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官場之中處處危機

不管在哪個朝代,大家族的勢力都是不可忽視的。為了維護家族的利益,這家族的人不擇手段,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人。霍去病和衛青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在他們兩個微妙關係之中,李家就被犧牲掉了。李家最牛的人當然就是李廣了,當然他的弟弟李蔡也不錯,做了丞相。不過在漢武帝時期,李廣絕對算得上是活的最憋屈的將軍之一。他自殺以後,他最為得意的小兒子李敢也被霍去病殺了,這樣李家的聲勢一落千丈,李家的人都盼著有一個新的子孫能夠崛起,能夠把李家的聲勢給挽回來。只可惜這個人是出現了,只不過是把李家的聲譽又抹了一塊黑,讓李廣家在後世的口碑當中更臭了,這個人就是李陵。

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官場之中處處危機

漢武帝

禍從口出埋禍根

一轉眼時間到了公元前99年,漢武帝又嚷嚷著要派人去打匈奴,上一次沒斷根,這一回來個徹底的好不好?這回他找了一個叫李廣利的將領來帶兵!李陵聽說了,很是不高興,非常不滿,跑到武帝面前去抱怨了,陛下,李廣利雖然是個大將,但他領兵打仗的能力實在是馬馬虎虎不怎麼樣,打匈奴這種關係到國家根基的大事,交給他很危險。到這個階段,漢武帝當皇帝已經當了三、四十年了,太久了,而且有了這麼多的成績,所以權力的慾望已經超級膨脹了,但凡是到了這種狀態,對別人的意見就很敏感了。李陵只不過是個將軍,居然隨意的指正自己,心裡就不開心了。就問了,李將軍,你說我任人用人方面有問題?好,誰出主意誰幹活,你覺得你自己怎麼樣?李陵本來就是李家的人,基因優良,而且後天的培養也沒落下,所以在當時的朝廷裡,他的將才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他就等武帝問自己這句話了。好,老大這麼一問他立馬就拍馬自薦了,陛下、匈奴這些人已經不行了,這一回我別的不要,只要五千精兵,就能把失去的國土統統收回來。武帝一聽,有了興致,這代價不大,五千人,就算李陵吹牛,這五千人都打光了,損失也不大。想來想去,武帝覺得可以賭一把,於是還真撥了五千精兵給李陵。

不過大方向武帝是不願意改的,都說了這個時候他的控制慾超強的,不能因為你一句話,我就改變自己的主意,所以大軍仍然由李廣利來領導,李陵你帶的這一支騎兵就算特種部隊了。李陵對這事是興致勃勃的,心裡只是在想怎麼帶五千人打出別人打不出來的戰績,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帶兵打仗也得講政治,也得講手腕的。戰場上最不缺的是血腥,而職場上最不缺的就是八卦。沒過多久也不知怎麼地,李陵對漢武帝說的關於其他將領帶兵不行的看法就傳出去了。

這種話誰喜歡聽啊,很多人為此憤憤不平,私下裡都說了,牛你就吹吧,你李陵不是覺得自己很行嗎?行,你就帶兵去打唄,打得順,咱服你,打得不順,要是受了挫,到時候找咱討救兵,你看咱給不給?很快的這種想法就形成了一種共識。李陵實際上在出兵之前就已經被孤立了。這件事告訴我們,別在別人後面說壞話,你以為別人不知道!實際上,頭上三尺有神靈,你說的那些髒話壞話,傳出去的速度比你想象的要快得多,而且是一點不漏,外帶添油加醋。

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官場之中處處危機

李陵

李陵出征

話說回來,這一年的9月,李陵帶著老大給的五千精兵,興致勃勃地就踏上征途了。這支隊伍在路上足足走了一個月才碰到匈奴人,因為匈奴人已經逃得很遠了,但問題是這一碰就碰上災星了,不是碰上散兵遊勇,而是碰到匈奴的三萬主力部隊。匈奴人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就經常吃敗仗,被打得滿地找牙,連滾帶爬,已經離漢境越來越遠了。這個時候在自己的境內突然見到了漢軍,開始都給嚇了一大跳,以為這些人是霍去病附體,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心想這完了,這回漢武帝是徹底不讓咱吃飯了,咱還得往北邊跑。這些匈奴人心裡就想著該怎麼跑,怎麼能跑得更快一些了。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前線傳回來消息說漢軍來是來了,但是隻有五千兵馬,這些匈奴主力想法就完全不一樣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開始是要吃我的豆腐,看起來現在我可以佔你的便宜了!三萬人打五千人,你漢軍是神哪,我七八個人打你一個,我打不贏你?這匈奴兵各個像打了雞血似的,以前沒報的仇,這一回,就拿這五千人來開涮出氣,二話不說,調轉馬頭,原來打算逃跑的人全回來了,把李陵這五千精兵團團包圍了。不過李凌是什麼人呢?李陵可是李廣的孫子,李家的猛將,那就叫先天優良基因,後天培養精英,他絕對不是個善茬,也絕對不是吃稀飯的!看見敵人圍上來了,李陵先穩住軍心,又下令排在前面的人手持盾戟後面的人拿出弓弩,戰事已開,弟兄們只需聽我號令,聽見打鼓就奮力向前,聽見敲鑼就停止進攻。本來這五千將士就是精英當中的精英,一看自己帶兵的將領都如此的穩,心裡邊都不慌了,高聲應和。漢軍和匈奴人那都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二話不說,大家抄傢伙,直接開打!

匈奴人仗著自己人多,嘩啦嘩啦一下就全湧上來了,貿然前行,根本就不講戰法的。但李陵這邊完全不一樣,人少就得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早有準備,一聲令下,所有的士兵各司其職,有的向前不斷的衝殺,有的拼命地放箭,匈奴的騎兵原本以為這漢軍哪一看自己的陣勢,就應該掉頭就跑,或者原地等死的。哪想到漢軍如此的訓練有素,等亂箭飛來的時候,匈奴的隊伍一下就亂了,那些強作鎮定,留守原處的,又被衝過來的漢軍騎兵一頓胖揍!槍林箭雨之中,這匈奴騎兵發現自己越來越撐不住了,隊形就開始潰散了。

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官場之中處處危機

李陵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打仗這事講究的是團隊合作和氣勢逼人,一旦輸了氣勢也就輸了陣了。一旦有人開始逃了,其他的人就會開始腳軟了,也不知道是哪個匈奴騎兵開始頂不住了,扭頭就跑,身邊的人一看,得,終於有人開始逃了,咱也別吃虧,撒丫子跑吧,離得遠的人一看那支隊伍整體向後,可能是撐不住了,趕緊跑,大家都這麼想,結果這戰場上就變成了五千被包圍的漢軍打得包圍自己的三萬匈奴騎兵抱頭鼠竄!李陵一看形勢有利,命令士兵乘勝追擊。不一會兒工夫,這三萬人就被攆的到處亂跑,幾千個人頭咕溜溜的在戰場上打轉,匈奴人都嚇得魂飛魄散,一邊逃還一邊嚷嚷著,漢人實在太猛了,五千人就這樣!要是當主力開過來,咱還能有活路嗎?這仗還咋打呀?感情人家匈奴人把打仗當成開玩笑了,我打你行,但是你不能急。心裡這麼一想,這匈奴人就更沒有鬥志了。很多人就琢磨著應該向老大說說,趕緊撤,繼續向北逃。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事了。漢軍陣營裡出叛徒了,出漢奸了。李陵的五千精英正打的順手,軍營裡出了亂子!李陵手下有個士兵叫管敢,平日裡在軍營裡邊不知道為什麼,經常受到自己上司的侮辱,他覺得這上司就是針對自己,故意欺壓他,心裡早就想著要當逃兵了。現在戰場上這麼混亂,管敢一想,機會來了,心一橫,牙一咬,他居然跑到對面去了,找匈奴人投降了,在自己的隊伍打得這麼順手的情況下去投降,這個士兵確實心理是有點扭曲的,可想而知平時他活得有多壓抑,都憋出神經病了。

匈奴那邊一看,有個漢軍士兵來頭也不敢怠慢,立刻把這士兵帶去見了單于。一見單于這管敢就獻殷勤,大哥您不必擔心,李陵這人人緣不好,在朝廷裡很多人都不待見他,不帶他玩的。這一回他硬要出來,是說了人家壞話,才領到五千兵馬的,其他的將軍暗地裡都下了決心了,是死都不會管他的。您別看李陵一開始打的猛,其實人又少,糧草裝備也不多,撐不了太久的。您瞧瞧,這一下算是把李陵的底全給兜漏出來了。想當初馬邑之謀,漢軍差一點把單于給包了餃子,一口吃掉他幾萬人馬,也是因為有漢軍的士兵叛變了,結果白白放跑了匈奴主力。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李陵降奴

這一回歷史又一次重演了,看起來小人這東西就如路邊的野草,真是怎麼挖也斷不了根,這絕密的內部消息被單于聽到,那叫一心花怒放,對著部下就說了,天無絕人之路,看看咱們人海戰術,再加上打持久戰,這李陵還不手到擒來了。於是本來打算逃的匈奴人安下心來,重新收攏整肅部隊,等著李陵追過來,再次開戰。李陵那邊可沒想到自己手下有這樣的小人去告密,所以一股勁就衝過來了。但是這一回就沒吃上豆腐,相反啃了一根硬骨頭。匈奴人見到李陵是要人沒人,要武器沒武器,要糧草沒糧草,都放開了膽子直接攻殺。還是那句話,戰場上講的就是氣勢逼人,一旦軍心振奮,這仗就會一邊倒。雖然李陵手下的精兵也是很能衝殺,但是畢竟雙拳難敵四手,人數上吃了大虧,很快就被逼著向後撤去,困在了峽谷當中。眼瞅著這仗沒法打了,手下的將士就快打光了,剩下的人都快撐不住了。李陵萬念俱灰,看起來這一趟是天亡我李玲!算了,與其舔著臉逃回去,讓那些朝中的小人恥笑,還不如就此血染沙場!在這自己解決了,旁邊的將士一看了不得,老大好像要自殺,趕緊撲上來,一把拽住將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現在的將士已所剩無幾,打是不可能的了,要不那什麼,咱們這麼著,咱們假意先投降匈奴,且留下性命,來日也好為將士們報仇不是。況且,您李家是名門望族,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都看著您,您要是留下一條命,或許還有機會重新回到長安,他們等著見您一面重振李家聲威,李陵一聽,好像是這個道理,這些年來自己不是一門心思想光復門楣,想討回爺爺的光榮嗎?現在如果死在這兒了,這一切都會成為泡影,況且朝中那些小人欺壓我李家這麼久了!如果我這一走,我們家人該怎麼辦?

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官場之中處處危機

李陵

想來想去,李陵最後還是做了一個決定,算了,好死不如賴活,這仗咱不打了,帶上弟兄幾個,投降。匈奴的單于見到李陵來投降倒是很開心,不管怎麼說,這也是名將,也是當年飛將軍李廣的孫子,他來投降,絕對有標誌性的意義。就說了,不錯,這麼些年來,總算碰到一個願意歸降我的漢人了,還是李將軍這樣的人物,挺好,我就把你留下來,查看一段時間,如果大傢伙都滿意,過了關了,你隨時可以到我這來上崗任職了,到時候我再附贈你一個老婆。李陵被迫無奈,只好留了下來。而在南邊,李陵兵敗的消息很快也傳到長安了,武帝知道了他兵敗這事氣得大發雷霆,可是這還沒算完!前方沒多久又傳來消息說,李陵將軍打不過匈奴,人索性投敵叛國了。這一下漢武帝就更火了,如果上一次的火還能摁得住的話,這一次那就直接是暴跳如雷了。滿朝文武百官,是很會察言觀色,趨炎附勢的。前幾天聽說李陵只率五千多人,和匈奴人打得不可開交,據說還能佔得上風,於是紛紛稱讚李陵英勇無敵,現在沒過幾天就聽說打敗了,還投降了,而且眼瞅著老大是怒的不行,這些牆頭草立刻轉了一百八十度的彎,開始附和漢武帝,大力指責李陵罪不可恕!漢武帝看到大家一迭連聲的都在罵李陵,他還是有一點點清醒的。他找來了太史令司馬遷,想問問他關於李陵事件的看法。不管怎麼說,太史令那是管寫歷史的,這件事在歷史上將會有什麼樣的評價?當然太史令說的是很有分量的,有權威性的。

文人墨客勿登政壇,真沒那些花花腸子

司馬遷來了,把這事一分析,一方面安慰漢武帝,一方面他打心眼裡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前不久你還油嘴滑舌,讚揚李陵,現在一下子恨不得把別人踩扁踩到地底下去。這哪是一個為人大臣的做派,所以倒過來說,太史令司馬遷偏偏要為李陵辯解,他就說了,李陵平時孝順父母,對朋友重情重義,對他人謙虛禮讓,對下屬士兵倍有恩德,常常奮不顧身,急國家之所急,是有國士之風範。其實司馬心在說這話的時候,可能多多少少也有點鬧脾氣,因為他很痛恨那些只懂得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這些牆頭草看到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落井下石,誇大罪名。司馬遷實在是看不起,所以他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他繼續對漢武帝說,陛下,想李陵將軍只率五千不步騎,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敵萬餘,立下赫赫功勞,其後以寡敵眾,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仍然奮勇殺敵,在下聽說,即便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以臣下愚見,想那李陵雖陷於失敗之中,但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降的匈奴,勢必是想找恰當的機會,再回報漢室!按司馬遷的意思,其實這一次李陵有錯,但不是大錯,相反犯了大錯的是他的主將李廣利,李廣利沒有盡責,正是李廣利沒有派出援兵救援李陵,才迫使他投降的。這番話有道理,但是說的太直。漢武帝這個時候正在火頭上的。這樣一說,你不是直接當眾讓他下不來臺嗎?

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官場之中處處危機

司馬遷

漢武帝就覺得司馬遷你就是為李陵辯護,實際上是話中帶刺,潛臺詞就是朕不應該組織這一次遠征,這是勞民傷財,你是這意思不是?我呸,你敢說我,大逆不道。漢武帝熱血衝腦,當時就下令把司馬遷打入大牢。司馬大叔一下子就懵了,原來以為漢武帝把自己叫來,是真想聽意見,沒想到還真不是,領導這個時候想聽別人用冷靜的態度附和他的意見,就這麼簡單。但司馬遷沒想明白,得了,也別等想明白了。在他醒悟過來之前,立刻就落到了一個人的手裡。這個人在當時臭名昭著,這個人名叫杜周,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司馬遷大叔渡到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因為杜周當時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他手腕夠狠,是一個酷吏。可能有朋友會問了,怎麼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這幾個英明的皇帝手下都有酷吏,他們不知道這些人很壞,名頭很臭嗎?這一點我們要岔開話來說一句。其實這些酷吏未必就是他們本性使然讓他這麼殘酷,而是給逼出來的。

酷吏折磨

皇帝最喜歡用酷吏,為啥呢?第一養酷吏專門和豪強作對,拿今時今日的熱門詞就是他們是拿來打黑的,但凡用傳統的方法無法解決的那些大老虎,就用酷吏去對付;第二這種酷吏,知道自己得罪人,自己的唯一靠山就是皇帝,所以他們會拼命討好皇帝,皇帝讓他做的事情,他完成的績效必然是相當突出的;第三條恐怕是很多人都沒想到的,酷吏除了做事比較殘酷比較能幹之外,私底下大多數比較清廉,不會幫自己斂財的。正所謂,歷史就是車輪,滾滾向前走了兩千多年,有些事情到現在好像改變都不大。幾千年前有酷吏,幾千年後有打黑,歷史居然如此高度的相似,說白了就是一出反覆上演的泡沫劇,週而復始,往來循環。所以我們才說看懂了歷史,就等於看清了現在,並且能夠預測未來。既然我們知道了酷吏是怎麼幹活的,當然我們也就清楚司馬遷落入酷吏杜周的手裡,會得到什麼樣的對待。既然漢武帝是如此的痛恨李陵,並且遷怒於司馬遷,那麼杜周自然是要賣命的為主子表現了,不管是在精神上的,還是肉體上都各種殘酷折磨。不過司馬遷也算是硬骨頭,他覺得自己沒錯,所以面對任何酷刑,他始終不屈服,不認罪。

搞文藝的人有時候就是這種窮酸勁兒,不知道變通,一根筋,死衚衕走到底。司馬遷在獄中反覆不停地問自己,這到底是不是我自己犯的罪?是我犯的罪嗎?我一個做臣子的難道就不能發表點意見嗎?況且我是寫歷史的,自古以來這種事情還少了?我看的很清楚,我的意見是有參考價值的。本來如果你司馬遷低頭認錯周旋一下,然後讓人給這酷吏杜周說說好話,弄點好處什麼的,或許這個事兒也就這麼結了。等漢武帝哪天心情好起來了,忘了李陵這事了,你司馬遷不又出來了嗎?繼續寫你的史記多好,可司馬遷這麼一折騰,事兒就拖延下來了,這一拖又出事了。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本來漢武帝也差不多就把這事給忘了,但沒想到前線有傳聞說,李陵不僅投降了匈奴,還幫匈奴人帶兵要南下攻打漢朝。漢武帝這一下又急了,不會吧,哪壺不開,提哪壺,本來就夠鬱悶了,還拿這事來折磨我,趕緊派人到前面去打探消息,等著探子回來報告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李陵的仇家又使壞了,反正這探子說的就沒一句好話。說陛下你就別指望李陵了,他不僅向匈奴俯首稱臣,還幫他們帶兵訓練陣型,成了他們的軍事教官了都。

漢武帝聽了氣得眼珠子都凸出來了。好你個李陵,你給匈奴人當軍事顧問,我就不讓你一家大小在這世上混。隨即漢武帝很草率地下令,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兒子弟弟,一家人幾乎全部被殺光了。殺完了李陵的家人,還不解氣,覺得幫李陵說話的肯定也沒好人,指不定那就是裡通外國,所以也得死。誰幫李陵說好話了,不用想太遠,就在身邊用手一劃拉,司馬遷不是關牢裡嗎?還死口不認自己有罪,對不對?那就是幫李陵說話的死硬分子。

差點夭折的《史記》

他肯定跟他有關係,所以判死。中國的歷史到了這裡差一點就斷了,因為司馬遷大叔一死就沒有《史記》了,沒有《史記》,咱們今天也不可能講的這麼熱鬧,我們後人研究先秦的歷史,就沒有這麼完整系統的記載,只能用片斷去回憶了。不幸中的萬幸就是當時漢朝還算是人性化,即便判了死刑,也有機會減免。有兩種方法,第一,你判死了是吧?來吧,叫你家人交50萬錢,贖你的罪,這就是以公家的名義實行綁票勒索了,反正你給錢我就放人,這跟綁匪也沒什麼區別了;第二種方法就是受腐刑,什麼叫腐刑呢?腐刑又叫宮刑或是叫蠶室。這是中國五大酷刑之一,也是最殘酷的刑罰之一。根據史料記載,其實這種刑法從周朝時候就開始,到了秦漢時期已經非常完美了。是怎麼行刑的?簡單來說,如果受刑的人是個男的用刀子,如果受刑的是個女的,就用棍子。男的就是閹割,女的就是破壞她的生育能力。總之這種刑罰的意思就是讓你死不了,但是讓你受到人生最大的侮辱。

在漢武帝時期,除了司馬遷之外,還有另外兩個人也受到了這種刑罰。他們分別是李延年和張賀(張安世的哥哥)。那麼到底是拿錢來贖罪,還是拿自己的身體來贖罪?司馬遷面臨了一個很艱難的選擇。司馬遷官小,家裡沒什麼錢,50萬錢對他來說是個天文數字,可你拿不出來就得腐刑,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種刑法。所以在一開始聽說漢武帝讓自己死的時候,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是如果一旦死,意義就不一樣了。這個時候死,你司馬遷在歷史上那就是一個說錯話的小官,死了等於白死。到了後人嘴裡,你是伏法而死,犯罪而死。那就像牛身上掉了一根毛一樣,而且這根毛還是臭的。況且當時司馬遷已經開始寫《史記》了,就這麼死了,這套書就算是徹底玩完了。想來想去,司馬遷最後選擇了腐刑,他只有一個信念,就是一定要活下去,要把史記給寫完,並且用這一部書換回自己的尊嚴。司馬遷曾經寫到這一段感受的時候說,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大意是說,每每想到這一段奇恥大辱,自己就痛苦萬分,所以作為炎黃子孫,作為一個漢人,我們必須對司馬遷致以無上的敬意。沒有了太史公這種忍辱負重,我們就不可能看到這麼完整的中國先秦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