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走馬燈似的國聯“五常”,為何個個怨聲載道紛紛退群?難怪沒作為

上世紀六十年代,歷史學家曾組織了一次對31位總統的投票排名,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高居前4位。應該說,作為美國曆史上學術水平最高的總統,威爾遜在美國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華麗轉身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走馬燈似的國聯“五常”,為何個個怨聲載道紛紛退群?難怪沒作為

加入戰爭

1916年,威爾遜贏得總統連任,此時的歐洲仍瀰漫著戰火硝煙。儘管載有128名美國公民的英國客輪被德國潛艇擊沉,美國仍恪守在一戰爆發時的中立宣言。然而,在競選中還打出了“他讓我們遠離了戰爭”的口號,此時威爾遜的態度似乎有所轉變了。

當時的一次演講中,這位儒雅的哲學博士不無針對性地警告德國人:“一個給美國人民造成生命損失的國家必須明白,敢於挑戰就要敢於承擔後果,除非不要把我們拉入這場爭鬥。”

作為“上帝最疼愛的兒子”,美國似乎被安排好要介入這場衝突。1917年,打急眼的德國人發起無限制潛艇戰,美國的“商業海運”不斷遭到襲擾,早已富起來的美國人不樂意了。隨後,詭異的“齊默曼密電”又不失時機地被英國人“截獲”,美國人的中立心態徹底炸了。

德國人居然攛掇墨西哥反美,這還得了?到這個時候,威爾遜決定帶領美國進入這場戰爭了。1917年4月2日,威爾遜正式發表宣戰演講:“如果美國不參戰,整個西方文明都將被摧毀

。”

威爾遜躊躇滿志,宣稱要進行一場“結束一切戰爭的戰爭”。雖然沒有達到“結束一切戰爭”的美好願景,美國的參戰仍對儘快結束一戰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戰爭還未結束的1918年初,威爾遜就拋出了著名的“十四點和平原則”,為今後解決國際領土爭端和維護和平提出了自己的一攬子建議。

走馬燈似的國聯“五常”,為何個個怨聲載道紛紛退群?難怪沒作為

籌建國聯

一戰後的巴黎和會,為協約國取勝立下大功的美國自然躋身三巨頭。英法雖然心裡不服,也不得不對這位債主恭敬有加。期間,威爾遜不斷推銷自己的“十四點建議”,勸誡英法老牌列強告別不文明的殖民方式,好好學習美國的普世價值觀。

除了中間回國一趟,威爾遜在巴黎呆了足足半年時間,這對日理萬機的美國總統來說真是不可想象。和會期間,圍繞處置德國問題,三巨頭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威爾遜多數時候都充當和事佬角色。

威爾遜很清楚,自己此行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建立國際聯盟,它不僅是美國對世界和平作出的貢獻,還將是自己在任期間的最大政績。為此,這位美國總統親自帶領起草委員會草擬《國際聯盟盟約》。

威爾遜不辭辛苦,對盟約字斟句酌,反覆推敲。功夫不負人,英法最終被它說服,1919年4月28日,44個國家簽訂了盟約。次年1月10日,即《凡爾賽條約》正式生效這一天,在威爾遜主持下,國際聯盟宣告正式成立。

走馬燈似的國聯“五常”,為何個個怨聲載道紛紛退群?難怪沒作為

盟約規定:凡在一戰中對同盟國宣戰的國家和新成立的國家都是國聯的創始會員國。這樣,當時簽約的44個國家就成為國聯的創始會員國。國聯總部設在日內瓦,理事會為其最主要的機構,設五國為常任理事國。

作為巴黎和會上的協約國“五強”,美英法意日無可爭議地成為國聯的首任“五常”。然而諷刺的一幕出現了,美國加入國聯的提案被共和黨操控的參議院否決了。威爾遜為之付出無數心血的國聯居然沒有“發起國”,雖然自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火候未到

一種觀點認為,威爾遜沒能使美國加入國聯是其任內所犯的最大錯誤,甚至可能是美國曆史上所有總統任期內的最大失敗之一。但歷史從來沒有那麼簡單,結合當時的國際局勢,美國未加入國聯既有主觀因素亦有客觀因素。

走馬燈似的國聯“五常”,為何個個怨聲載道紛紛退群?難怪沒作為

美國人不願蹚歐洲渾水的心裡當然是一方面,一直以來的孤立主義和中立政策就是明證。美國人清楚,名曰國聯,實際還是英法操控的“歐聯”,此時的美國還具備與英法爭奪歐洲領導權的實力。

作為英法,雖然也清楚美國必將成為世界新的領袖,但現在就與美國平起平坐甚至讓出歐洲的主導權,英法尤其是英國是絕不甘心的。在沒落的日不落帝國看來,任何歐洲事務一向是大英帝國說了算,美國人想插手歐洲事務還為時過早

就這樣,國聯成立之初“五常”就不齊,直到1926年德國加入,才形成英法德意日五個常任理事國。德意日?何等熟悉的組合,竟然同時作為國聯的“五常”存在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在現在看來簡直可怕至極,然而歷史就是這樣。

德意日相繼退群

一戰結束僅七年,彼時,戰敗的德國國內經濟凋敝,時局動盪不安,英法操控的國聯為何“吸納”德國成為“五常”之一?也許是為了安撫經歷創傷的德國人,也許是從來不敢小覷德意志這個民族,雖然戰爭中互相打得一團糟,從骨子裡還是歐洲一家親啊。

1933年,早就對歐美“歧視黃種人”不滿的日本率先退出國聯。這一次,國聯太讓日本人失望了,在對李頓調查團報告進行投票表決中,除了自己外的42個成員國竟一致投票表決“譴責日本佔領滿洲的行為,要求日本將其歸還中國”。

走馬燈似的國聯“五常”,為何個個怨聲載道紛紛退群?難怪沒作為

日本人忿忿不平,國聯這不是明著偏袒蘇聯嗎?太不公平了,隨著松崗洋右在國聯大會上一句撒由那拉,日本人不跟你們玩了。無獨有偶,這一年,剛剛上臺的希特勒也對國聯大發牢騷,稱德國在國聯中是“二等公民”待遇。於是,“元首”宣佈德國退出國聯。

一年內連失兩個常任理事國,國聯不知作何感想。況且,日本和德國在當時都對世界舞臺虎視眈眈,勃勃野心世人皆知。此時的國聯又變成英法意“三常”主導的歐聯了。

1934年,一直對國聯敬而遠之的蘇聯出人意料地加入了這個“帝國主義陣營”。彼時,認定在歐洲終有一戰的斯大林正積極改善與鄰國關係,試圖締結與西方的同盟以防範德國。不得不說,利用在國聯擔任常任理事國的五年時間,蘇聯的一系列外交舉措都獲得了成功。

走馬燈似的國聯“五常”,為何個個怨聲載道紛紛退群?難怪沒作為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流亡英國的國王塞拉西到國聯控訴。迫於壓力,國聯對意大利實施了經濟制裁和禁運,但不包括石油禁運和蘇伊士運河的通行。完全佔領埃塞俄比亞後,墨索里尼驕橫地宣佈“埃塞俄比亞的領土和人民已經完全和永久地併入意大利王國的主權之中”。

隨後,意大利向國聯遞交照會,宣佈“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叫阿比西尼亞的國家”,再也沒有所謂阿比西尼亞—意大利爭端的議題。於是,國聯禁止阿比西尼亞代表繼續參加會議,從承認意大利吞併阿比西尼亞那一刻起,國聯以及它所倡導的集體安全體系徹底破產了。

儘管這樣,意大利仍對國聯妨礙其建造“東非帝國”怨聲載道,與德日的三國軸心形成後,意大利於1937年正式宣佈退出國聯。

走馬燈似的國聯“五常”,為何個個怨聲載道紛紛退群?難怪沒作為

這樣,國聯的“五常”又變成了三常,英法不得不和打心眼裡不待見的蘇聯共同領導歐洲。

蘇聯被退群

1939年與德國瓜分波蘭後,斯大林開始構建“東方戰線”。列寧格勒頭頂上的芬蘭自然首當其衝,當年11月,蘇芬戰爭爆發。在世人矚目下,強大的蘇聯紅軍以極其慘重的代價才制服了這個北歐小國。

蘇芬戰爭期間,蘇聯因入侵主權國家被國聯開除,成為被動“退群”的唯一一個國聯的常任理事國。折騰了一大圈,國聯的“五常”三分之二缺席,堂堂國際聯盟成了英法的兄弟聯盟。

到1946年正式被聯合國取代,國聯存在了26年。期間,國聯也試圖為維護世界和平和解決國與國爭端做出努力,都因各種因素收效甚微。現在看來,沒有一支強大的力量制衡,理想主義者威爾遜構想的世界和平實在難以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