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人類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有的時候我們非常理性,但有的時候又非常不理性。在投資理財上,我們常會犯下不理性的錯誤,導致投資理財的結果不如意。最典型的體現,就是人類在面對獲益和麵對損失時的不同選擇。

不信的話,你可以問一問你身邊的家人、同事、朋友,讓他們來做一個決策。

Q1

以下兩種盈利條件,你選擇

A.100%獲得1000元

B.丟硬幣,贏了獲得2000元,輸了0元

Q2

以下兩種虧損條件,你選擇

A.100%虧損1000元

B.丟硬幣,贏了虧損0元,輸了虧損2000元

筆者姑且猜一猜大家的選擇,可能選擇第一個選項的人是最多的。在有機會賺錢的時候穩一穩是首選,而反過來,吃虧是不允許的,這個時候要搏一下。其實從理性角度而言,兩種情況的數學期望是一致的,第一種都是平均賺1000,第二種是虧1000。

在相同的期望下,因為賺和虧的差別,人類的選擇就可能會截然相反。

美國一位行為金融學家奧登在1998年做過一個相關研究,他仔細分析了10000名個人投資者的交易記錄,發現投資人如果手裡同時持有兩隻虧損和盈利的股票,他們通常會先賣出賺錢的拿一隻,留下虧錢的那一隻。

在中國,這種情況,更是普遍。很多炒股的朋友應該會深有感觸,股價上漲,心裡會有兩個矛盾的聲音在說話。一個說夠了夠了,趕緊賣了落袋為安,免得股價回落了,把賺到的錢再送回去。另一個說再等等,還會再漲,還會賺更多,最後往往是第一個聲音更響。

而實際上呢,之後股票的走勢,往往與投資人的預期相反。奧登教授的研究表明,投資者賣出的那些股票,在三個月後的平均走勢是0.47%,而那些保留著的虧損股票在三個月後則是-0.56%,一年之後是2.35%對-1.06%,兩年之後則是是6.45%對2.87%。

換言之,投資人往往是過早地賣出了好股票,而錯誤地留下相對差的股票,這種現象被稱為處置效應。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中國的股市歷來不賺錢,除了本身的制度性原因之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散戶居多,進出頻繁,很像賭場。在一個賭場之中,人性中非理性因素就要經受非常大的考驗。

有人分析過1000位澳門賭場的數據,發現其中盈虧的概率為53%與47%。就單次博弈而言,贏錢的人多過於輸錢的。但時間一長,澳門去多了,情況就反過來了,常勝將軍很少。這並不是因為賭場有什麼黑手段,而是因為離場的人平均贏利34%,而輸錢離場的人,平均虧損達到72%。賭場僅僅只需要保證每一個賭局的公平,依靠人性的弱點就可以持續贏利。

在筆者看來,處置效應在心理學上可以理解為人類會傾向於逃避那些沒有做就沒有損失、做了之後就有可能有實際損失的事,於是選擇去做那些能在當下讓自己感到自我滿足的事。

當面對損失時,它體現出拒絕認錯或接受錯誤的心態。比如暗戀與表白,有人因為擔心實際損失——被拒絕和掉面子——而不主動表白。也有人買彩票每次都買一樣的,深怕下一次萬一這個號碼中了呢?

對於一位投資者而言,賣出了下跌的股票,就是實際發生了虧損,而只要長期捂住不賣出,總有一天能夠翻本。而一隻100塊錢的股票,跌到50塊之後,可能有一天能回到100塊甚至更高,也有可能是往10塊或者更低的位置下行,其走勢其實是要看宏觀環境以及企業本身的基本面,與投資人的主觀意願並無關係。

另一方面,當面對收益時,它則體現為及時行樂式的滿足。過早地賣出盈利的股票,讓盈利成為既成事實,即是一種因自我證明而滿足的選擇。

不論是生活還是投資,比起得失本身,我們更值得警惕的是沉溺於過去的自我封閉,拒絕接受錯誤,認為再來一次就會做得更好的心態。這當然是一種妄想,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沒有絕對意義上再來一次的機會,我們能做的唯有往前看,以常識與理性作為行為的依據。


股市導圖總綱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k線基礎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均線基礎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切線基礎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指標分析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選股方法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板塊輪動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統計分析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注意:導圖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


遠離“大多數人”

如果有人問我在股市中怎樣才能成功?我可能很難用一句話確切地講清楚。但如果你問我在股市中怎樣才可以確保失敗?那我可以很直接地回答:當你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與股市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一樣的時候,你就可以確保失敗了。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在我的文章中經常出現一個叫“大多數人”的對象。我對他們的重視程度並不會低於各個投資大師們,因為讀巴菲特千百遍也未必成得了巴菲特,但讀懂股市中註定失敗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怎麼搞砸的,然後避免他們的共性,至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那麼看看下面這些人的特徵是否似曾相識呢?

●大多數人總是在捉摸明天的漲跌,希望看透下個月的輪動機會,卻從沒考慮過長期而言持有什麼樣的資產或者以什麼樣的收益率背景下取得一筆好的資產對於自己一生財富的意義。

●大多數人總是用最多的時間來研究最容易變化的東西,比如政策、經濟數據、技術指標、專家觀點等,卻從來沒意識到投資中“不變性”的因素其實才是股市獲利最重要的因素。

●大多數人總是抱怨指貴或者抄作業或者乾脆什麼都不幹,卻從來不願意自己翻開書學習或者找找資料做功課。對他們來說,魚竿、魚鉤和漁網都是廢物,他們只想要天上掉下來的魚。

●大多數人可以忍受被套50%而5年都一動不動卻經常在被套5%的時候就焦躁不安了,更不願意在這時仔細理清楚這筆投資的初始理由和頭緒。

●大多數人可以對幾十個甚至任何一個股票看上5分鐘就誇誇其談,卻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個企業有哪怕稍微深一點點的研究和分析。

●大多數人總是說“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就是好的”,卻沒想想這其中的荒謬之處:規律就是規律,只有你順應不順應它,哪裡有“規律”跟著你的喜好來走的道理?

●大多數人總是在市場最熱鬧的時侯信心滿滿並將收益歸功於自己的明智,又在市場最低迷的時候絕望悲傷並將虧損歸咎於管理等外部因素,卻從來不去審視自己真實的分量和檔次。

●大多數人既怕虧錢也怕賺錢,虧了驚慌失措,賺了手足無措;同時大多數人既怕空倉也怕滿倉,總之市場無論如何總是讓他沒有自在從容的時侯。

●大多數人總是盯著過去和現在,卻不知道更重要的是著眼未來。

●大多數人要麼對市場根本不聞不問,從來不關心自己的投資;要麼必須天天甚至時時刻刻看著走勢圖才安心,總之不走極端就不其是“股市玩家”。

●大多數人要麼認為投資根本就是一場賭博所以乾脆閉眼上拼人品吧;要麼就認為一定存在什麼百戰百勝的葵花寶典甚至數學模型型(不管是技術上的還是怡值上的),並且為此孜孜不倦,卻不明白投資其實是科學性(企業分析及市場規律)與藝術性(價值觀及對得失把握)的結合和平衡,既不是賭博也沒有什麼完美的招數。

●大多數人能說出很多個股神、專家的名字和語錄甚至生平,卻說不出自己買的任何一個企業的毛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是多少。

●大多數人喜歡傳誦各類股市奇談和傳奇故事,喜歡追逐各類神奇的概念和故事,卻似乎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種東西叫“常識”。

●大多數人今天羨慕價值投資的好,明天崇拜技術分析的妙,後天又被其他某個新鮮的方法吸引,卻從來沒明白這個世界本沒有十全十美,不懂得失的必然也將患得患失。

●大多數人天天罵股市,但是你跟他說他不是這塊料乾脆遠離股市的時候,他卻可能轉過頭來罵你。

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曾說:“我想知道我會死在哪裡,這樣我就永遠不去那個地方。“這個有趣的想法確實對投資有很大的啟迪。很多時候我們思考更多的是怎樣成功,而不是如何避免失敗。我們學習了太多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成功人士的傳記,卻對數量龐大但悄無聲息的失敗者視若無睹。這有巨大的隱患:成功可能是多種因素的共振並且可能包含了某些偶然性因素,而失敗往往具有更多的共性因素和必然性。

所以在股市中,一定要注意“絕大多數人”。他們的行為熱度是市場中的一個指針;他們的特點是每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都需要竭力避免的;他們忽略的正是投資者應該重視的;他們難以忍受的正是我們需要堅持的:他們感到舒適快樂的反而是需要警惕的;他們狂熱聚集的時候我們遠禽:他們黯然神傷併發誓再也不碰股票的時候,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往往就在眼前。

這聽起來確實有些殘酷,但確實是避免失敗的一個有效方法。對於高度符合“絕大多數人”特徵的人來說,股市確實是可怕和兇險的。但對於能夠認識到這點,並且走出“絕大多數人”行為桎梏的人來說,股市將開始呈現出完全不同的一片天。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操盤思路整理

1、操盤“三寶:思考力、決策力、行動力

題材是第一生產力,只做大熱點、大龍頭; 做大龍頭股的精髓之一:什麼清華北大,都不如膽子大!

大道至簡,把控節奏,空倉-大龍頭-空倉;要斬就早斬.要追就早追.猶豫不決.股市大忌..

知行合一,行動傻瓜化,看好就上,不管三七二十一。逢高不出貨、套牢不斬倉、熱點轉移不換手、才解套來又被套,虧損股民共有特性!

定心、定法、依法,自然操作無礙。定法,簡單的說,你學了很多方式之後,想辦法把它融合為一種簡單,而且合於你操作週期的公式。包括,如何切入?如何抱著不動?停損點?獲利點?定心,簡單的說,就是隻注意自己的股票有沒有買賣點,然後,依法執行,不理其它。操盤手最重要的是盤中的應變能力,而不是行情的預測。

2、股市操作的三項法寶:心態、技術、資金控管。

K線會在關鍵時刻,連續透露著反轉訊息。

破底量縮,易見底,破底量大,則底部深不可測。

起跌之時,強勢股不要買;末跌之時,弱勢股不要賣。起漲之時,強勢股搶著買;末漲之時,弱勢股搶著賣。

吞噬(高開低收吞掉前一根陽線),發生在型態高檔是吞噬頂,為賣出訊號,但若是發生在型態低檔,卻是吞噬底,反而應注意買進時機。低檔的空頭吞噬(更妙的是還帶破底),是洗盤k線的一種,這種吞噬是最後吞噬底,代表著空頭氣力用盡,失望賣壓全出,將來多方只要小小力量就可反攻大漲,k線戰法將之歸類為空頭騙線的一種,也是買進訊號!

均線的力道要比k線的力道來的大。k線適合抓轉折,均線卻能指出趨勢,兩者配合看就會較為清楚了。如何在轉折和趨勢之間取得調和,在轉折之中不背離趨勢,在趨勢之中看到轉折,是一種藝術化的功夫,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3、量、價、指針、型態、類股強弱、盤中走勢,都是我選股考慮的要件。

起浪的源頭是一根紅k,紅k的高點要比前一天高,低點要比前一天低,這是搶浪頭的基本功。

紅K線是用銀子畫出來的,黑K線是用股票打下來的。

錢,是往上推的力量;股票,是往下壓的力量。

浪頭抓到了,也快速的脫離了成本區,接著就是線不轉單不轉的輕鬆控盤。

每一條均線為一匹馬,如果往上跑的馬多,馬力自然大,跑起來快又穩。

要看多,過近期高給我看,浪翻多,我一定踏浪而行,絕不和莊家對做。你可以去預測將會翻多,但我卻要看到他“真正”的翻多,第一浪沒乘上也死不了人,因為有第一浪必然會再掀起千層浪,而且浪會愈來愈兇,愈來愈猛,那才能享受真正踏浪了的快感

4、股話有云:漲三不追,已經漲了四天的盤,你想還有多少空間?有多少力道?有規劃,但不預期,這是操盤原則。

看好後買進,買進後就休息,等待賣點,賣出後又休息,等待買點。

多頭時做多,空頭時做空,箱型整理時,可以少量高出低進,短線應對。

一般來說,可以介入的時機點有兩種:一是賣力竭盡之時--低接,一是買力展現之時--追進。

開盤價突破昨日高點,可能暗示當天或以後數天交易的動向,尤其以在利多或利空消息報導後為然。

記住,如果你的股票已出現,或早已出現了空頭的浪頭,要快刀斬亂麻,先走再說,留著青山在,永遠有材燒。

簡單的使用“市場動力哲學”規則,等待價格突破前一天的高點,在這種有利的情況之下才會下單,因為這是最省時間的下單選擇方式,也是最可能買在發動點的方式。

k線的浪頭是轉折的起點,符合切入標準就勇敢進場,進場三天內,你可以知道莊家要不要造浪,有沒有出現莊家都守不住的點,出現了,你就趕快跑,沒出現就是續抱,如果一直都不動,也不必和他耗,反正隨時有預備的股票

光會看如何是買點、如何是賣點還是不夠的,心態的鍛鍊才是散戶投資人最欠缺的,散戶欠缺的是殺手的本質,心性不夠殘忍,該買時不敢買,該殺的時候又遲疑,該抱的時候也沒有堅持。

知道如何等待,才是股市成功的秘訣,“未贏先想輸”是我們祖先留下的高度智能,看得懂的時候就進場,看不懂的時候就觀望,觀望也是一種策略。

5、帶頭的浪先行跟隨的浪後至。看盤要先看大盤,再看板塊,最後才挑個股。

多頭的浪?空頭的浪?與大勢同步的莊就是好莊。

多頭的浪:一高高過一高,低點不破前低。空頭的浪:一低低於一低,高點不過前高。

跌深會反彈,漲多會回檔,這是股價的慣性,整理有時間整理和空間整理。

上漲找支撐,下跌找壓力,不要弄錯這個趨勢操作的大原則,操作功力肯定可以大幅提升。

6、做股票:一、工具要單純;二、想法要單純。

買進的方式有兩種,逢低接,轉強買,

怎樣獲利了結?當你滿意的時候就可以走了。簡單的方式是:當你買進的理由消失時,就是很好的出場時機。

底部讓一點,頭部讓一點,中間多吃一點,操作就是這樣。

瞄準勝率大於70%的時機,有時候一個月出手一次也很夠了。獵人不會看到飛鳥就舉槍射擊,他會把有限的子彈慢慢瞄準,然後,一槍命中。

股票漲跌的浪是主力造的,沒有主力就沒有大的漲跌,沒有主力,再好的題材,再好的概念,再多的理由,一樣是一潭死水。前進股市第一個思路,就是要知道無風不起浪,浪是莊家主力造的,沒有當莊的主力就不容易有波動,你要想在股市獲利,就要與莊家共舞與主力同進退。思路理清了嗎?

為什麼普通人炒股總是賺得少虧得多?

如果說任何人都可以在市場中盈利,那我就是在搞講座,這不現實。很遺憾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甚至不是大部分人可以做到。

我試著依據我自己的經驗和觀察,說說哪些行為特徵不適合做交易,所以,如果希望成為一名成功的交易員,就儘量改掉這些對交易而言的缺點吧。我的觀點是,任何性格缺陷在意識到會對你的目的產生產生危害之後,都有可能改正。所以,我相信,只要一個人願意重新塑造自己,就有機會在市場中進步。但是如果不想,那麼最好的做法就是退出。

1、做交易和做很多事情一樣,要成功需要有認真的態度,專業的精神,極端的努力。如果缺乏這些,做好交易恐怕很難。

2、做交易需要一個人能夠在各種情況下控制好感性,大部分時間裡必須依靠理性思考,除非這個人學會了一旦喪失理性,能夠立即發現,並且第一時間讓自己恢復。所以,非常感性的人恐怕難以勝任,容易情緒化的人,意氣用事的人,就排除在外了。

3、極端厭惡風險,但實際上這些人一開始也不太可能進入市場。無論如何,智力知識一定的情況下,收益風險大致成比例。害怕面對不確定性的人,難以在市場中堅持太久。

4、愛慕虛榮,這一點對交易而言是很致命的。它會嚴重影響理性的作用,會讓理性不再居於交易執行的主導地位。如果一個人不願意將自尊和名氣和自己的理性割離,那麼市場會迫使你這麼做。

5、害怕失敗,交易是一個長期的學習生存過程,本質上就是我們在市場中的學習互動過程,失敗是家常便飯。成功的交易員不會讓失敗擊潰——財務以及精神。不僅不能害怕失敗,也不能害怕犯錯誤。一個自恃過高,覺得自己已經可以遠離失敗的人,很難在市場中生存超過1年。

6、固執,有些人固執己見的原因是將自己和虧損頭寸綁定太久,也有些人天生比較固執,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我們說“錯誤”的時候,是指和現實相牴觸。當然準確定義很困難,因為這和現實的複雜性有關,也和時間尺度有關。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所以很難統一說什麼是和現實相牴觸。不過,這也是優秀交易員快速擺脫虧損形成持續盈利能力的關鍵特質。

7、喜歡尋找藉口,在交易中這是不能容忍的,很多人就是這樣做事情,每每都有藉口,都有外界因素的干擾,但是市場不關心這些。作為一個交易員,必須將所有的外界因素考慮在內,並且想盡任何辦法,排除這些干擾。

8、缺乏體育精神,缺乏體育精神的特徵之一,是不能向與自己對抗的事物學習以及承認自己的不足。體育的本質是為了競爭交流學習提高,為了達到更高更快更強,你需要一個對手和公平的競爭環境,良好的心態。仇恨市場,尋找藉口不解決任何問題。市場每天都機打交易者,讓交易者遭受失敗,如果缺乏體育精神,那麼學習就很難進行。然而,學習就是交易,適應就是交易,犯錯誤並且承認錯誤,也是交易。

9、不能獨立思考,我相信天生缺乏好奇心是一個交易的缺點,缺乏好奇心往往導致不能獨立思考。我從小時候就被一些老師試做是麻煩,原因是別人很容易理解的道理我非要刨根問底。所以我很有好奇心,我想知道為什麼,所以基本上這樣可以獨立思考。獨立思考的缺乏會導致盲目追隨主流,在市場中,這是很容易失敗的。在市場中追隨主流並不是一個選擇的問題,在金錢的誘惑下,沒有幾個人能夠拒絕盲從。美國互聯網泡沫時,沃倫巴菲特仍然堅持自己選擇績優股的習慣,不肯為新經濟做調整。導致了自己踏空納斯達克瘋狂的牛市。媒體以股神踏空為題取笑巴菲特固執,但是巴菲特只是輕描淡寫的說,“我不懂新經濟”。納斯達克瘋牛結束,很多投資者被發現實際上在裸泳,但是巴菲特的資產始終在增長。這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第一需要紀律,第二需要獨立思考,第三看淡金錢名聲。第四,要理解:如果沒有edge,就別玩,要玩有可能死,不玩,還活著。

按照以上的羅列,做交易員的確需要天賦,但是並非人人天生就具備所有以上缺點的反面。天賦和後天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樣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作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idn566),提升盤感,把握選股買賣點技巧,讓你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助你更好的獲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