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8亿修座“鬼城”!安徽1800年历史的第一古街,这样开发才会兴旺

桐梓山层峦叠嶂,孔城河源远流长。

在安徽桐城,有一座千年古镇,名为孔城。

孔城历史悠久灿烂,文化积淀深厚,是江淮之间的水乡古镇、楚皖遗珠,老“桐城八景”就有三景出自孔城,即:孔城暮雪、荻埠归帆、桐梓晴岚。

但这些,都比不上一条老街。

这条老街,始建于1800多年前,拥有古建筑多达118幢,临街商铺多达300家,是江北至今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原汁原味的一条老街。

这里有传统的手工业作坊,有众多商号店铺,有兴旺的航运物流业,最重要的,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章大家、烈女豪杰代有人出。

更有北京中坤集团与市政府签订协议,在2008年投资了8个亿,对老街的街道及房屋进行了整修复建。

然而,8个亿投进去,孔城老街,成了“鬼城”。


8亿修座“鬼城”!安徽1800年历史的第一古街,这样开发才会兴旺


全国独一无二的甲文化

孔城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显要,三国时东吴属地。传说吕蒙曾筑垒于此,故《桐旧集·孔城》有“人烟开小聚,传说吕蒙城"。

那时,孔城还不叫孔城,叫“空城”,据专家考证,后因孔城河支流(孔道)众多,而演变成孔城。

水镇雏形形成于隋唐时期,老街古建筑布局最晚于北宋年间。

明清时期,孔城老街作为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日益繁荣,太平天国时期,孔城遭到破坏,但不久即恢复。

孔城老街总长约3公里,街道宽度约为3米左右,街、巷、弄路面均为麻石所铺,总面积17万平方米。

整条街南北走向,略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一条主街,两条横街,另有三巷一弄。

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栉次鳞比,颇具江南水乡特色。

最为特殊的是,老街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闸门分隔,可以说是保甲文化的活化石,这也是老街的独特魅力之一。


8亿修座“鬼城”!安徽1800年历史的第一古街,这样开发才会兴旺


保甲制度是旧时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

甲,首先是区域概念,即一个地域范围的意思,每甲相对独立,具备防御功能,夜晚栅门紧闭,互不通行,是一个独立的城堡,防盗防御。

其次是功能概念,每甲有每甲的独特功能。一甲是传统手工艺,二甲经营布匹、药材,三甲是书院文化社会事务,四甲是政治、经济中心,五甲是小吃、京货,六甲是米行、酒坊,七甲是柴市、猪集,八甲是鱼行、菜市,九甲是茶楼、货运,十甲是客栈、旅馆。

孔城老街这种以阿拉伯数字来给“甲”命名,并且沿用至今,在全国老街地名中绝无仅有,因此,老街“甲”文化也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甲”文化,甲内还有许多景点,如李鸿章钱庄、倪府、桐乡书院、孔城影剧院、姚家大屋、文革遗址语录墙、程氏祠堂、白果厅遗址(太平天国议事厅)等,非常值得一观。


8亿修座“鬼城”!安徽1800年历史的第一古街,这样开发才会兴旺


桐城派与宗教文化的交相辉映

孔城老街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数量众多的古建筑,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种类繁多,且互相包容。

孔城老街中部有一座木制建筑,“朝阳楼”, 它是“桐乡书院”旧址所在。

桐乡书院建房舍五座,设朝阳楼、讲堂、后堂、课堂等,整个建筑匠心独运。

它是清朝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鼻祖戴名世后裔戴钧衡等创立的,目的为教化桑梓。

戴钧衡少时聪慧绝伦,写诗撰文颇有才气,一生著有《公车日记》等书数十卷。

他与乡里文聚奎、程恩绶等社会名流创建的桐乡书院,于道光二十一年开课。

戴钧衡亲自主持校政,登堂讲学,学童遍及周围县乡,住校生高峰时达800多人,蔚为壮观。

中国美学奠基人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中共早期社会活动家尹宽、侠女施剑翘等大家名流均在此接受启蒙教育。

朝阳楼目前也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亿修座“鬼城”!安徽1800年历史的第一古街,这样开发才会兴旺


除了儒学文化,老街上宗教文化也是非常兴盛,且互不排斥。

孔城老街佛教庙宇有“棠棣树庵”、“ 痘神庵”、“桐梓山庙”、“藻青山大雄宝殿”。

“痘神庵”建于明朝,据考全国惟此一家,最初名字为“渡神庵”,后改为“痘神庵”,传说乾隆皇帝所赐。

藻青山大雄宝殿位于三县交界,信徒众多。

道教风行,庙宇有东岳庙、王灵庙、大王庙、火神庙。

宗族文化昌盛,程氏祠堂建于道光四年,祠堂院内有一口沉井,是封建族权威严的显示。

除此外,孔城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

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信仰崇拜的趋同中,又有着不同的偶像崇拜和理想诉求,反映了不同社会层面人们的历史文化心态。


8亿修座“鬼城”!安徽1800年历史的第一古街,这样开发才会兴旺


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

孔城人乐观开朗,如水般无拘无束。人们闲来无事,总爱亮上几嗓子。

明清至民国年间以来,这里就流行了“桐城歌”、“四季歌”、“八段锦”等民间歌谣。更别提黄梅戏,只要是孔城人,谁不会唱几段?

在老街四甲,有孔城影剧院,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自建立以来共演出黄梅戏178场,既唱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唱过八个样板戏,一时观者如云,场场爆满,名震省内外。

令人尤其自豪的是,杨福源、杨隆寿父子二人,从孔城街头,唱到了京城,走入了灿烂的中国戏剧史。

杨福源成为昆曲名师,杨隆寿则成为一代京剧名家。他在清末时期有“活武松"、“生石秀"之称,曾创办“小荣椿”、“小天仙”科班和戏馆,写连台大戏,培养了杨小楼、程继仙等一批著名演员,特别是培养了外孙梅兰芳,使之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除了戏曲文化,孔城老街还有武术文化,民间高手们崇尚武德、点到为止;

还有医学文化。李济伯的中医、马回族的膏药、民间流传的单方常常为人称赞。

还有酒文化、茶文化……

孔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人为之赞叹!


8亿修座“鬼城”!安徽1800年历史的第一古街,这样开发才会兴旺


毛泽东会见梅兰芳

第一古街的失落与兴旺

悠悠岁月,孔城老街走过千年时光,曾经雨雪风霜,曾经战火洗礼,曾是长江北岸一颗耀眼的明珠。

然而,时光泯灭,在高铁、高速穿桐城而过,快节奏发展的年代,曾经的桐乡书院、美孚石油货栈、洋货绸缎货行、姚家大屋、胡家大屋,乃至古桐城八景中的“孔城暮雪”、“荻埠归帆”,都淹没于历史的烟尘;

往日里摩肩接踵的街市,显得有些苍老而清冷。

这里已不见往日里的繁华与喧嚣,街上静悄悄的,徒留下尘封的古屋、紧闭的门窗和幽静的青石巷。

尽管有中坤集团和市政府耗8亿巨资对老街进行修复,可当地居民迁出,游客寥寥无几。

诚然,修复成效是显著的,但此时更重要的,是恢复老街的灵性和人气,彰显老街的精神风貌。

如何在新时代抢救、弘扬老街特色文化,并推陈出新,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在对老街前景焦虑的同时,不禁有了一些想法。


8亿修座“鬼城”!安徽1800年历史的第一古街,这样开发才会兴旺


其实,旅游,本质上就是在做一个中介,必须的要素,是人,必须让人流动起来,有人的地方才有市,才有人气。

中国的古镇太多了,太多太多的同质化,已经开始让人审美疲劳,再加上过渡的商业性开发。

2008年,桐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搞了一次居民大迁移,迁走的人太多,导致最后人迁没了,人气也丢了。

本来一个城镇的正常生态,应该属于是在封闭状态下,也能正常持续的。

但是如果人一迁,那这座城就空了,生存的基本是完全靠游客来支撑,生命线变得异常脆弱。

再加上各地同质化的城镇大建设,本身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景区旅游规划各种不到位,配套不完善,又加上实体经济的萧条,变成鬼城无法避免。

如今的孔城老街,不妨先恢复老街商业功能,门票全免,引人流量。

一是营造宜居宜商环境。全面致力地下水网、电网、管网等工程,落实现代化防火设施,对室内进行适当装修,便于现代人居住、经商和旅客度假。

二是实现店铺正常经营。采取优惠政策,统一规划定位出特色来经营。租金则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减租免租,吸引原居民、个体户和企业承租门面经商。新镇区现在人气旺,可采用妥善办法,吸引新镇区部分人员到老街经营。

三是打造生活社区。在老街附近建造小区、学校、医院等,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活社区,这样才会把古城镇的人气聚起来。

毕竟,只有先把人气做起来,才有资格考虑经济效益。

更可况,无论是城,还是街,纯靠游客,是无法发展兴旺的。旅游有淡、旺季之分,附近居民对商业的需求可不分淡、旺季。


8亿修座“鬼城”!安徽1800年历史的第一古街,这样开发才会兴旺


如今的孔城老街,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保护和开发老街所打下的基础,有引江济准码头、高铁站、商务机场即将座落孔城的交通区位优势,

我相信,经过高品位建设、整体性开发,将历史文化融入现代元素,使之成为功能齐全、特色突出、内涵丰富、景色优美的品牌景区,孔城老街将越来越美,越来越年轻!



8亿修座“鬼城”!安徽1800年历史的第一古街,这样开发才会兴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