寬密集型業務提供更好的支持。也因此,邊緣計算成為5G發展的關鍵基礎技術之一。

邊緣計算和雲計算之間並不是替代關係,而是互補協同關係,邊雲協同將放大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的應用價值:邊緣計算靠近執行單元,是雲端高價值數據的採集和初步處理單元,可以為更好的雲端應用提供支撐;雲計算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業務規則或模型並下發到邊緣側,邊緣計算基於新的業務規則或模型運行。

邊緣計算並不是單一的部件,也不是隻涉及單一的層次,而是涉及到EC-IaaS、EC-PasS、EC-SaaS的端到端的開放平臺。因此邊雲協同的內涵涉及IaaS、PaaS、SaaS各層面的全面協同,主要包括六種:資源協同、數據協同、智能協同、應用管理協同、業務管理協同、服務協同。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1.4邊緣計算參考框架:雲-邊-端

根據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發佈的邊緣計算參考架構3.0,整個系統分為雲、邊緣和現場三層,邊緣計算位於雲和現場層之間,邊緣層向下支持各種現場設備的接入,向上可與雲端對接。

邊緣層包括邊緣節點和邊緣管理器兩個主要部分。邊緣節點是硬件實體,是承載邊緣計算業務的核心。邊緣計算節點根據業務側重點和硬件特點的不同,包括以以太網協議處理和轉換為重點的邊緣網關、以支持實時閉環控制業務為重點的邊緣控制器、以大規模數據處理為重點的邊緣雲、以低功耗信息採集和處理為重點的邊緣傳感器等。邊緣管理器的呈現核心是軟件,主要功能是對邊緣節點進行統一的管理。

邊緣計算節點一般具有計算、網絡和存儲資源,邊緣計算系統對資源的使用有兩種方式:第一,將計算、網絡和存儲資源進行封裝,提供調用接口,邊緣管理器以代碼下載、網絡資源配置和數據庫操作等方式使用邊緣計算節點資源;第二,將邊緣計算節點的資源按功能領域封裝成功能模塊,邊緣管理器通過模型驅動的業務編排的方式組合和調用功能模塊,實現邊緣計算業務的一體化開發和敏捷部署。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1.5邊緣計算節點的層次化部署

5G業務場景眾多,不同業務場景對信息處理和轉發的需求差異較大,因此邊緣計算也將部署在不同的網絡層次,實現對各種業務的針對性支持。在5G 網絡中,可以按需將邊緣計算節點部署在接入雲、邊緣雲或匯聚雲。

1)對於低時延(URLLC)場景,邊緣計算需要部署在靠近基站的接入雲;

2)對於大流量熱點(eMBB)場景,邊緣計算可以部署在邊緣雲以提高複用率;

3)對於廣域大連接(mMTC)場景,邊緣計算可部署在更高的匯聚雲,實現大範圍覆蓋區域內的業務需求。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在邊緣計算部署視圖中,邊緣計算三層架構模式包括現場層、邊緣層和雲計算層。

現場層是接近網絡連接傳感器、執行器、設備、控制系統和資產等現場節點。這些現場節點通過各種類型的現場網絡和工業總線與邊緣層中的邊緣網關等設備相連接,實現現場層和邊緣層之間數據流和控制流的聯通。網絡可以使用不同的拓撲結構,邊緣網關等設備充當用於將一組現場節點彼此連接以及連接到廣域網絡的橋樑。

邊緣層是邊緣計算三層框架的核心。邊緣層接收、處理和轉發來自現場層的數據流,提供智能感知、安全隱私保護、數據分析、智能計算、過程優化和實時控制等時間敏感服務。邊緣層包括邊緣網關、邊緣控制器、邊緣雲、邊緣傳感器等計算存儲和時間敏感網絡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封裝了邊緣側的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邊緣層還包括邊緣管理器軟件、主要提供業務編排或直接調用的能力,操作邊緣計算節點完成任務。

雲計算層提供決策支持系統,以及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和個性化定製等特定領域的應用服務程序,併為最終用戶提供接口。雲計算層從邊緣層接收數據流,並向邊緣層、以及通過邊緣層向現場層發出控制信息,從全局範圍內對資源調度和現場生產過程進行優化。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從具體實現方式來看,目前邊緣計算的邊緣節點實現形式主要包括四種:服務器、通信基站、網關設備、終端設備。其中處於邊緣數據中心的邊緣服務器可以作為核心邊緣節點,常見於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場景應用。作為邊緣節點的通信基站主要是指移動網基站中的核心設備或配套服務器板卡,常見於智慧交通(如自動駕駛、實時交通管控)等場景。通過升級增加一定計算和分析功能的處於網絡邊緣或交界位置的網關(如路由器)也可以作為邊緣節點,常見於智慧樓宇、智慧社區等場景。配置一定附屬或增強功能的終端設備(如在終端設備的單片機上嵌入輕量級容器,用以執行用Java等腳本語言開發的微應用)也可以作為邊緣節點,常見於智慧零售、智慧交通(如自動駕駛)等場景。

1.6邊緣計算的應用場景

邊緣計算的應用場景從覆蓋領域維度可以分為兩類:全網覆蓋類和本地覆蓋類。

全網覆蓋類應用的核心要求是以邊緣節點在地區和運營商網絡兩個層面上的覆蓋度來保證就近完成業務處理,或者基於足夠多的節點進行網絡鏈路優化。如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內容分發網絡)、互動直播、邊緣撥測/監控、在線教育、實時通信等業務。

本地覆蓋類應用的核心要求是邊緣節點的本地化,即邊緣節點的接入距離要足夠近(如目標<30公里),時延足夠低(目標<5ms),來支持本地服務的上雲需求,如新零售、醫療等行業的監控數據上雲,連鎖門店等線下行業的IT基礎設施上雲等。

以下以互動直播和智慧城市場景為例,說明邊緣計算在類似場景中的作用。

1.6.1 全網覆蓋類場景示例:互動直播

互動直播業務場景具有“高帶寬、高併發、計算密集”的特點,屬於全網覆蓋類應用。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如圖5所示,主播的媒體流推送到最近的邊緣節點,在邊緣節點完成轉碼,轉碼後的媒體流再分發到CDN邊緣節點,當有用戶訪問時可以就近返回內容。基於邊緣節點進行服務、直播流的上下行數據處理,內容推送、轉碼處理等都不用再回到中心,大大降低了業務時延、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邊緣計算處理架構也大大節省了帶寬成本。

1.6.2 本地覆蓋類場景示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場景屬於本地覆蓋類應用。智慧城市需要信息的全面感知、智能識別研判、全域整合和高效處置。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邊緣雲計算應用價值巨大。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如圖6所示,在邊緣雲計算的架構下,整個智慧城市系統可以分為三層:採集層、感知層和應用層。

在採集層,海量監控攝像頭採集原始視頻並傳輸到最近的本地匯聚節點。

在感知層,視頻匯聚節點內置來自雲端下發的視覺AI推理模型及參數,完成對原始視頻流的匯聚和AI計算,提取結構化特徵信息。

在應用層,城市大腦可根據來自各個匯聚節點的特徵信息,全面統籌規劃形成決策,還可以按需實時調取原始視頻流。

在智慧城市系統中,“雲-邊-端”三層架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提供AI雲服務能力:邊緣視頻匯聚節點對接本地的監控攝像頭,可對各種能力不一的存量攝像頭提供AI賦能服務。雲端可以隨時定義和調整針對原始視頻的AI推理模型,以支持更加豐富、可擴展的視覺AI應用。

(2)視頻傳輸穩定可靠:本地的監控攝像頭到雲中心的距離往往比較遠,專網傳輸成本過高,公網直接傳輸難以保證質量。在“先匯聚後傳輸”的模型下,結合匯聚節點(CDN網絡)的鏈路優化能力,可以保證結構化數據和原始視頻的傳輸效果。

(3)節省帶寬:在各類監控視頻上雲的應用中,網絡鏈路成本不菲。智慧城市服務對原始視頻有高清碼率和7×24採集的需求,網絡鏈路成本甚至可佔到總成本的50%以上。與數據未經邊緣節點處理全量回傳雲端相比,在視頻匯聚點做AI計算可以節省50%~80%的回源帶寬,極大降低成本。

2.邊緣計算產業發展現狀

2.1邊緣計算未來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從技術角度來看,邊緣計算是將雲計算技術應用在邊緣基礎設施之上的創新,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邊緣計算可以幫助用戶將計算、轉發、智能數據分析等業務下沉至邊緣,降低響應時延,減輕雲端數據處理壓力和降低帶寬成本,更適用於分佈式架構下的各類行業應用。

從需求角度來看,根據中國5G 推進組IMT-2020(5G)預測數據,未來,移動數據流量將出現爆炸式增長,移動終端和物聯網設備連接數也將快速增長。流量和應用量的增長將為邊緣計算帶來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

以2010年為基準,到2020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增長將超過200倍,到2030年將增長近2萬倍;中國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速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預計到2020年將增長300倍以上,到2030年將增長超4萬倍。發達城市及熱點地區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速更快,到2020年上海的增長率可達600倍,北京熱點區域的增長率可達1000倍。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到2020年,全球移動終端(不含物聯網設備)數量將超過100億,其中中國將超過20億。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也將快速增長,2020年將接近全球人口規模、達到70億,其中中國將接近15億。到203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將接近1千億,其中中國超過200億。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IT調研和諮詢服務公司Gartner預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50%的大型企業將會把邊緣計算列入規劃,超過50%的工業物聯網分析將在邊緣進行,這在2017年的時候只有不到10%;而到2022年,50%以上的企業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存儲。

從市場空間來看,據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s估算,到2023年全球邊緣計算整體市場容量有望達到340億美元。

2.2統一標準和協議尚未形成

從標準來看,當前邊緣計算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和協議,各主要企業正著力牽頭組建聯盟推動標準化。2016年11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爾公司、ARM和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倡議發起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縮寫為ECC),旨在推動研究協作和應用孵化,構建產業生態。

3.邊緣計算將帶來增量市場空間

3.1邊緣計算產業鏈概貌

邊緣計算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的軟硬件基礎設施提供商、中游的邊緣雲運營和管理提供商、下游的智能應用和智能終端開發商三大部分。其中,中游的邊緣雲運營和管理提供商是邊緣計算產業鏈的核心。

運營商分為電信運營商和第三方服務商兩類。電信運營商提供5G基礎網絡資源,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制定邊緣計算解決方案和部署策略。具體到邊緣計算的部署上,電信運營商採用MEC(Multi-Access EdgeComputing,多接入邊緣計算)的形式將邊緣計算部署在網絡的邊緣,一般是在宏基站的機房內或者多個宏基站的匯聚點。第三方服務廠商則需要藉助運營商MEC平臺開放底層資源來推出自己個性化服務,一般是自身雲計算業務的在邊緣處的延伸。由於邊緣計算與業務流程密切結合,運營商在行業應用上積累有限,可以開發網絡端口,引入第三方服務商進行合作,共同部署、運營、管理邊緣計算平臺,分享邊緣計算帶來的廣闊市場空間。

軟硬件基礎設施提供商聚焦於邊緣設備,對其進行智能化改造,讓終端設備具備一定的計算能力,以滿足業務需求。

智能應用和智能終端開發商提供垂直細分領域應用層面的服務和智能終端產品。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3.2邊緣計算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

邊緣計算將計算存儲等能力從網絡核心下沉到網絡邊緣,將有效支撐5G應用在更多場景落地。從產業鏈角度來看,邊緣計算將為上、中、下游產品或服務商帶來增量市場空間。上游軟硬件基礎設施提供商的增量機會主要來自於邊緣節點的四種實現形式:服務器、通信基站、網關設備、終端設備。中、下游產品或服務商的增量機會主要來自於各應用場景的邊緣計算服務市場。其中上游的服務器領域、中游的邊緣計算服務領域值得重點關注,下游的智慧交通、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等細分領域蘊含巨大商業和投資機會。

3.3代表性企業邊緣計算佈局攻略

儘管邊緣計算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但明確的應用需求預期和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已經吸引了眾多的玩家入場。

從目前市場參與者來看,除了科研機構和產業聯盟,佈局邊緣計算的玩家主要有四類,分別是電信運營商、雲計算公司、硬件廠商、CDN公司。

3.3.1 電信運營商:致力構建邊緣計算平臺,分享廣闊市場空間

(1)中國移動

2018年10月,中國移動成立邊緣計算開放實驗室,致力於提供產業合作平臺,凝聚各行業邊緣計算的優勢,促進邊緣計算生態的繁榮發展,目前已有第一批34家合作伙伴。

在應用領域,中國移動邊緣計算開放實驗室已與合作伙伴進行試驗床建設15項,涵蓋了高清視頻處理、vPLC、人工智能、TSN等新興技術,涉及智慧樓宇、智慧建造、柔性製造、CDN、雲遊戲和車聯網等多個場景。

2019年2月,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中國移動聯合產業合作伙伴共同發佈了邊緣計算“Pioneer 300”先鋒行動。目標是在2019年評估100個可部署邊緣計算設備的試驗節點,開放100個邊緣計算能力API,引入100個邊緣計算合作伙伴,助力商業應用落地。

(2)中國聯通

2018年中國聯通在15個省市開展了Edge-Cloud規模試點,打造智慧港口、智能駕駛、智慧場館、智能製造、視頻監控、雲遊戲、智慧醫療等30餘個試商用樣板工程。

2019年中國聯通與網宿科技成立的合資公司雲際智慧掛牌成立,重點拓展邊緣計算業務。

在2019年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中國聯通以“數十億資金的投放、數千個邊緣節點的建設、數百個生態夥伴的招募、數十個行業領域的探索”為目標,向全球產業界傳遞2019年MEC邊緣雲商用加速戰略計劃,發佈了邊緣業務平臺CUBE-Edge 2.0和相關白皮書。

(3)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在MEC方面提出了5G MEC融合架構,基於通用硬件平臺,支持MEC功能、業務應用快速部署;支持用戶面業務下沉、業務應用本地部署,實現用戶面及業務的分佈式、近距離、按需部署;支持網絡信息感知與開放;支持緩存與加速等服務及應用。

相比較而言,三家運營商在邊緣計算領域佈局的思路略有不同,中國移動以打造開放平臺、引入第三方垂直應用合作廠商為主;中國聯通則著力探索引入社會資本、通過合資公司建設邊緣計算平臺;中國電信的策略類似於中國移動,致力於打造開放平臺拓展外部合作伙伴。

3.3.2 國內外雲計算公司:依託優勢建立並擴展生態圈,搶佔邊緣計算市場

(1)谷歌

谷歌在邊緣計算邁出的第一步是將其Cloud IoT軟件平臺的功能擴展到邊緣網絡。第二步是推出Edge TPU微型芯片,芯片可集成到物聯網設備上,並在傳輸前處理設備收集的數據。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Cloud IoT Edge軟件將Google Cloud強大的數據處理和機器學習能力擴展到網關、照相機和終端設備,使物聯網應用更智能、更安全、更可靠。它允許在Edge TPU或基於GPU和CPU的加速器上執行在Google Cloud中訓練的ML模型。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Edge TPU是專門設計的超低功耗加速器芯片,比1美分銅板還小,用於在邊緣運行TensorFlow Lite機器學習模型。

這些產品使谷歌成為唯一一家擁有集成軟件和定製硬件堆棧的雲服務提供商,利用該芯片,許多計算無需全部發送到數據中心,可以直接在設備上進行,降低了成本和能耗方面的開銷,提高了效率。據悉,除自用外,谷歌Edge TPU也將提供給其他廠商使用,這將進一步把開發者鎖定在谷歌生態系統,或對整個智能雲計算市場帶來巨大沖擊,進一步促進谷歌搶佔邊緣計算市場的戰略。

(2)亞馬遜

2017年,亞馬遜攜AWS Greengrass率先進軍邊緣計算領域。Greengrass軟件可以“將AWS無縫擴展到設備上,以便它們可以對其生成的數據進行本地操作,同時仍使用雲端進行管理、分析和長期存儲”。

2018 年4 月,AWS 的邊緣計算平臺AWS Greengrass 以機器學習推理支持的形式進行了改版,憑藉Greengrass 對機器學習的最新支持,客戶將能夠構建自己的DeepLens設備,並在邊緣進行推理。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3)微軟

微軟在邊緣計算領域也有一些大動作。在2018年微軟開發者大會上,微軟通過發佈關於使用語音、攝像頭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新一代邊緣計算工具引導更多開發人員,將業務重心從Windows操作系統轉移到智能邊緣計算方面來。微軟計劃在未來幾年在物聯網領域投入50億美元,其中包括邊緣計算項目。微軟發佈了Azure IoT Edge解決方案,該方案“將雲分析擴展到邊緣設備”,可以讓用戶通過位於網絡邊緣的簡單傳感器和計算機收集並分析大量數據,而無需將數據發送回中央處理器。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4)阿里巴巴

阿里雲在2018年戰略佈局邊緣計算,核心戰略是“雲+邊+端”三位一體的計算模式。2018年3月阿里雲推出首個IoT 邊緣計算產品Link Edge,可被用於AI 實踐,在發佈時已經有16 家芯片公司、52 家設備商、184 款模組和網關支持阿里雲物聯網操作系統和邊緣計算產品。在2019年MWC 大會上,阿里雲加入中國移動開放實驗室,負責邊緣智能在智慧城市的應用項目。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對比這些雲計算公司的佈局策略,不難發現,“依託自身優勢建立和不斷擴展生態圈”的核心思想是相同或相近的。

3.3.3 硬件廠商:重視為融合基礎設施提供服務的機會,積極佈局邊緣計算

涉足邊緣計算領域的並不只有電信運營商和雲計算公司。許多科技行業的老牌企業也都在關注和佈局邊緣計算。

隨著聯網設備越來越多地湧現,許多玩家都正在開發軟、硬件或推出解決方案來幫助邊緣計算實現落地。思科正在為邊緣構建專用服務器。電信設備製造商愛立信和諾基亞正在開發邊緣計算網關。浪潮、華為、中興通訊等選擇在邊緣計算的設備層領域佈局,推出邊緣計算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智能邊緣平臺、MEC解決方案以及邊緣計算服務器等硬件設備。

隨著越來越多的業務工作負載轉移到公共雲,企業在內部數據中心的支出已經下降。對於戴爾和HPE等計算機服務器製造商而言,

邊緣計算的興起可能是為融合基礎設施提供服務的機會。戴爾的子公司VMware(VMW)於2018年9月宣佈推出用於邊緣計算的新軟件。HPE已經在智能邊緣技術上投資了40億美元。

其它如Scale Computing、英偉達、富士通和英特爾、IBM等也都已在佈局邊緣計算。

這些科技行業的老牌企業擁有廣泛的產品線,它們正在尋找新的業務增長機會。

3.3.4 國內外CDN廠商:擁有節點和技術儲備,邊緣計算佈局進展迅速

CDN廠商擁有大量分散的CDN 節點資源和技術儲備,向邊緣計算領域發展有一定優勢,因而在邊緣計算領域佈局進度很快。

(1) Akamai

Akamai 是CDN 技術的創始人,是全球CDN 行業龍頭。2003年Akamai與IBM 合作邊緣計算;2018年6月,Akamai與IBM 在WebSphere上提供基於邊緣Edge 的服務。

(2)網宿科技

網宿科技是國內CDN龍頭企業。網宿科技在2016年開始進行邊緣計算的研究,總投入21億元。2018年6月,網宿科技聯合北京郵電大學發起成立了“邊緣計算與網絡系統聯合實驗室”。2018年9月,網宿科技變更前期定增資金用途,新增“網宿計算能力共享平臺”、將社區雲項目變更為“面向邊緣計算的支撐平臺”;2019 年1月,網宿科技與中國聯通成立邊緣計算合資公司,在邊緣計算建設和運營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網宿已經加速將原有的CDN網絡升級為邊緣計算網絡,並開始搭建開放的邊緣計算開發框架和應用環境,未來將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服務模塊,輸出IaaS及PaaS服務。

(3)Limelight

Limelight是北美主要CDN 廠商之一。2018年上半年,Limelight在其CDN 網絡上推出了增強版的EdgePrism OS 軟件,允許用戶在邊緣端進行本地內容輸入和交付。

除了上述四類玩家,邊緣計算的興起和發展還將為相關企業帶來一系列商業機會。例如隨著業務的下沉,應用場景的增多,以及邊緣終端設備的增多,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將不言而喻,網絡和信息安全類廠商也將獲得新的增長機會。

未來誰能成為邊緣計算市場的主導者有待觀察。

4.邊緣計算未來展望

4.1邊緣計算市場將高速增長

隨著5G網絡建設的推進和大規模商用的展開,各類應用加速落地,邊緣計算有望長期持續受益。

從5G具體應用看,邊緣計算有望大量應用在流量本地化QoS優化、VR/AR、視頻監控、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

從市場增速來看,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最新預測顯示,邊緣計算產品和服務市場在2018年至2022年將以複合年增長率超過30%的速度增長。

4.2 軟硬件基礎設施企業或迎發展新契機

邊緣計算除了具備雲計算成本低、擴展性和可靠性的特點外,還具有降低開發部署成本、減輕網絡傳輸負荷、降低設備系統的響應延遲、提高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等優勢,更加適合萬物互聯時代的需求。當前5G網絡建設蓄勢待發,5G網絡的基本框架將在高效“硬核心”的基礎上強化“軟邊緣”以滿足本地化業務的需求,邊緣計算將為相關軟硬件基礎設施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未來幾年,邊緣計算將成為相關企業重點佈局方向。

4.3雲服務商或由流量經營轉向價值經營

邊緣計算在終端設備和核心網之間搭建了一個新的數據處理平臺,這個平臺能夠就近處理和快速響應本地化需求,將吸引眾多第三方服務和行業應用開發商進入。隨著各種創新應用的部署,邊緣雲服務商的運營收入、市場價值將得到大幅提升,價值經營或將實現。對於三大運營商而言,佈局邊緣計算或將是破解“提速降費”流量經營困境、以及避免被徹底“管道化”威脅的一個有效辦法。

4.4差異化服務將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邊緣計算支持服務商就近提供服務,為服務創新創造了條件。通過在本地部署邊緣計算服務器,服務商可以按需為第三方業務或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可以採用不同的模式進行計費、收費,還可以基於各種場景進行產品或服務創新,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邊緣計算對差異化服務的支持或將催生出新業態,進而推動商業模式變遷甚至變革。

深度丨邊緣計算,星火燎原

轉發擴散一起促進邊緣計算領域知識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