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買保險一定要有這種思維

說起概率,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拋硬幣了。

一枚正常的硬幣,拋起來再落到地上,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50%。

當然拋一次是看不出來,拋十次也可能全部朝上。但拋的次數越多,正面朝上的比例,就更接近50%。

只要實驗的樣本數量足夠大,實際發生的幾率會接近於概率,這就是傳說中的大數法則。

概率論和大數法則,正是現代保險的科學基石

一、概率思維

我們的腦子很容易接受確定性事件,比如太陽每天會從東方升起,比如水煮到100度一定會沸騰。

但是,現實的世界其實是混沌的,充滿了不可控的偶然,有些事情就是無緣無故發生的

天氣預報不一定準,最強的球隊不一定能奪冠,我愛的人不一定愛我。

有一個觀點,說的是擁有概率思維的人,路會越走越順。

可是普通人要理解概率還是太難了。即使自認為理解了,其實一般也算不對。

還是拿一個經典例子舉例。想知道有沒有得癌症,可以做一種體檢化驗,化驗的概率是這樣的:

患有癌症的人群中,95%的人結果為「陽性」;

沒有患癌症的人群中,95%的人結果為「陰性」;

全體人群中,有0.5%的人患有癌症。

那麼,如果一個人化驗結果是「陽性」,他得癌症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乍一看,結果是95%,其實不然。

1000個人中,995個人是不患癌的,這裡面會有5%的人檢查出假「陽性」,也就是49.75個。

而在5個患癌的人裡,95%的人結果為「陽性」,也就是4.75個。

這樣一算,查出陽性代表得癌症的概率是4.75 / (4.75 + 49.75),只有8.7%。

和直覺相差很遠吧~

因為正常人裡假陽性的概率太高了,導致「陽性」並不能真正作為癌症。

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腫瘤標記物都只用來監控癌症病人有沒有復發,而不建議給正常人來做癌症篩查。

二、概率思維與保險

既然普通人很難算清概率,那麼概率思維還能給我們買保險提供什麼幫助呢?

小保認為至少有兩點吧~

1、買保險要知道自己對賭的是什麼。

保險的背後,都是概率的數字。有概率就有對賭,這對賭的部分,就是風險轉移的地方。

我們買保險,需要知道對賭的是什麼。

比如買定期壽險,保險公司和我們對賭的,就是我們的壽命長度。

買重疾險,對賭的就是我們的得重疾的概率。買百萬醫療險,對賭的就是發生大額住院的概率。

那買終身壽險,既然人固有一死,那對賭的是什麼呢?

壽命的長度依然是對賭的一部分,越是英年早逝,保險公司承擔的越多。

但裡面也有不屬於對賭的部分,所以這是一種真保險+其他需求(傳承/保值等等)的混合產品。

如果真是為了生命保障,沒必要購買終身壽險。

當我們用這種角度審視時,就會發現一些本質並非保障的保險,然後進一步思考這樣購買是不是值得。

2、請放下對完全掌控感的焦慮。

面對保險,人們很容易陷入兩種誤區。

不理解保險時,對它嗤之以鼻,認為一切都是騙人的。

而在意識到風險後,有些人反而把一切風險考慮的事無鉅細,非常執著於各種小概率,希望保險覆蓋面面俱到,否則就覺得沒有掌控感,充滿焦慮。

比如買了百萬醫療險,覺得有一萬免賠額很不爽,一定要加個萬元護的住院險來抵消。然後接下來想的是能不能把門診險也買了。

還有的人預算不夠,但又覺得重疾險買到70不放心,非要保到終身。保到終身之後,又非要加上多次賠付。

這種心情小保完全理解,但是聽我一句,其實只要買了保險,哪怕只是一份百萬醫療險,我們的保障已經比大多數人好太多了。

我們買保險還是要抓大放小,先做足核心保障為好。

而且,事實上總有風險無法是轉移出去的,比如現在再發生一次宇宙大爆炸,那我們想啥都沒用了啊~

我們買保險是為了放下焦慮,而不是給自己增加負擔。

如果哪天感到焦慮了,不妨做個深呼吸,看個脫口秀,聽首舒緩的歌,也許會輕鬆開心不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